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七雄外的一大国,和秦国多次交手,最后还是被秦国消灭!

战国七雄外的一大国,和秦国多次交手,最后还是被秦国消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878 更新时间:2024/1/26 14:13:29

西周初期,蜀王杜宇自立为帝,号望帝。杜宇在位时期,开疆拓土,使蜀国成为西南地区的大国。公元前7世纪,杜宇氏禅让于鳖灵,徙治成都,始立宗庙,复称蜀王。作为战国七雄外的一大国,古蜀国曾经和秦国多次交手。不过,最终,到了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遣张仪、司马错沿石牛道伐蜀,从而消灭了古蜀国。

[var1]

商周春秋时期,古蜀王国的疆域北达汉中,南至南中,东至鄂西清江。战国时期,蜀国向北保有汉中,向南深入西南一带,向东据有嘉陵江以东地区。由此,对于古蜀国来说,其疆域巅峰时包含了今四川、重庆、陕西等地。在疆域面积上,古蜀国甚至超过了战国七雄中的部分诸侯国,比如韩国等。除了疆域辽阔,古蜀国还和秦国展开了长期的较量。

蜀、秦之间的大规模战争始于公元前451年,围绕南郑展开长期争夺。所谓的南郑,指的就是今汉中市一带。在春秋战国时期,汉中同样是当时的兵家必争之地。《史记·六国年表》秦厉共公二十六年(公元前451年),“左庶长城南郑”。不过,秦国并没有能长期占据汉中。公元前441年,蜀师反攻,收复南郑。

[var1]

此后数十年间,由于秦国忙着和三晋交战,一度没有精力再和蜀国争夺汉中之地。公元前387年,秦再度出师,“伐蜀,取南郑” 。蜀师迅速组织反攻,于当年一举再复南郑。在重新收复汉中之地后,《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周显王之世,蜀王有褒汉之地。”而这,也说明蜀国一度拥有和秦国相抗衡的实力。周烈王姬喜八年(前368年),蜀王杜尚派大军灭昔阝、平周二国,封其弟为汉中侯,设立了蜀国的藩属苴国(国都位于今昭化区石盘村,辖管原昔阝、平周二国领地)。

对此,在笔者看来,一定程度上,蜀国之所以设立苴国,也有在自己和秦国之间树立一道屏障的意思。但是,苴国虽然出自蜀国,却越来越不和蜀国一条心了。战国时期周慎靓王姬定六年,公元前316年,苴国居然选择和巴国联合。

[var1]

众所周知,巴国和秦国一样,也是蜀国的冤家。对于相互毗邻的巴蜀两国,也曾因为疆域问题而互相攻伐。所以,在巴国和苴国联合,蜀国非常生气,先击退巴国来犯军队,得势的蜀王决定伐苴另立新苴侯。为了消灭苴国,蜀王杜芦令“五丁力士”限期开凿蜀国至苴国的石牛道,以便快速出兵打击越来越不听话的苴国。值得注意的是,正是石牛道的开凿,导致蜀国最终被秦国消灭。

在得知蜀国开凿石牛道的消息后,苴国君主苴侯自知难以抵挡,于是求救于秦。对此,在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派遣张仪、司马错等人率军走石牛道(今剑阁金牛道/剑阁道)灭蜀吞苴。在这场战役中,蜀王身死,苴侯被废,蜀太子逃到彭乡(今彭州)被捉。此外,在消灭苴国、蜀国之后,秦国顺手吞并了巴国,从而全面占据了巴蜀之地。

[var1]

最后,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正是因为蜀国开凿的石牛道,从而方便了秦国大军进入到蜀地。也即原本易守难攻的巴蜀之地,留下了石牛道(今剑阁金牛道/剑阁道)这一破绽,这无疑让秦国上下乐开了话。如果没有石牛道的话,秦国大军想要进入蜀地,显然是比较困难的。比如三国时期的魏灭蜀之战中,蜀汉就是凭借着蜀地的山川之险,得以坚持到公元263年,由邓艾偷渡阴平才被消灭。

当然,蜀国、苴国、巴国等诸侯国之间的自相残杀,并且引狼入室,也是秦国得以成功占据巴蜀之地的重要原因。倘若这些诸侯国合力对外,一起抗衡秦国,后者想要攻占此地,必然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至少不会在一时间就攻占了辽阔的巴蜀之地了。此外,秦国消灭蜀国后,一开始贬蜀国为蜀侯国,任命陈庄出任蜀国相国。直到秦昭襄王六年(前301年),秦昭襄王才彻底废除蜀国的国号,将该地区纳入到秦国的郡县制中。在此基础上,蜀地从此成为秦国的粮仓,石牛道成为了秦军粮道,为秦国一统六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更多文章

  • 战国初期,魏国跨越赵国去消灭中山国,赵国为何不反对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战国时魏国为何要攻打赵国,魏国和赵国,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向谁求情

    [var1]随着魏国的不断强大,赵国的力量逐渐下滑。赵国在赵献侯后期,国力开始衰败,中山国对赵国的威胁越来越大。中山国在每个阶段都被中原诸国视为华夏的心腹大患,所以它趁着赵国国势衰退,猛烈地攻击赵国。赵国面对中山国的猛烈攻势,可谓是独木难支,所以它将目光转向同为三晋的魏国。[var1]中山国对赵国的

  • 战国七雄打了数百年仗都不缺粮,为何孔明总缺粮?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战国孔明为什么缺粮,战国时的七雄最多都有多少兵力,战国时期的七雄现状

    孔明缺粮是有深刻原因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长距离运粮消耗巨大;其二、巴蜀子弟大部分上战场了,粮食产量不高。秦国之所以能以巴蜀作为粮仓,是因为秦国还有关中大粮仓,巴蜀的粮食主要通过长江供应伐楚之战的军队,并不用运回咸阳使用。另外战国时代的战争还可以取食于敌国,也就是攻占

  • 为什么春秋七国打的外族不敢抗,而到了汉朝打的刘邦不敢出头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七国之乱和刘邦的关系,春秋七国为什么打不过刘邦,汉朝为什么没被外族攻破

    ''春秋七国打得外族不敢反抗,而到了汉朝外族打得刘邦不敢出头”,这种论调是明显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孔子曾经曰过:“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啥意思?如果没有管仲(也就是齐桓公执行的“尊王攘夷”政策),那么整个华夏都要披发左衽,华夏就不成个华夏了,这还不明显吗?华夏民族在春秋时期曾经相当危险,危险到要被

  • 孔子为什么会离婚?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孔子一生娶了几个老婆,孔子一生婚姻状况,孔子被称为圣人为什么还会离婚

    [var1]孔子的祖上是殷商王族,后来殷商灭亡,周武王封邦建国,微子启建立了殷商遗民为主的宋国,而微子启的弟弟微仲也就是宋国的第二位国君正是孔子的十五世祖,不过其间政乱时有发生,孔子这一支传到孔子时候早已经没落了,实际上孔子的父亲也早已经不在宋国生活了,他是逃到了鲁国,并定居了下来,所以,实际上孔子

  • 战国时期与秦国并称“东西二帝”的齐国,为何一败涂地?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齐国和秦国有多强大,齐国为什么斗不过秦国,秦国能单挑齐国吗

    齐国被六国联军打败,险些亡国,这是它咎由自取。当然,这一切的幕后推手就是燕国。燕国被齐国灭亡过一次了,虽然在燕国人民的反抗下,齐国撤出燕国,但是齐国对燕国的倒行逆施使得燕国遭到了极大的损失。这使得燕国从燕昭王而下的君臣对齐国恨之入骨。为了报仇雪耻,燕昭王在奋发图强之外招揽天下人才。以乐毅为首的一批杰

  • 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君主,赵武灵王年轻有为,为何被饿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赵国最强盛时期是赵武灵王,赵武灵王时秦国与赵国谁强,赵武灵王怎么让赵国强大起来的

    [var1]“梦中情人”带来的命运转折赵武灵王即位之前,其父赵肃侯根据国家战略的需要与韩国订立政治婚约,为赵武灵王选择了韩王之女为未来的王后人选。赵武灵王即位之后,继续与韩国巩固盟友关系,于是迎娶韩王之女履行婚约。这位韩夫人嫁给赵武灵王之后为其生下长子赵章。赵章生的非常强壮,不仅早早被立为太子,而且

  • 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好的诸侯国是哪个?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战国七雄处在最西边的国家是哪个,战国七雄最南边的是哪国,战国七雄指的是哪7个诸侯国

    [var1]在此基础上,地理位置上的好坏,自然对各个诸侯国起到了重要影响,甚至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些诸侯国的强大与否。那么,问题来了,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好的国家是哪个?地理位置最差的诸侯国又是哪一个?对此,在笔者看来,在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好的诸侯国应该是秦国和齐国,而最差的就是韩国。战

  • 五国伐齐后,齐国遭受重创,为何没人趁机消灭齐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五国伐齐前的齐国实力,齐国为什么会被五国伐齐,齐国反击五国伐齐

    [var1]比如乐毅在攻下70多座城池后,掠珍宝巨财一空,尽归燕国。再加上济西之战等战役带来的伤亡,更让齐国从此一蹶不振,不再是战国七雄中的强国了。不过,尽管国力虚弱,齐国却坚持到了公元221年,才正式被秦国灭亡。那么,问题来了,五国伐齐后,齐国遭受重创,为何还能苦撑60多年才灭亡?换而言之,在秦国

  • 在秦灭六国以后,秦国是如何处置六国国君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国灭六国后六国下场,老梁谈秦国横扫六国,秦国灭六国后的措施

    秦灭六国指的是战国时期七国之一的秦国击败其他六国并统一的战争,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用了十年的时间,先后攻破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建立了第一个君主中央集权的国家。那么被秦始皇灭掉的六国之主分别是谁,他们的下场又如何呢?[var1]在公元前230年

  • 六国的重大失误帮助了秦国统一天下,对于我们有怎样的启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国为什么能横扫六国,老梁谈秦国横扫六国,秦国灭掉六国的策略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的确,六国在谋求自己发展的策略上,和在面对秦国的吞并战争时,存在很多失误,有些失误是非常重大的,这些失误的累积最终造成了六国自己的灭亡。春秋时期,晋国首先送给秦国的一份“大礼”,就是“三家分晋”,晋国变成了三个国家,韩、赵、魏。[var1]三家分晋前晋国的形势赵和魏在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