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外蒙发现匈奴“龙城”,上书“天子单于”四字,匈奴人也用汉字?

外蒙发现匈奴“龙城”,上书“天子单于”四字,匈奴人也用汉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807 更新时间:2024/1/19 22:30:22

伴随着对“龙城”遗址的深入发掘,考古专家们在现场惊奇地发现写有汉字“天子单于”、“与天无极,千(秋)万岁”的巨型瓦当,其中“天子单于”瓦当在蒙古国境内尚属首次发现。

“龙城”这个词大家都很熟悉,尤其是王昌龄《出塞》里头的那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更是家喻户晓。

然而,此“龙城”非彼“龙城”,“龙城”的叫法在史料上有各种不同的指代。

若以李广卫青为分辨基准,“但使龙城飞将在”这个“龙城”,根据《史记》的记载:“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很明显“龙城”指的就是汉代的右北平郡,也就是现在的喜峰口一带,即汉代的边塞地区。

而以卫青为分辨标准,《史记》中的记载是“自马邑军后五年之秋,汉使四将军各万骑击胡关市下。将军卫青出上谷,至茏城,得胡首虏七百人。”

另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岁正月,诸长小会单于庭,祠。五月,大会“茏城”,祭其先、天地、鬼神。”

从以上两段史料的记载情况来分析,“茏城”指的就是“龙城”,毋庸置疑,此处的“龙城”就是匈奴人政治活动中心所在地,而大将军卫青拿下的“龙城”便是匈奴人所谓的“首都”了。

然而,即便是有明确的指向性,但由于匈奴人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习性和汉帝国的持续打击,匈奴帝国的“首都”“龙城”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最初的匈奴王庭主要集中的大漠以南的地区,根据史学家考证,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和内蒙古乌兰察布以东,河北张家口市张北县西北野狐岭一带都曾是匈奴的王庭,直到漠北之战才形成了“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的局面。

也就是说此时的匈奴王庭迁徙到了漠北,蒙古国所宣称的发现了匈奴“龙城”即漠北之战后,匈奴在漠北地区设置的政治活动中心。

匈奴民族出现的比较早。根据《史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司马迁认为匈奴人是夏朝遗民,淳维是夏的儿子,而根据匈奴人自身的说法,匈奴的第一代头曼单于叫淳维即夏桀之子。

因此,在司马迁看来,匈奴人与华夏族有着近亲关系,姑且不论这种说法是否靠谱,司马迁著述《史记》的年代距离头曼单于被杀仅仅过去了100多年,而此时的匈奴势力依旧比较强大,汉匈之战也有着较为密切的交往,据此,笔者认为司马迁的说法不无道理。

而史学家司马迁编纂《史记》向来以严谨著称,在《史记》中他记述道:“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然亦各有分地。毋文书,以言语为约束”

从同时代司马迁对匈奴人的描述情况来分析可以得知,匈奴人没有汉朝的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匈奴由各个不同的部族构成,各个部族共同推举一人担任全匈奴的单于,整个匈奴社会的组织形式更多的趋近于部落联盟性质。

正是由于匈奴内部施行部落联盟制,兼具飘忽不定的逐水草而居习性,因此,匈奴长久以来并没有文字,仅仅只有共通的语言匈奴语,匈奴内部所有法令仅以语言传达,因此,《史记》里面就说“毋文书,以言语为约束”。

但无论是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还是松散的部落联盟体制,没有文字其实是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任何一个政权体制要维持运行下去,颁布法令、起草制度、内外公文往来等仅凭语言是完全行不通的。

那么,匈奴真的就不使用文字吗?值得注意的是,司马迁只是说过匈奴没有文字,但并不代表匈奴就不使用文字。

从史料记载和考古发掘的情况来看,匈奴人还是使用文字的,不过,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匈奴人主要使用的文字居然是汉字。

在上海博物馆里收藏了一枚战国时期的“匈奴相邦”印,“相邦”就“相国”,因避讳刘邦的“邦”字,后世改称“相国”。

由于史料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发现“匈奴相邦”的记载, 且“匈奴相邦”印出土地点年久日深不可考,因此,考古专家推测,这枚“匈奴相邦”印存在两种可能性:即赵国委派官员管理匈奴内部事务,或赵国颁发此印玺给匈奴首领代以管理匈奴。

笔者认为第一种可能性不大,匈奴本身是逐水草而居的民族,赵国的国力不至于强大到委派官员管理匈奴内部事务,而从历史上来看,赵国对匈奴多半是采取守势,因此,颁发印玺给匈奴首领的这种可能性较大。

假如真的是这样,那么赵国与匈奴间必有公文来往,那他们唯一共同选择的也必然是汉字了。

除此以外,更能说明这个问题的是,1924年前苏联考古专家在位于外蒙色楞格河畔发掘出土了公元前 1世纪至公元 1 世纪的匈奴贵族墓葬群。在200多个匈奴墓葬里头,就曾出土过大量汉字公文。

另外在2019年蒙古国高勒毛杜2号匈奴贵族墓葬中也发现了大量汉字公文牍片。

不光墓葬的出土证实了匈奴使用汉字的情况,史料也对匈奴使用汉字作了明确记载。

《后汉书·南匈奴列传》就曾记载:“比密遣汉人郭衡奉匈奴地图……求内附”。

同时,《汉书·匈奴传》也记载过冒顿单于用汉字给吕后写过一封耍流氓的书信,原文是这样写道的:“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从上述两则史料记述的情况来看,无论是派遣汉人郭衡奉送匈奴地图,还是冒顿写给吕后的信件,可以肯定的说,这些都是由汉人代笔的。

匈奴人虽然不识汉字,但匈奴内部却有大量的汉人,这些汉人就是专门替匈奴人用汉字传达法令和公文的,根据考古和史料记载的情况分析,匈奴内部虽然没有文字,但却始终都在使用汉字。

因此,今年7月18日,在蒙古国匈奴王庭“龙城”遗址里,出土有隽刻着“天子单于”四个大大的汉字就不足为奇了。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等

更多文章

  • 相师给曹丕断寿:五官将寿活八十 结果曹丕40岁病危 却说算的真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曹丕临死遗言,曹丕最大的成就,曹丕一生的贡献

    《三国志·魏书·方技传》记载:朱建平,沛国人也。善相术,于闾巷之间,效验非一。太祖为魏公,闻之,召为郎。文帝为五官将,坐上会客三十余人,文帝问己年寿,又令遍相众宾。朱建平是曹操的同乡,沛国人,他平生最擅长为人相面,而且极为准确,后来曹操晋封魏公时,召他到魏国任郎官。建安十八年,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时,设

  • 穿越到三国,你会帮哪位主公打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穿越三国自己打天下的小说,如果穿越到三国你能统一天下吗,当你穿越三国你会遇到谁

    汉献帝、曹操、刘备、孙坚、袁绍、袁术、董卓、吕布、刘表、刘焉、公孙瓒、马腾、张鲁、张角。选项有点儿多,咱们一个一个来评述。1、汉献帝选择汉献帝比较悲催,汉末不是宦官就是外戚专权,皇帝早已成了一个闲事佬,不管事还好,一管事立马出事。你看东汉后期的皇帝,每一个活过40岁的,30多岁必须死,因为他们一旦管

  • 拥有卧龙凤雏和五虎将的刘备,为何不能得天下?伟人的评价很中肯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上刘备真的有卧龙凤雏吗,刘备兼得卧龙凤雏为何无法安天下,刘备的典型事件及评价

    想很多人会和我一样有过这样的想法,刘备的蜀汉集团有着法正和并称“卧龙凤雏”的诸葛亮、庞统以及后来的姜维这样治国和军事的双料天才,又有着“五虎上将”这样勇猛的将领,为何还是无法打败曹魏和孙吴政权呢?其中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 人才的缺少我们觉得蜀汉人才济济其实是《三国演义》给我们制造的一个假象,罗

  • 能跟吕布单挑100回合的三位三国猛将,其中一位把吕布打得发怵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跟吕布单挑的武将,三国武将谁能单挑吕布,能单挑吕布的历史人物

    在《三国演义》原著里,吕布的人品确实不咋地,言而无信。在背后捅盟友刀子,对吕布来说就跟呼吸一样轻松。但是吕布的战斗力睥睨三国,方天画戟以及赤兔马,令吕布纵横天下。吕布的精彩战绩有两个,一个是虎牢关战三英,单挑关羽、张飞以及酱油刘备。另一个是濮阳战六将,吕布单挑典韦、许褚、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

  • 正史中的诸葛亮到底有多妖孽?一个完美的全能型人才,世所罕见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正史的诸葛亮有多厉害,正史上的诸葛亮有哪些奇谋,正史对诸葛亮评价

    首先,诸葛亮的政治能力丝毫不逊于荀彧;诸葛亮入蜀之初便与法正、刘巴、李严、伊籍等人依据和增删秦汉旧律,共同制订了蜀国的法典《蜀科》。此外,他还亲自起草了各种科条律令数十则,其内容包括了《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等条规。而且诸葛亮掌权后,在蜀汉上层创造了一个廉政奉公的政治氛围,蜀国官员以诸

  • 关羽败走麦城,刘封为何见死不救?史学家:其实刘封做得对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关羽败走麦城后刘封结局,关羽死后刘封是怎么处置的,关羽之死跟刘封有关系吗

    后来,时局逆转,吕蒙率领大军攻占了荆州,关羽敌不过便一路溃逃,最后一直逃到了麦城。但此时,虽然关羽的书信已经送达刘封的手中,但是他仍旧没有出兵救援。理由也还是原来那样。关羽被吕蒙杀害以后,刘备将罪过都归结在了刘封和孟达身上。最后刘封被杀,孟达归降了魏国。那么问题来了,刘封作为刘备的养子,关羽的侄子,

  • 为何同是草莽出身的刘邦、朱元璋成功了,李自成却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元璋李自成,李自成遇到朱元璋能赢吗,李自成比刘邦厉害吗

    其实在用人上,三位君主都能够做到对属下保持高度信任,让他们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在天下打乱时,各路君主总是不乏彪悍勇猛的大将和足智多谋的谋臣。但真正能长久一方或者一统天下的,一定会至少有一位心胸宽广的政策重建者。因为打天下你打下来就完了,能不能坐的住,就要看你的后期政治建设如何了。刘邦有萧何,在汉中的时

  • 一样是搞郡县制度,为何秦朝亡国了,而刘邦却使郡县制落地生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邦为什么不用郡县制,刘邦为啥没有郡县制,秦朝实行郡县制的根本原因

    秦朝虽然完成了大一统,但是并不完美。而正是一些看起来危害不大的小毛病导致了秦朝的覆灭。第一郡县制太彻底秦刚灭了六国就开始彻头彻尾的搞郡县,步子大了容易扯着蛋,郡县的弊端就是国家对于远离国家中心的地方不好掌控,秦朝初年虽然生产力足够秦始皇稳坐咸阳掌握天下,但是人心不到,彼时六国初灭,八百年分封制深入人

  •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曾人才济济的蜀汉为何人才凋零至此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蜀汉后期真的无大将吗,蜀汉后期最稀少的人才,蜀汉大将谁最厉害

    原因之一:《三国演义》的影响,其他文臣武将描述较少 如果仅从人才角度来讲,蜀汉在诸葛亮去世后的一段时期内,虽然不如早期那般人才济济,但文有蒋琬、费袆、董允等,武有姜维、吴懿、王平、马忠诸将,倒也算不上人才凋零,而之所以给人留下人才稀少的印象,很大程度源于《三国演义》的影响。《三国演义》前后一百二十

  • 华佗冤死狱中,曹操害死华佗仅仅是因为疑心?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佗死后曹操杀华佗的真正原因,华佗被曹操杀死的故事简短,华佗最后真的被曹操杀死吗

    关于曹操为什么要杀华佗,在三国演义中有一段非常符合大众审美的描述,曹操当时为了建个宫殿亲自挥剑砍切了跃龙祠门前的梨树,一剑下去树中喷射出类似血液的红色液体,按照当时的说法是得罪了梨树之神,当晚曹操就噩梦不断,在噩梦惊醒之后便落下了一个头疼的顽疾,求遍天下名医都没有成效,后来帐下重臣华歆向曹操推荐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