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拥有卧龙凤雏和五虎将的刘备,为何不能得天下?伟人的评价很中肯

拥有卧龙凤雏和五虎将的刘备,为何不能得天下?伟人的评价很中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984 更新时间:2024/2/7 0:24:55

想很多人会和我一样有过这样的想法,刘备的蜀汉集团有着法正和并称“卧龙凤雏”的诸葛亮、庞统以及后来的姜维这样治国和军事的双料天才,又有着“五虎上将”这样勇猛的将领,为何还是无法打败曹魏和孙吴政权呢?

其中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 人才的缺少

我们觉得蜀汉人才济济其实是《三国演义》给我们制造的一个假象,罗贯中秉承着“尊刘贬曹”的创作思想,又顺带着压低了孙吴政权的总体实力,让我们觉得曹魏、孙吴两家的谋臣将领不过如此,让我们觉得蜀汉的失败更多是后主 的无能和天明使然。但是实际情况时并不是这样的。

曹魏政权中的人才远比蜀汉政权来得强盛。在谋臣这一方面,虽然其中最为优秀的郭嘉早亡,但是剩下的如荀彧、程昱等人绝对没有一个泛泛之辈。反观蜀汉方面,在最善奇谋的法正和庞统死后,蜀汉政权中的谋臣质量已经远不如曹魏方面,纵然作为军事和政治双重主官的诸葛亮纵然有天纵之才,也只是殚精竭虑难以补天,况且诸葛亮最为擅长的是治国,其次才是军事。

再说将领,蜀汉有名将的确不少,如关羽、张飞、等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五虎上将”者,再如魏延这个在《三国演义》中名声不太好的将领,都是能征善战的人。其中关羽更是三国时期数一数二的将领,但是曹魏方面,如曹洪曹仁、张辽、于禁等名将更是数不胜数,虽然关羽曾经威震中原,但这改变不了人才上不足的具体事实。

气势了解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蜀汉在人才方面不仅不如曹魏,也是不如孙吴的,在此就不赘述了。

二、 国力

我们要知道,在古代,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否与它的领土面积和人口多寡是分不开的,而其中人口的多少又是决定生产力的重中之重,要不然就不会有梁惠王“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的叹息了。

在三国时期,蜀汉政权占据蜀地,虽然有天府之国的美称,但是蜀中地域不广,人口也不多,虽然在诸葛亮的精心治理之下,蜀国的国计民生很有蒸蒸日上的势头,但是蜀汉政权国小人少的根本性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加之三国连年征战,民众得不到休养生息,使得蜀汉民贫国弱的问题显得愈发严重了。

反观曹魏,占据河北中原大片土体人口,这种天然优势使得曹魏对于战争有着更强的耐受力,而孙吴政权的土地和人口也要较蜀汉为多。

三、整体战略的失误

诸葛亮在未出山的时候就已经为刘备画下了三分天下的蓝图。三分天下是对的,但是接下来具体的战略实施可能就出现了错误。诸葛亮的设想是“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这是一个很有诱惑力的方案。然而诗经情况是什么呢?蜀汉民贫国弱,无论从兵力和国力上,与曹魏相比,都处于明显的劣势。而益州、荆州千里之遥,分兵为二,更加凸显了兵力上的劣势,也更加给国力增添了负担。

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对于这一战略上的失误有着非常精准的点评: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而诸葛亮那句话的最后一句“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也是有着一定错误的。在三国时,兴复汉室的口号已经没有了什么号召力了。当时是“汉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局面,而百姓在经历了汉末的乱政之后,对汉朝也不存在什么念想了,已经是只要能让我安生,我跟谁都一样的想法了,试问,在这种局面下,兴复汉室的旗帜又有什么作用呢。

综合起来看,蜀汉在处处都处于极大的劣势的情况下,失败几乎可以说是必然的,何况历来统一中国的战争,无不是由北向南的,除了明朝完成了一次由南向北的统一意外,其余的无一例外都是失败了。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蜀汉政权还能坚持如此之久,不得不说已经殊为不易了!

更多文章

  • 能跟吕布单挑100回合的三位三国猛将,其中一位把吕布打得发怵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跟吕布单挑的武将,三国武将谁能单挑吕布,能单挑吕布的历史人物

    在《三国演义》原著里,吕布的人品确实不咋地,言而无信。在背后捅盟友刀子,对吕布来说就跟呼吸一样轻松。但是吕布的战斗力睥睨三国,方天画戟以及赤兔马,令吕布纵横天下。吕布的精彩战绩有两个,一个是虎牢关战三英,单挑关羽、张飞以及酱油刘备。另一个是濮阳战六将,吕布单挑典韦、许褚、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

  • 正史中的诸葛亮到底有多妖孽?一个完美的全能型人才,世所罕见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正史的诸葛亮有多厉害,正史上的诸葛亮有哪些奇谋,正史对诸葛亮评价

    首先,诸葛亮的政治能力丝毫不逊于荀彧;诸葛亮入蜀之初便与法正、刘巴、李严、伊籍等人依据和增删秦汉旧律,共同制订了蜀国的法典《蜀科》。此外,他还亲自起草了各种科条律令数十则,其内容包括了《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等条规。而且诸葛亮掌权后,在蜀汉上层创造了一个廉政奉公的政治氛围,蜀国官员以诸

  • 关羽败走麦城,刘封为何见死不救?史学家:其实刘封做得对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关羽败走麦城后刘封结局,关羽死后刘封是怎么处置的,关羽之死跟刘封有关系吗

    后来,时局逆转,吕蒙率领大军攻占了荆州,关羽敌不过便一路溃逃,最后一直逃到了麦城。但此时,虽然关羽的书信已经送达刘封的手中,但是他仍旧没有出兵救援。理由也还是原来那样。关羽被吕蒙杀害以后,刘备将罪过都归结在了刘封和孟达身上。最后刘封被杀,孟达归降了魏国。那么问题来了,刘封作为刘备的养子,关羽的侄子,

  • 为何同是草莽出身的刘邦、朱元璋成功了,李自成却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元璋李自成,李自成遇到朱元璋能赢吗,李自成比刘邦厉害吗

    其实在用人上,三位君主都能够做到对属下保持高度信任,让他们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在天下打乱时,各路君主总是不乏彪悍勇猛的大将和足智多谋的谋臣。但真正能长久一方或者一统天下的,一定会至少有一位心胸宽广的政策重建者。因为打天下你打下来就完了,能不能坐的住,就要看你的后期政治建设如何了。刘邦有萧何,在汉中的时

  • 一样是搞郡县制度,为何秦朝亡国了,而刘邦却使郡县制落地生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邦为什么不用郡县制,刘邦为啥没有郡县制,秦朝实行郡县制的根本原因

    秦朝虽然完成了大一统,但是并不完美。而正是一些看起来危害不大的小毛病导致了秦朝的覆灭。第一郡县制太彻底秦刚灭了六国就开始彻头彻尾的搞郡县,步子大了容易扯着蛋,郡县的弊端就是国家对于远离国家中心的地方不好掌控,秦朝初年虽然生产力足够秦始皇稳坐咸阳掌握天下,但是人心不到,彼时六国初灭,八百年分封制深入人

  •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曾人才济济的蜀汉为何人才凋零至此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蜀汉后期真的无大将吗,蜀汉后期最稀少的人才,蜀汉大将谁最厉害

    原因之一:《三国演义》的影响,其他文臣武将描述较少 如果仅从人才角度来讲,蜀汉在诸葛亮去世后的一段时期内,虽然不如早期那般人才济济,但文有蒋琬、费袆、董允等,武有姜维、吴懿、王平、马忠诸将,倒也算不上人才凋零,而之所以给人留下人才稀少的印象,很大程度源于《三国演义》的影响。《三国演义》前后一百二十

  • 华佗冤死狱中,曹操害死华佗仅仅是因为疑心?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佗死后曹操杀华佗的真正原因,华佗被曹操杀死的故事简短,华佗最后真的被曹操杀死吗

    关于曹操为什么要杀华佗,在三国演义中有一段非常符合大众审美的描述,曹操当时为了建个宫殿亲自挥剑砍切了跃龙祠门前的梨树,一剑下去树中喷射出类似血液的红色液体,按照当时的说法是得罪了梨树之神,当晚曹操就噩梦不断,在噩梦惊醒之后便落下了一个头疼的顽疾,求遍天下名医都没有成效,后来帐下重臣华歆向曹操推荐了华

  • 曹操的成功,是聚集了三股力量为其所用,曹丕废掉两股,后果严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曹操教育曹丕视频,关于曹操的主要事件,曹操的三大成功之道

    三国魏、蜀、吴,曹操建立的曹魏政权最强大,独占北方,虎视江南,蜀汉和东吴需要联合起来,才能抗衡曹魏。现在有个普遍的观点,说三国之分及三位君王的成功是因为曹操占据天时,刘备占据人和,孙权占据地利。这种观点的出处应该是来源于诸葛亮和刘备的《隆中对》。其实,《隆中对》中不仅说了曹操是借天时而起,也肯定了曹

  • 三国11位皇帝,刘禅在位时间最长,为何他却被称为扶不起的阿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中的刘禅,三国刘禅到底有多强,刘禅是三国最久的皇帝吗

    三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一说起刘禅,众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扶不起的阿斗”,意思是说刘禅这人非常无能,是一个典型的昏君。不过在奚落刘禅之余,我们不妨试想一下,如果刘禅真的那么无能,他为何能成为三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整个三国时期,共出现了十一位皇帝,其中不乏雄才伟略之辈,然而这些人都如同流星一般,快速地消

  • 从齐王到囚徒,兔死狗烹的经典案例,韩信手把手教你如何作死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韩信最可怕的一条计策,韩信经典战例分析,韩信成长史简介

    据统计,从秦始皇到崇祯帝1800余年,至少有30位“齐王”非正常死亡,其被杀的概率,远远超过同等级的其他王爵。其中,最著名的齐王莫过于李元吉,他被杀于玄武门,十个儿子尽遭屠戮,妻子被李世民霸占。除了他之外,西汉齐厉王刘次昌、西晋齐武闵王司马冏、北周齐殇王宇文宪、明朝齐恭王朱榑等29位齐王在任期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