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姐妹二人共同侍奉顺治,姐姐封皇后,妹妹:我要为皇帝殉葬

姐妹二人共同侍奉顺治,姐姐封皇后,妹妹:我要为皇帝殉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593 更新时间:2024/1/28 10:15:51

1、名门之女

说起这董鄂氏家族,我们不得不提一个人物,他就是清朝的开国元勋何和礼。早在努尔哈赤统一建州之前,努尔哈赤与何和礼的祖辈结怨颇深,两个部族经常相互攻伐,一直到何和礼成为董鄂部长后,深知努尔哈赤雄才大略的何和礼,有意与建州改善关系,于是便抛出了橄榄枝。

恰好当时哈达部将部族之女哈达那拉氏嫁给努尔哈赤,经过何和礼所在的董鄂部,于是董鄂部便亲自率领士兵护送哈达那拉氏来到建州,努尔哈赤一直对何和礼也是非常仰慕,深知何和礼是一个颇有才干的年轻将领,于是便将年仅11岁的长女东果嫁给了26岁的何和礼,由此,何和礼便归顺了努尔哈赤。

此后,何和礼一直跟随努尔哈赤征战,参加了努尔哈赤统一建州的大大小小几十场战役,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后金国的开国功臣,位列五大臣。顺治后宫的宁愨妃便是何和礼的曾孙女。

此外,何和礼有一个堂兄弟叫鲁克素,曾经也是董鄂部的部长,何和礼后来入的是正红旗,鲁克素这一支入的是正白旗,我们都知道,努尔哈赤之后的皇太极时期,两白旗的旗主是多尔衮兄弟,也就是说,鲁克素这一支族人是多尔衮兄弟的下属。

话说,这鲁克素有两个孙子,一个叫巴度,另一个叫鄂硕,这两人是堂兄弟关系,巴度便是贞妃的父亲,而鄂硕则是董鄂妃的父亲。

2、共侍一夫

顺治十三年八月,鄂硕之女董鄂氏被封为贤妃,成为大清皇妃。虽然董鄂氏的出身有些隐秘,但她确实很得顺治的宠爱,入宫仅一个月便被晋升为皇贵妃,这是清朝开国后首次出现皇贵妃这一等级,在后宫,皇贵妃是仅次于皇后的存在,形同副后,董鄂氏能够入宫不久便获得这个位分,足见顺治对她的宠爱。

一女得宠,满门升天。

董鄂妃的得宠确实给家族带来了好处,她的父亲鄂硕不久便被提升为内大臣,成为一品大员,甚至还列在功高卓著的索尼之前。除此之外,董鄂妃的堂妹小董鄂氏即贞妃,也被选入了后宫,成了顺治后宫的庶妃。

如果一个人太过显贵,是会招致旁人的嫉恨的,现实就是这样。尤其是董鄂妃,得到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待遇,顺治为了她甚至还停用了皇后的中宫笺表,就是朝贺时送给皇后的贺表,这是要再次废后的节奏啊!

一次废后已经招致满朝文武的不满,再次废后的话,岂不是要炸了天。在孝庄和董鄂妃本人的极力反对下,顺治才没有再次废后。可即便如此,董鄂妃所生的皇四子仍然被顺治称为“第一子”。相比之下,董鄂妃的堂妹贞妃就冷落得多了,爱屋及乌,很多时候都只停留在表面上。

3、身后殉葬

不得不说,董鄂妃是一个非常有福气的女子,她得到顺治无以复加的宠爱,但有句话说的好,越被珍惜的东西就越容易失去。果不其然,董鄂妃所生的皇四子只活了一百天便夭折了,痛失爱子的董鄂妃身心俱疲,还要肩负起皇贵妃应负的责任,没过多久,她就病倒了。

顺治十七年八月,被顺治盛宠四年的董鄂妃病逝于承乾宫,顺治帝万念俱灰,甚至萌生了出家的想法。虽然在皇室的阻拦下,没能成行,但仅过了不到半年,这位正值英年的天子便崩逝于养心殿,年仅24岁。

顺治帝去世后,清朝皇室将怨恨发到了董鄂氏家族上,他们认为,正是董鄂氏让用情至深的顺治帝英年早逝,董鄂氏一族遭遇重大危机。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此时,贞妃勇敢地站了出来,提出要为顺治帝殉葬,只要这样,才能平息爱新觉罗家族对董鄂氏的怨恨,于是,贞妃勇敢地迈出了这一步,就在顺治帝病逝的当天,自尽身亡。

贞妃的姐姐董鄂妃病逝后,顺治将其追封为孝献端敬皇后,弥补了其生前未做皇后的遗憾,对贞妃来说,她的殉葬行为得到了皇室的高度赞扬,朝廷将其追封为贞妃,葬在了遵化昌瑞山附近的黄花山下。贞妃的姐姐孝献端敬皇后则于康熙二年与顺治合葬于孝陵地宫。

康熙五十七年,顺治孝东陵完工,这一年,已经故去近六十年的贞妃与悼妃、恪妃一起迁葬到孝东陵,这两个姐妹的故事才算告一段落。

子辰说:

有些时候,我们只看到顺治帝与董鄂妃那山盟海誓般的爱情故事,却忽视了贞妃对家族的巨大贡献,为了家族,一个年仅20岁的女子,搭上自己的性命,这种奉献精神更能凸显人性的伟大。

对于众生而言,都是平等的,所以,我们不能只关注外表光鲜的事物,而忽略了一些默默无闻的人的奉献,就像董鄂妃与贞妃一样,人们往往铭记的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董鄂妃,而忽略了为家族做出重大牺牲的贞妃。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世祖实录》《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更多文章

  • 鸦片战争前为何清朝对英国一无所知,英国却对清朝了如指掌?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鸦片战争前后清朝对英国的认识,鸦片战争前清朝和英国的关系,鸦片战争对英国和清王朝的影响

    但是在这次战争中,有一个很奇怪的点,那就是明显体现出了,英国对我国的情况还是很了解的,这是为什么呢?我国对世界一点都不了解,为什么英国会对我国如此了解?其实我国一点都不了解世界,这一点很好解释,因为我国长期都处在闭关锁国之中。这样的情况使我国“不问世事”,完全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天翻地覆的变化

  • 被雍正疯狂宠爱,她在历史上却只出现两次,乾隆将其葬入皇陵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雍正死后葬入皇陵妃子有哪些,雍正喜欢乾隆吗,历史上雍正最宠爱的妃子

    1、来自汉军旗的汉家女子宁妃武氏,生年不详,汉军镶黄旗第三参领第五佐领下人,父亲是知州武柱国。据说,武氏祖上曾效力于左梦庚麾下,这左梦庚是何人呢?原来左梦庚是明末平贼将军左良玉之子,当年,左梦庚跟随父亲左良玉以清君侧之名沿江东下,欲诛杀马士英等人,没想到左良玉病逝军中,左梦庚秘不发丧,继续东下,却被

  • 曾国藩的金钱观:立誓不靠做官发财,因一件事改变了这一初衷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三十岁之后,曾国藩立志做圣人,立誓不靠做官发财。但他毕竟身处晚清官场的大染缸,他能轻易做到吗?一、京官时期二十七岁那年,曾国藩不但中了进士,还入选翰林院,成了庶吉士。这对曾家可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很快,曾国藩点了翰林的消息就传到了湘乡老家。县令听说后,立刻前来曾家,生怕巴结不上。当地士绅也是纷纷上门拜

  • 在雍正王朝中,雍正是什么时候开始有争储的想法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这个问题,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吧,嗯,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确实大家在时间上是不一样的?如果按实际来说,谁都想当皇帝?但是太子已经当了几十年的太子,在雍正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太子就已经是太子了,太子已经是国家的储君了,所以雍正在出生的时候,他就没有想当皇帝的想法,他也不敢有,也不能有。要说他什么

  • 舞者裕容龄,曾教慈禧跳现代舞,晚年生活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裕容龄个人简历,裕容龄舞蹈解析,裕容龄给慈禧跳如意舞

    这个人叫裕容龄,在这个女人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小编为大家一一道来。裕容龄是天津人,出生于1889年,她家是一个官宦之家。父亲裕庚,曾长期出使欧洲、使日本等国,曾任大清驻西洋特使。他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叫德龄、二女儿容龄。由于父亲身份特殊,容龄在11岁的时候就和姐姐很早跟随父亲前往欧洲。容龄容貌姣好

  • 13岁少女被道光宠幸,生下大清天子,道光:她是我最爱的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道光皇帝最爱的女人,道光最长寿的后妃,道光最爱的妃子排名

    殊不知,这口锅竟让孝和睿皇后背了近二百年,历史上的孝全成皇后并非皇太后毒杀,而是病亡于后宫。不过,孝全之死仍然有些蹊跷,似乎是因始乱终弃而带来的哀怨,谁让她爱道光爱得太深……1、武将之家出名女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原满洲正红旗,后抬至满洲镶黄旗,生于嘉庆十三年二月二十八日,比道光小26岁,父亲是一等承

  • 13岁丫鬟嫁给乾隆,陪伴乾隆70年,成为后宫最大赢家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陪伴乾隆最长的妃子,正史上乾隆最爱的女人,乾隆后宫活得最长的女人

    01乾隆二十二年十二月,为了纂修玉牒,内务府专门查询了部分妃嫔的家世:“裕贵妃(即纯悫皇贵妃)之父,原催总耿德寅,系内府镶黄旗富拉他佐领下汉军。庆嫔之父闲散陆世龙,系内府镶黄旗英廉佐领下汉军。婉嫔母家姓陈,系汉人,伊之名字另行查明咨送”这条信息交待得非常明确,婉贵妃陈氏是汉人出身,还是不在旗的那种,

  • 雍正为何将亲儿子弘时幽禁致死?他比乾隆真的差太多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雍正第三子弘时,正史雍正真的杀了弘时吗,雍正放弃弘时的原因

    历史上雍正的“长子”弘时,究竟做了什么事,竟被轰出紫禁城,送给老八允禩为子,最后还被革去黄带子,削除宗籍。1、弘时的母亲弘时的母亲是雍正早年非常宠爱的李氏,李氏本是知府李文烨的女儿,被康熙指给胤禛为侧福晋,在府内的地位仅次于嫡福晋乌拉那拉氏,这个地位是比较高的了。事实上,李氏不仅地位高,还很得宠,从

  • 清朝落魄皇族在路边买烧饼,吃了一口直呼:我被仆人骗了20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满清落魄贵族吃饭,清朝贵族街头卖烧饼,清末皇室饮食照片

    被皇室养着那些贵家子弟,衣食用度向来不愁,生活甚是滋润。生于贵族之家的子弟,自小就在糖水缸里泡着长大,哪里又会懂得民百姓的疾苦?只是,在那好日子结束之后,他们又会如何呢?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在当时,这无疑就是第 当时 最为准确的描述。一边是奢靡享受的皇亲贵族,一边是难以饱腹且还要承受着巨

  • 顾命八大臣慈禧一口气除掉七个,唯独一人幸免,他凭的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慈禧如何除掉奕亲王,顾命八大臣为何斗不过慈禧,慈禧如何除掉顾命八大臣

    顾命八臣与“辛酉政变”咸丰帝病死后,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了一次改变历史进程的宫廷政变,一举清除了咸丰帝为小皇帝留下的顾命八大臣,两宫太后开始听政。因为当时的咸丰十一年(1861年)为农历的辛酉年,所以,史称其为“辛酉政变”。“辛酉政变”后,年仅27岁的慈禧,正式执掌大清的最高权力,作为中外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