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后宫大赢家:抚养天子,一生六次册封,生封贵妃,死封皇贵妃

乾隆后宫大赢家:抚养天子,一生六次册封,生封贵妃,死封皇贵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739 更新时间:2024/1/25 10:27:47

1、清朝皇帝纳妃途径

我们先来看一下清朝皇帝纳选妃嫔的途径:

第一种是三年一次的外八旗选秀。遴选范围是那些满、蒙、汉八旗,且三品以上官员家的女儿。一般来讲,这些秀女家世较好,被选入宫后起点较高,初封便是贵人,比如说乾隆六年被选入宫的舒妃,初封就是贵人。

第二种是一年一次的宫女选秀。为了充盈后宫,内务府每年都会举办宫女选秀,俗称小选,遴选范围是那些内务府三旗的包衣女子,这些被选入宫的女子大多会充任宫女,极少数会被皇帝纳入后宫,比如说乾隆朝荣获盛宠的令妃,便是来自宫女选秀。

第三种是外藩进贡贵族之女。这种情况在清朝初年比较常见,为了巩固满蒙联盟关系,清廷经常会将一些蒙古藩盟的贵族之女纳入后宫,比如顺治朝的废后与孝惠章皇后、乾隆朝的容妃、豫妃等等。

以上这三种是皇帝纳选妃嫔的正常途径,此外,还有一种非正常途径,就是有一类人,她们没有资格参加选秀,也不是藩盟贵族之女,而是来自民间的汉女,这样情况下,这些女人会被外地官员送入京师,然后择优入宫。

据一些资料显示,从顺治朝以来,朝廷就派江南官员在当地采购童男童女,培训合格后,或为太监,或为宫女,有些幸运儿,会被皇帝纳入后宫。当然有些外地官员,为了讨好皇帝,也会将本地的美女进献给皇帝,比如说乾隆朝那位不知名的潘姓女子。

2、来自江南的民间汉女

庆恭皇贵妃陆氏,生于雍正二年六月二十四日,比乾隆小13岁,父亲名为陆士隆。

关于庆恭皇贵妃的家世,清朝官方史料没有记载,也就是说,陆氏是通过非正常途径入宫的,她极有可能是一名来自民间的民籍汉女,一些零星史料正验证了这种说法。

比如说苏州织造曾密奏过庆妃陆氏娘家情况,称“陆娘娘之叔”是一个懦弱无能的人,担心有好事之徒借此生事,立即差人将其押回常熟,秘密通知常熟知县进行看管约束,并叮嘱常熟的粮道杨重英要留心。

通过这份史料,可知,庆恭皇贵妃陆氏为江苏苏州常熟人。

此外,还有一份关于陆氏父亲陆士隆的奏折,据说两淮盐政普福曾给庆妃父亲陆士隆捐官,忻嫔戴佳氏之姐夫江苏布政使安宁觉得此事瞒不住,便将此事报告给了乾隆。

乾隆二十二年,乾隆下旨令庆妃陆氏娘家人入镶黄旗英廉佐领下,每人给披甲三两钱粮米石,进京后赏庆嫔家涿州地七顷八十五亩。此外,乾隆还赏给陆氏一族正阳门外西河沿取租房十间和崇文门内苏州胡衕入官房四十三间。

通过这两条信息,已经非常明确了,庆恭皇贵妃陆氏确实是不在旗的民籍汉女出身,她是没有资格参加选秀的,因此,陆氏极有可能是江南地区官员进献给乾隆皇帝的。

据资料显示,庆恭皇贵妃陆氏的父亲陆士隆一共有九个儿女,陆氏为长女,此外陆氏还有五个弟弟陆裕登、陆廷荣、陆朝元、陆朝宝、陆奇宝,还有三个妹妹。

3、承受荣宠二十六年

关于庆恭皇贵妃,还有一处疑点,那就是她入宫的时间不确定,史料没有记载。

按照庆恭皇贵妃生于雍正二年的情况来看,最早在乾隆元年,她就已经可以入宫了(当时陆氏13岁),但陆氏第一次出现在史料,是在乾隆十三年。

“内务府咨称查得婉嫔系乾隆二年五月十二日晋封贵人,庆嫔、颖嫔系乾隆十三年四月十二日晋封贵人”(《为纂修玉牒咨查婉嫔等旗分及舒妃父家姓氏职名事致总管内务府》)

根据这份史料可知,乾隆十三年陆氏被封为贵人(陆贵人),这是陆氏第一次出现,在此之前,她可能是常在,即陆常在。

可是,我们不要忘了,陆氏是来自民间的汉女,她的入宫年龄并不像秀女那样严苛,也就是说,陆氏极有可能在乾隆十三年之前的一两年内入宫的。当时陆氏已经二十多岁了,很明显已经过了嫁人的年纪,因此不排除陆氏是以寡妇的身份入宫的。

其实,后来乾隆后宫还有两个大龄入宫的,她们是豫妃和容妃。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陆氏的后宫晋封履历:

乾隆十三年四月之前,为陆常在。

乾隆十三年四月,封陆贵人。

乾隆十六年六月,晋封庆嫔。

庆嫔册文:

“朕惟璇闱翊化。令仪丕著于珩璜。象服分荣。茂典式光于纶綍。宜加位号。用锡瑶章。尔贵人陆氏。恭慎无违。恪勤有素。侍深宫而匪懈。夙娴诗礼之规。承壶掖以流徽。克佐苹蘩之职。兹仰承皇太后慈谕。以金册晋封尔为庆嫔。尔其敬承显命。贲翟舀以增辉。懋著谦冲迓鸿禧而匆替。钦哉。”

乾隆二十四年十一月,晋封庆妃。

庆妃册文:

“朕惟赞中宫而起化。克佐苹蘩。奉内职以宣勤。宜光纶綍。爰申令典。用晋荣封。尔庆嫔陆氏。夙著柔嘉。素娴礼则。早膺象服。小心祇事夫慈宫。久侍璇闱。令德夙传于女史。兹奉皇太后慈谕。册封尔为庆妃。尚其钦承巽命。迓景福以咸绥。仰赞坤宁。荷鸿庥于益懋。钦哉。”

乾隆三十三年六月,诏封庆贵妃。

庆贵妃册文:

“朕惟襄化理于宫闱。专资淑德。耀恩光于袆翟递进崇阶既珩度之丕昭。宜纶音之载锡。尔庆妃陆氏。秉姿淑慎。表范温恭。兰掖承欢。奉慈徽而有恪椒庭佐治。体朕志以无违柔。嘉式九御之班已夙勤于表率。令则协四星之位。应晋被夫褒荣。兹奉皇太后慈谕册封尔为贵妃。尚其赞宣内职。弥扬象服之华。懋敕芳仪。永荷龙章之重。钦哉。”

大家可以看到,从乾隆十三年陆氏首次出现于史料,到乾隆三十三年晋封为庆贵妃,这二十年里,陆氏在后宫的名位始终在稳步地上升,到了乾隆三十三年,已经成了大清后宫的二把手,仅次于皇贵妃魏氏(令妃)。

此外,陆氏还随同乾隆参与了乾隆二十二年、乾隆二十七年与乾隆三十年的南巡,这说明,陆氏是比较受宠的。但有一点比较奇怪,她始终没有为乾隆生下儿女。

乾隆二十五年十月,令贵妃在圆明园的天地一家春生下皇十五子永琰,考虑到清朝时期妃嫔极少有亲自抚养亲子的机会,再加上令贵妃经常伴驾在乾隆身边。

因此,乾隆便将年幼的十五阿哥永琰交给时为庆妃的陆氏抚养。由此可知,陆氏与令贵妃魏氏私交应该非常不错,如若不然,乾隆也不会把永琰交给陆氏来抚养。

令陆氏没想到的是,正是这个小阿哥,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莫大的荣耀。

4、死后荣封皇贵妃

乾隆三十六年二月,庆贵妃陆氏曾随乾隆东巡泰山,仅过了三年,即乾隆三十九年七月十五日,陆氏薨逝,享年51岁。

从初祭文中“空求以三年”一句可知,庆贵妃是久病三年之后去世的。也就是说,陆氏很有可能是乾隆三十六年东巡泰山之后得了病,并一直病了三年。期间,乾隆曾为陆氏访遍名医,可惜都未奏效。

据记载,在陆氏去世前,乾隆曾安排她到畅春园西侧的西花园中养病,因此,陆氏应该是病逝于畅春园,乾隆下令辍朝五日,从第五天起,陆氏的金棺从吉安所移到静安庄殡宫,皇子、公主也赶到静安庄殡宫穿孝。

乾隆帝命皇六子永瑢、皇八子永璇、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顺承郡王恒昌、和郡王绵伦、果郡王永瑹、皇九女和硕和恪公主为庆贵妃穿孝。

值得一提的是,皇十五子永琰是在神武门内东侧的北小花园单独为陆氏穿孝的,这是为何呢?

因为永琰已在乾隆三十八年被乾隆秘立为皇储,按照规定,皇储一般不会公开给某个妃子或亲王穿孝的,但这永琰又是陆氏的养子,不穿孝又说不过去,乾隆只好让他单独在宫内为陆氏穿孝了。

注:根据这个规定,有时候大臣会根据皇子穿孝记录,来判断皇帝究竟立的是哪位皇子为皇储。因此,乾隆便留了一手,为了迷惑众人,有一位皇子,既没有为庆贵妃穿孝,也没有为令懿皇贵妃穿孝,他就是皇十一子永瑆,因此,乾隆晚年,很多人推测皇储应该会在皇十一子永瑆与皇十五子永琰之间产生。

此外,乾隆三十九年四月二十七日,15岁的永琰与喜塔拉氏(孝淑睿皇后)成婚,过了不到三个月(七月十五日),庆贵妃便去世了,不过,还好庆贵妃在去世前,看到养子永琰娶亲成人了,应该可以安心了。

乾隆四十二年,在庆贵妃去世三年后,永琰写了一首诗悼念她:

鞠育恩深十五年,悲逢忌日意凄然。含辛恻恻千秋永,洒泪茫茫万里天。每忆提携兰殿里,空余展拜桂帷边。仰瞻云表攀难及,衔恤终身孺慕牵。

通过这首诗可知,陆氏曾抚养了永琰(嘉庆帝)15年,也就是说,从乾隆二十五年永琰降生,到乾隆三十九年永琰成亲,一直都是由陆氏照顾抚养的。而且,通过这首诗也能看出,永琰与养母陆氏之间有极深的感情,以致“洒泪茫茫万里天”。

乾隆四十年十月二十六日,庆贵妃陆氏被葬入纯惠皇贵妃园寝,即裕陵妃园寝。

嘉庆四年正月初四,就在嘉庆帝继位的第二天,他便立刻下旨追封养母陆氏为皇贵妃,谥号为庆恭。

“朕自冲龄。蒙庆贵妃养母抚育。与生母无异。理宜特隆典礼。加晋崇封。兹追封为庆恭皇贵妃。所有应行典礼。著该衙门查例具奏。”(《大清仁宗睿皇帝实录》)

庆恭皇贵妃谥册:

“中闱助德,夙彰载物之仁。显册扬芬,允协易名之典。芳流彤史,辉溢金函,惟皇考庆贵妃,懿质含贞,婉心迪哲,契辙音于姒幄,化佐承天,衍庆祚于门,功同翼子,慈贞如母,默孚佑之祥,运属邈躬,转忆幼冲之日,感念美报,特晋崇封,谨以册宝,追谥曰皇考庆恭皇贵妃。于戏!内职俭勤,溯徽风之令范。深情顾复,昭蕙问于无穷,谨言。”

子辰说:

庆恭皇贵妃可以说是乾隆后宫的一位大赢家,考虑到她民籍汉女的出身,能够封贵妃,已经是奇迹了,但她却幸运地抚养了大清天子(嘉庆帝),以致死后25年仍被追封为皇贵妃,她的家族也因此得到莫大的荣耀,不仅举族入旗,还获得一个骑都尉的世职。这些都是一个女人给他们带来的,正是应了那句话:谁说女子不如男。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高宗实录》《皇朝文典》等

更多文章

  • 雍正唯一的妹妹,康熙用四个字评价她,雍正:封固伦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雍正妹妹固伦公主,康熙和固伦公主的关系,雍正登基时康熙还剩几位女儿

    康熙一生有九个长大成人的女儿,其中有七位被嫁到了蒙古,剩下的两位,一位是五公主,即固伦温宪公主,另一位是九公主,即和硕悫靖公主,这位五公主便是雍正唯一成人的妹妹。1、康熙宠妃之女固伦温宪公主的母亲是康熙四妃之一的德妃乌雅氏,乌雅氏原本是一名宫女,被康熙宠幸后获得册封,先后被封为德嫔与德妃。当然,乌雅

  • 清朝第一个被追谥的亲王,弑妻邀宠,妻子被三位叔叔瓜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1、不幸的童年阴影豪格的生母是皇太极的继妃乌拉那拉氏,乌拉那拉氏原本是乌拉部贝勒博果铎的女儿,1607年乌碣岩一战,乌拉部被建州击败,乌拉那拉氏的父亲博果铎也被代善斩杀。随后,害怕招致建州报复,乌拉部首领布占泰便将堂妹乌拉那拉氏嫁给了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事实上,这并不是乌拉部与建州的第一次联姻,早

  • 为努尔哈赤生下五胎的女人:被满门抄斩,后代出了五位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努尔哈赤的五个妃子,努尔哈赤最年幼的嫡子,努尔哈赤赐死9个儿子真相

    01嘉穆瑚觉罗氏是满洲姓氏之一,这个姓氏其实是伊尔根觉罗氏的一个分支,因居住在嘉穆瑚地方,而被称为嘉穆瑚觉罗氏。嘉穆瑚觉罗氏是觉罗氏中的大支,为了与皇室加以区分,在其觉罗前面加“伊尔根”或“嘉穆瑚”,表明他们是“民”的身份。据史料记载,嘉穆瑚地区原先有两位领主,分别是纳木占巴颜、噶哈善哈思瑚兄弟二人

  • 姐妹二人都是宫女,姐姐被乾隆宠幸,妹妹却成永琪一生最爱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乾隆儿子永琪简历,乾隆永琪生平,乾隆怎么对待永琪

    1、内务府世家之女瑞贵人,索绰罗氏,正白旗包衣,礼部尚书德保之女,乾隆帝之贵人。永琪侧福晋,索绰罗氏,正白旗包衣管领下人,左都御史观保之女,原为永琪侍妾(格格),后追封为侧福晋。大家可能发现了,这瑞贵人与永琪侧福晋,也不是亲姐妹啊。对的,她们的确不是亲姐妹,瑞贵人的父亲德保与永琪侧福晋的父亲观保是堂

  • 13岁少女被乾隆一眼看中,46年不得皇宠,最终还被大火烧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乾隆看上一位18岁女孩被强制进宫,乾隆三大谜案,少女被乾隆打入冷宫

    1、清朝顶级豪门之女恬嫔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生年不详,父亲是广东监运使、左迁湖北盐法武昌道查清阿。关于恬嫔的家世,很有必要说一下。清朝有四大家族,即镶黄旗钮祜禄氏、正黄旗赫舍里氏、镶黄旗佟佳氏与镶黄旗富察氏,其中,镶黄旗富察氏在乾隆一朝达到极盛,出了像孝贤皇后、傅恒、福康安这样的大人物。恬嫔正是来

  • 乾隆真容长啥样?一个意大利画师偷偷画下幅画像,很像一个明星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上真实的乾隆画像,乾隆真人画像欣赏,乾隆的高清画像

    但是有一名意大利的西洋画师,给乾隆皇帝画出了明星的质感。乾隆皇帝是大清朝的第6个皇帝,生于1711年,他从小就很热爱学习,也很聪明,在众多皇子中,是康熙皇帝最喜爱的一个,也许这也是他最后成为大清皇帝的征兆,1736年以他优异的才华,成功当上皇帝。乾隆皇帝上任这段时间,把整个清朝打理得有模有样,173

  • 八阿哥胤禩送给康熙的两只鹰,为何死了?康熙比任何人都清楚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康熙皇八子胤禩,康熙八皇子胤禩为什么受康熙喜欢,八子胤禩为什么像康熙

    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因给母亲良妃祭奠而未与康熙随行的八阿哥胤禩,托太监送给父皇两只海东青,不曾想当海东青被送到康熙面前时,却变成了两只奄奄一息的死鹰,康熙大怒,称“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史称毙鹰事件,此事宣告了胤禩争夺储位的彻底失败。1、少年得宠胤禩的母亲是辛者库出身的良妃卫氏,卫氏出身低

  • 冷面雍正也有小迷弟,十三殿下:愿为四哥效劳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雍正和十三爷兄弟情,雍正四哥,雍正和兄弟们相处的方式

    彼时,弟弟胤祥刚刚离开不久,他的音容笑貌仍然刻在雍正的脑海里,雍正仍然记着弟弟那温情而又坚定的话语:“愿为四哥效劳!”1、棠棣情深棠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胤禛九岁那一年,有一天去给母亲德娘娘请安,竟看到母亲身边多了一位小阿哥,一番询问,才得知这是父皇刚添的儿子,是章佳氏所生的十三阿哥

  • 雍正唯一的嫡子,被乾隆追封为亲王,母亲是雍正的外甥女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雍正皇帝的四皇子,雍正为什么被封为亲王,雍正皇帝有几个嫡子

    1、嫡子之母首先明确一点,生下嫡子的必是雍正的正室,而雍正一生只有一位正室,就是孝敬宪皇后,她是雍正册封的唯一皇后。实际上,这位皇后与雍正还有一些亲戚关系。孝敬宪皇后的母亲是一位宗室女,是已革固山贝子穆尔祜的女儿,穆尔祜是何人?原来,这穆尔祜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曾孙,是广略贝勒褚英的孙子,安平贝勒杜度

  • 皇后亲自送葬,三次改变封号,这名丫鬟与嘉庆关系很不一般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嘉庆和皇后关系,嘉庆皇帝对皇后的评价,嘉庆皇帝有陪葬的妃子吗

    1、文举人之女庄妃王氏,又称王佳氏,生于乾隆四十六年,比嘉庆小21岁,父亲是文举人伊里布。关于王氏的出身,史料没有记载,不过,从她在嘉庆继位前已经侍奉在皇帝身边的情况来看,王氏应该是一名来自内务府的包衣,而且是包衣汉姓人。至于是不是辛者库人,有待商榷。那么,王氏是什么时候来到嘉庆身边的呢?据乾隆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