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刚愎自用的关羽、暴躁嗜酒的张飞、有勇无谋的马超、晚年不保的魏延等人相比,你几乎挑不出赵云有什么毛病。
然而耐人寻味的是,在正中《三国志》中有这么一句话,实在耐人寻味:“先主以(赵)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
“掌内事”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管理刘备的家事,说得难听点,这就相当于给刘备的老婆孩子当保镖。
让武艺高强、屡立战功的赵云干保镖这种活儿,这不是相当于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了吗?刘备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有人会说了:“关、张、赵、马、黄”妇孺皆知,赵云不是蜀汉五虎大将中的一员吗?
“五虎将”的说法只是小说家在三国演义中对人物的美化,正史中没有这样的记载。
事实上,在刘备进位汉中王之后封赏众将,赵云与关、张、马、黄这四位并不在一个层次上。关羽是前将军、张飞是右将军、马超是左将军、黄忠是后将军,而赵云则是地位低得多的翊军将军,属“杂号将军”之列,根本不能与前后左右四将军相提并论。
直到刘备死去、刘禅继位之后,赵云才被封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后又升任镇东将军。
史学家陈寿对赵云还是非常认可的,因此他在撰写《三国志》时,将赵云与关、张、马、黄四人并列在一卷中,即《关张马黄赵传》。
但不可否认的是,赵云在刘备手下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用,始终没有给他独当一面的地位和权利。其实刘备这么做,自有他的道理或许在他看来,赵云的性格并不适合独当一面。
刘备拿出一个赵云“严(肃)(稳)重”的理由来让他“掌内事”、当保镖,这个理由当然也是说得通的,毕竟刘备看人的眼光还是很准的,比如他将蜀汉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能够看穿马谡言过其实的不足这几件事,就足以证明他有识人之明。
刘备大半生饱经颠沛流离之苦,也充分见证了东汉王朝内乱频出、后院起火的糟糕后果,因此他南面称孤之后,自然而然非常重视家族内部管理这一摊子事。
派谁去管理呢?用赵云这种对自己忠心耿耿、人品几乎没有瑕疵的手下当然是最佳人选。
但刘备之所以让赵云去“掌内事”而没有对其委以军国大任、让他像关张等人那样独当一面,除了确实信任赵云的人品、断定他能当好自己老婆孩子的保镖之外,还有一个无法言说的原因,那就是赵云自身性格上的不足——过于耿直。
赵云有多耿直呢?简直到了眼里容不下半粒沙子的地步。
桂阳太守赵范敬佩赵云,提出让他迎娶嫂子樊氏的建议。这本也是一番美意,可谁知赵云不但不领情,反而将赵范臭骂一顿。
刘备夺取益州后,打算瓜分财物、重赏诸将,却被赵云一番话堵了回去。
为了给关羽报仇,刘备要亲自率大军伐吴,赵云头一个站出来明确表示反对。
除此之外,赵云还有一个习惯不适合作为军政大员去独当一面,那就是他不结党、不树关系网,说白了就是有点孤芳自赏,正应了“人至察则无徒”那句话。
以这样的性格,给刘备管理家事当然很完美,可要是自领一军去镇守要津,没有好太的人脉关系、再加上说话直来直去,还怎么开展工作呢?
说到底,刘备并非不对赵云予以重用,他只是看清了赵云品行上的优点和不足,希望尽可能把他放在合适的位置上。事实上也证明,赵云干“保镖”确实干得很不错。
在识人、用人方面,刘备其实是有一定功力的,否则他也不可能从一无所有、到处寄人篱下,最终成为三国时期的一代雄主。就像曹操懂得崔琰、毛玠清廉公正的优点,让他们负责去选拔人才、考察官吏一样,刘备给赵云所作的职务安排也是比较公允合理的,更何况赵云的结局比起被曹操自己给整死的崔琰、毛玠要好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