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三国历史,其实就是一个人才的争夺史,最初的动乱远不止三国,但在三足鼎立建立后,我们都可以看见每个政权背后的人才,东吴的周瑜,鲁肃,曹操麾下更是谋士名将云集,而刘备虽然人少,却也是个个可圈可点,诸葛亮,关羽,张飞,都有着许多的故事。
在这些阵营形成之前,其实人才和主家还是有过其他的交集的,比如赵云,最开始就地域而言,应该的去曹操处,但因为道德上不认同曹操,于是选择公孙瓒,在后来才是刘备。
而刘备作为一个经营天下的人,自然也是会过许多人才的,他总体上对人才是渴求的,但还是错过了一个很有能耐的人——陈群,这个人后来被曹操三代重用,他的后代还成为了新中国的元帅。
来自人才基地颍川的陈群
在三国历史中,有一个地方特别能出人才,那就是颍川,颍川位于现在的河南省的许昌市,这个地方又很多很有背景的世家,这些世家每个家庭都会出很多人才。
这些人才都是支撑家族的栋梁,对这些人才,当时三国的每个政权都认为的得之者幸。曹操名下就有许多的谋士出自颍川,比如被称为鬼才的郭嘉,还有荀彧等。
但是,这种现象好像刘备并不是很在乎,因为在徐州的时候,他的手下就有一个谋士,叫陈群,这个人可是颍川最大的家族——陈氏家族的子弟,而且这个人的本身也是足智多谋,可以和诸葛亮媲美。
三国时期的政权没有后来的政权那样的皇权集中,其实每个皇帝所依赖的都是各个世家的支持,这个在东吴表现得特别明显,因为东吴政权的确立就是一个不断争取世家支持的过程。
就在孙坚去世的时候,根本就不敢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只能传给自己的兄弟孙权,就是因为当时孙坚的儿子太小,根本就没有能力去获得世家的支持。
如果孙坚把位置传给自己的儿子,那么东吴就不可能是孙家的,就是孙权继位之后,如果没有周瑜强硬的支持,那么孙权一样无法把控局势,连他自己都说:如果没有周瑜,我那里当得成什么皇帝。
仅仅是一个政权得到内部传承,东吴就可以演出这么多的戏,这就可以看出,那个时候每个政权的主体其实都说支持他的世家,所以,世家的力量,在三国时代是很受重视的。而对世家所出的优秀子弟,自然是每个政权都争取的人才。
不受规律制约的刘备
但不知道什么原因,刘备对这种力量并没有善加利用,如果我们仔细看一下,就可以发现,刘备的手下很少有世家的支持,比如关羽,就是一个逃犯,张飞好一点,但也只有只有对他进行一次性支持的力量。
至于诸葛亮,应该好一点,尽管诸葛亮本身的家族不怎么样,但因为他妻子的原因,在荆州地带算是有一些影响力,但这些都不足以让刘备安顿下来。其实刘备不是没有机会,至少陈群就是他的一个机会,但非常不幸的是,他错过了。
原在陶谦还活着的时候,刘备就和陈群相识了,当然,那个时候刘备不信,还是群雄之中的一个小角色,陈群也不行,就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
人在越是弱小的时候,就越会需要一个确定的稳定的力量来帮助自己,所谓共同成长往往是无意识中的误打误撞而已,刘备也是一样,他越是挫折,越希望有一股确定的力量来帮助自己,所以他才会到处收罗那些有名气还没有被其他人所用的人,而诸葛亮,就是在这中情况下进入他的阵营的。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心态,才让刘备对陈群的认识不足,虽然觉得他有些才干,但却不足以成为依靠。
所以,陈群在刘备的账下是有些不得志的,但那个时候还年轻的陈群,对自己的未来,也对主公很有耐心,他天真的以为,只要时间一久,自己的才干最终会被刘备发现,这样看来,其实陈群最初还是对刘备很有跟随之心的。
刘陈决裂,人才终入敌手
但是,年轻人总会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成长,陈群很快就到了这一天,这是因为,当时出了一个大事——陶谦死了。
陶谦之死,让徐州成为无主之地,很多豪强都希望占领,陶谦也希望刘备能够守卫徐州,但是,这个时候陈群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刘备凭什么守。
因为那个时候的刘备实力是非常弱小的,一个小女孩拿着一个钻石玩,不被人抢才奇怪,弄得不好,钻石玩不成,连小命都不保。陈群的意思非常清楚,让刘备放弃徐州,不要成为众矢之的。
不管从当时的局势还是后来的发展来看,陈群都是正确的,因为后来刘备的确没有守住徐州,相反还弄得狼狈不堪。但这样正确的建议当时得到了刘备张扬的对待呢?刘备不仅没有采纳,而且还大声的呵斥了陈群。
这也太伤自尊了,陈群就这样离开了刘备,回了老家。但是人才,总会发光的,刘备不重用的人才,后来被曹操待如上宾,陈群也为曹操出了不少的主意。
曹操可以说从陈群身上收获良多,不仅如此,曹操之后的曹丕,曹睿也都非常重用陈群,可以说陈群是曹家的三代重臣。
于是陈家作为颍川望族,整整兴盛了三百年,而且他们的后代也不俗,据说我们的开过元帅陈毅也是他陈群的后人,这也算是大有祖风吧。
结语
也怪不得曹家会三代重用陈群,因为他的确是才干优长,对后代官员选拔制度影响深远的九品中正制就是他创造的,就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他的不凡之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