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真的是因为秦始皇仁慈手软,才让六国旧贵族复辟毁灭大秦帝国吗?

真的是因为秦始皇仁慈手软,才让六国旧贵族复辟毁灭大秦帝国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309 更新时间:2024/2/18 6:49:12

虽然秦始皇对于自己的功绩百般的夸赞,甚至坚信自己所创建的帝国十分的满意,认为它会按照自己所设想的样子持续发展壮大。

可事实上在他去世15年后他一手建立的帝国就覆灭了,对于秦二世短命而亡的原因一直也是众多历史爱好者重点关注的问题。

[var1]

秦始皇为历史带来的改变

回顾历史,秦始皇的出现的确让我国的历史出现了许多的改变,第一项改变无非就是秦始皇统一六国所带来的。在未统一前社会局面可以说得上是一片混乱的,群雄割据相互残杀,百姓生活得尤其艰难。

而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这种局面才不复存在,人民也才有机会过上稳定的生活,也才能有机会去进行经济政治建设,如果没有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就无法结束,甚至是有更多的无辜百姓流离失所,造成社会的动乱不堪。

第二项改变便是郡县制的推行,原来我国实行的是分封制,由各诸侯以血缘为纽带进行的传承制,在这样的制度长久之下各诸侯的势力就会越来越强大,伴随着诸侯势力的强大不仅会影响到皇帝的决策,甚至还有可能会带头造反抢夺皇位。

[var1]

而后来秦始皇推行的郡县制,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它能够加强中央集权,削弱了诸侯的势力。

另一方面则是考虑到我国国土辽阔,落后的交通条件让通讯成为了难题,郡县制通过各地县令的层级管理,使得各县能够较快的了解到当朝政治,就极大的提高了朝廷政令的实施。

第三项改变是统一了字和货币,在此之前我国并没有统一使用的文字和货币,这给贸易往来带来了许多的不便。

[var1]

可秦始皇上位后他立马就统一了文字和货币,即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同种货币进行交易,让人们进行交易时不再需要大费周章的进行换算。

而在文字上不仅统一使用小篆,还对文字进行了简化,让文字的书写和使用都更加的简单方便,如此看来这两项改革给人们的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实际上,秦始皇除了这三项改变对中国的影响极大,还做了许多改革和修建,从这些改变来看,这些工程无疑都是对于人类和社会有意义的,他们的改革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var1]

这样看来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也并不是没有原因的,要说在“千古一帝”的带领下秦朝应该能够发展得更久。

可秦二世却早早地将秦始皇的计划破灭了,而说起秦二世的灭亡许多人认为是秦始皇的“暴君”行为害的,理由是秦始皇上位之后施行了严苛的律法,让百姓苦不堪言,还有修建了许多的大规模建筑。

例如修建长城、秦始皇陵等,这些修建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压迫。

[var1]

秦始皇是否是一个暴君?

那么对于秦始皇的所作所为是否就是一个暴君的表现呢?我们也可以从几件事情上来进行分析,首先就是秦始皇上位后推行的严苛律法。

众所周知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前,秦国的实力在众诸侯国之中并不算是太强,可经过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实力得到了增强,最终才在诸侯争霸中取得胜利。一统六国后为了抓紧时间实现对全领域的掌控,秦始皇便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律法。

但或许也正是因为急于掌控他便没有思考律法对于不同百姓是否都适用,以至于出现了有许多百姓认为秦始皇的律法实施是强制进行的,这样一来就会说百姓觉得不适用。

[var1]

不过要说秦始皇推行律法过快也并不是没有益处的,毕竟当时天下刚统一的时候社会还是一片混乱的,人们的生活仍然受到原诸侯国思想影响,这样的思想观念必然会影响到秦国的统治。

如果长时间没有得到改变就害怕各诸侯的势力会复辟。因此对于刚刚统一的国家就十分有必要建立起自己的律法,所以他的推行速度过快也不见得就是暴君行为,而是属于形式所逼。

而且实际上秦国的律法早就在商鞅变法时得到了实践,它也具有了一定的可行性,所以当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他直接将秦国的律法推行到全国使用也并不是一件坏事。

[var1]

可见秦始皇严苛律法的推行并不属于他暴政的体现,那么还有人提出的秦始皇大力兴建各种建筑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也是他暴政的表现。

在历史上秦始皇的确修建了许多大型的工程,例如长城、京杭运河、灵渠等,这些修建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能够称得上大工程,那么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古代只能够依靠人力来进行更是堪称奇迹。

为了修建好这一项大工程,秦始皇都会在社会上大量的征集强壮劳力来参与修建工作,这或许也是为在人们心里秦始皇留下了奴役人们的暴政形象的重要原因。

[var1]

不过当我们回顾历史不难发现虽然这些大工程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是它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

比如秦始皇之所以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修建长城是为了抵御匈奴的侵略,灵渠的修建连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极大的便利了两岸人们的运输和往来,保证了粮食生产。

而京杭大运河的开通一方面是有利于加强对南方的控制,另一方面则是便利了南北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可见修建的这些大工程都是对百姓和国家的发展十分有利的。不仅如此,这些工程很多都被保留了下来,还能起到一定的有利作用。

[var1]

这样看来秦始皇所做的改革和建设都是为了发展,为了国家的更加强大,因此他的确算不上一位暴君。

这样一来说秦朝是因为秦始皇暴政而亡的说法便不攻自破了,并且导致秦朝灭亡的原因不仅不是因为秦始皇的暴政,还很有可能是因为秦始皇太过于“仁慈”了。

毕竟相比于历朝历代皇帝上位后斩草除根的做法秦始皇显得“仁慈”多的,不过也正是这种“仁慈”让六国势力没有得到根除,导致出现了六国势力复辟的情况,最终造成秦朝灭亡的情况。

[var1]

过度的“仁慈”才是罪魁祸首

说到秦始皇的仁慈最明显的莫过于他对于六国贵族和富豪们的态度,按照后代皇帝上位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消除上一任皇帝所遗留下来的势力,为了防止势力的复辟往往就会将他们杀掉斩草除根。

例如隋文帝杨坚,他在上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对自己具有威胁的宇文家族给满门抄斩了,就连七岁的小外孙都未能留下活口。

可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并没有将六国的诸侯富豪们赶尽杀绝,虽说为了遏制他们的势力秦始皇将他们都迁移到了都城咸阳,企图将他们控制在眼皮底下。

[var1]

可是秦始皇所谓的控制不过只是将他们“圈养”起来罢了,并没有限制他们的活动,也就是说只要诸侯们在秦始皇管理的范围内无论他们做什么都没关系。

就连当时原楚国的将军项燕不仅没有被处死,并且还在咸阳肆意地训练起了军队,秦始皇都没有进行干涉,这么宽宏大量的行为或许在历代皇帝中也只有秦始皇能够做到了。

不过这种“仁慈”的管理方式确实为秦朝的灭亡留下了巨大的隐患。实际上,秦朝的灭亡除了受到秦始皇“仁慈”的管理理念影响以外,与秦始皇在修建长城、阿房宫、秦始皇陵等众多大工程多少还是有些关系的。

[var1]

虽然这些大工程并没能作为秦始皇暴政的证据,可是在兴建时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是事实。

正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前文讲到这些修建的确对百姓有益,可是所耗费的大量金钱必然也是从税收当中来,沉重的苛捐杂税让百姓的生活十分的困难。长期以往他们必然对统治者的治理表示质疑,甚至是出现了逆反的心理。

那么在原六国势力的复辟势头涌起,人们需要在秦朝与原诸侯国之间做选择时,无一例外人们自然会更支持后者,这样一来秦朝便失去了民心。

常言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在秦朝失去了民心的支持后各地农民起义爆发,许多原六国势力就会纷纷涌起成为起义对于中的中坚力量,在具有一定影响力和民众的支持下秦朝灭亡必然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参考文献

《史记》

更多文章

  • 商鞅被行刑时,为何秦国百姓都欢呼雀跃?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国统一后对商鞅的评价,商鞅在秦国是什么地位,商鞅在秦国经历

    [var1]第一法家是提倡酷刑的,商鞅当秦国国相时,用刑的手段就十分残酷。他曾亲自前往国都附近的渭水(河名)处决一大批罪犯,行刑结束后,他让人把犯人的尸体全都丢进了渭水,整条渭水的都变成了血红色。他鼓吹轻罪重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第二任何变法都不会得到所有人的认同,必然是会

  • 越王勾践灭了吴国,成为一大霸主,那么越国最后又是怎么消失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勾践为什么灭掉吴国,越国勾践灭掉吴国后是否称霸,越王勾践灭吴国过程

    [var1]至此,越国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随后,勾践通过不断兼并周边小国,使得越国的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可以说,越王勾践在世时的作为,为越国攒下了极其丰厚的家底。按常理来说,强悍到能与齐、晋、楚等传统大国平起平坐的越国,理应在接下来的战国时代逐鹿中原,但可惜的是,越国就连战国七雄的行列都没混进去

  • 齐湣王一生:本可以带领齐国称霸,却死于自己的傲慢和嚣张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齐愍王的资料,齐愍悼王登基时间,齐愍王死后谁继位

    [var1]一、子承父业,与秦争霸齐湣王之父齐宣王虽然算不上是个明君,但毋庸置疑,在他执政期间,齐国得到快速发展,也为齐湣王能够与秦争霸打下一定物质基础。周赧王十四年(前301),齐湣王即位之初,齐将匡章,魏将公孙喜,韩将暴鸢共攻楚,联军大败楚军夺取大片土地,楚不得已向齐表示屈服,这也导致齐湣王在位

  • 如果诸葛亮选择不进攻魏国,而是养精蓄锐,会有转机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诸葛亮在魏国会怎样,诸葛亮现在能收复魏国吗,诸葛亮能打过魏国吗

    [var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这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对先帝刘备的承诺从外部条件看蜀国是最差的蜀国本来根基就薄弱,在建国之初,在诸葛亮和关羽、张飞等

  • 战国四公子,为何刘邦只祭拜信陵君一人?相比其他人,有何优点?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邦为什么崇拜信陵君,信陵君和刘邦的关系,刘邦追随过信陵君吗

    [var1]战国著名的四公子中,只有信陵君魏无忌享受到了如此待遇,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点,其一是刘邦在年轻时曾与信陵君有过一段渊源,其二则是与其他三位公子相比,信陵君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君子,没有任何人生污点。01好友张耳是信陵君门客,早年曾一起坐而论道熟悉楚汉之争的小伙伴们对张耳这个名字一定非常

  • 慎到的一石三鸟,拯救了楚顷襄王,也拯救了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楚襄王患了什么病,关于楚襄王的资料,楚昭王对楚国的贡献

    慎到这个人,是战国时代很有点名气的人物。当年齐国威宣王之时,齐王很喜欢天下人才,专门在稷山上建了高台,好吃好喝的养着天下各地投奔齐国的人才,其中最为出名的有七十六人,包括驺衍、淳于髡也在其内。而慎到,也是七十六人中的一位。但是慎到的机会,并不是在齐国。而且,就算是在稷下学宫讲一辈子的学,慎到也不过就

  • 战国时期,韩国的发展为何不如赵国、魏国,从国君治理角度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战国时期韩国赵国魏国,战国魏国为何没有赵国,魏国与赵国

    在战国时代所有的大诸侯国当中,韩国可以说是默默无闻的一个,在它整个的发展历史当中我们都很难看到它有什么大的作为,韩国在战国七雄当中的地位基本上如同燕国是一样的,虽说它们都位列战国七雄,都是战国时代比较大的诸侯国,但是这两个国家在战国时代确实没有什么大的作用的,或者说它们对于历史的发展并没有多大的推动

  • 吕不韦最惹人争议的不是跟始皇帝的关系,而是留下的一句话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吕不韦最后什么结果,吕不韦因为什么而出名,历史对于吕不韦的评价

    [var1]《史记吕不韦列传》中记载:“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从不韦饮,见而说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这句话的前半句并不重要,重要的最后一句的意思,它是说赵姬在嫁给异人时,已经有了身孕。已经有了身孕那

  • 商鞅变法这么厉害,其他六国怎么不“抄作业”?真相让人汗颜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商鞅变法最大的弊病,商鞅变法为啥那么成功,商鞅变法的历史事实及其影响

    换句话来说,商秧变法,商鞅最后的下场是必然的,因为他的商鞅变法,最后得罪了使秦国拥有的实权的老贵族。商鞅变法所需要的权利所需要的人力所需要的物理都是从这些老贵族的身上剥下来的。那么我为什么要说这件事情的,大家看一下其他六国,有哪个国家不是大家族当道,齐国是田家,然后楚国是屈家哦,熊家还有项家,各个诸

  • 齐国为什么可以在春秋战国长盛不衰?强大工商业提供了经济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齐国为什么会成为一个长期强盛的东方大国呢?首先,齐国占据一定的地理位置优势。齐国位于山东半岛,为四塞之国,国际环境比较优越。南部是文质彬彬的鲁国和宋国,西部是卫国,北部是燕国,这些国家的面积总体都比较小,对齐国产生不了多大的威胁。齐国之外,西边的秦国受到西戎的威胁,楚国面临东南地区吴越的威胁,中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