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身为慈禧宠幸的太监二把手,把珍妃投入井中的崔玉贵,下场如何?

身为慈禧宠幸的太监二把手,把珍妃投入井中的崔玉贵,下场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133 更新时间:2023/12/8 8:24:08

历代清宫剧,大都围绕着皇上展开剧情,也有从后宫或者太后入手的,像《孝庄秘史》、《甄嬛传》、《如懿传》、《延禧攻略》等等。

之前还流行一阵子描写格格的,什么《还珠格格》、《格格要出嫁》、《十三格格》等……描写大内侍卫的,像《大内低手》、《紫禁惊雷》……还有什么大臣、御医、御厨啥的,像《李卫当官》、《神医喜来乐》、《厨子当官》、《满汉全席》等。

唯独很少有直接描写清朝大太监的电视剧,如果日后能创作一部《大清太监》的剧本,或许能搬上大荧幕哦。

言归真正,我们谈了那么多期皇上啊、太后啊、大臣啊,是时候该讲一件大太监了!

杨角风谈《走向共和》第83期:同为慈禧心腹,李莲英死于非命,为何投珍妃入井的崔玉贵得善终?

一、

《走向共和》中的太监很有意思,主要出场的就俩,一个是李莲英,一个是小德张!貌似一个是第一受宠太监,一个是第二受宠太监,实际上历史上还有一个大太监隔在这俩太监中间,他就是崔玉贵,这个崔玉贵待会再讲。

而李莲英和小德张这俩太监在剧中刻画得相当到位,把他俩的忠诚与奸诈都拍了出来,老祖宗有一句老话叫: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这句老话放在李莲英和小德张身上是非常形象的,他们俩同样是“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意思就是说,跟他们走得近了,他们并不懂得谦逊有礼对别人,离他们远了,他们还心生怨恨。

李鸿章面见慈禧太后,曾经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叫:

“太后之事无小事!”

同样,对待慈禧太后身边的大太监李莲英,递上了一瓶脚气水,也说过类似的话:

“公公的事儿怎么能说是小事儿呢?”

后来因为不能上军舰的事,俩人掰了,李鸿章即使送上了三千银票也被拒,末了还把脚气水的十两银子付了,弄得李鸿章跟吃了苍蝇一样难受。

小德张也一样的德性,慈禧太后活着的时候,他对李莲英那叫一个恭敬。慈禧太后一死,隆裕太后上台,小德张的本性一下子就透露出来了。面对拦路跪着迎接新主子的李鸿章,小德张一脚就把他踹了个跟头,连话都没多说一句。甚至后来隆裕太后宣布辞位诏书,也是因为小德张收了袁世凯的银子,极力撺掇而成。

二、

剧中这样刻画二人,自然有着历史依据,小德张出了宫还算不错,奢侈了几十年,最终被改造了。李莲英就惨了点,后来他的棺材给扒开后,发现竟然是尸首异处,具体死因至今是个谜。

相较于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大太监李莲英,和隆裕太后最宠爱大太监小德张,夹在中间的大太监崔玉贵仿佛没有什么存在感。但其实他在宫里的地位仅次于李莲英,平时伺候慈禧太后也排不到小德张,而是他和李莲英。

崔玉贵,直隶河间府人士,家境贫寒,十岁的时候老娘就在饥寒交迫中身亡。后来大哥也因罪被处死,只剩下他跟老爹孤苦伶仃赴京乞讨。

再后来,他的表侄子李莲英在宫里发达了,着实让他们这些人羡慕不已。于是在他十二岁那年,跟李莲英接上了话,狠狠心,割了自己的宝贝,就此步入了太监行列。

只是这小子不是直接进宫,而是选择了曲线救国,先到了庆王府奕劻手下当差。这小子嘴甜,又会点功夫,平时跑前跑后的深得奕劻信赖。当然,这其中也有李莲英的关系户因素,总之奕劻竟然收他为干儿子!

奕劻这个人啊,除了贪以外,还有一手绝活,那就是写字好。以前慈禧跟她弟弟叶赫那拉·桂祥通信时,因为桂祥不识字,都是奕劻代为着笔。所以,慈禧太后发达之后,奕劻也得到了提拔。同时,因为奕劻跟桂祥关系好,自己收了这么好一个干儿子,哪能独享,于是桂祥也认崔玉贵为干儿子。

等于崔玉贵一下子认了俩干爹,一个是庆王奕劻,一个是慈禧弟弟桂祥!

慈禧太后酷爱听戏,奕劻为了讨老佛爷欢心,在宫中组了一个戏台班子,于是崔玉贵的机会来了。

三、

崔玉贵在两个干爹的大力推荐下,进入到了宫里的京剧班子,加上本身有点功夫底子,就这样入了慈禧老佛爷的法眼。

崔玉贵绰号叫小罗成,罗成跟秦琼是表兄弟,大唐统一全国的战斗中,在沧州地面上被李建成陷害不能回城,陷入淤泥河战死。崔玉贵就是河间府的人,现在的沧州地面,会点功夫,这才有了这么个绰号。

就这样,崔玉贵在两个干爹,加一个表侄的极力推荐下,很快成为了宫中太监二把手,授三品衔,亮蓝顶戴。

崔玉贵本人豪爽,有武德,虽然对下人也很厉害,但是不像李莲英,时不时背后阴下人。所以,崔玉贵在宫里还算顺风顺水,人们怕他,但不防他,或许正因如此,传唤珍妃的差事就落到了他的头上。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李莲英跟珍妃关系不错,当年选秀的时候,李莲英就是收了珍妃父亲的钱,这才让珍妃跟瑾妃姐妹俩同时进了宫。

珍妃后来被崔玉贵投到井里的时候,就一直在喊“李安达”,所谓的“李安达”就是对李莲英的尊称。足可见在珍妃的心目中,李莲英是能帮自己的人,这或许是慈禧太后不让李莲英办这件事的原因所在。

慈禧太后当时只命令崔玉贵一个人去叫,这时候崔玉贵就已经预示到问题了,因为按照规矩,召唤妃子是必须两个人去的,而且此时的珍妃还被关在冷宫里。

万般无奈之下,崔玉贵还是拉上了一个颐和轩的管事太监,毕竟慈禧太后让把人带到颐和轩,不拉他拉谁?

四、

在《太监谈往录》和《宫女谈往录》中,都有关于珍妃被投井的描述,也有宫女转述当时崔玉贵讲的这段历史,大体意思如下:

慈禧太后一个人坐在颐和轩,底下跪着珍妃,崔玉贵和那个颐和轩管事太监站在一边。

慈禧太后担心八国联军进了宫,留着珍妃是个祸害,又不能带她逃跑,谁知道半路出啥幺蛾子,于是让她自行了断。

珍妃总结起来就说了三句话:

第一句话是,我没有该死的罪,而且建议皇上留在京城指挥,太后愿意逃就逃。

第二句话是,你让我死我不能死,因为祖制不允许,而且皇上没有发话让我死。

第三句话就是喊李安达救命了……

至于慈禧太后为什么一心要弄死珍妃,主要还是俩人矛盾太深,珍妃又胡作非为,还有卖官鬻爵的行为。戊戌变法期间又一直怂恿光绪帝夺权,所以这次八国联军入京,慈禧早就策划了要置她于死地。

崔玉贵作为珍妃投井的具体操作人,也为日后背锅埋下的伏笔……

作为婆婆,指使仆人把自己的儿媳妇扔进了井里,这么爆炸性新闻,自然引起了社会轰动,尤其是那些洋人们,对此事揪着不放,非要慈禧太后给个说法。

等到条约签好,慈禧太后确定联军不再要她的命之后,她把崔玉贵派回京城打头阵,迎接她归京。结果崔玉贵忙前忙后准备妥当之后,慈禧太后回宫的第三天就把他赶走了,是的,仅三天。

原因很简单,慈禧太后得找替罪羊,她先说珍妃是自杀的,后来解释不通。又解释珍妃被投井的原因是自己说了气话,“你再顶撞就把你扔井里”,结果崔玉贵没听出语气,直接把珍妃投井了。

五、

崔玉贵最终的结局:

崔玉贵被赶回了庆王府,慈禧太后也把珍妃给捞了出来,装殓厚葬,这件事也就告一段落。

等到事态平息了,洋人也不关注这件事了,崔玉贵的两个干爹又开始帮忙举荐,最终崔玉贵竟然又回到宫中伺候了一段时间慈禧太后。

等到隆裕太后上台,小德张得势,李莲英和崔玉贵都失了势,在慈禧太后厚葬之后,俩人都离了宫。

在京郊八里庄附近,有个叫恩济庄的地方,这地方是当年雍正皇帝大笔一划给太监们当墓地用的。一些不知名的太监死后,没钱没势,就随便一埋了事,有些大太监则是由朝廷钦赐墓地。李莲英就属于后者,虽然有钦赐大太监的墓碑,但他却没有落得好下场,后来考古发现只埋了一个头骨。

而崔玉贵本来也该埋在这个地方的,虽然没有钦赐,但自己花点钱还是可以风光大葬的。只是当初他出宫的时候,这个地方不仅仅埋着太监和宫女们,还埋着一个人,那就是被他投进井里的珍妃。

珍妃的陵墓也是后来她的姐姐瑾妃当了皇太妃,到了民国四年,这才被迁到了光绪崇陵妃园寝。

所以,因为对珍妃之死的愧疚,崔玉贵并没有选择去恩济庄(那里有很多无家可归的太监和宫女们靠地租银子或者香火钱生活)度过下半生,而是花钱买了680亩地捐给了立马关帝庙。由于当初出宫的时候不仅他自己,还带着一些徒子徒孙,也是为他们着想,住进了关帝庙。

在这里安静生活十几年后,1926年,崔玉贵因为发背病而去,享年66岁。其实这个病跟当年的名将徐达一样,都是长背疽,如果没有抗生素治疗,死亡率很高。

所以,虽然崔玉贵把珍妃投到了井里,但也确实迫不得已,其人也算光明磊落,后半生也一直活在愧疚之中。相较于一直算计人的表侄李莲英,虽然大富大贵,但却死于非命,也算是得以善终了。

我叫杨角风,我们讲的并非《走向共和》,而是这段沉重的历史,以及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第83期到此结束,下期更精彩,喜欢就请关注吧!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上“神一般”的中学:超豪华师资力量,老师全是民国大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史上最牛历史教师,近代最牛的老师,近代史上最厉害的老师

    胡雪岩曾经有着富可敌国的财产,可结果因为李鸿章放出风声,说他的钱庄快要倒闭,于是遭到百姓挤兑,三天之内让这位晚清第一富商家财散尽。这种事情现在有没有?有!现在叫做网络暴力。就比如前面山东大学因为外国留学生问题,从而被网友们骂得体无完肤。乃至于就读于山东大学的学生们也被拉出来批判,这是山大本身和山大学

  • 他是民国最胖的军阀,和张作霖是拜把兄弟,死因却是一个难解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民国军阀张作霖,历史上谁和张作霖关系最好,北洋军阀时期的张作霖

    井岳秀陕西人士,出身在清朝末期,从小的井岳秀非常喜欢练武,希望自己将来成为一个武侠大师,但是后来却成为了辛亥革命的志士。井岳秀上过陕西武备学堂,在这里井岳秀学习了很多的优秀文化知识,而且认识了非常多的大佬,比如东北王张作霖,井岳秀曾经可是张作霖的拜把兄弟,关系那可是非常的好。你别说井岳秀其实还是作出

  • 慈禧并没向全世界宣战,宣战的是位欧洲皇帝,把世界拖入一战二战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慈禧向哪几个国家宣战,慈禧向英法宣战,慈禧太后向八国宣战是真的吗

    那么历史上有没有正儿八经存在于史料中向世界宣战的人呢?还真的有这么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如果大家看过一战德国的战争动员令,就会非常惊奇地发现,德皇威廉二世的战争动员令基本上和慈禧的宣战书是同样的配方,在动员令的开头,威廉二世就说:帝国建立43年来,朕与历代先皇为世界稳定竭尽所能,但总有

  • 皇帝死后,儿子怎样对小妈们?收入囊中不在少数,但嘉庆还不错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嘉庆皇帝悲惨一生,嘉庆皇帝干了哪些好事,嘉庆皇帝对子女的忠告

    搜史君先带大家来看看这几位历史名人他们死后,他们的儿子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小妈”的。第一名:曹丕曹操可是中国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但是论“抢媳妇”,他在历史上也是你能排得上名号的,但是在临终前曹操立下“遗嘱”,我的这些媳妇们,在我曹操死后,不必殉葬,想留的留,想走的走。曹操一辈子只当了一个“魏王”,还没敢

  • 洪秀全百万起义军都干不翻的清朝,为何武昌几万革命军就做到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洪秀全真人照片,李自成与洪秀全,洪秀全大军攻打武昌

    我们接上期继续谈清朝的灭亡……清朝的灭亡,原因太多了,之前我也讲到了几点,包括朝廷的财力、兵力、人心等。可以看出,辛亥革命时的清廷,早已经伤痕累累,要钱没钱,要兵没兵,关键还失去了人心。老百姓不愿意当兵,士绅不愿意掏钱,军官不愿意镇压,情况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清廷想不玩完也难。扯了这么多,今天要讲讲革

  • 民国悍匪军阀,在淞沪打出悲壮一战,12个婆娘43个孩子,活到90岁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民国第一悍匪图片,淞沪会战各路军阀,民国真实的悍匪

    他一生娶了39个老婆,并且生下了上百个孩子,最重要的是他还活得够久,在七八十岁的时候都还在生孩子。按照道理来讲,老婆一多,那么快乐事做得肯定比较频繁,不然怎么能生几十上百个孩子呢?就比如说中国古代大多数帝王,因为后宫佳丽三千,从而身体一到中年就垮了,还有一些没到中年就垮了,所以很多帝王都是短命的。当

  • 雍正王朝中刑部冤案并不是戏说,清朝历史上有太多“宰白鸭”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人觉得这段剧情匪夷所思,哪里有这么愚蠢的人,不是自己的罪,为什么要认?这还真不是戏说,因为真实历史上,此类事件层出不穷,尤其是清朝中后期,防不胜防。这种行为也有一个名字,就叫“宰白鸭”!此种冤案的确是清代非常有代表性的陋俗,可能有很多人不太明白何为“宰白鸭”,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宰白鸭

  • 探究崇祯不愿与皇太极和谈背后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皇太极给崇祯的一封信,崇祯皇帝和皇太极是什么关系,崇祯七年皇太极征服了黑龙江吗

    而关外满清又虎视眈眈,大明藩属国朝鲜投降了满清,而一重要的对敌军事基地――皮岛也被攻陷,满清没有了后顾之忧,几次冲破长城入关进行抢掠。而当时明朝军队竟没有一支军队能与之抗衡,纷纷避战。而这时杨嗣昌向崇祯皇帝提出与满清和谈,而且满清皇太极开出的条件也是非常不错的,对于明朝能够缓解很大的压力,但最后崇祯

  • 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如何帮助清政府多活五十年的?不然清朝早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清朝的不平等条约都收回了吗,清朝签的不平等条约列表,清王朝签订的几大不平等条约

    但是在不二心里,一直觉得清朝和明朝是没有可比性,当然,有一点也要承认,那就是清朝对于现在中国的版图疆域贡献的确非常大。而这个大,也是历史性的,不止是比明朝大,它要比中国古代历史中的诸多王朝都要大,翻遍史书也就是大元朝可与之一较高下了。众所周知,清朝之所以不被现在的很多朋友喜欢,那是因为在近代之中清朝

  • 百年前的彩色老照片:世界各国的面貌,看看清朝和世界真正的差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老照片彩色,清朝老照片高清大图,中国清朝历史老照片

    欢迎来到不二书旧影时光,今天为各位读者朋友们分享的这一篇组图,是来自于世界上最早的一批彩色老照片。通过这一组老照片,我们可以来看看百年前世界各国的真实面貌。照片拍摄于20世纪初,加拿大最早的彩色照片之一,镜头下我们可以看到,此时的加拿大街头已经有了汽车。照片拍摄于20世纪初,荷兰最早的彩色照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