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门之女
说起这董鄂氏家族,我们不得不提一个人物,他就是清朝的开国元勋何和礼。早在努尔哈赤统一建州之前,努尔哈赤与何和礼的祖辈结怨颇深,两个部族经常相互攻伐,一直到何和礼成为董鄂部长后,深知努尔哈赤雄才大略的何和礼,有意与建州改善关系,于是便抛出了橄榄枝。
恰好当时哈达部将部族之女哈达那拉氏嫁给努尔哈赤,经过何和礼所在的董鄂部,于是董鄂部便亲自率领士兵护送哈达那拉氏来到建州,努尔哈赤一直对何和礼也是非常仰慕,深知何和礼是一个颇有才干的年轻将领,于是便将年仅11岁的长女东果嫁给了26岁的何和礼,由此,何和礼便归顺了努尔哈赤。
此后,何和礼一直跟随努尔哈赤征战,参加了努尔哈赤统一建州的大大小小几十场战役,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后金国的开国功臣,位列五大臣。顺治后宫的宁愨妃便是何和礼的曾孙女。
此外,何和礼有一个堂兄弟叫鲁克素,曾经也是董鄂部的部长,何和礼后来入的是正红旗,鲁克素这一支入的是正白旗,我们都知道,努尔哈赤之后的皇太极时期,两白旗的旗主是多尔衮兄弟,也就是说,鲁克素这一支族人是多尔衮兄弟的下属。
话说,这鲁克素有两个孙子,一个叫巴度,另一个叫鄂硕,这两人是堂兄弟关系,巴度便是贞妃的父亲,而鄂硕则是董鄂妃的父亲。
2、共侍一夫
顺治十三年八月,鄂硕之女董鄂氏被封为贤妃,成为大清皇妃。虽然董鄂氏的出身有些隐秘,但她确实很得顺治的宠爱,入宫仅一个月便被晋升为皇贵妃,这是清朝开国后首次出现皇贵妃这一等级,在后宫,皇贵妃是仅次于皇后的存在,形同副后,董鄂氏能够入宫不久便获得这个位分,足见顺治对她的宠爱。
一女得宠,满门升天。
董鄂妃的得宠确实给家族带来了好处,她的父亲鄂硕不久便被提升为内大臣,成为一品大员,甚至还列在功高卓著的索尼之前。除此之外,董鄂妃的堂妹小董鄂氏即贞妃,也被选入了后宫,成了顺治后宫的庶妃。
如果一个人太过显贵,是会招致旁人的嫉恨的,现实就是这样。尤其是董鄂妃,得到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待遇,顺治为了她甚至还停用了皇后的中宫笺表,就是朝贺时送给皇后的贺表,这是要再次废后的节奏啊!
一次废后已经招致满朝文武的不满,再次废后的话,岂不是要炸了天。在孝庄和董鄂妃本人的极力反对下,顺治才没有再次废后。可即便如此,董鄂妃所生的皇四子仍然被顺治称为“第一子”。相比之下,董鄂妃的堂妹贞妃就冷落得多了,爱屋及乌,很多时候都只停留在表面上。
3、身后殉葬
不得不说,董鄂妃是一个非常有福气的女子,她得到顺治无以复加的宠爱,但有句话说的好,越被珍惜的东西就越容易失去。果不其然,董鄂妃所生的皇四子只活了一百天便夭折了,痛失爱子的董鄂妃身心俱疲,还要肩负起皇贵妃应负的责任,没过多久,她就病倒了。
顺治十七年八月,被顺治盛宠四年的董鄂妃病逝于承乾宫,顺治帝万念俱灰,甚至萌生了出家的想法。虽然在皇室的阻拦下,没能成行,但仅过了不到半年,这位正值英年的天子便崩逝于养心殿,年仅24岁。
顺治帝去世后,清朝皇室将怨恨发到了董鄂氏家族上,他们认为,正是董鄂氏让用情至深的顺治帝英年早逝,董鄂氏一族遭遇重大危机。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此时,贞妃勇敢地站了出来,提出要为顺治帝殉葬,只要这样,才能平息爱新觉罗家族对董鄂氏的怨恨,于是,贞妃勇敢地迈出了这一步,就在顺治帝病逝的当天,自尽身亡。
贞妃的姐姐董鄂妃病逝后,顺治将其追封为孝献端敬皇后,弥补了其生前未做皇后的遗憾,对贞妃来说,她的殉葬行为得到了皇室的高度赞扬,朝廷将其追封为贞妃,葬在了遵化昌瑞山附近的黄花山下。贞妃的姐姐孝献端敬皇后则于康熙二年与顺治合葬于孝陵地宫。
康熙五十七年,顺治孝东陵完工,这一年,已经故去近六十年的贞妃与悼妃、恪妃一起迁葬到孝东陵,这两个姐妹的故事才算告一段落。
子辰说:
有些时候,我们只看到顺治帝与董鄂妃那山盟海誓般的爱情故事,却忽视了贞妃对家族的巨大贡献,为了家族,一个年仅20岁的女子,搭上自己的性命,这种奉献精神更能凸显人性的伟大。
对于众生而言,都是平等的,所以,我们不能只关注外表光鲜的事物,而忽略了一些默默无闻的人的奉献,就像董鄂妃与贞妃一样,人们往往铭记的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董鄂妃,而忽略了为家族做出重大牺牲的贞妃。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世祖实录》《八旗满洲氏族通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