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鞅变法,对秦国的统治者有利,还是对秦国的普通老百姓有利

商鞅变法,对秦国的统治者有利,还是对秦国的普通老百姓有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774 更新时间:2024/1/18 23:14:10

既然变法会产生利益的重新分配,必然有一部分人不高兴,可是为什么,商鞅变法竟然能让秦国上下普遍比较满意呢?

关于这个问题,咱们可以把秦国的不同阶层都列出来,讨论一下。

[var1]

一、秦王。

这场变法,对于秦王来说当然是最有利的。因为整个秦国都是秦王的,只要秦国变得更加富裕,更加强大,秦王当然高兴了。

事实上,所有的变法,对君王都是最有利的。君王们都是很支持的。不过,搞变法的君王去世,继任的君王不支持的情况就会发生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咱们可以举几个例子来说。比如吴起变法,楚悼王去世以后,楚肃王还没有继位,楚国被那些旧贵族们掌控着,所以君王发挥不了作用。王安石变法以后,一直在高太后压榨下的宋哲宗想要恢复自己的权威,获得权力,所以他才会反对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失败,慈禧太后肯定只有否定戊戌变法,才能够让她重新掌权。但事实上,无论是楚肃王,还是宋哲宗、慈禧太后,他们都知道,变法对整个国家是很有利的。

秦惠文王上台以后,杀掉了商鞅,但是他并没有改变商鞅变法。就是因为秦惠文王知道,商鞅变法对于秦国作用是非常大的,决不能废掉这个法律。

[var1]

二、新兴地主。

秦国通过商鞅变法以后,产生了一大批新兴地主贵族。这些新兴地主贵族,显然是商鞅变法的获利者。

秦国的军功奖励制度以及其他的一系列的变法,使得秦国的将领们,在南征北战的过程中,立下了很多的功劳。一些来到秦国,给秦国建言献策的“士”们,也获得了秦王的青睐。因此,他们获得了爵位和土地。当他们获得爵位和土地以后,他们自然就成为了新兴的地主贵族,他们当然是坚决拥护商鞅变法的。

如果他们的力量比较弱小,他们在和旧奴隶主贵族的斗争中,可能会占据劣势。但如果他们的力量变得很强大,他们就不害怕那些旧奴隶主贵族了,所以秦国的变法推进下去了。

[var1]

三、普通老百姓。

秦国的普通老百姓,肯定是支持商鞅变法的,道理很简单,这些普通老百姓,原先只是奴隶主贵族家里的奴隶,他们在奴隶主贵族的皮鞭之下生活,他们给奴隶主贵族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但是他们仅仅能够获得奴隶主贵族赏赐的一碗饭吃。吃不饱,也没有自由。

可是商鞅变法之后,情况就发生变化了。

商鞅变法事实上是一次把奴隶制变成封建制的变法。在这个变法的过程中,奴隶们可以通过建立战功,变成自由民,甚至还会拥有一些土地。土地虽然少,但这是属于他们的,他们成了土地的主人。

就算他们没有土地,需要去租种地主的土地来生产,但是他们也拥有了自由。这种自由,是之前不可能想象的。

[var1]

四、旧贵族奴隶主。

秦国的旧贵族奴隶主,看起来应该是要反对的。因为如果把他们的土地拿出来重新分配,他们当然很不高兴。

应该说,这肯定是有一定影响的。商鞅后来之所以被杀,就是因为商鞅在变法中,损伤了秦惠王老师的利益。

但是,虽说商鞅变法影响了秦国旧贵族奴隶主的利益,不过这种影响其实是并不大的。因为秦国分封给那些新兴地主贵族的土地和封爵,主要是秦国在打了胜仗以后获得的土地。也就是说,并不完全是把旧奴隶主贵族的土地夺过来,重新分配。因此他们的反抗意识,没有那么激烈。

当然了,由于秦国内部政治结构发生了深层的变化,如果一个旧贵族在历史进程中,不能够建立战功,那么他们的土地就不可能保得住。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历史潮流,他们就算反抗,也没有办法。

实际上,他们也都积极参与到秦国的统一战争之中,在战争中获得封赏,他们也是获利者,所以,不可能不满意商鞅变法。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秦国哪一个阶层,他们都可能是商鞅变法的获利者,所以商鞅变法,能够在秦国大力推行下去。

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唐朝的劲敌吐蕃王朝,为什么会崩溃且再没崛起过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唐朝为何不灭了吐蕃,唐朝时吐蕃为什么强盛,吐蕃和唐朝的实力

    不过事实上来说,当时也就是宋朝的吐蕃,其实早就分裂成了一个个小的部落,并不强大,吐蕃最强大的时候毫无疑问是唐朝,唐朝的吐蕃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唐廷的梦魇,无论是历史上著名的大非川之战(名将薛仁贵损失兵力五万,仅以身免),还是后期的吐蕃劫掠长安等事件,无不体现出这个强敌对于唐朝的巨大威胁。但是令人好奇的是

  • 大唐比我们还开放!莫高窟发现一批文书,证实了这一点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大唐开放到什么程度,莫高窟现在开放吗,盛唐时期莫高窟的变化

    盛唐以包容开放著称,除了经济、文化空前繁荣之外,随之而来的私生活方面也空前开放。比如唐高宗李治娶了自己的后妈,而唐玄宗则娶了自己的儿媳妇,武则天的面首就不用多说了,唐朝的211位公主中,有24位嫁了两次,4位三婚,所以对于唐朝的评价历来有“脏唐”的说法。当然每个朝代的皇室都不干净,关键还是要看民风,

  • 见证唐朝外交“最强音”的乾陵61蕃臣像,为何集体都没有头颅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朝乾陵简介,唐朝最鼎盛时期的帝王陵,唐朝乾陵这块碑是什么时候立的

    然而,乾陵梁山前的一群雕塑却引发了无数历史爱好者的兴趣。这群雕塑和真人大小相仿,装束各不相同,但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没有头颅。这群雕像就是乾陵61蕃臣雕像。那么,什么是乾陵61蕃臣雕像?乾陵61蕃臣雕像为何没有头颅呢?上图_ 乾陵61蕃臣什么是乾陵61蕃臣雕像?乾陵61蕃臣像是和唐朝交往的,来

  • 唐朝一直在吃隋朝的粮食,甚至还吃了五十年之久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隋朝的粮食真的用到唐朝吗,唐朝吃了隋朝多少粮食,隋朝的粮食储备够唐朝多少年

    那么问题来了,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唐朝真的吃了隋朝五十年的粮食吗?关于这个事情,其实还真的不是空穴来风,那么到底这个理论出自哪里呢?我们看看贞观十一年给事中马周的记载:“自古以来,国之兴亡,不由积蓄多少,唯在百姓苦乐。且以近事验之,隋家贮洛口仓,而李密因之;东都积布帛,而世充据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

  • 唐朝风靡一时的马球运动,为何在明朝开始没落,在清朝消亡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马球详细讲解,唐朝哪个皇帝喜欢马球,唐朝初年盛行马球吗

    唐朝,十八位皇帝都是马球狂热粉丝。宋朝,《宋史·礼志》载:“打球本军戏”。元朝,打马球作为一种日常活动甚至被写入了藩属国高丽的汉语教科书《朴氏通谚解》。到了明朝,马球渐渐衰落。特别是到明朝中后期,衰落势态格外明显。帝王不再亲自打马球,百姓也较少打马球,到了清朝,竟然走向消亡。上图_马球俑为何风靡一时

  • 莫高窟发现一壁画,让人看了肉疼,专家:证实了昭君去世后的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莫高窟壁画的故事,莫高窟壁画精美绝伦,早期敦煌莫高窟壁画

    女人生得貌美是幸也是不幸,比如王昭君,因为颜值高被选为“和亲使者”,也因此远离故土,到死都没有回到家乡。王昭君为大汉赢得了60年的和平,而自己短暂的人生中,却历经屈辱,丈夫去世后,她请求回归汉朝,但皇帝的一句“从胡俗”,将她的人生推入无尽的黑暗,先是嫁给丈夫的儿子,儿子死了,又要嫁给人家的孙子,这是

  • 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都只有几十年,康乾盛世为何能持续一百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谁厉害,汉武盛世和文景盛世,文景之治与贞观之治的共同特征

    从春秋战国,经历秦末动乱、楚汉相争的长期动乱以后,汉朝又经历了反吕动乱。“文景之治"是华夏社会的修复性增长。从魏晋南北朝,至隋末动乱,至唐太宗执政,其间动乱几百年。“贞观之治”也是修复性增长。从明末农民起义到清朝顺治入主中原,其间不过几十年,华夏社会受的破坏不严重。“康乾盛世”的基础好得多,所以增长

  • 除了李建成、李元吉之外,李渊还有六个儿子被斩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世民与李建成李元吉是亲兄弟吗,李渊和李元霸照片,李渊与李建成关系

    据欧阳修编撰的《新唐书》记载,除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外,李渊还有六个儿子被斩杀。分别是楚王李智云、汉王李元昌、荆王李元景、霍王李元轨、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欧阳修雕像,拍摄于沙溪镇欧阳文忠祠。李智云的母亲,是李渊的妾室万氏。李渊太原起兵之前,李智云就被隋军抓住。李渊不顾李智云的死活,执意起兵向关中杀

  • 玄武门之变李渊没处死李世民,是因为只有一个嫡子吗?这问题好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李渊怎么样了,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当时李渊在干嘛,玄武门之变李渊不杀李世民的原因

    在网上看到一个提问,玄武门之变,李渊没处死李世民,最大原因是只剩下一个嫡子了吗?当然不是。玄武门之变,实际上就是李世民造反。虽然李世民造反是从杀李建成、李元吉开始的,但本质上反抗的是李渊。李世民造李渊的反,是因为看不到当皇帝的希望。李世民是个野心贼大的人,因为在战争中积累了极大的势力,根本不满足于当

  • 同样都是经常打败仗,唐朝土地越打越多,而宋朝却为何越打越少?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朝怎么推翻唐朝的,唐朝和宋朝谁的兵力多,唐朝与宋朝实力

    比如唐太宗即位时,突厥颉利可汗突然率兵杀到,此时唐朝政局还不稳定,如果颉利可汗用兵,那么李世民还真有些难受。在渭水岸边,李世民隔岸斥责他背弃定约。他哪里知道这是缓兵之计,不久唐军陆续到达,其军容盛大威严,令颉利可汗大为恐惧,于是请求和解。李世民同意了,接着与颉利可汗杀白马设盟誓,突厥退走。这场面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