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齐湣王一生:本可以带领齐国称霸,却死于自己的傲慢和嚣张

齐湣王一生:本可以带领齐国称霸,却死于自己的傲慢和嚣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975 更新时间:2024/2/6 14:13:52

[var1]

一、子承父业,与秦争霸

齐湣王之父齐宣王虽然算不上是个明君,但毋庸置疑,在他执政期间,齐国得到快速发展,也为齐湣王能够与秦争霸打下一定物质基础。周赧王十四年(前301),齐湣王即位之初,齐将匡章,魏将公孙喜,韩将暴鸢共攻楚,联军大败楚军夺取大片土地,楚不得已向齐表示屈服,这也导致齐湣王在位仅十七年间,这段时间就是秦齐争霸时期。

[var1]

齐、秦两强对峙,秦欲东出便会压迫三晋,魏、韩连年受秦国进逼,倒向齐国,以借强齐之力抗秦,而齐为拓地,欲意联韩、魏抗秦,所以三国组成牢固的合纵盟约。齐湣王三年(前298),在齐相田文的撮合下,齐、魏、韩绑在一块,匡章为主帅,率三国联军攻秦。三国联军兵至函谷关,封锁秦国,之后赵、宋两国也加入伐秦的队伍,五国攻破函谷关,秦昭襄王被迫割地求和。眼看属于齐国大好局势即将到来,但可惜的是齐相田文最后放弃灭秦的好时机,而是转而攻燕,大败燕军。

[var1]

二、独揽大权,刚愎自用

若说历史中齐湣王是个怎样的人,“刚愎自用”是最适合的。齐湣王即位之初,任命从秦国死里逃生的孟尝君田文为相,然而田文依仗父亲留下的丰厚资产,在封地薛邑广招各国人才,培植势力,势力比齐王还要强上几分。是时,齐地百姓“只知有孟尝君而不知有齐王”,齐湣王害怕日后被田文取而代之,也在想办法打压长期把持国政的田婴、田文一派。正好,齐国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政治事件,齐国贵族劫持齐湣王,“不久事败,愍王意疑孟尝君,孟尝君乃奔。”虽然最后证明田文并没有叛乱阴谋,但齐湣王还是应允了田文辞官回乡的请求,这对君臣在日后成了大敌,也为日后齐国衰败埋下伏笔。

[var1]

独揽大权的齐湣王膨胀了,在削弱秦楚、制服三晋后,齐湣王慢慢变得刚愎自用起来,由于孟尝君田文出逃,燕国间谍苏秦得以上位,想尽办法削弱齐国的兵力,筹码便是宋国。此前匡章率联军攻破函谷关,田文没有把握灭秦的好时机,转而率齐军攻燕,齐湣王欲借此机会灭燕,同样错失良机,被苏秦忽悠着去攻宋,由于列强阻挠,未果。齐湣王又听信苏秦谗言,转头攻向昔日同盟,还“厚葬以明孝,高宫室大苑囿以明得意,”然而这些都不过是苏秦“欲破敝齐而为燕”之策,在齐湣王折腾下,齐国四面树敌,所谓“猛虎难架群狼”,虎视眈眈的列国就等一个导火线,打算一起瓜分齐国。

[var1]

三、只重小利,下场凄惨

因为有函谷关被攻破的阴影,秦昭襄王欲自立为帝,又恐齐国反对,于是便尊齐湣王为东帝,并约定五国伐赵,瓜分赵国。东西互尊,齐湣王也很高兴,能瓜分赵国得到土地,齐湣王更高兴,于是答应了下来,燕昭王恐赵国灭亡后齐国愈强、燕国愈弱,齐灭燕更是易如反掌,于是便让苏秦阻止了这次军事行动。为了防止秦、齐强强联手,于是苏代入齐见齐王,首先说东西二帝只会让“天下独尊秦而轻齐”,挫伤齐湣王的虚荣心,然后便是以“齐释帝,则天下爱齐而憎秦”,又把齐湣王捧上天来,最后再“好意”劝说齐湣王不如“释帝而代之以伐宋之事,国重而名尊,燕楚皆以形服,天下莫敢不听”。然而齐湣王只看到去除帝号、攻宋之利,没看到其中的弊端,为其身死埋下隐患。

[var1]

齐湣王四处树敌,原先与三晋、楚国建立的合纵联盟告破,去除帝号使得秦齐交恶,而为了攻宋,齐国和赵、魏为了夺取宋国的控制权而公然大战,尽管齐国最后得到了宋国膏腴之地,但已是天下之敌,众矢之的。周郝王三十年(前285),解决蜀地后顾之忧的秦国转过头来,号召秦、燕、赵、韩、魏五国攻齐,联军势如破竹,紧逼齐都,齐将触子欲图利用济水天险和联军对峙,然后等待联军出现破绽再予以打击,但急于求成的齐湣王却用恶言逼迫触子出战,为迫使将士死战,齐湣王还以挖祖坟、行杀戮相威胁,更使将士离心,斗志消沉。最终乐毅率领大军攻入齐国都城临淄,齐湣王出逃,辗转卫、鲁等国,依旧是傲慢无礼,这些小国不敢收留他,齐湣王只得逃到齐国五都之一的莒,还妄想借助楚国的力量复位,被楚将淖齿所杀。

[var1]

纵观齐湣王一生,本有资本带领齐国称霸列国,夺取天下。然而这位齐王没有像秦王一样有“统一天下”的野望,齐国强盛时他刚愎自用,逼走相邦田文,一意孤行攻打宋国;齐国将灭时依旧狂傲无礼,使得卫国、鲁国国君都心生怒意而不愿收留他。甚至更好笑的是身为齐王,竟然会相信别国的军队能够听凭自己调遣,还直接任命别国将领为相邦,最后惨死。齐湣王最终被剥皮抽筋,他死于自己的傲慢,死在自己的嚣张上,说是“最惨”也不足为怪。

更多文章

  • 如果诸葛亮选择不进攻魏国,而是养精蓄锐,会有转机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诸葛亮在魏国会怎样,诸葛亮现在能收复魏国吗,诸葛亮能打过魏国吗

    [var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这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对先帝刘备的承诺从外部条件看蜀国是最差的蜀国本来根基就薄弱,在建国之初,在诸葛亮和关羽、张飞等

  • 战国四公子,为何刘邦只祭拜信陵君一人?相比其他人,有何优点?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邦为什么崇拜信陵君,信陵君和刘邦的关系,刘邦追随过信陵君吗

    [var1]战国著名的四公子中,只有信陵君魏无忌享受到了如此待遇,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点,其一是刘邦在年轻时曾与信陵君有过一段渊源,其二则是与其他三位公子相比,信陵君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君子,没有任何人生污点。01好友张耳是信陵君门客,早年曾一起坐而论道熟悉楚汉之争的小伙伴们对张耳这个名字一定非常

  • 慎到的一石三鸟,拯救了楚顷襄王,也拯救了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楚襄王患了什么病,关于楚襄王的资料,楚昭王对楚国的贡献

    慎到这个人,是战国时代很有点名气的人物。当年齐国威宣王之时,齐王很喜欢天下人才,专门在稷山上建了高台,好吃好喝的养着天下各地投奔齐国的人才,其中最为出名的有七十六人,包括驺衍、淳于髡也在其内。而慎到,也是七十六人中的一位。但是慎到的机会,并不是在齐国。而且,就算是在稷下学宫讲一辈子的学,慎到也不过就

  • 战国时期,韩国的发展为何不如赵国、魏国,从国君治理角度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战国时期韩国赵国魏国,战国魏国为何没有赵国,魏国与赵国

    在战国时代所有的大诸侯国当中,韩国可以说是默默无闻的一个,在它整个的发展历史当中我们都很难看到它有什么大的作为,韩国在战国七雄当中的地位基本上如同燕国是一样的,虽说它们都位列战国七雄,都是战国时代比较大的诸侯国,但是这两个国家在战国时代确实没有什么大的作用的,或者说它们对于历史的发展并没有多大的推动

  • 吕不韦最惹人争议的不是跟始皇帝的关系,而是留下的一句话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吕不韦最后什么结果,吕不韦因为什么而出名,历史对于吕不韦的评价

    [var1]《史记吕不韦列传》中记载:“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从不韦饮,见而说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这句话的前半句并不重要,重要的最后一句的意思,它是说赵姬在嫁给异人时,已经有了身孕。已经有了身孕那

  • 商鞅变法这么厉害,其他六国怎么不“抄作业”?真相让人汗颜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商鞅变法最大的弊病,商鞅变法为啥那么成功,商鞅变法的历史事实及其影响

    换句话来说,商秧变法,商鞅最后的下场是必然的,因为他的商鞅变法,最后得罪了使秦国拥有的实权的老贵族。商鞅变法所需要的权利所需要的人力所需要的物理都是从这些老贵族的身上剥下来的。那么我为什么要说这件事情的,大家看一下其他六国,有哪个国家不是大家族当道,齐国是田家,然后楚国是屈家哦,熊家还有项家,各个诸

  • 齐国为什么可以在春秋战国长盛不衰?强大工商业提供了经济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齐国为什么会成为一个长期强盛的东方大国呢?首先,齐国占据一定的地理位置优势。齐国位于山东半岛,为四塞之国,国际环境比较优越。南部是文质彬彬的鲁国和宋国,西部是卫国,北部是燕国,这些国家的面积总体都比较小,对齐国产生不了多大的威胁。齐国之外,西边的秦国受到西戎的威胁,楚国面临东南地区吴越的威胁,中原的

  • 孙子,孔子,孟子等都冠姓,唯独老子不叫李子,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孔子老子孟子都姓什么,老子姓李为什么不叫李子,孔子与孟子辈分排名

    为啥叫老子,事实上有很多种说法。渊回觉得最为可靠的是,李姓源于老姓!古时候“老”和“李”发音非常相近,当时信息的传递比较困,没有手机,没有电脑,纸张最早出现在西汉。信息的传递多依赖于口口相传,因为发音相近。不排除最初是叫“李子”的,口口相传就传成了“老子”。后来到了唐朝的时候。李家人掌控了天下,就顺

  • 商鞅变法,对秦国的统治者有利,还是对秦国的普通老百姓有利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国商鞅和谁进行变法,商鞅在秦国的变法起什么作用,商鞅在秦国进行变法有何重大意义

    既然变法会产生利益的重新分配,必然有一部分人不高兴,可是为什么,商鞅变法竟然能让秦国上下普遍比较满意呢?关于这个问题,咱们可以把秦国的不同阶层都列出来,讨论一下。[var1]一、秦王。这场变法,对于秦王来说当然是最有利的。因为整个秦国都是秦王的,只要秦国变得更加富裕,更加强大,秦王当然高兴了。事实上

  • 唐朝的劲敌吐蕃王朝,为什么会崩溃且再没崛起过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唐朝为何不灭了吐蕃,唐朝时吐蕃为什么强盛,吐蕃和唐朝的实力

    不过事实上来说,当时也就是宋朝的吐蕃,其实早就分裂成了一个个小的部落,并不强大,吐蕃最强大的时候毫无疑问是唐朝,唐朝的吐蕃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唐廷的梦魇,无论是历史上著名的大非川之战(名将薛仁贵损失兵力五万,仅以身免),还是后期的吐蕃劫掠长安等事件,无不体现出这个强敌对于唐朝的巨大威胁。但是令人好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