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孝仪皇后的奋斗史:罚入辛者库的罪奴,七次为乾隆怀上龙胎

孝仪皇后的奋斗史:罚入辛者库的罪奴,七次为乾隆怀上龙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986 更新时间:2024/2/6 16:22:46

01辛者库的罪奴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

“魏氏绶恩,正黄旗包衣管领下人,世居沈阳地方,来归年份无考。其曾孙五十一,原任内务府总管;元孙清泰,现任内务府管领;元孙清宁,现任六品官;玉保住,原任库掌。四世孙吉庆,现任笔帖式。”

这份史料明确指出:

孝仪一家入旗的始祖是清朝初年的绶恩,文中的“五十一”就是孝仪的祖父武士宜,曾担任内务府总管,文中的“清泰”就是孝仪的父亲,曾担任内管领。

其实,单看这几个名字和职务,看不出什么来头,我们只确定的是,孝仪一家是内务府正黄旗包衣管领下人,也就是辛者库人,而且,孝仪一家并不是辛者库的原生包衣人,而是因罪而入库的。

究竟发生了什么?

原来,孝仪的五世祖绶恩原是明朝末年的一名千户,在辽东地区与后金常年作战,属于毛文龙麾下,又名魏国贤,这个才是他的本名,很容易看出:孝仪一家是正儿八经的汉人出身。

后来,毛文龙被冀辽督师袁崇焕所杀,绶恩被遣返回登州,不久,绶恩跟随耿仲明渡海投诚归顺后金,被编入汉军正黄旗。

耿仲明下属七个佐领,绶恩(魏国贤)就是其中一个佐领的初任牛录章京。

可能有人要问了,既然孝仪一家原属于汉军正黄旗,为何又成包衣了呢?

不错,孝仪的祖上犯罪了,绶恩在征伐南明期间,因收留马鞍匠人而触犯了逃人法,全家被罚入辛者库,成了内务府正黄旗包衣管领下人。不过,也正因此,孝仪一家没有卷入后来的三藩之乱,算是逃过一劫。

虽然孝仪一家成为辛者库人,但她的父祖等家庭成员,大多都在内务府担任相关职务,比如说她的祖父武士宜(汉名魏九龄)曾任内务府总管,父亲清泰(汉名魏明禄)曾任内管领,孝仪的祖母与母亲都是雍正朝宣读册文的女官。

02从宫女到小主

雍正五年九月初九,孝仪出生,她比乾隆小了16岁。

按照宫规,以孝仪的出身,年满13岁是需要参加宫女选秀的,所以,最早在乾隆四年,孝仪就有可能参加内务府组织的宫女选秀,一直到乾隆八年,这段时间的某一年,应该是孝仪入宫的时间。

官方史料中,孝仪第一次出现的时间是乾隆十年正月,当时孝仪以贵人的身份,被册封为令嫔。

我们可以作出假设,假如孝仪是一入宫就被乾隆宠幸,没有做宫女的经历,那么,她在哪一年被封为贵人,应该是有记载的。

为何没有记载呢?

唯一的解释就是孝仪早年曾经有一段时间的宫女经历,这段经历被乾隆给删除了。

“草犹逮春绿,松不是新栽,旧日玉成侣,依然身傍陪。”乾隆帝自注:令懿皇贵妃为皇后斫教养者今并附地宫(《孝贤皇后陵酹酒》)

这是后来乾隆祭祀孝贤皇后时所作的诗,诗中称令懿皇贵妃(孝仪)曾被孝贤皇后所教养,并“玉成侣”,所以有人猜测,孝仪曾在孝贤身边做过宫女,或者是孝贤将孝仪引荐给了乾隆。

乾隆十年到乾隆二十年,是孝仪在后宫的蛰伏期,虽然这段时间孝仪没有为乾隆生育儿女,但乾隆对她的态度还是有别于其他妃嫔的。

比如说乾隆十年正月的册封中,孝仪被封为令嫔,位列三嫔之首,高于怡嫔与舒嫔。

怡嫔是乾隆继位初年非常宠爱的汉妃,虽然是汉人出身,但毕竟受过盛宠,乾隆为了她甚至敢公然与母亲(崇庆皇太后)作对;舒嫔就更不用说了,她是叶赫国主的后裔,出身名门叶赫勒氏,还是乾隆妻弟傅恒的小姨子,关系网十分复杂。

孝仪能够盖过这两位,足以说明她在乾隆心中的位置。

此外,乾隆十三年孝贤皇后去世,随后孝仪得到晋升,被册封为令妃,三年后,乾隆下令将孝仪一家从包衣管领中拨出,入包衣佐领,也就是说,孝仪一家摆脱了辛者库人的身份。

“乾隆十六年九月二十二日,奉旨:令妃娘家包衣管领人,著从本旗包衣牛录拨出。”(《上谕档》)

不过,随后几年,大清后宫最风光的女人是继后那拉氏,她不仅被册立为中宫皇后,还先后为乾隆生下三个儿女,但那拉氏毕竟是年近四十的女人了,年轻不再,属于孝仪(令妃)的时代即将到来。

03十年七怀龙胎

乾隆二十一年七月十五日,孝仪在圆明园五福堂生下皇七女,即固伦和静公主

乾隆二十二年七月十七日,孝仪又生下皇十四子永璐。

乾隆二十三年七月十四日,孝仪生下皇九女,即和硕和恪公主

乾隆二十四年九月,已经怀孕八个月的孝仪小产,两个月后,乾隆下旨将孝仪晋封为令贵妃。

乾隆二十五年十月初六,孝仪在圆明园的天地一家春生下皇十五子,取名为永琰,正是这个儿子,让孝仪的名字彻底镌刻在了大清后宫史的记录册上,清宫史上的一代传奇女性。

乾隆二十七年十一月三十日,孝仪诞下皇十六子。

乾隆三十一年五月十一日,孝仪最后一次生育,生下皇十七子永璘。

可以看到,从乾隆二十一年到乾隆三十一年,孝仪七次为乾隆怀上龙胎,六次分娩,虽然皇十四子永璐与皇十六子因种痘不幸早夭,但其他四个儿女幸运地活了下来,成活率还是很不错的。

04统领大清后宫十年的皇贵妃

虽然从乾隆二十年到乾隆三十年这段时间,孝仪受尽了宠爱,但后宫大权毕竟还是属于继后那拉氏的。

不过,这种情况在乾隆三十年发生了改变。

乾隆三十年春,乾隆第四次南巡期间,继后那拉氏因剪发触犯龙颜,随即被打入冷宫,同年五月,孝仪被晋升为皇贵妃,接过了后宫权柄,成为乾隆后宫第三任掌门人。

乾隆三十二年,和硕和嘉公主病情加重,当时乾隆不在宫中,听闻女儿病重,立刻下令让身在京师的皇贵妃前去探望,果不其然,孝仪带着颖妃等妃嫔来到公主府进行探视。

第二天,和嘉公主进入弥留状态,孝仪又带着颖妃、婉嫔和两个女儿(和静、和恪)一起探望了公主,随后公主病逝于府中,孝仪又带着颖妃等前去参加丧礼。

其实,从孝仪主政后宫以来,大清后宫就进入到相对平静的阶段,与孝仪关系要好的几个妃子都得到了晋升,庆妃被晋封为庆贵妃,成了后宫第二把手,容嫔则被晋封为容妃,也成为后宫不容忽视的一份子,这几个都是令妃派系成员,继后残余势力已被肃清。

此外,还有一件事让乾隆伤透了脑筋,那就是皇储问题,说实话,乾隆是真想把皇位传给孝贤所生的两个儿子(永琏、永琮),可是两位嫡子接连夭折,乾隆的嫡子梦也随之破灭,随着继后的倒台,永璂也被乾隆排除在外。

一直到孝仪接连不断地为乾隆生下儿女,乾隆有了新的选择,尤其是皇十五子永琰,虽然没有皇五子永琪那般文武双全,但表现得中规中矩,也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了。

乾隆三十八年冬,乾隆最终在密旨上写下了皇十五子永琰的名字,随后将密旨放于“正大光明”匾额的后面。

05乾隆第三位皇后

乾隆三十九年,孝仪随乾隆从热河返回宫中,然后就病倒了,为此乾隆特意安排孝仪在养心殿东耳房的体顺堂养病,但是病情却一直不见好转,到乾隆四十年正月,一件事的发生成了夺去孝仪生病的直接诱因。

乾隆四十年正月初十,年仅20岁的固伦和静公主病逝,和静是孝仪所生的第一个孩子,一直深受孝仪疼爱,她的死对孝仪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当听到女儿去世的那一刻,孝仪的身体彻底垮掉了。

史料记载,在和静公主去世的第二天,乾隆曾对孝仪进行探望,这说明当时孝仪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了,很明显受到了女儿和静去世的影响。

看到爱妃如此,乾隆也想试一下冲喜的办法,正月二十五日这一天,乾隆下旨将孝仪一家由包衣佐领抬至镶黄旗满洲,直接从包衣抬入上三旗之首的镶黄旗,这在清朝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孝仪在乾隆心中的份量可想而知。

然而,这一办法终究还是没能留住爱妃的性命,仅过了四天,即正月二十九日,孝仪病逝,享年49岁,赐谥为令懿皇贵妃,同年十月,孝仪被葬入裕陵地宫。

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孝仪故去二十年后,乾隆当众宣布了皇太子的人选,他就是皇十五子嘉亲王永琰,同时,乾隆下令追封永琰的母亲魏氏为孝仪皇后,这样,孝仪便成了乾隆的第三位皇后,也是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位带有汉族血统的皇后。

参考资料:《清史稿》《上谕档》《清高宗实录》《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更多文章

  • 梁启超鲁迅胡适三位文人收入大盘点:胡适收入碾压前两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01、梁启超要说民国文人的高收入者,梁启超应该排在第一梯队。从参与戊戌变法开始,梁启超的名声就与日俱增。有了名声,文章自己不愁销路,银子也就自然而然装进腰包了。1912年12月,梁启超在天津创办半月刊《庸言报》。这份报纸让他赚得一大笔钱。这年的12月18日,他在家信中说:"《庸言报》第一号印一万份,

  • 清史为何对皇太极死因遮遮掩掩?只因死的太窝囊,为尊者讳而已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清史上对皇太极的评价,历史上最真实的皇太极,皇太极真实生平事迹

    所以民间野史有传言,说皇太极的皇位坐的亏心。一个则是皇太极的死亡之谜。根据清史记载,皇太极于1643年9月21日,在冬暖阁处理政务的时候,突然“端坐无疾而终”。而在此之前,皇太极身体一直非常的硬朗,并没有任何的不适。而清史这含含糊糊的一笔,到底是为了遮掩什么呢?皇太极真正的死因又是什么?根据野史传说

  • 姐妹二人共同侍奉顺治,姐姐封皇后,妹妹:我要为皇帝殉葬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为顺治殉葬的妃子,为顺治皇帝殉葬的女人,董小宛与顺治

    1、名门之女说起这董鄂氏家族,我们不得不提一个人物,他就是清朝的开国元勋何和礼。早在努尔哈赤统一建州之前,努尔哈赤与何和礼的祖辈结怨颇深,两个部族经常相互攻伐,一直到何和礼成为董鄂部长后,深知努尔哈赤雄才大略的何和礼,有意与建州改善关系,于是便抛出了橄榄枝。恰好当时哈达部将部族之女哈达那拉氏嫁给努尔

  • 鸦片战争前为何清朝对英国一无所知,英国却对清朝了如指掌?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鸦片战争前后清朝对英国的认识,鸦片战争前清朝和英国的关系,鸦片战争对英国和清王朝的影响

    但是在这次战争中,有一个很奇怪的点,那就是明显体现出了,英国对我国的情况还是很了解的,这是为什么呢?我国对世界一点都不了解,为什么英国会对我国如此了解?其实我国一点都不了解世界,这一点很好解释,因为我国长期都处在闭关锁国之中。这样的情况使我国“不问世事”,完全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天翻地覆的变化

  • 被雍正疯狂宠爱,她在历史上却只出现两次,乾隆将其葬入皇陵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雍正死后葬入皇陵妃子有哪些,雍正喜欢乾隆吗,历史上雍正最宠爱的妃子

    1、来自汉军旗的汉家女子宁妃武氏,生年不详,汉军镶黄旗第三参领第五佐领下人,父亲是知州武柱国。据说,武氏祖上曾效力于左梦庚麾下,这左梦庚是何人呢?原来左梦庚是明末平贼将军左良玉之子,当年,左梦庚跟随父亲左良玉以清君侧之名沿江东下,欲诛杀马士英等人,没想到左良玉病逝军中,左梦庚秘不发丧,继续东下,却被

  • 曾国藩的金钱观:立誓不靠做官发财,因一件事改变了这一初衷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三十岁之后,曾国藩立志做圣人,立誓不靠做官发财。但他毕竟身处晚清官场的大染缸,他能轻易做到吗?一、京官时期二十七岁那年,曾国藩不但中了进士,还入选翰林院,成了庶吉士。这对曾家可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很快,曾国藩点了翰林的消息就传到了湘乡老家。县令听说后,立刻前来曾家,生怕巴结不上。当地士绅也是纷纷上门拜

  • 在雍正王朝中,雍正是什么时候开始有争储的想法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这个问题,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吧,嗯,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确实大家在时间上是不一样的?如果按实际来说,谁都想当皇帝?但是太子已经当了几十年的太子,在雍正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太子就已经是太子了,太子已经是国家的储君了,所以雍正在出生的时候,他就没有想当皇帝的想法,他也不敢有,也不能有。要说他什么

  • 舞者裕容龄,曾教慈禧跳现代舞,晚年生活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裕容龄个人简历,裕容龄舞蹈解析,裕容龄给慈禧跳如意舞

    这个人叫裕容龄,在这个女人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小编为大家一一道来。裕容龄是天津人,出生于1889年,她家是一个官宦之家。父亲裕庚,曾长期出使欧洲、使日本等国,曾任大清驻西洋特使。他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叫德龄、二女儿容龄。由于父亲身份特殊,容龄在11岁的时候就和姐姐很早跟随父亲前往欧洲。容龄容貌姣好

  • 13岁少女被道光宠幸,生下大清天子,道光:她是我最爱的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道光皇帝最爱的女人,道光最长寿的后妃,道光最爱的妃子排名

    殊不知,这口锅竟让孝和睿皇后背了近二百年,历史上的孝全成皇后并非皇太后毒杀,而是病亡于后宫。不过,孝全之死仍然有些蹊跷,似乎是因始乱终弃而带来的哀怨,谁让她爱道光爱得太深……1、武将之家出名女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原满洲正红旗,后抬至满洲镶黄旗,生于嘉庆十三年二月二十八日,比道光小26岁,父亲是一等承

  • 13岁丫鬟嫁给乾隆,陪伴乾隆70年,成为后宫最大赢家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陪伴乾隆最长的妃子,正史上乾隆最爱的女人,乾隆后宫活得最长的女人

    01乾隆二十二年十二月,为了纂修玉牒,内务府专门查询了部分妃嫔的家世:“裕贵妃(即纯悫皇贵妃)之父,原催总耿德寅,系内府镶黄旗富拉他佐领下汉军。庆嫔之父闲散陆世龙,系内府镶黄旗英廉佐领下汉军。婉嫔母家姓陈,系汉人,伊之名字另行查明咨送”这条信息交待得非常明确,婉贵妃陈氏是汉人出身,还是不在旗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