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七雄中,谁第一个称王,谁最后一个称王?

战国七雄中,谁第一个称王,谁最后一个称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716 更新时间:2024/1/29 5:47:39

在此基础上,正是因为战国七雄都已经僭越称王,这意味着周王室的权威几乎荡然无存了,这也为周王室的灭亡埋下了伏笔。虽然最后王爵,不过,在称王的时间上,自然有先有后的。那么,问题来了,战国七雄中,谁第一个称王,谁最后一个称王?

[var1]

首先,在战国七雄中,楚国是第一个僭越称王的诸侯国,这是因为楚国早在春秋时期就称王了,而其他六国则是在战国时期称王的。《史记·卷四十·楚世家第十》中记载:三十七年,楚熊通怒曰:“吾先鬻熊,文王之师也,蚤终。成王举我先公,乃以子男田令居楚,蛮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武王。

楚武王三十七年(鲁桓公八年,公元前704年),楚武王称王,开诸侯僭号称王之先河,当时周王室衰微,对楚国无可奈何。从时间上来看,楚国早在春秋初期就僭越称王了。在当时,虽然周王室衰微,不过,因为齐桓公、晋文公等诸侯高举“尊王攘夷”的称呼,所以,敢于像楚国这样挑战周王室的诸侯国,自然是少之又少的。通过僭越称王,楚国在王爵上得以和周天子分庭抗礼了。

[var1]

和楚国相对应的是,赵国则是战国七雄中最后一个称王的诸侯国。在进入到战国初期时,也即魏赵韩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后,战国七雄中只有楚国这一个诸侯国称王。对于魏国、赵国、韩国、齐国、秦国、燕国等诸侯国,其君主要么称侯,要么称公,比如魏文侯秦孝公等。当然,在徐州相王和五国相王之后,战国七雄都陆续僭越称王了。

徐州相王时,魏惠王齐威王互相称王。徐州相王后,秦惠文王也自立为王,同年,魏惠王尊韩宣惠王为王。等到五国相王时,燕国也随之称王。在此基础上,战国七雄中的六个诸侯国,也即楚国、魏国、齐国、秦国、韩国、燕国都称王了。但是,就赵国来说,其君主赵武灵王却暂缓称王。

[var1]

赵武灵王(公元前340年—前295年),嬴姓,赵氏,名雍,冀州邯郸(今河北邯郸市)人。在五国相王时,赵武灵王认为赵国实际上没有称王的实力,所以在国内未采用王号,仅称“君”。因此,赵国真正称王,则是赵武灵王之后的赵惠文王了。也即赵武灵王这一称号,是赵惠文王追谥的。正如同曹操生前只是称魏王,但是,因为其子曹丕追封其为魏武帝,所以,后人也经常用魏武帝来称呼曹操。

对于赵武灵王所在的赵国,在“胡服骑射”之前,因为认为自己缺乏足够的实力,所以推迟了正式称王的时间。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赵国是一个实力强劲的诸侯国,甚至可以和秦国争夺天下。不过,实际上,在胡服骑射之前,赵国却是战国七雄中的二流甚至三流诸侯国。

[var1]

最后,在战国初期,围魏救赵是重要的历史事件,之所以发生围魏救赵,是因为魏国大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后者只能向旁边的齐国求救。于是,齐国孙膑采用了进攻魏国,以此给赵国解围的策略。值得注意的是,在围魏救赵中,虽然齐国击败了魏国,但是,魏国大军在回师之前,已经攻破了赵国都城邯郸。而这,无疑是赵国实力弱小的重要体现。正是因为实力上的弱小,在战国初期,赵国几乎没有什么话语权。

等到赵武灵王即位后,不仅要面临齐国、魏国的压力,连中山国都让赵国无可奈何,这才有了赵武灵王破釜沉舟,推行胡服骑射的举动。综上,在五国相王时,赵武灵王认为赵国实力不足,所以在国内未采用王号,仅称“君”。所以,在战国七雄中,赵国成为最后一个僭越称王的诸侯国,而楚国则是第一个僭越称王的诸侯国,之所以强调僭越,这是因为各国的称王都没有获得周天子的许可,也即是自立为王。

更多文章

  • 战国七雄中韩国最为弱小?秦国连续打击韩国40年,才彻底降服韩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战国七雄韩国实力,战国七雄中最弱的韩国,战国末期秦国是如何灭掉韩国的

    [var1]申不害实际用的是一个手段,一个权术,他变法的核心就是术,这个术就是权术,也就是君主驾驭臣子的一种方法。先秦法家到最后是讲法术势,申不害重视的就是这个术。这样,在申不害的主持下,史书记载:“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也就是申不害担任相国这十五年,没有一个诸

  • 秦赵长平之战,三晋之中军最强大的赵国到底输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长平战后赵国女人,秦赵长平之战到底死了多少人,赵国派谁镇守长平三年

    [var1]兵力方面。前期对峙时,秦赵双方各自出动四十万大军,后勤辅助人员更多。后期双方换将,秦国增兵,关内15岁以上男子全部到了长平前线,而赵国根本没增兵,因为赵国人口远远少于秦国,而且燕国、齐国边境牵扯了大量赵军,赵国无兵可派。秦军在长平战场,不算后勤就有不少于80万的参战部队,而赵军只有40万

  • 战国时期赵国经过胡服骑射改革,为什么还打不过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赵国的胡服能打秦国吗,赵国vs秦国,战国时期赵国最强大的时期

    赵武灵王虽然在赵国推行了“胡服骑射”,但是无非就是:“命令赵国军队完全穿胡人的服饰,穿短装,束皮带,用带钩,戴着插有貂尾或者鸟羽的武冠,穿皮靴,加强训练马上射箭的作战。” 由于学习胡服骑射,赵国很快成为六国中唯一能与秦国抗衡的诸侯国。[var1]秦国使用反间计,大肆鼓吹赵奢之子赵括才是秦军最忌惮的将

  • 战国七雄打了两百多年不缺粮,为何诸葛亮一直缺粮?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为何要联吴抗魏,解密战国时期诸葛亮,诸葛亮真实战绩

    战国七雄拼的是经济实力,我们从三国时期的状况来看,养兵十分艰难,老百姓叫苦不堪。战国七雄打了200年都不缺粮,为何诸葛亮北伐总缺粮?在这个问题上,最核心的原因只在于一点——兵制。战国时期的兵制和三国时期大相径庭,完全不同的制度从而也导致了国家走向的根本不同。于战国而言,国家实行全民兵役,即每每打仗,

  • 战国七雄外的一大国,和秦国多次交手,最后还是被秦国消灭!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战国7雄为啥秦国只横扫了6个国家,秦国统一天下后谁又打败秦国,战国七雄赵国和秦国的关系

    西周初期,蜀王杜宇自立为帝,号望帝。杜宇在位时期,开疆拓土,使蜀国成为西南地区的大国。公元前7世纪,杜宇氏禅让于鳖灵,徙治成都,始立宗庙,复称蜀王。作为战国七雄外的一大国,古蜀国曾经和秦国多次交手。不过,最终,到了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遣张仪、司马错沿石牛道伐蜀,从而消灭了古蜀国。[var1]一商

  • 战国初期,魏国跨越赵国去消灭中山国,赵国为何不反对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战国时魏国为何要攻打赵国,魏国和赵国,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向谁求情

    [var1]随着魏国的不断强大,赵国的力量逐渐下滑。赵国在赵献侯后期,国力开始衰败,中山国对赵国的威胁越来越大。中山国在每个阶段都被中原诸国视为华夏的心腹大患,所以它趁着赵国国势衰退,猛烈地攻击赵国。赵国面对中山国的猛烈攻势,可谓是独木难支,所以它将目光转向同为三晋的魏国。[var1]中山国对赵国的

  • 战国七雄打了数百年仗都不缺粮,为何孔明总缺粮?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战国孔明为什么缺粮,战国时的七雄最多都有多少兵力,战国时期的七雄现状

    孔明缺粮是有深刻原因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长距离运粮消耗巨大;其二、巴蜀子弟大部分上战场了,粮食产量不高。秦国之所以能以巴蜀作为粮仓,是因为秦国还有关中大粮仓,巴蜀的粮食主要通过长江供应伐楚之战的军队,并不用运回咸阳使用。另外战国时代的战争还可以取食于敌国,也就是攻占

  • 为什么春秋七国打的外族不敢抗,而到了汉朝打的刘邦不敢出头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七国之乱和刘邦的关系,春秋七国为什么打不过刘邦,汉朝为什么没被外族攻破

    ''春秋七国打得外族不敢反抗,而到了汉朝外族打得刘邦不敢出头”,这种论调是明显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孔子曾经曰过:“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啥意思?如果没有管仲(也就是齐桓公执行的“尊王攘夷”政策),那么整个华夏都要披发左衽,华夏就不成个华夏了,这还不明显吗?华夏民族在春秋时期曾经相当危险,危险到要被

  • 孔子为什么会离婚?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孔子一生娶了几个老婆,孔子一生婚姻状况,孔子被称为圣人为什么还会离婚

    [var1]孔子的祖上是殷商王族,后来殷商灭亡,周武王封邦建国,微子启建立了殷商遗民为主的宋国,而微子启的弟弟微仲也就是宋国的第二位国君正是孔子的十五世祖,不过其间政乱时有发生,孔子这一支传到孔子时候早已经没落了,实际上孔子的父亲也早已经不在宋国生活了,他是逃到了鲁国,并定居了下来,所以,实际上孔子

  • 战国时期与秦国并称“东西二帝”的齐国,为何一败涂地?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齐国和秦国有多强大,齐国为什么斗不过秦国,秦国能单挑齐国吗

    齐国被六国联军打败,险些亡国,这是它咎由自取。当然,这一切的幕后推手就是燕国。燕国被齐国灭亡过一次了,虽然在燕国人民的反抗下,齐国撤出燕国,但是齐国对燕国的倒行逆施使得燕国遭到了极大的损失。这使得燕国从燕昭王而下的君臣对齐国恨之入骨。为了报仇雪耻,燕昭王在奋发图强之外招揽天下人才。以乐毅为首的一批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