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战国打仗动不动几十万军队,而三国打仗有十万大军就很厉害了

为何战国打仗动不动几十万军队,而三国打仗有十万大军就很厉害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682 更新时间:2024/2/8 22:21:24

再比如长平之战,赵国被坑杀的军队人数已经达到40万,再加上阵亡的数量,人数至少也有45万军队,而秦国的军队数量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绝对不会少于赵国的数量,至少也是45万,双方加起来所有参战部队就达到90万人,这还只是两个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当时可有7个诸侯国,那战争规模岂不是要达到几百万的规模?

[var1]

此外,还有秦灭楚之战,大将王翦要求秦始皇出60万军队,才能灭亡楚国,后来秦始皇同意了,60万军队啊,这差不多是战国时期一方所能出动的军队数量最多的一次,楚国军队肯定没有这么多,最终也被秦国灭亡了,秦国一次能出动60万军队也是当时所能出动人数的极限了。

再看看三国时期的战役,就拿三大战役来说吧,先是官渡之战,袁绍出兵一共11万人,步兵10万,骑兵一万,曹操的部队人数不详,但根据推测前线作战部队应该有3~4万人左右,全起来也就是15万人的规模。

再说赤壁之战,孙权拨付给周瑜的军队是3万人,刘备手下有2万人,合起来就是5万的作战部队,这是孙刘的参战部队人数,再看曹操,虽然史书没有记载,但可以推测一下,曹操发动赤壁之战是兵分两路的,一路是由赵俨都督七军,从襄阳沿汉水南下,这一路也就是3万人,另一路是曹操亲自率领的,从江陵沿长江顺流而下,这一路最多也就是五六万人,而与孙刘作战的就是曹操这支军队,所以怎么算,赤壁之战总参战人数也不会超过15万人的规模,还不如官渡之战。

[var1]

最后是夷陵之战,刘备率领的军队人数也就是四五人,还包括了沙摩轲的一万蛮军,孙权拨付给陆逊的作战的部队最多也就是四五万人,合在一起双方总参战人也就是十万人左右的规模。

所以,你可以看到三国时期的战役参战人数远远不如战国时期,要知道三国可比战国晚了四百多年,按理说人口越往后应该越多才对,为何三国人数不如战国,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个原因:战国是全民皆兵,三国是征兵制。

战国时期实行的是分封制,天子分封诸侯建立国,诸侯分封大夫建立家,一层一层分封下去,底层的就是奴隶和平民,一个诸侯国内的子民首先效忠的是他们的封建主,而全体子民都效忠于诸侯,在当时周天子已经失去了权威,沦为附庸。

[var1]

周朝最早时规定了周天子可以拥有六军,大的诸侯国可以有三军,中等诸侯国可以有二军,小的诸侯国只有一军,当时的一军就是12500人,六军也就是75000万,所以周朝早期,一方打仗动用的军队都不超过十万人,除非诸侯联军加起来才会超过十万人,到了后期,礼乐崩坏,周天子也失去了对诸侯国的控制,大的诸侯国也能有六军,但是作战人数反而都超过了10万人。

因为到战国时期,实际的就是全民皆兵。一个国家有多少人口,基本上就有多少军队,不打仗时,该干嘛干嘛,农民就是种地,商人就是做生意,士人就是当官,一到打仗时,这些人就全部是军队。

比如长平之战,因为秦军包围赵军的人数不够,于是秦昭襄王亲自到河内郡,征发当时百姓入伍参战,把当地所有百姓全部送上战场,同时征发秦国全国15岁以上的青壮年集中到长平战场,负责拦截赵国的援兵和切断赵国的粮道,这就是把老百姓全部武装起来的结果,要不然秦国在长平之战怎么可能凑出这么多数量的军队,因为军队就是百姓,因为他们是全民皆兵。

[var1]

三国时期就完全不同了,三国的军队都是征兵制,一方需要军队打仗,就得花钱到处征兵,有些活下去的老百姓或者愿意当兵的百姓就会参加,征兵的一方还需要提供衣食住行给当兵的人,或者减免这些人家里的赋税为条件,这样的话,你征来多少人,就有多少的军队,这个数字往往不多。

曹操在陈留郡起兵时,只征收了五千人,后来五千人还起了内乱,如果谁有十万以上的大军,那么他的势力是非常强大的,比如早期的袁绍占据了河北四州,才能征调十万以上的军队,因为你有这么军队,就得有这么多的粮食、物资、装备来养活,没有实力是做不到。

三国时期整个曹魏所有兵力总和才50万人,东吴有23万人,蜀汉也有近十万军队,但这是三个国家全部的兵力,三国的战争没有把举国之兵都投入战场的,除了灭国之战,比如魏灭蜀之战,魏国投入了18万军队,蜀汉虽然全国军队有10万人,但是分散在各地,没有集中起来,参战的部队也不过五六万人,所以相对而言,三国的战役规模比战国小得多。

[var1]

第二个原因:战国人口比三国人口要多。

战国时期的人口比三国时期要多,秦始皇统一天下时,全国人口总共有3000多万人,这说明战国时期肯定不止3000万人吧,应该会多一点,但是三国时期的人口全总记载在册的人口不到一千万人,再加上士族隐藏的人口,也不会超过2000万人。

为什么三国人口这么少?

一是长年的战争,东汉末年的战乱不断,有黄巾起义,还有东汉与羌人的百年战争,二是瘟疫不断,当时的瘟疫持续近百年,贯穿了整个东汉,瘟疫大流行让中原人口十室九空,所以三国时期人才会这么少,所以三国之间的战争很多是抢劫人口。

正因为三国人少,战国人多,所以三国战役人数也不如战国。

[var1]

第三个原因:战国的兵是义务,三国的兵是自愿。

战国时期诸侯国的臣民对诸侯是有保护的义务,发生战争时,百姓必须参战,此外春秋战国几百年诸侯国并立,百姓已经习惯在一个国家生存,当有外敌入侵或者发生战争时,就会听从诸侯的号令参军作战,这是他们的义务和责任,而且当兵打仗,只有打仗时国家提供粮食,士兵的兵器、服装都是自己花钱买,这等于是拿百姓的钱来打仗,这个士兵数量所以才会多。

战国不打仗时,这些曾经士兵自己想办法养活自己,国家不用养,所以战国养兵花费少,但到了三国时期就不同,三国是征兵制,你征来的兵就得花钱养,这个实力非常重要,养不起的兵就逃走了,根本不会给你卖命,虽然三国当兵是自愿的,但是国家得为士兵提供一切,还要免除赋税,这不就等于提供工资一样吗?所以三国的兵就少,毕竟没人愿意上战场打仗,如果不是被生活所逼,谁愿意拼命。

更多文章

  • “孔老二”是孔子,那么“孔老大”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孔子已经是圣人了,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是有名的了。在历史上,历朝历代的皇帝对孔子都是非常敬重的。在春秋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时候出现了很多哲学流派,那么儒家就是其中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在春秋时期,儒家没有成为主流。到了汉武帝时期,在董仲舒的建议之下,儒家才成为了主流。在后人的眼中,孔子无疑是最

  • 齐桓公是春秋第一个霸主,雄才大略,为何最后会活活饿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春秋霸主齐桓公,齐桓公成为春秋霸主的第一个原因,春秋时期的齐桓公是怎么样的

    [var1](齐桓公剧照)齐桓公继位后,任用了一个重要的人,就是管仲。说起来管仲和齐桓公有一箭之仇,曾为了阻止齐桓公夺位,差点射杀了他。齐桓公继位后,听说管仲有旷世贤才,所以不计前嫌,以极隆重的礼节把他迎回齐国,并拜他为相。在管仲的帮助下,齐桓公对齐国的内政、军事和经济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齐国因

  • 细数秦国历史上出现的明君强臣,没有他们,就没有一统华夏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国十大明君,秦国最有作为的明君,秦国总共有多少位明君

    秦国早期历史秦人始祖是秦非子,秦非子是商纣王手下名将飞廉的孩子恶来之后,秦人先祖凭借着给周孝王养马有功,而被周天子封为附属国,号曰“秦嬴”,后来的秦庄公在击败西戎后,被周宣王封为西垂大夫,公元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至此,秦国正式成为了一个诸侯国,经过百余年的艰辛创业后,

  • 原创长平之战惨败后,赵国是如何反败为胜,一举灭掉秦国20万精锐?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长平之战前赵国实力,长平之战赵国和秦国各死了多少人,长平之战赵国真的没有胜算吗

    [var1]背景年轻的赵孝成王缺乏统筹全局的经验,目光短浅,既不采纳虞卿的谏言,也没领悟廉颇的战术。在他的一通胡乱操作下,长平一役最终以45万赵军全军覆没的惨败而告终。深陷于连横国的包围之中此时,秦国虽然已经向世人露出了侵吞天下的獠牙,但是秦国的远交近攻策略使得燕国、齐国仍然浑然不觉或乐得置身事外。

  • 原创荆轲明知刺秦有去无回,为什么还要去刺杀秦王?真相让人汗颜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上荆轲为什么刺秦,荆轲原本和谁去刺秦,荆轲为何愿意刺秦

    [var1]知道了荆轲刺去的目的就不难解释为何荆轲为何要去了。1.首先荆轲是燕国太子丹的门客,作为们客理应为主子排忧解难,太子丹在荆轲刺秦之前一直无条件养着荆轲,此去是为了报太子丹的收养之恩。[var1]2.荆轲既然是太子丹们客,此时王翦攻破赵国秦军已经到达燕国南部边界。燕国灭亡太子丹亦不复存在,荆

  • 原创长平之战秦军损失惨重,此时列国为何不参战,要等到邯郸之战参战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长平是现在的哪里,长平之战秦军伤亡多少,长平之战秦军为什么能包围赵军

    [var1]一、秦国的国家战略和外交策略在战国中是最出色的。这里面的原因,主要还是由战国的特点决定的。秦国之所以能够灭掉六国,除了秦国的国力是七国中最强大的原因外,最主要的原因,是秦国国家战略和外交策略要远高于其他六国。秦国的国家战略就是统一天下,为此,秦国的十几代国君一直就朝着这一目标努力。长达上

  • 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没读过什么书,为何出现那么多大思想家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战国时期的三大思想家,战国思想家,春秋战国思想史上最深刻的智慧

    [var1](焚书坑儒)我们都知道,一个人能成为学者,能成为思想家,这个人肯定读过不少书,见识过不少东西。但是奇怪的是,实际上春秋战国时期的那些大思想家,并没有读过什么书。虽说他们究竟读过什么书,我们现在并不完全清楚,因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干过“焚书”的事情。但是,并不表明那个时候的书就很丰富。因为

  • 原创精明绝顶的吕不韦为什么会选择自杀了却余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那么秦王为什么要逼死恩人呢?吕不韦为什么要选择自杀呢?其原因有三:一是吕不韦功高盖主,大权在握,严重影响了秦王亲政。吕不韦早在秦异人做国君时,就被封相国、文信侯,赐予洛阳食邑十万户,家有奴仆上万人。更历害的是,吕不韦把持朝权,遍置私人,养门客三千人,异人死,尊吕不韦为仲父,辅助秦王赢政。

  • 原创荆轲作为一个刺客,为何会刺秦失败,是否因为剑术太差?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荆轲是如何刺秦的,荆轲是该退秦还是刺秦,荆轲是谁为什么要刺秦

    [var1]既然我们讨论的是荆轲刺秦失败的原因,那下面我就试着分析下:荆轲其人。荆轲原是齐国庆氏后裔,后来迁至卫国才改姓荆,其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刺客(这点无疑义,能够刺杀秦王可是了不得的事)。[var1]其为人康慨侠义,城府修养具佳,喜欢游历,自幼喜欢剑术,在游历过程中经常和人交谈切磋剑术。可以说,荆

  • 原创陆逊是吴国的重臣,孙权为何却容不下他?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陆逊跟孙权关系,吴国重臣陆逊简介,吴国重臣陆逊有多厉害

    [var1]公元203年,18岁的孙权坐领了吴国的江山,而只有20岁的陆逊也正式走上了政治舞台。当时的陆逊主要从事文官的工作,并且能够做好份内的事情,没有出现过一丝纰漏。公元219年,关羽出兵攻打襄阳,孙权趁机偷袭了空虚的荆州。而孙权能够趁机在关羽“后院放火”,其中离不开陆逊的大力辅佐。这也是陆逊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