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被六国联军打败,险些亡国,这是它咎由自取。当然,这一切的幕后推手就是燕国。燕国被齐国灭亡过一次了,虽然在燕国人民的反抗下,齐国撤出燕国,但是齐国对燕国的倒行逆施使得燕国遭到了极大的损失。这使得燕国从燕昭王而下的君臣对齐国恨之入骨。为了报仇雪耻,燕昭王在奋发图强之外招揽天下人才。以乐毅为首的一批杰出人才投奔燕国,为灭齐大业而努力。
尽管齐国中还有不少头脑清醒的能臣,在他们的劝谏下,齐闵王起初尚可以抑制自己的野心,尽可能收敛一些锋芒,以免树敌过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齐国的势力范围也日渐扩大,影响力也与日俱增,所以齐闵王的头脑开始发热了!
[var1]
[var1]
而在经济上,齐国施行的“远攻近交”之策和三次伐宋,大大削弱了齐国的国力。西困秦,南攻楚,北战燕,虽然都取得了胜利,但齐国也只能掠夺一点财物而已,大部分利益和城池都被其他国家占得,真可谓是为他人作嫁衣裳。随后,齐湣王为得宋地,三次举兵伐宋,导致国库亏损,人民疲劳,兵员匮乏,国力、军力遭到严重消耗。
[var1]
秦国是遭受多国围攻次数最多的战国,楚国长期和魏国、秦国发生大规模的领土争端,赵国多次王位继承都会发生血腥的战斗,赵国和燕国多次在边境发生数十万规模的战斗,魏国和韩国地处中原,几乎每场大战都有它们的参与。而较少的战斗让齐国士兵素质有所下降,一直引以为傲的技击之士在日益优越的生活腐化下,军力下降很严重,在五国攻齐和后来的战斗中表现得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