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在我国民间有着极广的流传度,刘关张的故事更是人尽皆知。作为蜀汉的开国皇帝,刘备的性格更是有着鲜明的特色,在许多作品中他都以仁德的形象出现。不过刘备的成长并不顺利,他一生遇到许多挫折,其中还有三张空头支票,而死敌曹操给的一张反而更为重要,让刘备足足珍惜了一辈子。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刘备其实有一个外号,许多人第一次见到他都会将其称之为刘豫州。这样的叫法难免会引起许多人的好奇,这意味着刘备的身份是豫州牧,但豫州实际上是一处重地,而刘备前期根本没有任何地盘,更不可能提领豫州。
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首先需要分清东汉时期的各种官职,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将整个国家分为三十六郡,这些郡县每一个都占据庞大的地盘,地位等同于现代的省。每一个郡都有一个郡守,这些郡守掌管着当地的军事、民生,是绝对的一把手。同时每个郡还有一个负责行政的官员,相当于郡守的副手,也拥有着大权。
刘邦建立西汉之后继承了秦朝的郡县制度,汉文帝时期将郡守正式改名为太守,不过郡守这个称呼已经有多年的历史,改名之后人们依然进行混称。可随着时代发展,朝廷逐渐发现太守的权力太大,古代的通讯交通远不如现代方便快捷,很多太守完全称得上土皇帝,对于中央的命令也不闻不问,汉武帝即位后便推出刺史制度,相当于现代的巡视员,分享郡守的权力。
朝廷为方便管理,对全国进行区域性划分,最后成为十三个州,每一个州都有一个刺史,他们手上握有绝对的权力,在东汉时期绝对称得上封疆大吏。东汉末年国内局势越加混乱,刘焉便建议将刺史改为州牧,这样便真正控制了一个州,可以说每一个州牧都握有重兵,是东汉末年主要的军阀。而刘备就有着豫州牧的名头,但是他这个豫州牧却没有实权,只是一张空头支票。
实际上这张支票刘备还领取了多次,最早是他带兵支援陶谦,曹操后方被吕布偷袭后,无奈之下只得退兵。陶谦对于刘备的支援十分感激,于是主动向朝廷请命,帮刘备讨要豫州牧的封号,同时将小沛让与刘备,也使得后者有了一个安身之地。虽说小沛本身的管理权归属于徐州,但在行政上却划分给豫州,因此刘备作为豫州牧驻守小沛自然是合情合理。
但那是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一切都需要以拳头说话,豫州本就有一个行政长官,自然不会搭理刘备。其实陶谦的意图也很明显,他就是想用豫州牧这个称号稳住刘备,让他帮自己镇守徐州的门户小沛,抵挡其他人的攻击,当然刘备最后却接手了徐州,也不失为一种因果循环。
第二次空头支票则是吕布所开。刘备得到徐州后风头正盛,吕布也前来投奔。没曾想吕布狼子野心,一直觊觎着刘备的地盘,在他外出作战时偷袭徐州,一时间刘备变得无家可归。吕布对于自己的行为也有些愧疚,于是主动推举刘备为豫州牧,这无疑也是一张空头支票。
最后一次空头支票则是曹操所开,刘备被吕布彻底击败,无奈之下只得选择投靠曹操,曹操对此也十分高兴,他不仅给了刘备许多兵马粮草,还主动向汉帝上表,封刘备为豫州牧。虽说此时的豫州大部分处于曹操统治,其他地区由吕布和袁术分割,刘备根本没有实际管理权,但这次乃是朝廷官方认证,远远强于前两次,刘备本身也对此十分喜欢,虽说随后有了更大的地盘,但他至始至终都很珍惜豫州牧这个名头。
由此可见,刘豫州这个称呼对于刘备来说格外重要,当然刘备和曹操的关系也并非人们想象的那般针锋相对,至少在早期两人还能和睦共处,这才有了著名的煮酒论英雄。
参考资料:
《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