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曾国藩的金钱观:立誓不靠做官发财,因一件事改变了这一初衷

曾国藩的金钱观:立誓不靠做官发财,因一件事改变了这一初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803 更新时间:2024/1/19 19:36:28

三十岁之后,曾国藩立志做圣人,立誓不靠做官发财。但他毕竟身处晚清官场的大染缸,他能轻易做到吗?

一、京官时期

二十七岁那年,曾国藩不但中了进士,还入选翰林院,成了庶吉士。这对曾家可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很快,曾国藩点了翰林的消息就传到了湘乡老家。县令听说后,立刻前来曾家,生怕巴结不上。当地士绅也是纷纷上门拜访。

曾国藩中进士前,曾家虽有一百多亩田产,但因为吃饭的嘴多,所以日子过得并不富裕。曾国藩鱼跃龙门后,他到处拜客,当地官员和士绅知道他是个潜力股,争相馈赠银两,生怕给少了惹翰林公不满意。如此一来,共得到了一千四百多两银子的馈赠。这笔钱,够曾家再买六十亩良田了。

传统的中国,皇权无法直接控制基层。因此,在底层社会,士绅阶层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对一些普通的民间纠纷,当事人通常不会报官,而是选择找当地有名望的士绅调解。士绅在调解成功后,会得到丰厚的报偿。曾国藩在调解纠纷后,每次也能获得几十两银子。

常言道,京官难做。尤其是曾国藩这样的七品翰林。当时,他的年收入只有90两,加上禄米,也不过120多两。但一年的支出却远远大于此数。他在绳匠胡同,租了一处房,一年要160两。其余的像人情往来要110两,购买衣物30两,日常用度170两,总计470两。也就是说,一年至少有350两的亏空。

要想弥补财政赤字,也不是没有办法。不少京官儿通过收受外官贿赂,还能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曾国藩人脉不广,又立下了做圣人的誓言,所以全靠借贷度日。

后来,他做了一回四川乡试的主考官,得到了四川官员共计六千两银子的馈赠,经济上的困境才得到改善。

做京官期间,他做到了兵部侍郎的高位,年收入至少有620两。但与此同时,开支也大大增加,有时候连回家的路费都掏不起。

咸丰二年,母亲去世,曾国藩回乡丁忧,结束了京官生涯。

二、湘军统帅

曾国藩立誓,不靠做官发财。做湘军统帅时,他信守誓言,成了当时最廉洁的统帅,这一点非常不易。

晚清军人的薪俸很低,根本养活不了一家。于是,上至将领,下至士兵,纷纷下海经商。部队的战斗力当然大大下降了。

面对这种情况,曾国藩创建了湘军,并采取厚饷的政策,让将士们专心杀敌。另一方面,他十分注重军队的廉政。赵烈文在拜访后,对这一点印象深刻,最终做了曾国藩的幕僚。

成为湘军统帅的曾国藩,手中拥有对湘军收入的绝对支配权,但他每年往家里寄的钱,平均只有100两。因为在他看来,奢侈的生活,不利于子孙的发展。在给弟弟曾国潢的信里说,子孙贫富与否,都有定数。就是给再多财产败家子,他也能败光。又写信给曾国荃,要他把多余钱用来救济百姓,还特意叮嘱不要留名。

太平天国平定后,湘军众将领都发了财,他们纷纷盖房、置地,唯独曾国藩清贫如故。在与兄弟们分家后,他得到了55亩地和一座叫“黄金堂”的小宅院。而这,就是他多年带兵的财产。

三、两江总

晚年的曾国藩,有将近十年的时间在做两江总督。

在清朝的体制中,总督是皇帝在地方的最高级代理,节制辖区内所有的文武官员。其中,两江总督下辖安徽、江苏、江西三省,管理着朝廷主要的赋税来源,位置极其重要。

如此高位,一年有多少收入?当时,总督的法定工资,一年只有155两,养廉银18000两。主要的还是灰色收入。一年收取的陋规,平均是18万两,是养廉银的十倍。可以说,总督的收入是相当可观的。

不过,曾国藩依然过着简朴的生活,对家人的要求也一如既往。按照惯例,他把在湖南乡下的妻子儿女接到了总督府。

不过,曾国藩可不是让她们来享福的。相反,他给家里的女眷们制定了严格的作息时间表,经常从早忙到晚。对此,他的亲人没少抱怨。

同治五年,四女儿曾纪纯出嫁,他出了200两银子的嫁妆。在官宦之家,这笔钱太寒酸了。兄弟曾国荃看不下去了,出了400两银子送给侄女。

按理说,曾国藩已经是总督,日子不必过得如此清苦。他把钱都花在哪里呢?

除了要养活一大家子人,他还要给身边的师爷、书吏、仆役等工作人员发薪水。按照清朝的制度,总督衙门中,除了总督本人,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没有正式的编制。他们的工资,要总督自掏腰包。而总督要办公,肯定离不开这些人。所以,曾国藩每年都要花费2万两给属官开工资。此外,皇帝与总督的通信、绿营兵的赏赐等行政事务,也要总督自己出钱。这些杂七杂八的项目加在一起,一年最少需要6万两。

为了弥补办公经费的不足,和进行人情往来,官员们不得不收取陋规。当然,收多收少,全凭官员的意愿。

曾国藩对官场腐败之风深恶痛绝,他以身作则,拒收礼品。一天,赵烈文来总督府拜访,曾国藩留他一起吃饭。见菜里没有鸡,没有鱼,不禁感叹,总督府里连火腿也没有吗?曾国藩笑了笑,回答“以前送礼的人络绎不绝,都被我拒绝,如今已经没什么人来送礼了。你现在喝的绍兴酒还是家里人到街上买的呢。”

赵烈文听完连连说,大清二百年不可无此总督衙门!

不过,曾国藩并不想在官场上标新立异。和普通的官僚一样,他也用公款吃喝。只不过尽量注意降低规模。按照惯例,地方官每年都要为京官送冰敬、炭敬,对前来巡视的官员,还要赠送程仪,地方官办完事,离开京城时,还要向京官赠送别敬。对于这些官场上的潜规则,曾国藩都一一遵守。

曾国藩有一个信条,就是不积银钱留与儿孙,但书籍却多多益善。当儿子向他请示,要不要在老家修建藏书楼时,曾国藩欣然接受。

为此,曾家花了五千两银子,营造了一座名为“富厚堂”的宅院。起初,曾国藩非常不满,觉得过于浪费。直到听说,钱财主要花在了藏书楼营建上,才消了气。

这座藏书楼,比宁波“天一阁”的规模还要大,最盛时藏书三十万卷。如今,藏书楼里的书籍,有的寄存在台北故宫,还有的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和博物馆。

暮年的曾国藩,对朝政充满失望。他对弟弟曾国潢说,自己真想早点躺进棺材里,就此不问世事。

同治十一(1872)年二月初四,曾国藩病逝于两江总督任上。生前,他存下了1.8万两银子,嘱咐孩子们用这笔钱办丧事,不许收任何人的礼。其子曾纪泽谨遵父命,连李鸿章的钱都没有收。

曾国藩一生,做过穷京官,当过大军的统帅,人生的最后岁月里,同样稳居总督高位。他完全可以轻松地积累起百万家财,甚至像李鸿章死后那样,为子孙留下上千万的财产。然而,在他身后仅仅留下不到两万的银子,真正践行了做官不为发财的誓言。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在雍正王朝中,雍正是什么时候开始有争储的想法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这个问题,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吧,嗯,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确实大家在时间上是不一样的?如果按实际来说,谁都想当皇帝?但是太子已经当了几十年的太子,在雍正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太子就已经是太子了,太子已经是国家的储君了,所以雍正在出生的时候,他就没有想当皇帝的想法,他也不敢有,也不能有。要说他什么

  • 舞者裕容龄,曾教慈禧跳现代舞,晚年生活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裕容龄个人简历,裕容龄舞蹈解析,裕容龄给慈禧跳如意舞

    这个人叫裕容龄,在这个女人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小编为大家一一道来。裕容龄是天津人,出生于1889年,她家是一个官宦之家。父亲裕庚,曾长期出使欧洲、使日本等国,曾任大清驻西洋特使。他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叫德龄、二女儿容龄。由于父亲身份特殊,容龄在11岁的时候就和姐姐很早跟随父亲前往欧洲。容龄容貌姣好

  • 13岁少女被道光宠幸,生下大清天子,道光:她是我最爱的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道光皇帝最爱的女人,道光最长寿的后妃,道光最爱的妃子排名

    殊不知,这口锅竟让孝和睿皇后背了近二百年,历史上的孝全成皇后并非皇太后毒杀,而是病亡于后宫。不过,孝全之死仍然有些蹊跷,似乎是因始乱终弃而带来的哀怨,谁让她爱道光爱得太深……1、武将之家出名女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原满洲正红旗,后抬至满洲镶黄旗,生于嘉庆十三年二月二十八日,比道光小26岁,父亲是一等承

  • 13岁丫鬟嫁给乾隆,陪伴乾隆70年,成为后宫最大赢家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陪伴乾隆最长的妃子,正史上乾隆最爱的女人,乾隆后宫活得最长的女人

    01乾隆二十二年十二月,为了纂修玉牒,内务府专门查询了部分妃嫔的家世:“裕贵妃(即纯悫皇贵妃)之父,原催总耿德寅,系内府镶黄旗富拉他佐领下汉军。庆嫔之父闲散陆世龙,系内府镶黄旗英廉佐领下汉军。婉嫔母家姓陈,系汉人,伊之名字另行查明咨送”这条信息交待得非常明确,婉贵妃陈氏是汉人出身,还是不在旗的那种,

  • 雍正为何将亲儿子弘时幽禁致死?他比乾隆真的差太多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雍正第三子弘时,正史雍正真的杀了弘时吗,雍正放弃弘时的原因

    历史上雍正的“长子”弘时,究竟做了什么事,竟被轰出紫禁城,送给老八允禩为子,最后还被革去黄带子,削除宗籍。1、弘时的母亲弘时的母亲是雍正早年非常宠爱的李氏,李氏本是知府李文烨的女儿,被康熙指给胤禛为侧福晋,在府内的地位仅次于嫡福晋乌拉那拉氏,这个地位是比较高的了。事实上,李氏不仅地位高,还很得宠,从

  • 清朝落魄皇族在路边买烧饼,吃了一口直呼:我被仆人骗了20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满清落魄贵族吃饭,清朝贵族街头卖烧饼,清末皇室饮食照片

    被皇室养着那些贵家子弟,衣食用度向来不愁,生活甚是滋润。生于贵族之家的子弟,自小就在糖水缸里泡着长大,哪里又会懂得民百姓的疾苦?只是,在那好日子结束之后,他们又会如何呢?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在当时,这无疑就是第 当时 最为准确的描述。一边是奢靡享受的皇亲贵族,一边是难以饱腹且还要承受着巨

  • 顾命八大臣慈禧一口气除掉七个,唯独一人幸免,他凭的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慈禧如何除掉奕亲王,顾命八大臣为何斗不过慈禧,慈禧如何除掉顾命八大臣

    顾命八臣与“辛酉政变”咸丰帝病死后,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了一次改变历史进程的宫廷政变,一举清除了咸丰帝为小皇帝留下的顾命八大臣,两宫太后开始听政。因为当时的咸丰十一年(1861年)为农历的辛酉年,所以,史称其为“辛酉政变”。“辛酉政变”后,年仅27岁的慈禧,正式执掌大清的最高权力,作为中外反动

  • 清朝一位搞笑诗人:新婚当天因近视闹出笑话,将侍女当新娘圆了房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古代诗人儿时的搞笑故事,清朝写诗最搞笑的皇帝,清朝十大著名诗人

    近视眼在如今很普遍,有些人近视严重,就是遇到熟人也认不出来,会给人一种不礼貌的感觉,除此之外,但现在有眼镜,所以可以不必太过担心这些问题,如果是古代人近视了,没有眼镜,那就更加不便。 古书《景岳全书》中记载:“不能远视者,阳气不足也。”古时的科学不发达,还没有意识到近视是因为过度用眼、不恰当用眼导

  • 他是嘉庆最喜爱的儿子,与皇位擦肩而过,曾孙只做了三天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嘉庆把皇位给了谁,嘉庆是如何登上皇位的,嘉庆最宠爱的皇子

    然而,只是单纯中暑并不能致命,对此,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说嘉庆帝是被雷劈死的,也有人说嘉庆帝可能死于中暑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由此成为一件悬案。01嘉庆帝去世后,引出皇位继承问题,可是群臣并没有在嘉庆帝身边找到存放密旨的鐍匣,于是军机大臣托津赶紧派人回到宫中向皇后报丧,并寻找存放于“正大光明”匾额后面的

  • 此人是康熙皇帝爷爷辈的大功臣,康熙为何要对他痛下杀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康熙晚年的三大重臣,康熙最大的功臣是谁,康熙皇帝的一生功绩

    早在1634年,他就成为一名参将,1638被赐号“巴图鲁(意为勇士)”,此后更是战功卓著,得以一路升迁。到了顺治亲政后,鳌拜得到重用,授议政大臣,累进二等公,子世袭,擢领侍卫内大臣,累加太傅兼太子太傅。顺治临死前,在遗诏中不仅指定由年仅八岁的玄烨继承皇位,而且任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等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