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孔老二”是孔子,那么“孔老大”是谁?

“孔老二”是孔子,那么“孔老大”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237 更新时间:2023/12/23 22:41:52

孔子已经是圣人了,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是有名的了。在历史上,历朝历代的皇帝对孔子都是非敬重的。在春秋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时候出现了很多哲学流派,那么儒家就是其中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在春秋时期,儒家没有成为主流。

到了汉武帝时期,在董仲舒的建议之下,儒家才成为了主流。在后人的眼中,孔子无疑是最为出色的教育家,不可否认的是,孔子的著作影响力很多人。时至今日,人们仍然学习孔子的著作,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著作虽然已经过去了上千年,仍然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

[var1]

现如今的人们对孔子已经是不陌生了,时至今日,上千年已经过去了,孔子的后人仍然是出人头地的。那么在当时来说,孔子的地位是不高的,毕竟他在当时不是官员,也不是出身名门。在孔子的家族中,他排行老二,因此孔子有了一个称呼。

[var1]

这个称呼就是“孔老二”,众所周知的是,孔子在家中排行第二,所以才有了这个称呼。人们都知道孔子家中排行第二,那么孔子的哥哥是谁呢?这个问题恐怕知道答案的人就不多了。孔子家中的老大远远没有孔子有名,在历史上也是如此。

[var1]

孔子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叫“孟皮”。古都的时候,是非常重视长幼有序的,在古代的时候,长幼排行是“伯仲叔季”,可问题是孔子的哥哥叫做孔孟皮,这就出现问题了,孔子的哥哥为什么“孟”为字而不用“伯”呢?这就奇怪了。

[var1]

之所以用“孟”字,是因为孔孟皮是庶室所生,他只能够用“孟”为。孔子的父亲孔纥(音he,二声),字叔梁,在当时是一个贵族。孔纥有一个正室一个妾,这在当时来说是很常见的,贵族是一个正室和一个妾,万万想不到,正室一连生了九个女儿。

[var1]

后来妾室生了第一个儿子,就是孔孟皮。问题是这个长子是一个残障儿,按照周朝的规定来说,残障儿是无法继承贵族爵位的。这可让孔纥发愁了。想要继续生儿子的孔纥已经年纪大了,当时孔纥娶了颜氏的女儿,此时的孔纥已经66岁了。

[var1]

颜氏名叫颜征在,也就是孔子的母亲。孔子出生后,让孔纥高兴坏了。根据记载显示,孔纥在孔子才三岁的时候就病逝了,只不过当时的颜征在是妾室,受到了正室施氏的欺负,孔纥去世后,孔子的母亲颜征在和孔子就被逐出了家门。

[var1]

颜征在带着孟皮和孔丘两个孩子住在曲阜阙里,过着十分清贫的生活。被赶出家门之后,孔子以及孔孟皮并没有享受到周朝贵族的待遇,反而是受到了苦难。由于孔孟皮有残疾,孔孟皮就不能够承袭爵位,由此说来,孔孟皮只是一介平民。

[var1]

值得一提的是,孔孟皮知道自己不可能主持孔家的事务,于是就与孔子一起成长。之后孔孟皮去世,孔子收长兄之子孔子蔑为徒,就像当年孔孟皮教导他一样。孔孟皮的儿子也是非常厉害的,没有让孔家人失望,孔子蔑不失所望,成为了一代明贤。

孔子在十七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了。这一年的时候,季氏宴请士一级的贵族,也就是级别最低的贵族。此时的孔子前去,被拒绝在了门外,后来孔子自幼好学,有“知礼”的名声,后来得到了官职,也算恢复了贵族身份。由此说来,孔子出人头地。

用前缀“老”加于数词“一、二、三……”前作排行次序来称呼人,是家族内部长辈对晚辈或同辈之间使用这样简化指称方法,有亲切感。值得一提的是,现如今的人们称呼“孔老二”,是带有强烈贬低、讥讽和否定色彩的侮蔑性称谓,人们不应该这样称呼。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齐桓公是春秋第一个霸主,雄才大略,为何最后会活活饿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春秋霸主齐桓公,齐桓公成为春秋霸主的第一个原因,春秋时期的齐桓公是怎么样的

    [var1](齐桓公剧照)齐桓公继位后,任用了一个重要的人,就是管仲。说起来管仲和齐桓公有一箭之仇,曾为了阻止齐桓公夺位,差点射杀了他。齐桓公继位后,听说管仲有旷世贤才,所以不计前嫌,以极隆重的礼节把他迎回齐国,并拜他为相。在管仲的帮助下,齐桓公对齐国的内政、军事和经济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齐国因

  • 细数秦国历史上出现的明君强臣,没有他们,就没有一统华夏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国十大明君,秦国最有作为的明君,秦国总共有多少位明君

    秦国早期历史秦人始祖是秦非子,秦非子是商纣王手下名将飞廉的孩子恶来之后,秦人先祖凭借着给周孝王养马有功,而被周天子封为附属国,号曰“秦嬴”,后来的秦庄公在击败西戎后,被周宣王封为西垂大夫,公元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至此,秦国正式成为了一个诸侯国,经过百余年的艰辛创业后,

  • 原创长平之战惨败后,赵国是如何反败为胜,一举灭掉秦国20万精锐?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长平之战前赵国实力,长平之战赵国和秦国各死了多少人,长平之战赵国真的没有胜算吗

    [var1]背景年轻的赵孝成王缺乏统筹全局的经验,目光短浅,既不采纳虞卿的谏言,也没领悟廉颇的战术。在他的一通胡乱操作下,长平一役最终以45万赵军全军覆没的惨败而告终。深陷于连横国的包围之中此时,秦国虽然已经向世人露出了侵吞天下的獠牙,但是秦国的远交近攻策略使得燕国、齐国仍然浑然不觉或乐得置身事外。

  • 原创荆轲明知刺秦有去无回,为什么还要去刺杀秦王?真相让人汗颜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上荆轲为什么刺秦,荆轲原本和谁去刺秦,荆轲为何愿意刺秦

    [var1]知道了荆轲刺去的目的就不难解释为何荆轲为何要去了。1.首先荆轲是燕国太子丹的门客,作为们客理应为主子排忧解难,太子丹在荆轲刺秦之前一直无条件养着荆轲,此去是为了报太子丹的收养之恩。[var1]2.荆轲既然是太子丹们客,此时王翦攻破赵国秦军已经到达燕国南部边界。燕国灭亡太子丹亦不复存在,荆

  • 原创长平之战秦军损失惨重,此时列国为何不参战,要等到邯郸之战参战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长平是现在的哪里,长平之战秦军伤亡多少,长平之战秦军为什么能包围赵军

    [var1]一、秦国的国家战略和外交策略在战国中是最出色的。这里面的原因,主要还是由战国的特点决定的。秦国之所以能够灭掉六国,除了秦国的国力是七国中最强大的原因外,最主要的原因,是秦国国家战略和外交策略要远高于其他六国。秦国的国家战略就是统一天下,为此,秦国的十几代国君一直就朝着这一目标努力。长达上

  • 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没读过什么书,为何出现那么多大思想家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战国时期的三大思想家,战国思想家,春秋战国思想史上最深刻的智慧

    [var1](焚书坑儒)我们都知道,一个人能成为学者,能成为思想家,这个人肯定读过不少书,见识过不少东西。但是奇怪的是,实际上春秋战国时期的那些大思想家,并没有读过什么书。虽说他们究竟读过什么书,我们现在并不完全清楚,因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干过“焚书”的事情。但是,并不表明那个时候的书就很丰富。因为

  • 原创精明绝顶的吕不韦为什么会选择自杀了却余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那么秦王为什么要逼死恩人呢?吕不韦为什么要选择自杀呢?其原因有三:一是吕不韦功高盖主,大权在握,严重影响了秦王亲政。吕不韦早在秦异人做国君时,就被封相国、文信侯,赐予洛阳食邑十万户,家有奴仆上万人。更历害的是,吕不韦把持朝权,遍置私人,养门客三千人,异人死,尊吕不韦为仲父,辅助秦王赢政。

  • 原创荆轲作为一个刺客,为何会刺秦失败,是否因为剑术太差?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荆轲是如何刺秦的,荆轲是该退秦还是刺秦,荆轲是谁为什么要刺秦

    [var1]既然我们讨论的是荆轲刺秦失败的原因,那下面我就试着分析下:荆轲其人。荆轲原是齐国庆氏后裔,后来迁至卫国才改姓荆,其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刺客(这点无疑义,能够刺杀秦王可是了不得的事)。[var1]其为人康慨侠义,城府修养具佳,喜欢游历,自幼喜欢剑术,在游历过程中经常和人交谈切磋剑术。可以说,荆

  • 原创陆逊是吴国的重臣,孙权为何却容不下他?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陆逊跟孙权关系,吴国重臣陆逊简介,吴国重臣陆逊有多厉害

    [var1]公元203年,18岁的孙权坐领了吴国的江山,而只有20岁的陆逊也正式走上了政治舞台。当时的陆逊主要从事文官的工作,并且能够做好份内的事情,没有出现过一丝纰漏。公元219年,关羽出兵攻打襄阳,孙权趁机偷袭了空虚的荆州。而孙权能够趁机在关羽“后院放火”,其中离不开陆逊的大力辅佐。这也是陆逊首

  • 老师不会告诉你,荆轲刺秦失败,其实是因为他武功太差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对荆轲刺秦的看法,刺秦荆轲完整视频,刺秦荆轲简介

    [var1]但事实上,根据史料记载,荆轲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剑客。《史记》记载,击剑仅仅只是荆轲的爱好,而并不是他的主业。荆轲的主业是做一名政客幕僚,靠的是理论,而不是剑术。但是荆轲的运气并不好,连卫国这种不入流的小国都不愿意用他,他只能是一路向北,周游列国,最终跑到北边最贫瘠的燕国追寻理想,最终被燕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