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曾经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叛乱,这次叛乱正是康熙皇帝在位期间爆发的三藩之乱。而掀起这场战争的吴三桂备受世人的指责和唾弃,他先是背叛了明朝,投靠了清军。随后又在后来发展壮大,意图自立为王,如此反复无常自然不会有好名声。
他为了一己之私全然不顾自己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也让他在明清的历史上没什么好的评价。
不过在现如今发现了当时吴三桂反清时期的原版檄文,揭开了他投降清朝的真实原因。与此同时,在这份檄文中也让我们知道了当时他为何要这样做。出于这个原因,怪不得清朝极力抹黑他。
01
明朝覆灭,吴三桂选择投敌叛国
在明朝末年的时候,吴三桂是镇守山海关地区的将领,他的主要任务就是抵御北方清军的进攻。可是让他怎么也没想到的是,在国内爆发了由李自成掀起的农民起义。而这场起义竟然还出乎意料的取得了胜利,明朝的崇祯皇帝在这次战争中战败,最后逃亡煤山,上吊自杀。
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变故,吴三桂并没有选择继续维护明朝的政权,而是对此默不作声,既不支持也不反抗,或许他也想在这乱世之中谋得立足之地,或者是在自己所镇守的地方自立为王,但千算万算他还是算漏了一点,那就是李自成并没有把他放在眼里,在建立大顺政权当上皇帝之后,将他的家人悉数杀害。
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吴三桂极其愤怒。毫无疑问,两人因为此事彻底形成了敌对关系。吴三桂势必会找李自成复仇,可是他又不想与其正面冲突,耗费自己的实力。于是权衡再三,吴三桂放清军入关投降清朝,这样一来,就能够借助清军的力量将李自成消灭。
而他这样的做法也的确是成全了他的心愿,没有了吴三桂的阻拦,并且还得到他的帮助。李自成孤木难支,肯定是不抵两方势力联合起来围攻的,最后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顺政权没过多久便宣告灭亡,而清军入关随即建立了清王朝的政权。
别看吴三桂当时的做法是投敌叛国的行为,但是在于他自身而言,无疑是最正确的选择。
因为此时他正面临着被两方夹击的局面,要说与李自成和解那肯定是不可能的,而倘若要同时对抗这两方势力的话,对于他来说又是极大的损失。还不如及早倒戈一方,换取自身最大的利益。那这样来看,他选择放清军入关并向其投降,无疑是对自身最为有益的。
02
与清朝反目成仇,掀起三藩之乱
在清朝建立之后,吴三桂凭借着自身强大的实力以及在当时帮助清朝统治者建立王朝的功绩,在后来被封为藩王,镇守如今的云贵地区。能得如此优厚的待遇,吴三桂之前所做的一切也算是值得的。按理说,只要他老老实实的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活动,继续支持清朝的统治,那么在日后吴三桂并不会被清朝统治者过多的为难,最起码保证自己安度晚年不成问题。
可谁能想到,最后吴三桂还是与清朝反目成仇,联合其他几位藩王掀起了清朝历史上有名的三藩之乱。当然,
吴三桂这样做也并不是一时兴起,首先他本身就是汉族人,面对满族人的统治,心中肯定会存在抵触的情绪。在清朝正处于初步建设的虚弱期,他发动叛乱也在情理之中。
二来就是当时顺治皇帝英年早逝,康熙皇帝年幼登基。再后来等到康熙皇帝长大成人之后,身为统治者的他也意识到这几位藩王无论是统治的范围还是本身在国内的影响力都极大的。这对于他日后的统治来说会产生不小的威胁,要想彻底清除这种隐患,那么就要不断削弱诸位藩王的实力。
于是康熙皇帝便以各种名义进行削藩,当自身的利益遭到了严重的侵犯,这几位镇守在各地的藩王自然不甘愿任康熙皇帝宰割。先不说康熙在他们面前是一个晚辈的身份,单论功劳和能力来说,这几位藩王都是清朝的开国功臣。
康熙皇帝这样做明摆着就是卸磨杀驴,而其中势力最大的吴三桂肯定是不愿意接受这种情况的,所以他联合其他几位藩王发动叛乱是必然结果。
03
吴三桂叛降与再次反叛另有原因
吴三桂虽然在后来掀起了大规模的反叛战争,而且在短时间内就已经攻下了清朝大半的江山。眼瞅着直逼京城,只要乘胜追击,便能够彻底击败清军,夺取皇位指日可待。但正在即将取得胜利之际,吴三桂却停止了进攻,命令手下驻守已经吞并的领土。
他这种稳健的打法固然没错,但在这关键时刻突然停止进攻,正好给了康熙皇帝喘息的机会。这让他能够有时间去招兵买马,扩充自己的实力。所以双方在对峙的过程中,由吴三桂占上风的优势渐渐转变成了康熙皇帝占据主动优势。
所以最后这三藩之乱终究还是以失败而告终,而吴三桂也从原本有着清朝开国功臣这样一个美誉的人变成了背信弃义之徒,变成了意图谋反的奸臣,甚至在后来还遭到很许多清朝官员的不断抹黑。或许在世人眼中吴三桂的确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不过在后来专家找到了当时吴三桂造反时写下的原版檄文。
文中吴三桂表示自己放清军入关是有难言之隐的,他并不是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而是害怕太多的百姓因为两方政权的争夺而饱受战争的苦难,所以这样做也是缓兵之计。再到后来,李自成被清军击败,所建立的大顺政权也不复存在。
吴三桂本以为迎来了新的王朝会有更好的统治,可没想到清军入关之后排斥汉族人,并且还大肆的杀戮。面对这种情况,他自然不能忍,所以才选择在归降之后又举兵造反要推翻满族人所建立的政权,只可惜到最后他也未能实现这样的愿望。
04
结语
虽说这原版檄文有一定的说服力,也表达了吴三桂的一些想法以及他所作所为背后是有着怎样的隐情。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其中肯定是有很多迷团的,吴三桂这样做表面上是为了所谓的民族利益,但是深入了解会发现这其中是与他个人的利益相挂钩的。不管这是否是他真实的想法,他所做的一切终究是错误的,或许这只是他为了起兵造反给自己开脱的一个借口罢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