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商隐最通俗的一首诗,让人一看就懂,却仍给读者留下难解之谜!

李商隐最通俗的一首诗,让人一看就懂,却仍给读者留下难解之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506 更新时间:2024/1/10 9:50:07

引言

当历史的车轮驰入盛世大唐,就涌现出了一大批光耀星空的著名诗人:诸如“初唐四杰”的王、杨、卢、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陈子昂,“四明狂客”贺知章,“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以及“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的白居易……时间进入晚唐,又有人称“小李杜”的李商隐与杜牧(李白与杜甫被人合称“大李杜”)横空出世。

“朦胧诗派”的鼻祖

说起李商隐,人们都称誉他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所以,在一众唐朝诗人中,李商隐的诗歌受后世追捧的热度甚至高于李白。清代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中,就收入了李商隐的诗作32首,数量仅次于杜甫(38首),居第二位,而王维入选29首、李白入选27首。正是因为这个唐诗选本之功,才让李商隐的诗歌走进普通民众。

但是,一提起李商隐的诗,人们的第一感觉就是:“李商隐的诗写得虽然非常好,但看不懂!”不仅仅是现代人读不懂,就连元代的著名诗人元好问也发出了“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的慨叹。

确实,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与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是,李商隐写诗,将含蓄、朦胧的表现手法运用到了极致,因而使得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比如他那首著名的《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诗题虽为《锦瑟》,但却并非咏物之作,而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实是借瑟以隐题的一首无题诗。此诗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李商隐最难索解的作品之一,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锦瑟”是指装饰华美的瑟。瑟乃古代的拨弦乐器,《史记·封禅书》载古瑟五十弦,后一般为二十五弦。

此诗或为李商隐晚年之作。《锦瑟》一诗的主旨到底为何,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悼念追怀亡妻之作,或以为是自伤身世、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待儿之笔。全诗词藻华美,含蓄深沉,情真意长,感人至深。李商隐的这类诗歌作品应当就是中国诗歌史上最早的“朦胧诗”了,称其为“朦胧诗派”的鼻祖,也似不为过。

巴山夜雨会有时

一个成功的诗人,其风格并不是单一的,李商隐也不例外,除了艰涩如《锦瑟》一类的作品之外,他也还写过明白如话、深情款款的通俗晓畅之作,其中,最好懂的,就要数他的那首受众面极广的《夜雨寄北》了: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是一首“诗体信”,是回复北方的亲人的。古人相隔两地,要想交流,只有书信一途,书来信往的,就像隔空聊天一样,感情虽然延迟,但最终都会抵达。当时的李商隐客居巴蜀,突然收到来自长安亲友的来信,雨夜展读,思绪万千,面对亲友的归期之问,他挥笔写下了这首诗。因为是回复亲友的问询,所以,全诗写得如话家常:

你问我,什么时候可以返回长安,我现在是身不由己,也定不下个准日子;此时,已是秋深,捧读你的来信,巴蜀之夜正秋雨绵绵,池塘水满。

其实,我也想早点回去,与你临窗对坐,剪烛夜话,促膝长谈;就一杯清茶,或一壶老酒,我慢慢向你讲述这夜的风、这夜的雨与这夜的思念。

李商隐虽然诗名远播,但是,他的一生却非常坎坷,用郁郁不得志来形容是再恰当不过。

当恩师与爱人同时掉进河里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但是没有历史文献证明此事。李商隐在诗歌和文章中数次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这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的利益。李商隐的蒙教育可能来自他的父亲。李商隐的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获嘉(今河南获嘉县)县令。李商隐三岁左右,随父李嗣赴浙。李商隐“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但是,不到十岁时,其父李嗣就因病去世了。李商隐只得随母还乡,从此过着艰苦清贫的生活。

李商隐是家中长子,父亲去世后,他不得不与母亲一起分担养家的重任。李商隐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时期曾“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则是他回到故乡后遇到的一位同族叔父。这位堂叔父曾上过太学,但没有做过官,终身隐居。据李商隐回忆,这位叔父在经学、小学、古文、书法方面均有造诣,而且对李商隐非常器重。受他的影响,李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大约在16岁时,他的古文就获得了一些士大夫的赞赏。这些人中,就包括时任天平军节度使的令狐楚

令狐楚是李商隐求学生涯中的一位重要的人物,令狐楚位居高位,是当时著名的骈体文专家,不仅教授李商聊骈体文的写作技巧,而且还资助李的家庭生活,并且还将自己的子弟都介绍给李商隐,其子令狐绹就是其中之一。后来,令狐楚又聘其入幕为巡官,曾先后随往郓州、太原等地。唐大和七年(833年),令狐楚调任京职,李商隐离太原返乡苦读。开成二年(837年),24岁的李商隐得中进士。

24岁得中进士,这是一般读书所难达到的辉煌,但是,金榜题名的李商隐却并未能因此而飞黄腾达,因为,他所处的官场,正是唐朝历史上著名的“牛李党争”时期。

其实,李商隐本不想参与党争的,他的“陷入”,也是因才之害。开成二年(837年)年末,李商隐的恩人令狐楚病逝,在帮着令狐家料理完丧事后不久,李商隐因其才名被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相中,并聘请他去泾州(治今甘肃泾川县)作王的幕僚。王茂元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并将女儿嫁给了他。正是这桩婚姻,将其拖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李商隐的尴尬处境在于: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的成员;而令狐楚父子属于“牛党”。

因此,李商隐的行为就被很轻易地被解读为对刚刚去世的老师和恩主的背叛,并且很快就为此付出了代价。在唐代,取得进士资格一般并不会立即授予官职,还需要再通过由吏部举办的考试。开成三年(838年)春天,李商隐参加授官考试,结果在复审中被除名。这件事对李商隐最直接的影响是使得他获得朝廷正式官职的时间推迟了一年。

被党争毁掉的诗人

李商隐被动地卷入“牛李党争”后,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李商隐初入仕途,被授秘书省校书郎,不久,又被调任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尉。李商隐在弘农县尉任上,因受到上司的打压,做得也很不开心,干了一年多就辞职闲居了。不久,他又被任命为秘书省为正字,这是个比校书郎的品阶还低的校对员。后来,因母亲病逝,他不得不再次辞职丁忧回家为母守孝。

丁忧期满后,桂管观察使郑亚邀请“下岗待业”的李商隐往赴桂林任职。在桂林不到一年,郑亚就再次被贬官为循州刺史,李商隐也随之失去了工作。大中二年秋(848年),李商隐回到长安。据说,他在穷困潦倒之际,写信给故友令狐绹(此人于大中四年起升任宰相,唐懿宗即位,出任河中节度使,历任四镇节度使。随后入朝辅政,累拜司空,册封凉国公。唐僖宗即位,出任凤翔节度使、太子太保,册封赵国公)请求帮助,但遭到拒绝。

为了生存,李商隐只得自己努力,结果只考试得到一个盩厔县尉的小职位。这样的结果,对于李商隐来说,是莫大的讽刺,人生就像一个老也画不圆的圆,一下子又回到原点:10年之前,他正好也是一个相当的职位(弘农县尉)。这样的职位,李商隐也没能待上多久,又再次失业。

大中三年九月(849年),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正邀请李商隐前往徐州任职。不巧的是,李商隐追随卢弘正仅仅一年多后,卢便于大中五年春天病故。这样,李商隐不得不再一次另谋生路。

李商隐留下的难题

大中五年(851年)秋,刚刚被任命为西川节度使的柳仲郢,邀请李商隐随他赴川,成为柳仲郢的参军。李商隐刚到四川时,就收到了长安亲友的来信,在一处秋意正浓的雨夜,李商隐写了下这首《夜雨寄北》。

然而,诗读懂了,我们却依然面临着一个难题——李商隐的这首诗到底是写给谁的?

《夜雨寄北》选自《玉溪生诗》卷三,按照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寄北”就是写给北方的人。诗人当时在巴蜀,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但是,在南宋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里,这首诗的题目又为《夜雨寄内》,“内”即妻子,因而,李商隐的这首诗是寄给妻子的。但是,李商隐随柳仲郢赴川时,其妻王氏已在这一年的夏秋之交病故,因此有人说,李商隐的这首诗不可能是“回复”亡妻的。寄“北”,就是写赠长安友人的。

结语

《夜雨寄北》这首诗言浅意深,语短情长,具有含蓄的力量,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读者,令人百读不厌。因此,《夜雨寄北》到底是“寄友”还是“寄内”,早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一千多年过去了,每到深秋夜雨的时候,我们依然能想起,曾经有这么一个诗人,用短短的28字演绎着一段深情,当我们会反复诵读这首诗时,仍有亲临其境的感觉,足矣。

(图片来自网络)

更多文章

  • 唐朝这位老臣去世时,为何让杀人如麻的武则天都流泪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武则天没杀的唐朝老臣,唐朝老臣为什么容忍武则天,武则天为什么重用老臣

    他在虎狼出没、风云变幻的唐朝政治舞台上整整活跃了几十年,虽也几经沉浮,但最终还是得以保全,并留下了不少政绩。当他九十三岁高龄病老而死时,连性格暴虐、杀人如麻的武则天都动了感情,流着眼泪,发出感人肺腑的赞叹:从此“朝堂空矣!”狄仁杰得以善终,是否像有的封建政客那样,依靠圆滑的处世之道、奸诈的手腕权术?

  • 南唐大权在握的宰相,一生最怕老母鸡,看见鸡汤当场吓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南唐时期的宰相,南唐后主有多可怕,南唐最怕的将领

    冯延巳的诗词令人赏心悦目,但是他的人品却实在不怎么样。冯延巳深受皇帝赏识,家中仆婢近千人,还有很大的一所宅院。冯延巳在后宅的空地上圈养了许多的老母鸡,平时每日都要让仆人现杀一只鸡,煨成鸡汤饮用,以此来补身。可是鸡汤喝下去,冯延巳的身体非但没有变的强健,他反而感觉自己的精力一日不如一日。有一天,冯延巳

  • 李建成手中的王牌大将,李世民都十分忌惮,却被一神婆给忽悠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建成与李世民手下将领哪方厉害,李世民决战李建成,李建成和李世民关系如何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一生中最大的污点,即使他勤政爱民、善听谏言,创立了“贞观之治”,但他手刃兄弟的残忍手段依旧被世人所诟病。或许有人会为李世民打抱不平,是他的父亲李渊许过太子位食言在先,又有太子李建成陷害在后,他也是为了保命不得已而为之。也许这些都是理由,但不管怎样都篡改不了李世民踩着兄弟鲜血上位

  • 杨贵妃爱吃荔枝,此妃爱吃瓜,皇帝全国搜罗鲜瓜,她比贵妃更受宠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杨贵妃吃的哪里的荔枝,历史记载杨贵妃喜欢吃什么水果,杨贵妃以前喜欢吃哪里的荔枝

    早在汉朝时,就已经有帝王倾尽全国之力,为自己心爱的妃子挑选水果了。这个皇帝就是汉明帝。汉明帝当时最宠爱一个叫做阴贵人的妃子。史书上并没有记载这个阴贵人的出身,不过从她的姓氏“阴”来看,她应当是汉明帝母亲阴丽华家族的人。阴贵人非常得宠,汉明帝对她很疼爱,尽量满足她提出的每一个要求。有一天晚上,阴贵人做

  • 唐玄宗继位后遭遇蝗灾,宰相姚崇建议消灭蝗虫,为何得不到支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一则关于唐玄宗治理蝗灾的故事,唐玄宗谈蝗灾视频,姚崇唐玄宗

    假如某个地区爆发了严重的蝗灾,应该怎么办?今天的人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消灭蝗虫。但是,如果时间上推到唐朝玄宗年间,事情就不那么简单了。蝗灾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灾害之一。古代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而蝗灾破坏的就是农作物。大规模的蝗灾,让粮食颗粒无收,老百姓只能忍饥挨饿。在中国古人的思维里,天人感应思想一直

  • 唐朝为何频繁宫变?连李承乾差点也成功逼宫,都是李世民惹的祸!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是中国封建王朝中最繁荣昌盛的王朝之一,它的影响是世界级的。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声誉远扬海外,唐朝以后海外华人多自称为唐人。唐朝之所以能有如此辉煌,是与李世民在初唐时期的“贞观之治”分不开的。但是,熟悉唐朝的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共历21帝享国289年的唐朝,其宫廷并不太平,可以说是宫廷政变

  • 放死囚回家过年,400死囚节后如期回归,李世民:统统免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世民放死囚回家的故事是真的吗,唐太宗释放死囚回家过年,唐朝死囚还能回家吗

    唐朝是个富有人情味的朝代,无论是平常岁月,还是新春佳节,我们透过史实,仍会感受到当时的盛世气象与暖人心肺的细节。唐代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就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令人遐想的历史瞬间。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生于河南新郑。他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

  • 唐玄宗宠妃死后追封皇后,千年后陵墓被盗,27吨棺椁被卖往海外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之墓,唐玄宗妃子列表,唐玄宗宠妃墓地在哪里

    在杨玉环之前,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是武惠妃。武惠妃是恒安王武攸止的女儿,是武三思的侄女,身世显赫。武惠妃长得很漂亮,亭亭玉立,而且性情乖巧,善于逢迎玄宗,很快得到玄宗的宠幸。他为玄宗生育了四个儿子和三个女儿。但是,武惠妃的儿子都不是长子,加之她是武氏之人,所以她一直没有被封为皇后。虽然唐玄宗一直有意封

  • 此人是李建成心腹,李世民登基为帝后竟拜其为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李建成与李世民手下将领哪方厉害,李建成和李世民谁的权力大,李世民李建成简介

    文/王国栋此人是李建成的心腹,因为不能教导李建成与李世民消弥兄弟隔阂,被唐高祖李渊施以流放的惩罚。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继位为帝后,将其召回朝内,任命为谏议大夫。公元630年,李世民拜其为宰相,主持朝廷大事,位列唐初四大名相之首。这位经历颇具传奇色彩的著名宰相就是王珪。王珪,字叔玠,扶风郿(今陕西眉

  • 毫无存在感的王朝,不是晋朝,存在三百年无人问津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为什么说晋朝是烂的王朝,晋朝是一个大一统王朝吗,晋朝是最弱的王朝吗

    历史上的晋朝在曹魏的基础上建立了,司马家族经过三代人的努力才走向了皇位。值得一提的是,在曹魏的后期,曹魏也没有人才可以用,当时的曹魏已经被司马家族架空。在司马懿晚年期间,就开始布局谋划了。到了之后,司马炎建立了晋朝。司马懿和司马炎中间的司马昭就是一个中继的人物。现如今看来,晋朝成为了历史上存在感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