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次下江南,乾隆皇帝可谓是把帝王出巡玩出花来了,北方的江山太过凌厉,江南的温润如玉让乾隆皇帝尝到了甜头,下江南的背后,实际上也是国力强盛的表现。
在乾隆皇帝第五次下江南的时候,他突发奇想脱离侍卫进行了一次微服私访,在途中,他吃到了一生中最美味的鸡肉,由于没钱付账,他干脆写了一副对联,没想到却成为了老板最大的财富。
乾隆下江南
乾隆皇帝曾经六下江南,这一点和他的爷爷康熙可谓是一模一样,除了雍正这个倒霉蛋为国家社稷操尽了心之外,爷孙俩那是享受玩了作为皇帝的一切特权。
康熙之所以下江南,是因为当时的国家内忧外患严重,比如内有吴三桂造反,外有噶尔丹、蒙古甚至是沙俄等对大清朝虎视眈眈,解决这些问题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打仗,打仗可是需要很多钱的。
康熙要钱打仗,这钱从哪里来,正是从江南士绅的手里来,只有把他们安抚好了,这些人才能乖乖地把钱交上来供朝廷打仗,乾隆皇帝也从爷爷手里学到了这一招。
不过和康熙不一样的是,乾隆下江南除了政治上的需要之外,更多了一些玩乐的目的,每次南巡的时候,乾隆必定是带上诸多的文武大臣、妃子以及皇亲国戚,轿辇亭台、旌旗飘扬,阵仗搞得非常之大。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康熙和乾隆之间的区别,乾隆南巡的手段更好,他带着大臣和家人一起,这表示政治上的色彩少了很多,也更能让江南士绅所接受,毕竟,与民同乐的场面谁都无法抗拒。
因此乾隆六次下江南游玩的意味大于了政治的意味,这也从乾隆皇帝出巡中的排场可以看出来。
康熙下江南的时候那是简单的不行,就是坐着皇帝的大船一路南下,给各大士绅展示一下皇帝的威严,随后再宣传一下中央的政策,如此而已。
可是乾隆完全不一样,从排场上来说,一次出巡他就要动用几万人,这些人中有负责护卫的,有负责拉纤的,也有负责日常伺候的宫女,因此乾隆的船必须非常大,往往能够容纳几千人在其中欢乐。
由于古代造船技术的限制,因此这么多人的物资是无法装载的,所以就只能让运输队在运河一旁跟随着大船前进,一次出巡要用到五千匹马、四百多辆马车以及近千只骆驼。
龙船上时刻都有御厨待命,不过龙船上只会带不多的食材,一船人的吃食主要依靠沿途上的官员进贡,为了讨好皇上,那是各种山珍海味奉上,所谓取之于民。
美味的烧鸡
第五次南巡的时候,乾隆皇帝就对这种大排场有些厌倦了,站在他的角度想一想也是,在皇宫大内就是每天吃山珍海味,结果好不容易一次出巡,还是吃这些东西,肯定会厌烦的。
某天晚上,乾隆带着和珅两人一起从龙船上溜了出去,两人打算一起到苏州的花街上去看一看,可是第二天乾隆要和江苏巡抚会面,和珅便提议结束这次行程。
乾隆哪里愿意,这好不容易一个人可以溜出来放下风,哪有这么容易就回去啊,和珅见状,只能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皇上不要忘了此次南巡的目的。
可是乾隆仍然不答应,他告诉和珅,明天让他去拖住江苏巡抚,自己过几天就回来,和珅没有办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乾隆离去。
不过和珅也不傻,乾隆一个人在外要是出了什么事情他就是第一责任人,于是他暗中派了几名大内高手护驾。
这边乾隆一个人来到苏州大街上,在路上找人打听了最出名的青楼,路人给乾隆指了路,可是当乾隆来到青楼之后才发现,自己的身上一分钱都没有带。
这可如何是好,乾隆望着已被自己搂在怀中的两名女子,后背不禁冒出冷汗,要是没钱,这可走不了啊,于是他在身上左摸右摸,终于找到了一颗金扣子,便只能用这枚金扣子付了酒钱。
从青楼出来的乾隆饥肠辘辘,他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了,突然鼻子里闻到了一股奇香,他循着味道走去,竟然来到了一家卖烧鸡的小店,名曰“江记洪福鸡”。
老板见乾隆气宇轩扬,以为贵客到来,便热情地把乾隆迎了进去,道:贵客,您一定要尝尝咱们家的烧鸡。
随后,一只香喷喷热腾腾的鸡就摆在了乾隆皇帝的面前,此时他肚子里的馋虫早就被勾出来了,也不顾形象开始了大快朵颐。
飞来横财
没多一会儿,一只鸡就被乾隆吃了个干干净净,这吃完饭了就该付账了,乾隆自知自己身无长物,便来到忙碌的老板面前作了个揖,只道自己今日没带钱,明日一定双倍奉还。
老板先是一惊,以为遇到吃霸王餐的了,可是定睛一看,眼前的人衣着打扮虽然不张扬,可也看得出是上等的料子,这样的人应该不是专门吃霸王餐的泼皮无赖。
于是老板问道,贵客是读书人?乾隆皇帝答道:对,是读书人。老板听后笑了起来,道:你看我这小店空空荡荡,啥也没有,要不你就给我写一幅对联吧,我挂在门口,今日的饭钱就免了。
乾隆是多么爱卖弄自己的才华的人啊,听到老板的建议他欣然同意,立马提笔写下了一副对联:苏州一绝烤德禽,迷糊之人滋味足。
这幅对联不仅夸赞了老板的手艺,还调侃了忘记带钱的自己,老板看了也觉得有意思,于是将其挂到了门口。哪知道吃了烧鸡之后,乾隆一直忘不了,他回到紫禁城让御厨给自己做,结果做出来的都不是那个味道。
在乾隆六十大寿前夕,一次朝会中他偶然提到了苏州的洪福鸡,江苏巡抚便记了下来,让手下人去买的时候发现了那副对联,认出了是乾隆的字,向老板一打听,这才明白了来龙去脉。
最后,江苏巡抚以一千金的价格买下了这幅对联,让洪福鸡的老板发了一笔大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