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戚家军最后的悲歌:集体讨薪被朝廷血腥屠杀,明朝不亡天理难容

戚家军最后的悲歌:集体讨薪被朝廷血腥屠杀,明朝不亡天理难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378 更新时间:2024/1/27 23:44:48

戚继光组建戚家军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戚继光负责管理登州卫所的屯田事务,当时山东沿海这次受到倭寇的烧杀抢掠。在《戚少保年谱耆编》中记载戚继光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戚继光在驰援台州打了胜仗,但是戚继光感觉军队的战斗力不行,他想组建一支自己的军队。

对于“戚家军”的组建《明史》、《明通鉴》、《明书》都有记载。

《明史》卷二二二:“而金华义乌俗称剽悍,请召募三干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戚家军名闻天下,”

《明通鉴》卷六二:“继光至浙,见卫所军不习战,而义乌金华俗称標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戚家军名闻天下,”

《明书》卷一四一,“上练兵议,其略曰:……闻义乌人其气敌忾,其习而自轻,其俗力本无他,直可鼓舞,及今简练训习,一旅可当三军,督府乃橄继光亟募三千.”

戚家军在台州之战、新河之战都取得了胜利

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进攻桃渚、圻头等地,这对戚家军来说这是第一仗,戚继光觉得入侵桃渚的敌人不要紧,入侵新河的倭寇威胁较大。《明史·戚继光传》:贼遁去,乘虚袭台州。继光手歼其魁,蹙余贼瓜陵江尽死。而圻头倭复趋台州,继光邀击之仙居,道无脱者。

福建一战,戚家军把这一带的倭寇杀光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倭寇进犯福建,并联合福宁、连江等地的倭寇,先后攻陷寿宁、政和、宁德等地方,《明史·戚继光传》:闽中连告急,宗宪复缴继光剿之。先击横屿贼。人持草一束,填壕进。大破其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至福清,捣败牛田贼,覆其巢,余贼走兴化。急追之,夜四鼓抵贼栅。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

《明史·戚继光传》:抵福清,遇倭自东营澳登陆,击斩二百人。而刘显亦屡破贼。闽宿寇几尽。

兴化之战斩杀倭寇五千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倭寇攻陷了兴化城,到了四月,戚继光带着戚家军来支援,以戚继光为先锋,围攻平海卫,斩杀倭寇两千,戚继光率兵追击,倭寇道路不通,戚家军又斩杀三千倭寇,《明朝·戚继光传》记载:“继光先以横屿功,进署都督金事,及是进都督同知,世磨千户,遂代大献为总兵官。”

仙游之战取得胜利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二月,倭寇围攻仙游,《明史·戚继光传》:明年二月,倭余党复纠新倭万余,围仙游三日。继光击败之城下,又追败之仓坪,斩首数百级,余多坠崖谷死,存者数千奔据漳浦蔡丕岭。继光分五哨,身持短兵缘崖上,俘斩数百人。”剩下的倭寇逃到海上,又侵扰福宁,戚继光率领李超击败倭寇。

同年,倭寇又率领二万人马,大势劫掠潮州,《明史·俞大猷传》:“平未几复叛,造战舰数百,聚众万余,筑三城守之,行劫滨海诸郡县。福建总兵官戚继光袭平,平遁保南澳。”就是这样一支被誉为“16至17世纪东亚最强军队”的戚家军,随着戚继光的离任,戚家军的军饷,竟然被明朝政府拖欠?

戚继光被罢免,蓟州镇总兵换成北方人,戚家军处处受到排挤

《明史·戚继光传》:给事中张希皋等复劾之,竟罢归。居三年,御史傅光宅疏荐,反夺俸。继光亦遂卒。戚继光离任以后,蓟州镇总兵换成了北方人,戚家军处处受到排挤。到了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蓟州发生了一场兵变,《明神宗实录》万历二十三年十月二十日:“己未,防海兵以要挟双粮鼓噪,蓟镇督、抚、道臣摘其倡乱者正法,余党尽驱南还。奏闻兵部覆请,报可。”表面上看,兵变主因是“要赏结聚”、“挟增月饷”索要“双粮”引起的,在主将戚继光离职后,蓟镇不仅不再固若金汤,倒像随时要爆炸的火药桶。

蓟镇南兵不仅难安其职,也不得所用,被视为赞疣。从马文卿的“南兵大逆有十”到马经纶将南兵“要恩”鼓噪的一般性群体事件,升级为“逆乱”高度,朝廷舆论对南兵甚是不利,为屠杀埋下了伏笔—事变还涉及当地的商铺、居民?,是否存在“劫富”嫌疑、矛头针对哪个阵营暂且不论,事变中的滥杀无辜总是难以洗刷。

总结:蓟州兵变导致戚家军被屠杀以后,浙江兵大伤元气,戚家军对明朝已经心凉了。从长远来看,蓟州兵变以后,戚家军的防线失去的作用,导致清皇太极时期,对大明的北边可以长驱直入。明朝失去了一道防线,然而蓟州兵变49年以后,明朝灭亡。《明史》记载:“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水浒传中宋江为何要请卢俊义上梁山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江为什么逼迫卢俊义上梁山,宋江如何让卢俊义上梁山的,宋江为什么要去帮助卢俊义

    五大汉是晁盖心里的最佳人选 晁盖很明显的并不想让宋江接班,具体的原因他没说,但我们能通过一些细节看出。比如宋江为达到目的经常会用上一些损招;比如宋江在军纪方面一向管得不严,只要兄弟们喜欢就行。这也许就是晁盖不看好宋江的原因,感情归感情,但你黑三郎真的不适合当大哥。在晁盖看来,梁山在宋江手里的发展,

  • 明朝郡王的封号,到底是怎么来的?如果郡王太多封号不够用怎么办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朝郡王封号是什么,明朝郡王加封过程,明朝亲王怎么管理郡王

    至于说封号不够用,这种情况在明朝初期和中期的时候,基本上不太可能出现。而到了后期的时候,当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基本上也就意味着明朝就快要到头了。想要解释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得简单来介绍一下,古代的封王制度,以及明朝的宗室政策。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是秦朝。在秦朝之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名义

  • 南宋曾经打败过蒙古铁骑,甚至干掉了大汗蒙哥,蒙哥那么无能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相反,历史上真实的蒙哥,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领袖。正是因为他的存在,蒙古帝国暂时避免了衰落的趋势,并且得以继续扩张,最终成为了那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毫不夸张地说,成吉思汗是蒙古帝国的缔造者,而蒙哥则是蒙古帝国走向极盛的领导者。至于说蒙哥最后战死在钓鱼城外的结局,这其实也不是蒙哥本人能力不行,而是

  • 郑成功在收复台湾之前, 差点攻下南京城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郑成功是怎样收复台湾的,郑成功收复台湾足迹,郑成功在哪年收复了台湾

    尽管说到郑成功,大家都会想到台湾、厦门,但是在郑成功的一生中,南京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在这里他差点接近成功,接近创造比收复台湾更加伟大的事业。 1658年(顺治十五年、永历十二年),清军一路势如破竹,已经占领了除了云南和四川部分地区之外的所有地方,南明的永历小朝廷也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能征善战的李

  • 明朝末年,朱家一共有多少位亲王?为什么有人说明朝亲王其实很少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所有亲王列表,敬谨亲王和承泽亲王,奥伯伦亲王和道朗亲王

    对比明朝庞大的宗室数量,三十二位亲王,已经算是极少了。要知道,明朝到了崇祯年间的时候,已经有数十万明朝宗室了。这数十万人,从血脉关系上来说,全都是朱元璋的后代。相比这数十万朱家人的数量,仅仅三十二位亲王,确实已经算是很少了。那么,为什么数十万朱家宗室当中,仅仅只有三十二位亲王呢?这其实和明朝的藩王制

  • 《清平乐》中的宋朝美学:“超然乎尘垢之外,一新天下耳目”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清平乐》剧照“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剧场小世界,世界大剧场。从这个角度去看一个朝代的文化史,譬如宋代,不免会感到色彩光影纷披陆离,并且表现的方式、形态大不一样。各阶层的人们像是各不相同的文化角色,活动于不同的场合、“圈子”。不说理想、格调,风尚、趣味也是难以一概而言的。宋人生活的结构比较松散

  • 徐达四子,长子效忠建文帝,四子支持姐夫朱棣造反,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身为臣子,辅佐一个明君很重要,但前提是能够选择一个对的人。如果一家人辅佐的不是同一人,那岂不是连家庭和睦都无法实现?明朝重臣徐达与其儿子竟然辅佐了三位不同的君主,徐达为朱元璋的左膀右臂,而长子效忠建文帝,四子却是永乐帝的人。如此这般,兄弟对立,他们有着怎样的结局呢? 徐达:勇冠三军的开国功臣 徐达此

  • 顺治皇帝墓地风水有多好?他一眼看中,明朝两位皇帝曾青睐此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顺治皇帝的墓地图片,顺治皇帝陵寝风水,顺治皇帝墓地风水视频

    中国古代是非常讲究风水命理,出征会选吉日,死后更会选择葬在吉地,以便福泽后代。不同于其他皇帝专门让懂得风水的术士选择龙脉进行安葬,顺治的墓地是他自己亲自选定的。 顺治选中的地方是哪呢?这是一个距离皇宫近百公里的地方,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县马兰峪镇丰台岭(清朝改名为昌瑞山)南麓。这是怎样的地方,顺治为

  • 雷电烧毁紫禁城大殿, 宫女欢欣鼓舞, 希望老天能阻止朱棣做这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棣修紫禁城,紫禁城是不是朱棣修的,朱棣为什么修复紫禁城

    朱棣 但是,朱棣的性格却比较残暴,他在靖难之役后逼死了很多建文帝旧臣,比如太常寺卿黄子澄、兵部尚书齐泰等人,很多案件涉案者竟多达数百人,而方孝孺则被朱棣“诛十族”,据记载方孝孺一案中被诛杀的人数超过八百余人。而朱棣的残暴不仅仅是针对自己的敌人,对于宫女也十分刻薄和严苛。 方孝孺 朱棣有一个特别喜爱

  • 郑成功收复台湾, 是民族英雄, 但是明朝皇位继承却由其亲手终结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郑成功从谁的手中收复台湾,郑成功在哪年收复了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明朝灭亡了吗

    郑成功诞生处 1645年,明朝藩王唐王朱聿键在福建被拥立为新的皇帝,是为隆武帝。而隆武帝的主要支持者就是郑成功的父亲、当时东南最大的军阀郑芝龙,郑芝龙也成了隆武朝说一不二的实权派。因为隆武帝尚无子嗣,郑芝龙让郑森入侍,隆武帝对其十分欣赏,赐郑森国姓,并改名成功,这就是郑森被后世称为郑成功、国姓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