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认为自己功盖三皇五帝,便采用了三皇五帝中的“皇帝”二字作为自己这个全国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他在位期间施行了三公九卿制度,以此来管理国家,在地方上有废除了长达千年的分封制,全部改为郡县制,同时在民间大力推进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措施,接着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来防御匈奴,修筑灵渠来沟通国内水系,可以说,他的这些举措,奠定了“中国”最早的根基,后世皇帝基本上都是以秦始皇为偶像,沿袭改进他的制度,不断拓展疆域,才终于形成了我们现在的国家。
但是呢,秦始皇到了晚年的时候,开始有点异想天开,他一直想着求仙梦,妄图长生不老,加之不断大兴土木,本来上百年的工程,全部想要在几十年内完成,苛政虐民和扼杀民智的后果则动摇了秦朝根基,后来秦始皇死了,赵高伙同李斯篡改遗诏让胡亥当上了秦二世,导致秦朝二世而亡,但是呢,很多人都在疑惑一个问题,号称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一生共有26个儿子,为什么他的后代没人姓“嬴”呢?其实啊,不是这些后代不想姓,而是不敢。
“嬴”是秦国的国姓,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也是公认的事实。然而历史上另有一说,秦始皇又叫赵政。这个说法来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要想弄清这个问题还得从先秦时期说起,在先秦时期,姓氏有着不同的意思,姓代表血缘,来源于母族社会,所以上古的姓氏,如姬姓、姜姓、妫姓,多是女字旁,并且同姓不婚。氏代表分支,同时氏可以是地位、地名,甚至官职。秦始皇是嬴姓赵氏,先秦男子的时候,大都称氏不称姓,所以秦始皇在当时叫赵政。
之所以现在我们基本看不到姓嬴的人,完全是因为最早姓嬴的那些人,后世子孙在被分封道各地后,均已封地为姓,诸如修鱼氏、运奄氏、将梁氏等,还有如今常见的黄氏、江氏、赵氏、徐氏,而秦国因为他的祖先造父最早的封地是在赵城,所以是赵氏。因此,秦国的国姓其实应该是赵。至于秦始皇这个支脉,在史书上记载他确实是有20多个儿子,这些儿子也都是赢xx,但是胡亥掌权后,在赵高的怂恿下大肆屠杀嬴政的其他儿子,这也就导致秦始皇之后,嬴姓的后代基本就没了。
就算好不容易有人姓嬴,在胡亥大肆杀害其他兄弟的时候逃脱到了民间,他们也不敢对外宣城姓“嬴”,至于到了后来的汉朝时期,这些嬴氏子孙更得低调做人了。
不得不说,秦始皇要是泉下有知的话,估计得把胡亥给活剐了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