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杨贵妃所吃荔枝的来源地有两处,一是岭南,二是巴蜀。杜甫在《解闷》中写道:炎方每续朱樱献,皆是岭南贡荔枝。除此之外,《唐国史补》中记载: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由此可见,杨贵妃小时候就喜欢吃荔枝,可是后来她发现,岭南的荔枝比家乡蜀地的荔枝要好,在唐玄宗的疼爱下,她每年都要从岭南把荔枝运回来。
可是荔枝作为一种生长在南方的水果,在唐朝那个交通运输业并不发达的年代,极容易在运输至长安的途中就坏掉。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说荔枝“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可见,唐玄宗为了让杨贵妃吃到鲜美的荔枝,还是下了一番苦功的。
对于荔枝的保存,可就更为不易了。宋代的蔡京曾走海路把荔枝长途运到汴京,选择的荔枝也是那些红润且饱满的果实,并把它们连枝剪断,并转移至盆栽中整颗运输。或者,可以把剪下来的荔枝枝条嫁接到别的植物上一起运输,在路上也要小心呵护,时时照料。明代朱权所著的《臞仙神隐》里就有把荔枝枝条插在截断的芭蕉上的描写。
然而,虽然杨贵妃喜欢吃岭南的荔枝,但是路途遥远,比在巴蜀地还远了一两千里。而巴蜀的荔枝也不是主流,诗中描写的荔枝乃是唐玄宗差人从杨贵妃的老家,四川涪陵运送而来。尽管涪陵荔枝在口感上稍微差了一点,但是却确保了荔枝的新鲜度。所以,从子午道进入巴蜀境内是最近的道路,这是运输荔枝的专门通道,也是唐朝最繁华的一条驿道。
据记载,唐朝时,位于长安城周边的秦岭驿道十分发达,甚至几十里就有一个驿站,有近万个专门人士服务驿站系统。无论是运输荔枝,还是传递信息,对于鼎盛的唐朝来说都是毫无压力的,可是山高路远的岭南地区,估计就没有这么发达了,所以杨贵妃吃到的荔枝,大多数都不是从广东运来的。
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