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治下大旱,刘伯温趁机献上一计:杀了这个人就会下雨

朱元璋治下大旱,刘伯温趁机献上一计:杀了这个人就会下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994 更新时间:2023/12/30 14:44:46

“匡庐之巅有深谷,金仙弟子岩为屋。炼丹利济几何年,朝耕白云暮种竹。”此乃朱元璋的《赠四仙》。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朝。这位明太祖从平民到皇帝,身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其中充满坎坷与曲折,不乏有刘伯温等贵人相助。

朱元璋于1328年出生于濠州孤庄村的贫苦农民家庭,父亲为朱世珍,母亲为陈氏。在朱家排行老四,家族兄弟中排行第八,所以父母为其取名为朱重八,而后改为朱元璋。

▲ 朱元璋朝服像

据朱元璋自身所写的《朱氏世德碑》的碑文中记载:朱元璋这一朱姓宗族,出自金陵之句容,家住朱家巷,地属通德乡。据考证和现实有一定出入,但这并不妨碍朱元璋为中华民族做出的杰出贡献。他所开创的明朝,十分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工商业发达。在当时的江南地区,甚至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意味着中国出现了新兴的社会发展力量。

▲《岁朝欢庆图》(局部)

在朱元璋统治期间,下令鼓励农民耕耘,奖励开垦荒地,并大力推行移民屯田以及军屯。当然,最为民众所接受的便是流放富民、抑制贵族豪强、减免民众税负、严惩贪官污吏等举措,极大的降低了百姓生活负担,促进了社会发展。由此可见,朱元璋有大展宏图的志向,并且有落实行动的举措,深受百姓爱戴。

02

在民间曾流传过一句话:“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这句话表明刘伯温能与诸葛亮齐名,深受百姓信赖与爱戴。刘伯温又名刘基,最初为元朝官员,因不满当时元朝的腐朽统治,便常写文章借以抒发自己的极度不满。

▲ 刘伯温剧照(右)

当时反抗元朝统治的朱元璋队伍打到浙东之时,朱元璋知晓了刘伯温的才能,便邀请刘伯温做自己的谋士,为自己谋划军中大事。刘伯温也不负众望,为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并先后灭亡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协助朱元璋成功建立明朝。民间传闻,刘伯温神机妙算,能未卜先知,朱元璋也对刘伯温赞不绝口。

一年,江南突然发生旱灾,民不聊生。此时的朱元璋还未称帝,仅是吴王。在当时靠天吃饭的状况下,接连多日并未降落一滴雨,令朱元璋倍感忧愁,于是便询问刘伯温降雨之策?本以为精通天文地理的刘伯温会提出专业性的建议,可他接下来的这番话却让朱元璋摸不着头脑。

▲今人仿建的明代监狱

刘伯温说:“天不降雨,必是牢狱里有冤情。”朱元璋听到此言后,并未确信。为验证是否属实,便命人前往牢狱里提审案犯,果不其然,确实存有不少冤案,待朱元璋平反冤案后不久便天降大雨,缓解旱情。

03

从那以后,朱元璋更加重用刘伯温。朱元璋建立明朝称帝后,并未亏待刘伯温,他授予刘伯温以御史中丞兼太史令的官职。有一年,朱元璋前往河南开封旅游,在临行前便命刘伯温与李善长一起留守于京城处理日常杂务。刘伯温不想有愧于朱元璋的信任,便全身心的投入到如何更好发展明朝的任务中,他下令检举弹劾朝廷中贪污腐败的官员,并奏明当时的皇太子,希望这些官员能被严惩。

当朱元璋游览完并返回京城后,李善长便马不停蹄的向朱元璋告刘伯温的状,污蔑刘伯温肆意杀人。平日里那些被刘伯温“打压”的官员也借机弹劾刘伯温,而正好当时的京城面临旱灾,朱元璋见琐事同时袭来,便召集众人,让大家发表各自的观点。

▲ 朱元璋称帝场景蜡像

刘伯温便说道:“若杀了此人,天必会降雨”。朱元璋便问道:“此人是谁”?刘伯温答道:“此人乃是中书省都事李彬。”而李彬正是刘伯温所弹劾的贪官中的一位,也是李善长的亲信。李善长见此状,便拉下老脸去请求刘伯温能网开一面,对李彬从轻发落,刘伯温并不同意。朱元璋见此状,索性死马当活马医,便命刘伯温迅速将李彬处决,果不其然,天降大雨。不过这件事,却让李善长怀恨在心,并下定决心报复。

数载后,李善长为报复刘伯温,便借机去找刘伯温,并对其说道:“京城已经许久未下过雨,既然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由你解决天未降雨的事情再合适不过”。而此时朱元璋也见天许久不下雨,便再此问刘伯温该如何?刘伯温便道:“在战场上阵亡的许多将士,他们妻子不仅失去丈夫,还得不到相应抚恤,皇上若命人将这件事办了,天会降雨。”

▲ 刘伯温祖宅旧址

这次,刘伯温并未预测准确。朱元璋命人给阵亡将士的妻子发放抚恤金,但天仍旧未下雨,此时朱元璋非常生气,可正好这时刘伯温的妻子因病去世,刘伯温便借机向朱元璋提出辞官回乡。不过,有后人推测,刘伯温这次求雨失败是故意为之,因为朱元璋已经嫌刘伯温功高盖主,想要除之而后快。刘伯温急流勇退,辞官回乡,这无疑是聪明人的做法。

结语

刘伯温回乡后,不再过问庙堂之事,而是过着如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所言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居生活。

参考资料:

《赠四仙》

《饮酒其五》

更多文章

  • 明朝大臣死后在墓上刻了20个字,明朝皇帝见了要参拜,大臣要下跪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时大臣要向皇帝下跪吗,明朝大臣死后都去哪了,明朝十八位大臣之死

    在太平盛世下依然有大臣枉死,一个昏聩的皇帝手下仍然有令人敬仰的臣子。在混乱的明朝中晚期,大臣何塘的墓碑皇帝见了都要参拜,大臣见了是要下跪的,那么何塘有何过人之处呢? 音乐家何塘 提到何塘,恐怕人们并不熟悉,因此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名字,朱载堉。朱载堉被后人称为不能遗忘的布衣王子,也被称为古代十大音乐家

  • 文天祥被劝降后妥协,他只提出一个条件,忽必烈为何仍下令杀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忽必烈为什么要亲自劝降文天祥,忽必烈怎么劝降文天祥,文天祥和忽必烈的关系

    南宋灭亡之后许多人仍旧在各地坚持抗争,给北元的统治造成许多麻烦,而文天祥就是其中较为活跃的一位。忽必烈多次对其招降,但文天祥全然不顾,继续自己的反抗行动。不过从相关的历史资料中就能看出,文天祥被劝降后其实有妥协的意思,且只提出一个条件,但忽必烈听完后为何仍旧杀了他呢?时值公元1278年,文天祥率军驻

  • 12岁郑和入宫,成为一名太监,为何现在多地都有他的后代?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郑和是太监怎么有后代,郑和是太监出身吗,郑和是太监还是宦官

    郑和下西洋,这大家并不陌生,在历史上可以说是赫赫有名,这不光是中国航海史的一次壮举,世界航海史上也是一次空前绝后的重大事件。而且也让郑和这个人扬名中外,受到世界各地的人敬仰。但是这郑和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能够有着如此重要的成就,乃至后来还有后人对郑和下西洋都有研究呢?正文郑和,明朝的太监,航海家

  • 明朝古墓惊现“啤酒瓶盖”,却并非盗墓贼留下,难道有人穿越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啤酒瓶盖古墓,盗墓穿越成五岁小奶娃的小说,明朝古墓出土照片

    考古的时候总能够发现一些比较稀奇的东西,很多新闻上面曾经都报道过,在进行考古的时候发现的一些东西让现在的人都十分惊讶。在2019年,上海的嘉定区举办了一场规模较大的文物展示,展出还没有举办几天,就有一个文物让很多人都来围观,甚至是火遍了全球,很多人好奇这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文物呢?竟然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吗

  • 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宋朝青铜器,损毁较重,但有一点极为罕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朝出土青铜器图片,宋朝青铜器造型特点,宋朝青铜器值钱嘛

    很多商朝国宝,并未出土在商朝的中心、黄河中游一带,而是远在长江中段以南如今宁乡地界。比如,四羊方尊,就是黄材农民姜家三兄弟,1938年在山坡上种红薯时发现的。很快,文物贩子就找上了门,他们将之卖了四百块大洋。但经过层层盘剥,到手时,只有两百多块了。不过,对于农民而言,已是极大一笔收入。(四羊方尊 图

  • 寸土寸金的纽约,为什么会建立林则徐纪念广场?原来和一人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提起林则徐,大家都会想到历史上著名的虎门销烟事件。在腐朽没落的晚清时期,林则徐作为为数不多的清廉官员,为保护领土完整而顽强坚持着。而林则徐也因虎门销烟一事,成为我国史上的民族英雄。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人物便与我国的这位民族英雄有关,他曾经在美国成立了林则徐基金会,并建立了林则徐纪念广场,他就是黄克锵。

  • 天选之子?康熙第一次见到乾隆惊得丢掉酒杯,乾隆有何特别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乾隆对康熙说的一段话,乾隆皇帝对康熙的评价,康熙和乾隆第一次会面

    在《吕氏春秋·自知》之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这则故事便是成语“掩耳盗铃”的由来,同时可能也是我们中国历史上最早关于自欺欺人的一个出处。01即便是在现实生活之中,也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当一个人在一些事情上面做得不

  • 清朝的“试婚格格”:虽有格格之名,实际生活却比家妓更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格格的试婚阶段,清代的试婚格格是什么,清朝的试婚格格是干嘛的

    封建王朝制度下权力高度集中,皇室可以决定大部分人的命运,正因如此皇宫里的一些宫女太监平日里更需要小心谨慎,否则很容易就面临生命危险。而宫女中存在一个名叫“试婚格格”的特殊群体,虽说她们名义上也是格格,但是身份地位与真正的皇室成员却有着天差地别,实际的生活甚至比一些家妓更加悲惨。和大多数人选择配偶一样

  • 年羹尧征战归来,皇帝领百官跪地相迎他却不下马,雍正: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年羹尧为啥宁死不向雍正低头,年羹尧为何死都不向雍正低头认错,年羹尧宁死不背叛雍正

    皇帝作为九五之尊,他的妃嫔塞满了整个三宫六院,个个美貌无双。为了博取皇帝的宠爱,各宫嫔妃无所不用其极,甚至不惜毒害皇嗣。在《甄嬛传》中,除了主角甄嬛以外,年世兰也给人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在历史上,年世兰这个角色是真实存在的。她之所以能在后宫中保留自己的一席之地,一是靠自己的心机,二是有哥哥年羹尧将

  • 1958年乾隆儿子永琪墓在密云水库发现,进到墓室,传言被证实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我国漫长的历史中,无数的传言因为其主人的去世而无法证实,也正因此有许多的历史人物的错误形象被后人所熟知,这就是因为我们不能正确认识历史人物而导致的,但是,只要是传言就一定会有它所依靠的依据,而这些依据便于这个传言所相关的人不可分割,因此如果我们想要证实某条传言,只要不断的加深对其相关人物的认识,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