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唐太宗即位时,突厥颉利可汗突然率兵杀到,此时唐朝政局还不稳定,如果颉利可汗用兵,那么李世民还真有些难受。在渭水岸边,李世民隔岸斥责他背弃定约。他哪里知道这是缓兵之计,不久唐军陆续到达,其军容盛大威严,令颉利可汗大为恐惧,于是请求和解。李世民同意了,接着与颉利可汗杀白马设盟誓,突厥退走。
这场面那是相当壮观了,不过李世民并不满意,而且认定颉利可汗是乘人之危,您说这口气,他能咽下去么?
于是,在他登基的第四年,令李靖出师塞外,报谓水之仇。李靖还用说么,大唐战神,几个回合下来,就把东突厥灭了。
再如李世民亲征高句丽,虽然说因为天气突变,被迫撤军,但是对高句丽的打击非常大。要知道他是亲征啊,手下既有李勣(徐茂公),又有薛仁贵,还有苏定方等等,这些人都是战术大师,几次大战下来,高句丽军队就吃不住劲了,他们经常斩获上万高句丽首级,又缴获大量牛羊牲口,还有盔甲等战略物资。为唐高宗李治灭高加丽创造了条件。
也就是说大唐打的败仗,一般都不会伤筋动骨,而且唐军战斗力极强,常常以少胜多,令敌人胆慑。但是,一旦打了胜仗,那就是灭亡一个国家,领土随之扩大,这也是大唐越打土地越多的原因。
相反,宋朝不一样。像北宋赵二黑一脉,对武将管得要死,赵匡胤黄袍加身,怎么说还算有能力,而赵二黑本质就是一个阴谋家,窝里横,只要他上战场,那么这仗就没法打。
赵二黑对武将非常教条,堪称北宋的李德。您说怎么回事?闹了半天,赵二黑每当武将打仗,那么排兵布阵都给你设计好了,你只要按照图上攻守就行,至于能不能胜,那得看老爷了。
赵二黑在军事上是五渣,您说他能打什么仗,在他执政的十六年里,对外战争就没赢过,既然不过,那就讲和罢。所以从赵二黑开始,北宋一直都是守势,而且他的基因存在问题,生下来的子孙后代都胆小,都怕打仗,都是花钱买和平。比如宋真宗的“澶渊之盟”,而与西夏多次爆发战争,出于稳定考虑,对西夏也是出手大方。
实践证明,花钱买不来和平,只能增加敌人的贪欲。当西夏缺钱了,搞搞小动作,北宋立马认怂,赶紧给钱。而到了宋徽宗时期,这个混蛋更是加三斤,在联金攻辽的第二年,自己也步辽国后尘,成了亡国之君。北宋没了,南宋开始,但是疆土少了三分之一。
所以说宋朝经济发达,军事五渣,稍有不慎,地缺半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