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突然去世,乾隆为何要掩盖死因?英明皇帝死得实在太荒唐!

?雍正突然去世,乾隆为何要掩盖死因?英明皇帝死得实在太荒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464 更新时间:2024/1/26 13:26:51

从他在康熙末年的“九龙夺嫡”中,出乎所有人意料地胜利,到他引发各种争议的改革,以及文字狱、血滴子等各种血腥传说,让雍正身上拥有了各种未解之谜。

尤其是他的死因,更是演绎出了吕四娘入宫行刺取走首级的民间传说。

传说并不可信,但从正史上看,有关雍正之死,其子乾隆的一系列反应,也确实很

关于雍正的死因,我们在清朝各种官方的史料里,看到的说法大同小异,无非是说他因为疾病而亡,是非常正常的死亡方式。

不过史书无法自圆其说的是,雍正为什么出现暴死的异状?这里面给人的想象空间实在太大,让人疑窦丛生,因此也导致雍正之死出现了各种民间演义说法。

结合正史观察,我们可以看到雍正临死前的身体状况,其实还是不错的。

根据《清世宗实录》记载,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日和二十一日,也就是雍正驾崩前两天,他还在圆明园积极办公,比如接见苗疆办事大臣、找军机大臣处理军营事务。

这些事情比较琐碎,算不上国家机要大事,雍正能匀出时间来处理,说明他此时身体应该健康的。

不料就在八月二十二日晚,雍正突然得了急病,在把宝亲王弘历、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和领侍卫大臣等重要人物召来,并宣布传位给弘历后,雍正当晚就骤然暴死。

张廷玉在个人文集里,记录了自己当时的震惊心情:“二十二日……方就寝,忽闻宣诏甚急……引至寝宫,始知上疾大渐,惊骇欲绝……”。可见雍正心腹重臣对他的死,也是始料不及的。

乾隆年间编撰的史书,完全没有记录雍正暴死的原因,这当然会引发人们的疑窦,让人忍不住猜测皇帝之死会不会另有隐情,于是雍正不得好死的各种说法就传出来了。

民间流传最广的就是吕四娘刺杀雍正的故事。

吕留良案是雍正朝著名的文字狱大案,演义里传说他的孙女吕四娘逃脱清政府魔爪,专门跑去习武成为一代女侠,最后取走雍正首级为家族报仇。因此乾隆给雍正下葬时,不得不为他打造了一个黄金头颅。

不过这其实只是反映了老百姓对清政府文字狱,招来的无妄之灾的反感和厌恶,在真实的历史上是绝不可能发生的。

吕留良的子孙后代都被雍正流放到了宁古塔为奴,一直处于严密监视之下,根本不能自由活动,更别提刺杀皇帝为家族报仇了。

就算有人能侥幸跑掉,也没有能力冲破紫禁城的宫墙,在大内侍卫的重重警戒,和宫廷迷宫般的建筑中,实施精准的斩首行动。

学界关于雍正之死的另一种说法,有可能是最接近历史真相的,那就是雍正是服丹药中毒而死。

我国古代帝王,从秦始皇开始就有炼丹追求长生的传统,甚至连唐太宗李世民都是被丹药毒死的。明朝嘉靖帝终生崇道炼丹,命令宫女喝露水吃桑叶,以绝对纯净之身排出的处女经血做炼丹的原料,最后竟然逼得宫女们集体对嘉靖进行刺杀。

英明如李世民,糊涂如嘉靖帝,可见在皇帝身上,不论贤愚都有一颗对长生不死的向往之心。雍正也不例外,他同样对道教和炼丹术有着强烈的兴趣。

当年还在夺嫡时,雍正就用拜佛崇道的清高姿态迷惑康熙,他即位以后,对道家和丹药的兴趣不减,除了进行宗教活动,他平时就爱炼丹吃药,甚至把自己常服的既济丹赐给鄂尔泰、田文镜等心腹重臣食用。

不仅如此,雍正还在宫中豢养着一批道士。这群道士有的为他炼丹制药、有的为他念咒除魔、有的为他祈祷除祟,满足雍正对道教的各种需求。

圆明园内,道士张太虚、王定乾等人一直在大规模为雍正炼丹,清宫档案里记载了圆明园对炼丹相关材料的采购清单。同时,雍正还下密旨给督抚大臣,要他们推荐“修炼养生之人”。

从雍正对道教丹药的推崇欣赏来看,他确实有可能是吃丹中毒而死。就在雍正驾崩后,乾隆马上驱赶走了宫里所有的道士,并在上谕中对这些人狠狠批判了一番。

如果雍正之死与道士无关,乾隆就算厌恶道士,也完全不用这样激烈地表态,毕竟会给人造成他挑剔父亲的印象。

最有可能的就是乾隆知道雍正是因为丹药而死,但为了保存雍正颜面和名声,又不能公开处理这些道士,只能把他们骂一顿再远远地驱逐出气。

更多文章

  • 她只是一名宫女,为康熙抚育五个儿女,却与雍正势如水火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康熙最后一次考验雍正,雍正王朝中康熙最疼爱哪个儿子,康熙和雍正王朝的故事

    宜妃姓郭络罗氏,是一名来自内务府镶黄旗的包衣女子,父亲名为三观保。宜妃的父亲三观保虽然只是一名佐领,但他这个佐领与一般军队佐领却大不相同,三观保担任的是盛京佐领,掌管着内务府的关防大印,正是这层缘故,使得三观保可以与一品大员一起入朝与就坐,而宜妃的得宠似乎与此也有关联。康熙十六年,宜妃在内务府选秀中

  • 雍正即位过程充满悬疑,八爷党权倾朝野,当时为何不反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雍正继位的真实历史,关于雍正继位问题,雍正登基之路回顾

    朝臣里,张廷玉事实上是偏向老四的,但他不会明确表态!陕甘总督年羹尧是老四的门人!卡住老十四大军的咽喉。隆科多有两份遗诏,其中一份在张廷玉手里,自己的荣华富贵加上他和他叔叔佟国维的家族策略,让他完全倒向老四一面!张五哥是老十三的铁杆!三个宣旨大臣全是老四的人!从老十三一放出来就能立刻控制丰台大营看,这

  • 91岁身价千亿,力挺儿媳让小三人财两空,堪称现代版“慈禧”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香港的郭氏家族亦是如此,现如今其灵魂人物便是91岁的实际掌权人邝肖卿,也有人称她为现代版“慈禧”,那她又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011929年出生的邝肖卿,骨子里她还是一个传统的女人,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邝肖卿嫁给了门当户对的郭得胜。两个人白手起家专心做事业,而随着三个儿子的降生,邝肖卿选择在家

  • 火烧圆明园左宗棠在哪?若清廷调其镇守,京师是否会被攻破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火烧圆明园左宗棠去哪了,圆明园是谁烧的,左宗棠收复了多大的地方

    (1)左宗棠在那时的大战功还没有呢,谁会信他,听他的呢你不可能让在北京的满蒙将领在1860年的时候,去抱着电视学习1861到1885年的历史。以左宗棠当时的威望根本难以服众,调来也没人听他的。当时,就算曾国藩率领湘军来,以当时湘军的战绩,包括蒙古王爷在内的八旗将领也不会服他。军队打仗首先就是看人心齐

  • 曾国藩:“谦虚为人、谦逊待人”是一种处世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曾国藩20个处世智慧,曾国藩要学会谦虚,曾国藩的处世感悟

    曾国藩,便是一个谦虚低调的有心人。可以说,他从毫无背景可言的读书人,一步步奋斗成为官场上的大人物,与他为人的谦虚密不可分,因为无论对谁,他都是“唯其谦虚也,故常以事理无尽,不致以才智自矜。其接物也,则小心翼翼,无一人之敢慢。例如,对待老师穆章阿,曾国藩便非常恭敬。据说每年的春节,他都会到穆章阿府上去

  • 清朝妃子走路时,为何要宫女扶着胳膊?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朝妃子的礼仪,为什么清朝妃子会被扶着走路,清朝宫女走路规矩

    一、高达二十五厘米的花盆底鞋,没有人扶着,走路不稳易摔倒清代满族女性包括宫廷贵妇,都会穿有一种传统鞋子:旗鞋,鞋底有木质高跟,俗称高底鞋。很多人把它与高跟鞋相类比,其实它比高跟鞋难穿得多:高跟鞋一般只有五到十厘米高,脚掌和脚跟两处受力,高底鞋的高度最高达到了二十五厘米,而且在鞋底的中部,一个有着力点

  • 雍正为什么会在康熙灵前,当众侮辱康熙最宠爱的宜妃?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雍正怎么评价宜妃,康熙和雍正的关系,宜妃和雍正谁厉害

    这位妃子不是别人,她正是康熙帝生前最宠爱的妃子之一——宜妃!说起宜妃,很多人对她的最初印象是来自十几年前的一部老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剧中的宜妃美丽大方、聪明睿智,十分受康熙帝宠幸。她经常跟着康熙一起出巡,颇有母仪天下之感。历史上的宜妃名叫郭络罗氏,是满洲镶黄旗包衣佐领兼侍郎三官保的女儿。康熙十

  • 《如懿传》雍正去世,高晞月等人反应大不同,如懿脱口而出三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如懿传雍正驾崩,如懿传怎么评价雍正,如懿传高晞月最后的结局

    经过权衡,弘历还是听从了父王的安排,让富察琅嬅做了嫡福晋,青樱做了他的侧福晋,而当时没被选上的高晞月则做了王府的格格。这个时候的弘历还是一心沉浸在爱情当中的,除了青樱其实谁都可以不要,但为了前朝的平衡,还是要了富察家和高家的女儿。在当初选福晋的时候,琅嬅和高晞月都亲眼目睹了弘历对青樱的感情。虽然后来

  • 在《康熙王朝》中,为什么一些与康熙亲近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如何评价康熙的一生,康熙对各个人物的评价,康熙王朝中康熙的评价

    以上的仅仅是其中的几个人,因为太多不便一一列举,下面说下几个典型:康熙为了大清的疆土,先给了自己的女儿希望,亲手葬送了女婿的生命,让自己的女儿变成了孤儿寡母。正值康熙收复台湾之际,葛尔丹在蒙古肆意拓展疆土,屠杀蒙古其他部族,而且潜伏赴京,自第一次见到康熙之女蓝齐格格后欲罢不能,竟然喜欢到开口要求康熙

  • 在和珅被处死后,其家产被抄光,那他的小妾是被如何处置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和珅小妾真人照片,和珅被抄家家产有多少,和珅抄家后怎么处理的

    和珅生前有两位夫人和六个小妾。大夫人是结发妻子冯霁霁(ji),她出身名门,地位显赫,爷爷是清朝的直隶总督、东阁大学士冯英廉,后来升迁到刑部尚书兼户部侍郎,和珅能飞黄腾达,火箭上升,有冯家的一臂之力;冯霁霁还为和珅生了两个儿子,后来小孩子得病死了,冯霁霁伤心欲绝,在抑郁状态下死去了。二夫人是人们熟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