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匈奴为何在八王之乱时攻打晋朝,却没在汉朝七国之乱时趁机南下

匈奴为何在八王之乱时攻打晋朝,却没在汉朝七国之乱时趁机南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763 更新时间:2024/2/8 18:41:57

中原王朝同样发生内乱,前者匈奴没有出兵,因此也没有危害帝国的根基;后者匈奴却趁机南下祸害中原,加快西晋灭亡。

是什么样原因让匈奴在面对中原王朝内乱时做出不同的军事选择呢?

上图_七国之乱形势图

七国之乱1.汉朝内部

《汉书刘濞列传》记载,汉景帝时,“(齐、楚、吴)封三庶孽,分天下半”。

汉景帝时分封诸侯国不止三个,所以实际上许多地域都由诸侯王管辖,而汉景帝的权力没法深入地方。

如此一来,诸侯王贪欲和野心自然就会膨胀。据《史记》,这些诸侯王还在各方面“僭于天子”,似乎已经不把正牌天子汉景帝看在眼里了。

这样下来,汉景帝要是忍在心里,估计也总会有实力强的诸侯王谋反。但汉景帝要是不忍,天子和诸侯王的矛盾就会一触即发。

这就如晁错说:“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

汉景帝决定不忍。当晁错《削藩策》被汉景帝付诸现实,吴王刘濞带头发起的七国之乱爆发了。

虽然内乱爆发,赵王也有意联手匈奴,但匈奴最后没有发动像永嘉之乱的兵事,这与西晋匈奴趁八王之乱趁机动乱截然不同。

2.汉朝与匈奴

汉人与匈奴的关系一向微妙。《史记·匈奴列传》载,汉文帝时,汉与匈奴和亲,并订下“匈奴无入塞,汉无出塞,犯约者杀之”的协定。但到了匈奴军臣单于继位四年,匈奴又不顾和亲的关系,又来边境烧杀抢掠。到了汉景帝七国之乱时,匈奴依旧蠢蠢欲动,与赵国人勾结,希望能找到机会南下,然而最后匈奴没有进入中原。

上图_西汉匈奴版图

八王之乱以及与之相关的永嘉之乱到底是怎么回事1.八王之乱及永嘉之乱

永康元年,西晋皇后贾南风与楚王司马玮为了夺权,杀害了掌握朝政的杨骏,可最后大权却落到了汝南王司马亮手上。后司马亮被杀,贾南风掌权。

永康十年,贾南风杀废太子司马遹,而司马诸王为了抢夺统治权发动了八王之乱。

永兴元年,八王之乱仍在持续,这场王朝内乱给予南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起兵反晋的机会,刘渊趁机建立汉赵政权。同年,他派将领去攻打太原、西河等地,扩张势力。

永嘉三年,刘渊认为时机成熟,派四儿子刘聪去攻打晋都洛阳,刘聪因为自大而兵败。同年十月,刘渊再度使刘聪侵入洛阳,汉晋僵持,刘渊认为“晋气犹盛”,于是令刘聪收兵返汉。

永嘉五年,战争频发,“洛阳饥困”,西晋已经濒临弹尽粮绝。刘聪认为时机成熟,于是联合石勒等人攻入洛阳,抢夺珍宝,“迁帝及六玺于平阳”。

上图_刘聪(?~318年8月31日),本名刘载,十六国时期汉赵皇帝

2.晋朝与匈奴

西晋晋武帝的民族政策较为开明。他本人认为应该“广辟塞垣,更招种落”,所以愿意接纳匈奴等少数民族。

匈奴在这种情况下生存发展,于是“户口渐滋”,人口完成了从五千落到三万落的转变。

此时匈奴本部已经衰落,支部得以发展,但未完全汉化,随时可能萌发反叛之心。

上图_古代匈奴人

那么问题来了,匈奴对中原虎视眈眈,也知道利用中原王朝宗室之祸。那么为何他们在七国之乱的时候没有趁机南下,却在八王之乱中攻打晋朝?

两朝策略不同1.西汉前期对匈奴政策

汉朝自汉高祖白登之围后,因为顾虑社稷,所以实行兵事与怀柔皆备的战略。

比如说汉文帝时,匈奴右贤王占据河南,骚扰百姓,汉文帝就让灌婴集结兵力攻打右贤王。

匈奴是狡猾的,虽然经常掠夺边境,但一见汉兵来了就马上逃跑,导致汉兵“不能有所杀”,自己的兵力得以保全,掠夺的财物也能安全地带回匈奴。

怀柔方面,汉文帝经常向匈奴送礼,还多次遣皇室公主前往匈奴和亲,希望通过联结婚姻,汉与匈奴可以保持友好关系。

所以汉文帝时,匈奴单于洋洋得意,用大的木札、印章给汉文帝传信,显示自己的威严和气势。

到了汉景帝时,匈奴看到七国之乱爆发,萌发了坐收渔翁之利之心。但汉朝实行兵事与怀柔皆备的战略,匈奴则是见兵就躲,见礼就收,绝对不想吃亏。在赵王没有取得权势之前,匈奴不会放弃汉朝天子的政策好处,也不打算主动和汉朝精锐兵力交锋。

上图_五胡内徙与分布图

2.西晋对匈奴的政策

西晋虽然愿意接受内迁胡族,但刘宣等匈奴人皆称“晋人奴隶御我”,也就是说西晋士族有把胡人当奴隶的情况。

这里以刘渊为例。《资治通鉴》刘渊曾说一段话“我单于虽有虚号,无复尺土之业,自诸王侯,降同编户”,而且刘渊本人就“昔为质子”。

光看刘渊这段话,可以了解到像刘渊这样的匈奴贵族,已经没有真正的权势,逐渐沦为平民了。而且西晋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也会十分留心这些内迁胡族的重要人物,让他们生活很不自在。

这时,匈奴人会十分怀念祖先东平东胡,西击月氏的高光时刻。过往的光荣和现在的暗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大鼓舞了匈奴人的士气。

所以看到西晋因为八王之乱内耗严重,刘渊高呼“复呼韩邪之业,此其时矣!”

上图_八王之乱

匈奴作战是否团结1.汉朝匈奴

汉朝的匈奴虽然作战彪悍,军事能力强,但其内部并不是十分团结。匈奴内部大致有单于,左贤王,右贤王几股势力。按照理想情况,左贤王和右贤王都应该臣服单于,可实际常常并非如此。

比如说冒顿单于时,“右贤王不请,听後义卢侯难氏等计,绝二主之约”。右贤王没有请示单于,就私自跑到汉境掠夺,导致汉朝跟匈奴关系紧张。

后来,汉军攻打匈奴后匈奴又因不够团结,以至于最终分化了。

在这种情况下,匈奴即使有南下的野心,恐怕也难以调动兵力攻打汉朝。

上图_西汉与匈奴的战争

2.西晋匈奴

西晋时匈奴反倒是很团结。刘渊得到了成都王的信任,得到监管匈奴事务的权利。而匈奴五部族也许有感于司马氏骨肉相残,所以愿意团结,刘渊因此可以得到匈奴五大部族的支持。

刘渊还积极团结除了匈奴以外的其他胡族。刘渊听从刘宣等人的建议,认为“鲜卑、乌桓,我之气类,可以为援”,这为他后来聚集石勒、王弥等胡族将领,扩张地盘,攻下洛阳奠定了基础。

上图_西晋

是否具有有利时机1.汉朝匈奴

汉朝时,匈奴与赵王合作,希望可以花最小的力气南下谋利。可从吴楚等国反叛开始,仅仅过了三个月叛乱就被平定。

七国之乱的主力军吴楚联军已经显露颓势,合作者赵王又只会凭借邯郸自保,这时如果匈奴出兵“援助”可能会遇到汉朝精锐兵力,两败俱伤且没法趁机得到好处,索性不出兵。

2.西晋匈奴

刘渊起兵的时候,八王之乱已经持续了五年,西晋国力大不如以前,中央威信削弱,地方混乱,割据势力强大。

再者,刘渊曾经为八王之一的成都王司马颖效命,表面为其“平定八王之乱”,实则聚集实力观察起兵的有利时机。

作者:夏祯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晋书》《汉书》《史记》《资治通鉴》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更多文章

  • 唐高宗小妹两段婚姻均以悲剧结束,为何死后却以皇后礼仪下葬?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唐高宗为何将妹妹以皇后礼下葬,唐高宗和谁一起下葬,唐高宗和表妹关系好吗

    唐朝的公主不好嫁,如果名门望族被赐婚,不是当场回绝,就是痛哭流涕,仿佛如临大敌,至于不愿意娶公主的原因,我们在唐高宗小妹新城公主的身上可以看出一二。新城公主一生命运多舛,有过三段婚约两段婚姻,年纪轻轻突然暴亡,死后,疼爱她的哥哥高宗李治,以皇后礼仪将她下葬,杀了她的第二任丈夫韦正矩,并流放韦氏全族。

  • 李世民接纳了同为瓦岗寨的秦琼、李绩等人,为何却一定要杀单雄信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琼为啥对不起单雄信,单雄信大骂秦琼完整版,单雄信李绩

    隋朝末年的时候,正是李世民帮助父亲夺取天下的良机。他重人才,善用贤者,慧眼识珠求贤若渴,让他的身边多了很多忠心的追随者。这些追随者,很多也都不是军武出身,甚至还有投奔绿林的乡野之人。但是李世民深谙用人之道,便不计前嫌的将好汉收纳旗下。说起当时世道的能者豪杰,便少不了说到武艺高强的单雄信。单雄信是瓦岗

  • 安史之乱后,唐朝三次中兴,为何还是走向了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的影响,唐朝在安史之乱后怎样恢复的,安史之乱后唐朝衰败的过程

    元和中兴也正是因为唐宪宗在位时期,年号元和,所以此次的中兴也就以此为名。唐宪宗把以往皇帝的优秀政策学习了起来,在他的操作下也使得宰相的权威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且他也成功地平定了此次叛乱。因此在安史之乱所带来的结果中,通过唐宪宗的一系列手法也使得整个唐朝有了初步的提升,由此可见唐宪宗确实是一个比较有谋

  •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后,他是如何进行善后处理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世民如果不发动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玄武门之变谁的功劳最大,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时有兵权吗

    然而奇怪的是,李世民在历史上留下的并不是这样的形象,后人反而把他归入“伟大君王”或者“仁爱君王”的行列。如果把古代的君王进行一次排位,他绝对是排在前几位的。(李世民剧照)李世民之所以能获得后世普遍赞誉,肯定与他在玄武门政变之后,积极作为,消除不良影响有莫大的关系。那么,他究竟做了哪些事情来消除不良影

  • 她被誉为唐朝女神童,11岁被迫入宫为妃,晚年主动提出与皇上同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女神童,我国古代最小的女子嫁给皇帝,唐朝最著名的妃子

    这位女子名叫徐惠,她的家世显赫,历来都是官宦世家,在她出生后就备受家人的宠爱。后来她的名声越来越大,就连皇上李世民都听说了她的事迹,于是下令将她接回宫中纳为自己的嫔妃,当时她年仅11岁,还不懂什么,但是她没有反抗的权利,于是就这样被强行带入了皇宫,入宫后她依旧保持学习,不向其他嫔妃那样,整日在宫中嬉

  • 盛世大唐被吃垮,谁做的?杨贵妃?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大唐帝国与杨贵妃,大唐第一美人杨贵妃,大唐史书记载的杨贵妃

    安史之乱的爆发,杨贵妃有过错。就这样,在马嵬驿,唐玄宗被迫之下,杀死杨贵妃。唐朝由此转衰。杨贵妃背锅……由于杨贵妃是个不折不扣的吃货,进而,有人又说,杨贵妃吃垮了唐朝。这一切源自于杜牧的一首诗,诗说: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杨玉环入宫得宠,想吃荔枝。唐玄宗为博得女人欢心。便下令让人取来。每逢荔

  • 唐玄宗迷恋杨玉环,李瑁为何忍痛割爱?唐玄宗的手段,步步为营!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唐玄宗为什么不传李瑁,李瑁杨贵妃,唐玄宗和杨玉环的历史

    杨玉环初为寿王妃。寿王乃是李瑁,唐玄宗第十八子。其生母又是玄宗的宠妃武惠妃。由此可以想象,李瑁是何等的风光!李瑁不仅仅是寿王,差点儿成了太子。背后运作肯定是武惠妃与李林甫。爱情事业双丰收,简直是走上人生的巅峰啊!然而物极必反,好景不长。武惠妃在争夺太子位置的关键时期,病逝。李瑁从此步入人生的低谷。在

  • 隋炀帝杨广其实非常有作为,却为何隋朝在他手上会迅速亡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隋朝皇帝杨广简介,隋朝的杨广做了几年皇帝,隋朝杨广怎样当上皇帝的

    与许多为了夺得帝位而使出洪荒之力的太子相比,隋炀帝是非常幸运的,他有父亲隋文帝杨坚为他打下的一个坚实基础,使其没费多大力气,就登上了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帝位。隋炀帝即位的第二年,就将年号改为“大业”,想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当然,也有人担忧他是否有其父亲杨坚那样的魄力,能使隋朝继续向前发展。不可否认的是

  • 杨玉环有一个生理缺陷,旁人难以接受,唐玄宗却沉迷其中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杨玉环睡觉时有一个坏习惯,旁人躲远远的,但唐玄宗却喜欢的很!说到历史上最美的女子,相信很多人都会提到西施貂蝉,而接下来我们要说到的这位美女,在名气上是一点也不输给前面二人的,甚至她的出现还影响了一个朝代人的审美,她便是唐玄宗一生的挚爱杨玉环,也是名列历史四大美女之一!杨玉环的美是毋庸置疑的,据说她的

  • 李成器是嫡长子,为何把皇位让给李隆基,原来有高人暗中指点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李成器十分聪明,他知道唐朝初年李世民的事,所以他才拒绝当太子,李渊登基之后,就立李建成当太子,但唐朝江山大半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李建成既然是太子,就必须要除掉李世民,而李世民手握兵权功勋卓著,自然要反抗,于是就爆发了玄武门之变。在李成器看来,他面临的情况更当初李建成一模一样,他自己就是李建成,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