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蜀汉五虎上将是怎么评价其余四人的,论战力及武艺又该如何排序

蜀汉五虎上将是怎么评价其余四人的,论战力及武艺又该如何排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960 更新时间:2024/1/21 4:56:25

在三国中,最受人们喜欢的无疑是蜀汉的五虎上将。这五人都是武艺高超的猛将,又都有着显赫的战绩。关羽的水淹七军,张飞的当阳桥据水断桥,赵云的长坂坡七进七出,马超潼关追杀曹操,黄忠定军山斩杀夏侯渊,这些封神之战让五人历来为人推崇。同为五虎的五人内部却并不和谐,最主要的就是关羽,他为人太傲,对其他人都有评价,其他四人对同僚之间的评价很少。

关羽对其他四人的评价

关羽关二爷的名声是最大的,义薄云天,武力超群。在演义中,关二爷的故事是最精彩的,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诛颜良灭文丑,水淹七军,单刀赴会等等。关二爷也是演义中斩杀名将最多的一个人,在历史上关二爷也是万军中取颜良首级的猛将,被评价为勇冠三军的万人敌猛将。

关羽也是最傲的一个人,他的缺点就是善待士卒,对士大夫们却很骄横。东汉末年英雄辈出,关羽能看在眼中的屈指可数,在他的眼中孙权是“碧眼小儿、紫髯鼠辈”,河北军团是“土鸡瓦狗”,颜良是“插标卖首”,江东的英杰都是小儿、鼠辈,天下的名将无非是匹夫、竖子。依照关二爷所说就是“吾匹马纵横三十年,岂忧江东群鼠乎”,“天下英雄,闻吾之名,无不畏服”!

傲气的关二爷自视甚高,同为五虎的其他四人他也并不感冒,自觉高出他人一筹。关羽的自傲无论是在《三国演义》,还是在《三国志》中都可以看出来,他的自傲并不是演义中独有的而是来自于正史记载,也只有他对其他四人都评价了一番!

当初刘备进位汉中王时,封官加爵,功劳显赫的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被封为五虎大将。刘备让前部司马费诗去荆州宣布浩命,关羽先问封我何爵?费诗回道“五虎大将之首”。在听说五个人中有张飞、赵云、马超、黄忠时,关羽勃然大怒,“

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

” 随即拒绝接受印信,经过费诗劝说他才接受了印信。

在关羽的眼中最看不上的就是年老的黄忠,这与《三国志》的记载基本是一样的。刘备进位汉中王时,黄忠因为定军山之战被封为后将军,与关羽的前将军,张飞的右将军,马超的左将军职位相同。诸葛亮非常担心,对刘备说道,黄忠的名望无法与关羽、马超相提并论,马超、张飞亲眼见黄忠的功劳不用担心,在荆州的关羽知道后一定不高兴,要不要取消黄忠的任命。刘备自然知道关羽的脾气,他也知道黄忠的功劳,就派了费诗前去劝说。关羽听说黄忠被拜为后将军时,果然气得大骂:“

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

” 经过费诗的劝解,才算勉强消解了怒火。

张飞和关羽是最早跟随刘备的,亲如兄弟。演义中,关羽策马斩杀颜良后,曹操称赞他是神人,关羽少有的谦逊道“

某何足道哉!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

” 马超世家出身名望极高,赵云一直忠肝义胆,是关羽少有能看上的人。

事实上,在关二爷眼中他仍然是自以为高于马超、张飞的。《三国志》中记载,马超投靠刘备后,关羽写信问诸葛亮,马超的武艺本事怎么样。诸葛亮自然知道关羽的意思,回信道 “

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 这就是说马超是当时英杰,是黥布、彭越一类的人物,可以和张飞相提并论,还是比不了你这个美髯公的。还是诸葛亮最懂关羽,知道他的心思,果然,关羽收到信高兴得不得了,把信四处传阅。这个和演义中是一样的,听说马超投靠后,关羽就差关平送信要入川与马超比试武艺,经诸葛亮写信才作罢。信的内容是与正史记载是一样的,关羽看后,大笑“孔明知我心也。” 可见,诸葛亮深知在关羽的心中很少有看得上的人, 就是张飞也要低于他一筹的。

张飞、马超、黄忠、赵云

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都是猛将,但他们都没有关羽的傲气,对同僚之间很少评价。

张飞是个嫉恶如仇,脾气暴躁的人,哪怕是对战天下第一的吕布也敢大战三百回合。蒹葭关对战马超,诸葛亮故意说张飞不是对手,要请关羽,张飞愤怒地大叫“

吾曾独拒曹操百万之兵,岂愁马超一匹夫乎

”! 提矛出关与马超大战,两人各施武艺,不分胜负。 张飞虽然暴躁,但他与关羽相反,敬重士大夫而不体恤士卒。对于同为五虎的四人他还是敬重的,毕竟都有赫赫名望,他能义释严颜,对有定军山大功的黄忠自然也是没有丝毫看不起。张飞并不是一个莽夫,他是个识大体的人,当与关羽、马超、黄忠同为前后左右将军时,诸葛亮知道他见过黄忠的功劳,丝毫不担心他,就可以看出张飞是看重马超、黄忠的。

马超半世枭雄,潼关追杀的曹操割须弃袍,几乎丧命,天下闻名。蒹葭关大战,张飞大呼:“认得燕人张翼德么!”马超只是淡淡道:“

吾家屡世公侯,岂识村野匹夫

!” 不过两人大战不分胜负,马超未尝不敬重张飞。马超刚投顺后,刘备安排宴席招待,正逢蜀将刘晙、马汉引军来到,赵云请命去斩杀两人。马超还没入席,赵云已斩二人,头颅献于筵前,马超非常惊讶,对赵云“

倍加敬重

”。至于老将黄忠,马超亲眼见识过他的战绩,对他也是有些佩服的。最主要的是马超穷途末路投靠刘备,官位虽高,却一直没受到重用,早已没有了当年追杀曹操的傲气。

赵云一直被认为是个完美的武将,深受人们的喜爱。赵云的职位是不如其他四人的,其他人在蜀汉建立后就有爵位,赵云去世后才被追封为顺平侯,这也是比不上深受刘备器重的汉中太守魏延。赵云没有傲气,在历史上他没有对其他人的评价。在演义中,张郃亲犯葭萌关时,黄忠请命征讨,让老将严颜担任副将,刘备、诸葛亮同意了。赵云上谏道“今张郃亲犯葭萌关,

军师休为儿戏

。若葭萌一失,益州危矣。

何故以二老将当此大敌乎?

” 诸葛亮说道“

汝以二人老迈

,不能成事,吾料汉中必于此二人手内可得。” 赵云等各各

哂笑而退

。黄忠使用骄兵之计连输数阵,只有诸葛亮说这是骄兵之计,但

赵云等不信

。对于黄忠这个老将,赵云等人也是有些轻视的,不过黄忠成功取胜,并且斩杀了夏侯渊。

黄忠是个老将,是老当益壮的代表。在演义中,黄忠的表现非常出彩,在荆州与关羽大战一百回合不分胜负,关羽都喝彩道“

老将黄忠,名不虚传

”。关羽与黄忠也算惺惺相惜,黄忠马失前蹄关羽让他换马再战,黄忠也称赞关羽如此义气,没用弓箭射他。可惜,关羽始终还是看不上他这个老卒,不过黄忠对关羽还是非常敬重的,跟随刘备伐吴时,黄忠追击潘璋,厉声大叫“

贼将休走!吾今为关公报仇

!” 因此而中了埋伏,中箭而死。

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四人少有评价,都是来自于演义。这四人还都是识大体的,关二爷确实是太傲了,他的评价都是来自于正史记载的。黄忠立下天大的功劳,关二爷还愤怒地大骂,不接受任命,根本没有想过刘备的感受。如果刘备有功不封赏,将士们谁又为他卖命。费诗劝说关羽,萧何曹参最早跟随刘邦,而后来刘邦任用亡命的韩信陈平,韩信位在所有人之上,萧何等元老却没有丝毫怨言,关羽跟刘备情同兄弟更不应该计较官号的高下。关羽这才算领悟,接受了任命。不过,关羽实在还是太傲了,他耻笑孙权见识短浅,用孺子陆逊为将,但吕蒙、陆逊都是当世名将,成功袭取荆州。荆州重镇守将麋芳、士仁因为与关羽不合,直接投降了东吴,刘封、孟达也不前来救援,主要就是关二爷太傲慢了。他也为他的傲慢付出了代价,败走麦城,失守荆州,蜀汉为此元气大伤。

蜀汉五虎上将战力

蜀汉五虎将都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猛将,排名非常靠前。按照民间流传的歌谣“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 黄许孙太两夏侯”,五人都是排名前十的猛将,五虎将中

赵云第一,关羽第二,马超第三,张飞第四,黄忠第五

按照《三国演义》单挑的战绩,巅峰时期

张飞第一,关羽第二,马超第三,赵云第四,黄忠第五

张飞是天下第一猛将吕布的劲敌,虎牢关大战吕布五十余合不分胜负,小沛之战酣战吕布一百余合不分胜负,即使在醉酒状态下,吕布也“素知飞勇,亦不敢相逼”。相比于关羽,张飞更猛的是不到十合刺死纪灵,而当初关羽大喝道“匹夫休得逞强”,打了三十合不分胜负。蒹葭关大战马超二百来合时,张飞已过了巅峰期,后期汉中之战时张飞更是五十合搞不定张郃,已经没有了挑战吕布时的英勇了,巅峰时期的张飞排第四太委屈了。

关羽斩杀名将记录是最多的,击杀猛将华雄、颜良、文丑等。关羽最巅峰的一战要算之战了,奋力杀退徐晃、许褚,其后与文丑交战,不到三合,文丑心怯欲走。关二爷后期的表现也不好,与庞德交战百余合没分出胜负,如果当时入川与马超一战,落败的局面更大。

“前表吕布,后表马超”,西凉锦马超,有着不减吕布之勇,单挑未逢一败。渭水河畔大战许褚二百三十合不分胜负,蒹葭关大战张飞一百多合。在潼关之战中,马超却二十回合杀败张郃,穰山之战中,赵云三十回合击败张郃,马超的战绩强于赵云。

赵云是斩杀擒拿武将最多的一个,不过名将数量很少,最有名的就是高览。赵云确实是个比较完美的武将,长坂坡七进七出,但战绩表现不如张飞、关羽、马超。

黄忠出场已经老迈了,最强战绩就是大战关羽一百合不分胜负。其后越来越年迈的黄忠锐气更缺乏了,曾被徐晃、张郃困住不能脱身。

在历史上,这五人也都是猛将,不过没人傻乎乎的单挑。按照《三国志》评价,

关羽第一,张飞、马超并列,黄忠、赵云并列。

关羽和张飞历来被称为勇冠三军的“万人敌”,但陈寿的评价是“飞雄壮威猛,亚于关羽”。关羽的战绩在历史记载中赫赫有名,策马刺颜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这是历史上少有的万军中取上将首级,要知道颜良也是被孔融称赞勇冠三军。

马超威名震西凉,剽悍的羌氐也都非常敬畏他,他曾凭威名策动氐族雷定七部万余人响应刘备。曹操评价''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刘备评价马超“威武并昭”,“抗飏虓虎,兼董万里”。虓虎是咆哮的老虎,《三国志》中只有吕布和马超有这个称谓,刘备册封马超为斄乡侯,就是希望马超依旧能如咆哮的猛虎般,统领万里疆域。

黄忠、赵云经常并列,陈寿的评价是“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灌婴)、滕(夏侯婴)之徒欤”。诸葛亮也曾把张飞、马超比作彭越、英布,灌婴、夏侯婴相比于彭越、英布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的。陈寿曾评价黄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赵云职位稍逊,和陈到都以忠勇著称。在历史上,赵云确实不如关羽、张飞、马超,对他的评价也很少。

更多文章

  • 吕后临朝称制后,陈平作为辅政大臣,为什么敢成天喝花酒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吕后和陈平,陈平当年为何不阻挡吕后封王,吕后与陈平的关系

    吕后临朝称制后,陈平作为刘邦安排的辅政大臣整天喝花酒,这只是表面现象。陈平整天喝花酒其用意是为了迷惑吕后,以保全自己的生命,以便关键时刻出手,完成刘邦交代的辅政使命。为什么这样说呢?鲜花从三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一,吕后的焦虑。吕后临朝称制后,面临刘邦安排的王陵、陈平、周勃等辅政大臣感到压力山大。吕后

  • 风起陇西之外,李严真的拿到后主刘禅的衣带诏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蜀臣李严,历史上刘禅有密诏给李严吗,李严是怎样死的

    恐怕不会有,剧中不会有(后边会说明),历史上不会有。虽还未拜读马伯庸原版小说,但感觉他并不会擅自更改历史主线,这点和金庸先生写武侠比较像,感觉电视剧可能是为了渲染情节做了一些改编。 历史上的后主刘禅与诸葛丞相关系究竟如何? 托孤大臣与小皇帝,其实无非三种结局。①托孤大臣反客为主,比如宋太祖赵匡胤黄袍

  • 王莽推行的土地政策十分先进,为什么最后还是失败亡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王莽新政为啥失败,王莽实施了什么政策,王莽为什么进行改革

    接下来,津城沐雨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当时的具体情况。 其一,王莽土地改革的原因和初衷。 西汉末年,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西汉王朝的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大多数农民失去自有耕地成为流民,而人口的增长又促进了流民数量的增长,大量的流民游走在西汉王朝的大地上,成为王朝的不安定因素。为了改变这一现象,王莽在掌权后,便

  • 如果曹操同意华佗做开颅手术,结局会怎样?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佗给曹操开颅能不能活,如果曹操让华佗开颅能活吗,为什么曹操不找个人给华佗开颅

    但是在罗贯中的笔下,有一人却至今存在着争议,人们对于他的评价莫衷一是,始终无法得到一致答案,这就是一代枭雄——曹操。众所周知曹操始终被头风症所困扰折磨,不仅拒绝了华佗为其做开颅手术建议,而且还杀了华佗,最终曹操自己也是疾病缠身而死!倘若曹操接受了华佗的治疗方案,那么结局又会是怎样的呢?出身显赫势力强

  • 历史上真实的三国,和三国演义有多大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三国都指哪三国,历史上真实的三国演义,三国正史与三国演义的不同

    相信大部分人对于三国时期的历史都是从这本小说中看到的,那么真实的三国历史与小说《三国演义》到底差别有多大?下面我们就着重挑出几个方面来分析对比一下。虚构的桃园三结义在《三国演义》中,开篇讲述的第一个故事就是“桃园三结义”,故事中三兄弟的豪气与友谊让所有人为之动容。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刘焉在各地出榜招

  • 平七王之乱的名将周亚夫,因一双筷子与汉景帝彻底翻脸,饿死狱中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景帝罢免周亚夫,周亚夫是怎么得罪汉景帝的,周亚夫平定七国叛乱用的哪一计

    匈奴骑兵的威力,其实早在汉朝建立之初,就已初现端倪。汉高祖刘邦,打败项羽,擒韩信,杀英布。当初的开国将领凋零殆尽,彼时的刘邦,军事能力可谓无出其右。但他却遇上了北方可怕的游牧民族——匈奴,他被匈奴冒顿单于困于白登,还是靠着陈平之计,贿赂了冒顿单于的枕边人,才得以脱险。自那以后,刘邦明白了饱经战火的汉

  • 皇太极后宫最低调的庶妃,一辈子默默无闻,生下的女儿却家喻户晓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顺治庶妃个人资料,皇太极庶妃的三个孩子,皇太极最厉害的妃子

    一提公主二字,想必大家在看古装电视剧的时候,对其身份地位都非常的了解,对于一些电视剧来说,里面的公主在历史上其实并没有这个人,最多也只能找到跟她相似的原型。但是在大清朝就有一位赫赫有名的公主,不仅在影视作品中有她的身影,在历史人物中也有她的身影,这位赫赫有名的公主,便是大清朝的建宁公主。那么,生下建

  • 清朝王爷的生活是怎么样的,他们是如何消遣时间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这时间都不够用啊,怎么还能消遣”关于清朝王爷,当时的世人或者后人们都觉得他们岁月静好,每天享受着皇室带来的物质享受和声望,也觉得他们应该和明代的藩王、宗室们一样,什么也不用做,每天都有了很充足的时间可以挥霍,甚至闲到没有办法去打发时间,但真的是这样吗?只能说,很少,极少数是这样,如果真的这样,在清

  • 为防止顾命大臣联合擅权,咸丰在临终前都做了哪些准备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咸丰临终说的八大臣遗言,咸丰临终留两个印章,咸丰皇帝临终召见慈安太后

    咸丰慈禧发现诺大的热河几乎都是肃顺等人的势力,而自己的身边竟然找不到可以依靠的人,从血缘关系来看醇亲王奕识譞是最亲近的,他是咸丰的七弟小皇帝的亲叔叔,而且还是自己的亲妹夫,在亲情利害关系等方面都是绝对可靠的。但奕譞当时只有20岁,涉世未深,难以依靠,五弟惇亲王奕誴虽然也是小皇帝的亲叔叔,但这个人性格

  • 和康熙相比,乾隆果真远远不如?作为职业帝王,乾隆才是真嚣张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康熙对乾隆的喜爱是不是乾隆自夸,乾隆母亲和乾隆照片,乾隆如何评价康熙的

    上述对乾隆皇帝的评价,出自《清史稿·高宗本纪》。作为满清遗老编纂的清朝正史,赵尔巽等人对清朝帝王的记载明显带有主观推崇倾向,但在对乾隆皇帝的评价中,虽然肯定了其“励精图治,开疆拓宇”的积极表现,却也毫不避讳其“耄期倦勤,蔽於权倖”的消极影响。不可否认,《清史稿》对于乾隆皇帝的评价,还是比较中肯、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