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的子孙后代被找到,这4个姓氏都是他后裔

秦始皇的子孙后代被找到,这4个姓氏都是他后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568 更新时间:2024/1/16 20:04:19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直以来都是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标杆,他们或打下江山基业,或成就一代盛世,他们的韬武略在当时都算得上是不世之功。然而,建功易,守功难,他们即便天纵英才,也无奈后代子孙日渐式微,撑不起这擎天之业,眼看着大好江山落入他人之手,千秋功业成为泡影。

这几位帝中,秦始皇可以说是开创帝业先河之人,但他也是这几位中最为悲催的,大秦帝国仅历二世即亡,一生心血就这样毁在了他的不孝子的手上。秦始皇驾崩以后,他的许多子孙都遭到诛杀,即使侥幸存活下去的,也是更名改姓、隐居他乡。数百年以后,他的子孙后代才陆续浮出水面,而这4个姓氏都是他后裔。

从问鼎群雄到烽烟再起

一个国家的创立者大多算得上是开明的君主(当然,也不排除极个别的骄躁之辈),他们能够一统江山,即使无盖世之才,亦必有坚毅不拔之志,怎奈许多时候,未必会“龙生龙、凤生凤”。

即便都是龙子龙孙,也是各有千秋,良莠不齐,君主世袭制度让继承王位的人不是有才德者为之,而是血统纯正的人居之,这就直接导致了历代王朝都没有所谓的“千秋伟业”,当某一代君主继承人德不配位时,万里江山也便轰然崩塌,改朝换代也就在所难免了。

秦朝的经历正是如此。秦始皇将当时与秦比肩而立的六个国家逐一击破,不能不说是有大志、有伟略之人,特别是在当时秦还不算最强的国家情况下,他能够知人善任,英武果决,生生地将本是各安一方的国家收入囊中,把群雄逐鹿的局面改写成唯我独尊,这份胆识与谋略至今都是军事学家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然而,生老病死,天道轮回,秦始皇终究也是肉身凡胎,终究要面临死亡的威胁,他即使遍寻天下名士,也无长生不老之法。秦始皇的崩逝也直接导致了后来大秦帝国的覆亡。

秦始皇不是不会识人的君主,他征讨天下之时选用的将才良相,都可见一斑。他对于继承人的选择也早有安排,怎奈世事无常,非他一己之力可以转圜。他一力扶持的长子扶苏,没有继承到他的杀伐果决,被觊觎皇位已久的弟弟所害,这也直接决定了大秦帝国在秦始皇之后的走

万事没有回头,我们无法猜测如果扶苏顺利继位,秦朝以后会走向方,但我们明确知道的是,实际继承人胡亥昏聩无能、残暴无度,导致民怨沸腾、民不聊生,最终,各地纷纷揭竿而起,把龙椅还没坐稳的秦二世送上了断头台。

隐居避世的秦王遗民

俗话说“斩草”须得“除根”,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一个王朝的灭亡往往不只是一个君主个人的生死,而是牵涉着整个皇族的命运,甚至同一姓氏的人都会受到诛连。

秦亡以后,皇族子孙死伤无数,其实不仅这个时候胡亥的家眷受到诛杀,早在胡亥篡夺皇位的时候,他就把自己的同胞兄弟杀害无数,为的就是自己的皇位来路不正,他担心日后兄弟们群起而攻之,再把来之不易的皇位夺了回去。经此两次政变,秦始皇的后人在当时可以说是销声匿迹了。

当时大家都觉得,秦王已经在真正意义上“绝后”了。其实不然。在胡亥篡权大肆屠杀手足的时候,也有忠于始皇以及其他皇子的忠义之士,想了各种办法,为秦王保存了血脉。他们护送着秦王的后人远走他乡,隐姓埋名,渐渐在异地开枝散叶,存活下来。这些人东躲西藏,据传有的人最远甚至逃到了今天的日本一带,当时的艰险可想而知。

既然要躲避追杀,自然要改换名姓。经过了数百年的颠沛流离,朝代更迭,这些人的生活逐渐安稳下来,也不再有人因为秦王的血脉而为难他们,他们才逐渐地敢于向他人道出自己的真实身份,讲述自己的往事。这些人在逃亡过程中,改换了不同的名姓,其中有四个姓氏是他们用得最多的、后世流传最广的,分别是嬴、秦、银和寅。

“嬴”姓自不必多说,有一小部分人秉持着“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心态,宁死捍卫着皇族的尊严。他们虽逃,却依然使用着秦王的姓氏,幻想着有一天可以匡扶基业、再创帝国的辉煌,虽然只是南柯一梦,却也说明了当时这部分人决绝的态度。

“秦”姓也很好理解,逃亡的皇族们担心暴露,便不再敢自称姓“嬴”,但他们依旧心向大秦,所以便以国为姓,自称姓“秦”,这也是另一种忠于国家的态度。此外,还有两个姓氏,“银”和“寅”。这两个姓氏直接看来与秦没有什么关联,但却暗含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银”姓起源于少数民族,后来也有其他姓氏避难时改姓使用;“寅”姓最初来自天干地支中的“子丑寅卯”,后来被用于姓氏。据传,当时逃亡的皇族中,落脚到各地的都有。

而中国地大物博,不同地方也有不同的方言、不同的“口音”,在选择新的姓氏时,有些人希望可以继续自己皇族的姓氏,便找了与”嬴”字读音接近的字作为自己的姓氏,再综合考虑他们落脚之地人群的情况,姓哪种姓的人居多,不易引起旁人的注意,他们便选择了“银”和“寅”这样的字来作为自己新的姓氏。

当然,这里也可能有各地“口音”的因素,把“嬴”读成了“银”,书写的时候也可能凭借读音写成了“寅”......种种这些,也都是后人的猜测,毕竟,过去的时间太久了,纠结曾经皇族的身份已是毫无意义的事情了。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俱往矣。唯愿天下苍生皆可安乐度日,那些曾经的战火狼烟永远尘封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再专权再独断,他也没有篡位,到死都是为了蜀汉大业奔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诸葛亮有篡位之心吗,诸葛亮后期为何不篡位,诸葛亮到死都不敢篡位

    反观司马懿,其实这是一个出身名门,同时也很有能力的一代名臣,他在政治,军事领域的成就不低于诸葛亮。在这里我们也不去探讨他个人的道德水平,毕竟历史是一笔糊涂账,说不清楚。但是!两千多年过去,我们评价一个人更多的还是看他的行为。这两位名臣都是才华横溢的不世之才,但是在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尤其是儒家思想的道

  • 破釜沉舟的生死之战:巨鹿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巨鹿之战和楚汉之争的感悟,破釜沉舟巨鹿之战,巨鹿之战战史

    陈胜起义爆发后,各地义士纷纷起兵,原来楚国的名将项燕的儿子项梁和孙子项羽(公元前232——前202年)在吴地(今江苏苏州)杀死会稽郡守,响应起义,项梁率领8000子弟兵北上,队伍人数扩大到六七万,一路凯歌高奏,原沛县亭长刘邦和一些刑徒也揭竿而起,袭击了沛县县令,也加入到项梁的军中,楚怀王之孙被立为楚

  • 导致一死一废的孙吴南、鲁二宫之争,差点导致孙吴政权提前崩塌!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孙吴二宫之争,孙吴二宫之争的太子是谁,孙吴大事表

    在古代中国的宫廷中,为争夺至高无上的皇权,父子、兄弟手足相残、灭绝伦理之惨剧,频繁上演。不过,和很多宫廷权争,基本只是皇帝、皇子们和他们的心腹随侍,部分利益相投的亲信大臣们参与;争位、争储总归有一方胜出,一方失败截然不同的是,三国孙吴孙权在位时,爆发的孙和、孙霸储位之争,却导致参与争储的这两位皇子一

  • 被认为是“流氓皇帝”的刘邦,究竟有多流氓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邦在历史上是个流氓吗,如何评价刘邦当皇帝,历史上的刘邦到底是怎样的人

    而也正因为刘邦的出身不同,会导致刘邦对很多事情的态度,和之前的开国君主大相径庭,而这些行为让一些出身于精英世家的旧贵族、学者感觉和自己格格不入,为此,最早关于刘邦是个市井流氓的说法,也由这类群体的议论中产生。那么,刘邦到底哪些行为流氓?阶级是客观存在的。而不同阶级由于环境不同、接受的事物、养成的观点

  • 刘备掌握了一门本事,让关羽等人追随一生,曹操都羡慕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备关羽力保谁投降曹操,刘备凭什么收服关羽,刘备招揽了天下最强的五大名将

    但刘备不愧是日后一手建立蜀汉政权的英雄人物。刘备早期虽然没人没粮,但是他有自己的一门本事,那就知人之明。可以说,在知人之明上,曹操都比不上刘备。黄巾之乱爆发后,刘备能一眼就能察觉到卖肉的张飞与卖豆子的关羽的不凡本事。论武艺,刘备比不上关羽和张飞,但刘备偏偏就能与他们结为兄弟,并让他们一生相随,至死不

  • 仔细研究了地图后我发现,曹操很可能是主动让周瑜火烧赤壁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曹操周瑜赤壁之战,曹操对周瑜的态度,曹操周瑜的战前分析

    曹操的两路兵马。一路是陆军,由曹操的主簿赵俨为都督护军,率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军及文聘的江夏北部地方部队,总计近四万人,由襄阳沿汉水南下,攻打刘琦、关羽所驻守的夏口(今汉口)。另一路水军则由曹操亲自率领,合荆州兵共约十五六万,由江陵顺长江而下,直扑陆口,只要突破陆口,那就再无阻

  • 若诸葛亮自己当主公,是否能实现一统三国,结束三国战乱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诸葛亮为何没能一统三国,诸葛亮可以一统三国吗,诸葛亮篡位了能一统三国吗

    实际上诸葛亮本人是不可能去做主公的,首先是因为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国策,让天下学子、豪门都学习忠君爱国思想,哪怕到了三国后期,这一思想依然在体现,比如曹操一直无法称帝,不仅仅是因为忠义,更多的是因为他手底下的人,大多数是以复兴汉室才跟随曹操的。再说说诸葛亮,诸葛亮他并不是一个人,而是当时

  • 三国将门虎子关兴和张苞谁厉害??关兴和张苞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关兴张苞为何早死,正史张苞之死,关平张苞

    关兴简介关兴怎么死的?关兴是谁?关兴,字安国,生卒年不详,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人,汉末名将关羽次子,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官至龙骧将军。在蜀汉担任侍中、中监军之职,继承父亲汉寿亭侯的爵位。但不久病亡。小说《三国演义》将关兴描写成有如其父关羽般勇猛的将领,兴原随父羽在荆州,羽水淹七军后,兴前往汉中报喜。

  • 他是五子良将之一,是魏国镇国柱石,他不死司马懿不会成功篡魏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上真实的魏国五子良将,魏国五子良将谁最厉害,司马懿为啥无法染指曹魏东线兵权

    [var1]司马懿是一个极其聪明又擅长隐忍的人,如果单论聪明,在《三国演义》中,只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才可以和司马懿掰一掰手腕,比如诸葛亮用空城计吓退司马懿,死诸葛吓退活司马等等。然而,其实三国时期人才辈出,比司马懿还聪明的人有许多,比如郭嘉、周瑜等人,不过他们寿命都太短,后期能够震慑压制司马懿的人只

  • 为什么秦国灭亡的那么快?其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国是如何灭亡的,强大的秦国为何会灭亡,秦国灭亡有多严重

    [var1]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其实打天下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而且在长久的战争中,他们的体制等等都十分适应这些东西,但是换言之,适用于此时的制度,还会适用于秦国实现统一天下之后吗?在战争时期,其实无论是短暂的和平还是真正的战争,无可厚非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战争在运行着的。但是统一了以后呢?也就意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