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曹操为什么要杀华佗,在三国演义中有一段非常符合大众审美的描述,曹操当时为了建个宫殿亲自挥剑砍切了跃龙祠门前的梨树,一剑下去树中喷射出类似血液的红色液体,按照当时的说法是得罪了梨树之神,当晚曹操就噩梦不断,在噩梦惊醒之后便落下了一个头疼的顽疾,求遍天下名医都没有成效,后来帐下重臣华歆向曹操推荐了华佗,话说华佗的医术享誉大江南北,可以让华佗前来医治,有可能能治好。
曹操听后立马遣人连夜赶路,将华佗请来为他看病。华佗来了之后认为曹操的头痛是因为中风而引起的,病根是在颅腔之内,并非吃点汤药就能治好的事情,而是需要做开颅手术。并且拿出了开颅的斧子,向曹操演示了手术的过程,
久经沙场的曹操外加上本来就疑心病严重的人,看着华佗拿着利斧,还说道需要劈开他的脑袋,这还得了,当下就认为华佗是要来杀他的,都说屋漏偏逢连夜雨,可能真的是命运的安排,这个时候华佗赶巧还提及了当时给关羽刮骨疗伤的往事,这不赶巧了吗?关羽间接是曹操害死的,你华佗还过来提及关羽,别说是曹操,是个常人也会以为你是来报仇的啊。
曹操听到这里已经安耐不住心中的怒火,当即命人将华佗压入牢中,日后处置,就这样一代神医在牢狱之中匆匆离世了,也是因为华佗最后死在狱中,他所做的很多的著作书籍都没有得以很好的流传下来。
其实华佗本来是一个士人,入世为官才是他的终极目标,医病救人只是他的一个业余爱好而已。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的信仰在民间流传,世间的人们都深信不疑的认为多读书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能让自己飞黄腾达。
尤其是在华佗所生活的东汉时期,人生来就该读书以求他日博得仕途差事,这样的思想风潮已经在社会上达到了顶点。学习儒家思想诵读经典书籍,成了社会的一种时尚。
而医药技术呢,虽然也是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需要的。但是在当时的社会情形下,依然是一个被众人所看不起的行业。因此当时的医生在社会里的阶层并不高,
导致后来很多名医都弃医从政,弃医从文,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也正是这样社会环境不得不说,对华佗来说也是有一定影响的。
在三国志魏书当中就有所记载,华佗年轻的时候是在徐州一带游学的,他本来的初衷也是要入仕当官,而并非是去做一个医生,当然,作为游学子弟,什么技术都会有所涉猎,其中肯定包括医学了。
同时,魏书中还记载了另一个奇怪的景象,就是曾经沛国相陈珪曾经要给花头举荐去做孝廉,但是被华佗婉拒了,这是怎么的了,你的目标不就是做官么,现在现成的一个机会,怎么又不要了呢。
这里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当时的华佗,有些年轻气盛颇有自负。认为这些人给出的官职都不大,他不屑于去做。第2个就是华佗当时已经迷恋上了医学,向往的是那种妙手仁心 触手生春能够让世人敬仰的生活,不愿为小官而放弃自己喜爱的医学,然而在真的干了这个行当以后,才发现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虽然自己的医术很高了,但是还是因为大众信仰不同,而不被人重视。
再回来看给曹操看病的情形,如果当时的名医能够得到一些社会士人的认可,华佗不至于后来落入牢狱而无人相助;看那些士大夫们犯错,众人求情;而名医只是因为自己的表述,让大王不悦,却要落入个牢狱之灾的下场。
反观曹操杀华佗,有一定成分是曹操的自以为是意气用事,也有当时的郎中社会地位低下,不能获得士人大众的认同,可悲可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