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朱元璋和朱标关系融洽,而康熙帝却闹出了“九子夺嫡”?

为何朱元璋和朱标关系融洽,而康熙帝却闹出了“九子夺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113 更新时间:2024/2/8 22:19:16

一片乱象中,朱元璋父子却呈现出一派融洽的场景,这自然要问:为何朱元璋和朱标的关系融洽,而康熙帝却闹出了“九子夺嫡”?

其一:太子是否镇得住

皇帝是现在的老大,太子是未来的老大。所以这就要求,太子必须要有老大的气度和胸襟等,概括说来就是,能否镇得住。

朱元璋很早就开始培养朱标,这等于从小就确立了朱标的地位,让其他皇子自小就接受这个事实,产生非分之想的概率,明显要低了许多。这点康熙也做到了,老早确立了胤礽的太子地位。

但可惜差距却出现在朱标和胤礽这两位太子的身上。朱标仁厚,处处有当哥哥的模样,比如当朱元璋要处罚秦王朱樉时,便是朱标从中斡旋,使得朱元璋放过了朱樉。

自然,朱标这样的哥哥,就会在兄弟中威望高,说话管用,老爸也喜欢——毕竟虎毒不食子,天下父母无不希望子女和睦友爱。

相反再看胤礽,却是非常自私,没有太子风范。康熙第18子病死时,胤礽毫无悲伤之态,连戏都不演一下,气得康熙大骂道:“绝无友爱之意。”

同时,在胤礽第一次被废掉后,康熙的长子胤禔,却向康熙提议:杀掉胤礽,若是你放不下父亲的慈爱和身份,我就替你办这事!

咱不说康熙的反应该多恼火,只从胤禔的这个表态中,就能看出太子胤礽,做得有多失败,根本镇不住!康熙这还没死呢,兄弟间就要手足相残。

不过这一条,也要考虑是否是一母同胞,朱标、朱樉、朱棡、朱棣(存疑),都是一母同胞。反观胤礽这就惨了,都是同父异母。所以这一条只能是一个重要因素,却非决定因素。一母同胞跟同父异母,是有根本差距的!

其二、皇上和太子的平衡点

这第二条,其实才是决定因素!朱元璋处理此事的最牛之处,就是给了朱标权力,让他老早就出来处理政务,但却并没有给他独立的资格。即,朱标身边没有形成太子党。这点也有朱标的功劳,更体现出了朱标的厉害之处,是父子两人平衡的关键点。

李世民李建成,老早就形成了各自的党羽,但朱标身边的党羽是谁?几乎找不出具体代表人物来。因为朱标的一举一动,都体现出了“正大光明”这四个字。因此朱标这才敢跟朱元璋公开顶牛,哪怕让朱元璋异常恼火。

但恼火过后,朱元璋却更是信任朱标。因为朱元璋不傻,他明白朱标敢这样干,完全是出于公心,并不是为了维护他的私人小圈子。自然这样的太子,别说兄弟了,大臣都服气。

反观康熙和胤礽,却不存在这样的平衡点,比如康熙就曾公开表达出对胤礽的不满,因为“所定一切仪制,几与朕相似”,且在胤礽身边还形成了一个小圈子,比如代表人物索额图,这也是为何胤礽敢说“古今天下,岂有四十年之太子乎”的底气所在。

他认为自己羽翼丰满,老爸你该让路了!须知结党营私,历来就不为帝王所容,因为极大威胁了他的地位,自然康熙要急眼了。这其实是康熙没有处理好。从一开始,就给了胤礽极大的权力,失去或说,他没有建立两人之间的平衡点,结果闹出了九子夺嫡!

其三、其他皇子的能力问题

历来关于立太子这事,就有两种观点,一种是立长,一种是立贤。前者强调秩序,后者强调能力!而立长,是比较通用的办法,除非出现其他皇子的能力,明显盖过太子,那必然就会出现皇位的争夺。立长和立贤,也就成了争论的焦点。

朱标身后有朱棣,胤礽身后有四爷和八爷。但朱标其能力、威望等,完全碾压朱棣,所以朱棣,也就只敢在朱标去世后,才敢蹦出来争夺。

反观胤礽论能力,比不过雍正,论威望又几乎没有。这自然就开了“立贤”这条路。康熙对此也看得很清,所以这才废掉他,最终是走上了“立贤”这条路。

而所谓的立贤,换种说法就是,让皇子们自由竞争,谁牛逼谁上来,自然“九子夺嫡”也就堂而皇之地出现了。

更多文章

  • 两位皇子都很优秀,谁当太子?赵构:各赐十个漂亮宫女,看看再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对赵构评价,赵构是太子吗,赵构为何能当皇帝

    其实,宋朝有个很好玩的现象。虽是赵匡胤开国,但自赵匡胤死后,从他弟弟赵光义开始,就一直是赵光义的后代在当皇上。如此直到北宋灭亡后,赵光义的后裔赵构,重振旗鼓另开张,再建立了南宋!哪料自赵构之后,从南宋的第二位皇上开始,就又变成了赵匡胤的后代,一屁股坐在龙椅之上了。这既是好玩的历史轮回,更是历史的幽默

  • 秦国打败了其它五国,只剩下齐国,求齐国的心理阴影面积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国灭齐国之战,齐国对秦国的态势,秦国是怎么打败齐国的

    春秋战国时期是历史上一段大乱世,这一时期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虽然此时还属于周朝,不过周天子已经是名存实亡了。周天子已经是成为了傀儡,剩下的就是诸侯争霸的局面。经过了上百年的征战,出现了战国七雄的局面。虽然是战国七雄,不过仍然存在其它一些小的诸侯国。战国七雄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

  • 负荆请罪中的廉颇与蔺相如最终结局如何?课本上肯定没告诉你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负荆请罪蔺相如会对廉颇说什么,蔺相如廉颇负荆请罪简介,负荆请罪中廉颇对蔺相如的态度

    在历史课本上,我们学习过负荆请罪的故事。这个故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史书中对此记载的也很简单,“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这就是负荆请罪的原文,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故事值得我们学习。那么历史上廉颇与蔺相如的结局如何呢?史记的出现让后人对春秋战国这段历史有所了解,现如今的人

  • 张仪开出一张空头支票,为何成功瓦解了齐楚两国的军事联盟?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后来,一心想报仇雪恨、收复疆土的秦惠王打算讨伐齐国,但他考虑到齐楚两国的关系非常密切,很有可能遭到他们的联合反击,为此而不无忧虑。秦惠王思忖再三,对谋士张仪说:“我准备讨伐齐国,可是齐楚两国交往正热,你替我考虑一下,怎么办才好?”张仪想了想,回答道:“请您为我准备好车马和钱物,我去试试看。”张仪带着

  • 山海经中除了女娲这位女神外,还有三位女神,她们的记载更加离奇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山海经中的女娲图片,山海经女娲传奇,山海经女娲曾经被称为什么

    [var1]世界有了人类后,确实热闹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这些人终究会死,他们死了的话再重新制造实在是太麻烦了,于是乎女娲就祈求上苍,把人类区分为男女,并且安排男婚女嫁,使他们结合,这就是最初的婚姻制度,所以在很多古籍中女娲也是主职姻缘与情爱的皋禖之神。后来由于天神大战,共工用头撞坏了支撑世界的不周山

  • 秦赵长平之战,诸侯冷眼旁观,其实并不是惧怕秦国,而是另有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赵长平之战有多惨烈,秦赵长平之战赵国必败么,秦赵长平之战三年之久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在那个合纵连横讲究制衡的战国时期,其他五个诸侯国为何眼睁睁的看着秦国坑杀赵国军队,而未有一国出手援助呢?[var1]长平之战的起因是韩国割让上党郡给秦国,作为战争赔偿。然而上党太守冯亭凭着一股太行山人倔强的脾气,不肯投降秦国。于是在长治城与百姓商议决定将上党17城献与赵国。赵国国君

  • 山海经中为什么有关于天文观测站的离奇记载?这背后究竟有何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var1]山海经中离奇的天文观测站到了近代后,每个国家为了研究外太空和观测天象大都建立了天文台,这些天文台大都建立在山上,这倒不是说山上离着天空近,要知道星星离着地球都是极其遥远的,像一般的恒星离着地球都有几十万亿千米,就算是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也有着38万千米的距离,所以说哪怕是把天文台建在地球上

  • 秦始皇唯一放弃的领土,人民至今留战国习俗,方言被美国带上太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秦王政二十六年,经过数年的战乱和对大小国家的合并,嬴政统一六国登基称帝,建立起对后世都颇具影响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将全国的人心与力量集中于一身。因此嬴政也被称为“始皇”即为第一位皇帝,回望其扫六合的征程之中,对所收之地人们的教化和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改变。但独独有一个地方是嬴政还没有来得及涉足的

  • 为何战国打仗动不动几十万军队,而三国打仗有十万大军就很厉害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和战国谁打仗厉害,战国兵力与三国兵力,战国时期军事实力

    再比如长平之战,赵国被坑杀的军队人数已经达到40万,再加上阵亡的数量,人数至少也有45万军队,而秦国的军队数量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绝对不会少于赵国的数量,至少也是45万,双方加起来所有参战部队就达到90万人,这还只是两个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当时可有7个诸侯国,那战争规模岂不是要达到几百万的规模?[va

  • “孔老二”是孔子,那么“孔老大”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孔子已经是圣人了,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是有名的了。在历史上,历朝历代的皇帝对孔子都是非常敬重的。在春秋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时候出现了很多哲学流派,那么儒家就是其中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在春秋时期,儒家没有成为主流。到了汉武帝时期,在董仲舒的建议之下,儒家才成为了主流。在后人的眼中,孔子无疑是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