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该不该杀呢?该杀,能不能杀呢?也能杀,但是对于崇祯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杀了之后,自己在战略战术上应该怎么做?
至于说为什么魏忠贤该杀呢?很简单,他在当权期间蒙蔽君上、假传圣旨、残害忠良、劳民伤财、结党营私等等一些恶行,哪一条哪一款都能要他命。
不过近些年来有些人说,魏忠贤在政治上能制约东林党,这些朝廷官员在厂卫和锦衣卫的监视下,起码还能干点人事,在经济上他不顾大臣反对强收矿税,把一部分经济负担转嫁在商人身上,相对来说,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在军事上,魏忠贤很大程度上保护了一些对明朝有用的武官,如袁崇焕等等,在军费这个问题上,也从不含糊,所以那个时候天下不安稳,但也不至于如此动荡,所以有人就得出结论,魏忠贤也做过一些利国利民的好事,他也是懂得为国为民的,可是在笔者看来,真有些高抬他了!
咱们现来聊聊魏忠贤是什么人?没当太监之前就是一个泼皮混混,吃喝嫖赌啥都干,没受过啥教育,后来因为赌本太大还不上了,才选择当“太监”这种相对来说快速的脱贫方法。为了当太监把祖产家当全卖了,老婆不要了,闺女卖掉换了钱。
所以如果放在太平盛世,魏忠贤这种人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社会底层人渣,而巧就巧在他生活在一个特别重要的封建主义社会节点,还恰巧干了那么一点事,不过就算是干了又怎么样?在我看来,和他当太监一样,纯粹是为了他自己。
政治上之所以打击东林党,是因为魏忠贤已经觉察出东林党对他的不满,他得出结论,东林党那帮老家伙迟早要了她的命,所以就巧立名目,假传圣旨,除东林同时也残害忠良,别管是不是东林,只要与阉党作对,便一个东林党的头衔安上去,抄家灭族,所以这彻彻底底的就是为了自保。
经济和军事上做的那些事,看起来是为了大明朝,为了皇帝,其实还是为了他自己,为什么?
魏忠贤,虽然后来贵为九千岁,但是实际来说,他还是皇帝的一条狗,就算是这条狗,再怎么会忽悠主人,这两个角色也不会转变,他所谓的权利也完全来自于皇权。军事上做的是出于短期考虑,希望武臣能够抵挡住建奴的侵犯,不至于天启被赶下皇位,而它则会变成流浪狗人人喊打。
经济上的一些作为则是长期考虑,平衡一下农民和商人的社会负担,顺带着重新分配一下资源,使得农民阶层不像是崇祯时期那样处处造反,烽烟四起,若是那样的话,他这个九千岁的位子坐的估计也不安稳。
所以有些人不要把他说的那么高尚,他境界没这么高,只不过是为了一己私利时伪装得像是忧国忧民罢了。
第二点,他能不能杀呢?能杀,对崇祯来说也不得不杀!
崇祯时期,东林党一家独大,皇帝完全成了一个象征和摆设,被臣子忽悠的一愣一愣,成了瞎子、聋子、傻子,他想干些什么事情只要侵犯了士子的利益,那都干不成,武官不停被打压被迫害,农民的负担压力越来越大,李自成、张献忠一干人等揭竿而起,崇祯皇帝最终吊死在了煤山,
然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崇祯杀了魏忠贤导致的?不见得。
新官上任还三把火呢?更何况皇帝,那个时候魏忠贤的权势实实在在的危害到了,刚上任崇祯皇帝的地位,更别提崇祯皇帝在当信王的时候,就与魏忠贤拉下仇恨了,所以,新仇旧恨一起算,崇祯也不得不杀他,至于后来发生了一些事情,只是崇祯自己能力不行,蠢罢了。
魏忠贤死了,就不能制衡东林党了?魏忠贤死了,就没有一两个太监能堪当大用了?曹化淳、王承恩就算比不上堂堂的九千岁,但崇祯让他们放手去做的话也能发挥点作用吧!
自己没点帝王之术,分不清形势被别人蒙骗也就罢了,还刚愎自用、生性多疑,该支持的不支持,该打压的不打压,碰到这么一个皇帝,就算是魏忠贤还活着又能怎么样?他能力挽狂澜?
所以说,魏忠贤该杀也能杀,只是崇祯杀了之后掌控不了局势,祖宗留下的烂摊子,再加上自己下的臭棋,任谁也救不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