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自成拥兵百万,进入北京时极受拥戴,为何仅过了42天便被赶走?

李自成拥兵百万,进入北京时极受拥戴,为何仅过了42天便被赶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751 更新时间:2024/1/24 11:47:21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一月,李自成在西安创建大顺政权,随即率军北上,仅用了两个多月时间便攻入北京,并迫使崇祯帝殉国。李自成进入北京后,威望达到顶点,但让人没想到的是,仅过了42天时间,他便兵败如山倒,仓皇地逃出北京。那么,李自成为何会迅速败亡?一切,都跟他做的两件蠢事有关,即要求明朝降臣“助饷”和掠夺地方百姓。

李自成从西安出发,仅两个多月便攻入北京

众所周知,在推翻旧王朝后,新生政权要想得到稳固发展,必须要最大限度的优待前朝遗臣,这固然是笼络人心的需要,又是防止大动乱的必要手段。然而李自成却反其道而行之,用一项名为“助饷”的政策,把自己推向前朝遗臣的对立面,并给大顺政权种下骤兴骤亡的诱因。

所谓的“助饷”,本是明末田赋中加派的名目,也即为筹措镇压农民起义的军费而加派的赋银,不过在李自成方面,却成了勒索抢劫勋戚官绅、富商巨贾财产的手段。早在由陕西向北京进军途中,李自成便开始推行“助饷”政策,而等到进京后,更是将其推向顶峰。

为继续推行“助饷”政策,李自成特设中央级别的衙门-“比饷镇抚司”,并由刘宗敏、李过主管此事。依据明朝降臣品级、身份的不同,大顺政权为他们制定数额不等的“助饷”金额,规定“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道科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见《甲申核真略》) 。

刘宗敏通过“助饷”,虐杀大量明朝降臣、富商

为保证“助饷”工作能顺利完成,刘宗敏制作了五千具夹棍,对无力“助饷”或交钱不足的官员大肆用刑,这种刑具“木皆生棱,用钉相连,以夹人无不骨碎”(见《甲申纪事》),受刑人会遭受怎样的苦楚惨痛,可想而知。死在夹棍下的官员、富商多达千余人,甚至还包括末任首辅魏藻德。

经过一系列的酷刑操作,大顺政权最终在京官、富商身上劫掠勒索到白银七千万两,但考虑到刘宗敏、李过等人中饱私囊,下级军官和士兵所掠隐瞒不报等因素,实际金额肯定要远远超过此数。但不管如何,“助饷”虽然肥了大顺军,但却让整个明朝降臣集团走上与其为敌的道路,其消极影响不言而喻。

李自成曾允诺百姓“不当差,不纳粮”

李自成之所以能由一介流寇,蜕变为推翻明朝的强大势力,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在于他能发动无数的底层民众为其效力,而之所以如此,在于其适时地提出了使百姓“不当差,不纳粮”的政策。不仅如此,李自成还让谋士李岩将这项政策谱成民谣,在中原一带广为传唱。

这首民谣一旦传唱开来,很快便呈“病毒式”扩散的态势,不仅为大顺军赢得了大把民心,也间接瓦解了朝廷军队的斗志,为李自成顺利进京创造了极强的舆论条件。然而,李自成虽然颁布“不当差、不纳粮”的政策,但实际上却根本没有施行过相应的举措。不仅如此,李自成“打江山”时固然可以慨明朝之慷,以后者的积储作为军粮物资的来源,可一旦推翻明朝,就全换了一副面孔。

李自成进京之初深受爱戴,但很快便失去民心

原来,大顺军进入北京后,迅速堕落为扰民害民的匪兵,不仅大肆抢劫勒索官员和富户,而且也对普通百姓下手,其为害之深,甚至超过了当年的赤眉军和黄巢的乱军。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史学家计六奇在其编著的《明季北略》中,曾引述东村老人对大顺军深恶痛绝的评价,其中讲到:“自成入京,大类赤眉、黄巢,盖盗贼之性,本无霸王之略。” (见《明季北略·卷二十》)

正因为大顺军对民间不分差别的劫掠政策,使得百姓对李自成集团恨之入骨,并渐渐地产生希望明朝光复的期望。李自成于三月十九日进京,当年四月十四日便有人在大街上张贴私示,其中写道“明朝天数未尽,人思效忠,于本二十日立东宫为帝,改元义兴”(引文同上)。虽然内容荒诞不经,但由此可见百姓思旧的情绪何其强烈。

明末农民战争形势图

等到李自成兵败山海关后,各地民众纷纷起来反抗,攻击大顺军。比如,德州诸生谢陛聚众起事,杀死大顺政权的防御使关杰、州牧吴征文,短短时间里“入来附者四十余州县”(引文同上);在泰安、安丘等地,明朝遗臣和乡绅们聚众起兵,“倡义内诛伪官,外拒土寇”(见《泰安县志·卷九》),一时间“河北、山东郡县,各杀伪官起义”(见《怀陵流寇始终录·卷十八》)。

正因以上两点原因,李自成在北京只待了42天时间,便在清军和吴三桂军队的联合进攻下,在一片石溃败,随即仓皇地逃出北京,并重新做起了流寇。次年,李自成逃窜至湖北九宫山,被当地民团击杀,终年40岁。随着李自成的被杀,大顺政权覆灭。

史料来源:《明史》、《明季北略》、《甲申核真略》、 《泰安县志》、 《怀陵流寇始终录》等

更多文章

  • 杨家将在历史上真的很厉害吗?北宋灭亡时,为何不见其救助国难?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杨家将在北宋真的是这样辉煌吗,杨家将为何不保住北宋,北宋将亡时杨家将为何不再出来

    在小说《杨家将》及系列影视作品中,杨继业和他的后人们俨然成了宋朝的“顶梁柱”。宋朝的国运之所以不衰,就是有“杨家将”在那里扛着。虽然千百年来这种观点很流行,但很可惜,跟史实出入太大,否则它不能合理解释,为何在北宋亡国时,却未见“杨家将”站出来救助国难?其实历史上根本就没有成体系的“杨家将”,就连“杨

  • 朱标如果不死,会是朱棣的对手吗?看完你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标要是没死朱棣还敢反吗,朱标不死朱棣会帮着削藩吗,朱标不死朱棣能得到天下吗

    虽然朱棣能征善战,骁勇多谋,与朱元璋性格相似,但他毕竟只有燕北弹丸之地,从天时、地利、人义、实力上,都不比朱标。接下来,我们来算算朱棣到底有多少筹码可以与准皇帝朱标抗衡。朱元璋是一个穷怕了的人,得到天下后,为了让子孙们世世代代享有富贵荣华,先后将24个儿子封为藩王。每一个藩王食粮万石,相当于月薪百万

  • 朱元璋一共有多少位亲生女儿?她们都嫁给谁?最终命运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元璋有多少个女儿,朱元璋最疼爱的女儿是谁,朱元璋女儿墓完整版

    明太祖朱元璋一生妻妾成群、子女众多,其所生亲女儿,见诸于史端者有十六位。那么这些人都是谁?都嫁给哪些达官显贵?最终的结局如何?长女临安公主,生母为成穆贵妃孙氏,1376年下嫁韩国公李善长之子李祺。李祺身兼功臣之子与皇帝长婿双重身份,所以备受朱元璋信用,凡四方水旱灾情,往往会奉诏前往赈灾安抚。李善长受

  • 朱元璋宴请文武百官,席间跟功臣畅饮,突然翻脸:把你俩儿子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元璋百官相互弹劾,朱元璋授封文武百官名单,朱元璋宴请大臣算不算鸿门宴

    明朝开国元勋傅友德出身农家,在元末大战乱中,相继追随红巾军领袖刘福通、李喜喜、明玉珍和陈友谅等人作战,等到陈友谅弑杀天完皇帝徐寿辉、自称汉帝后,傅友德因对他的行为不满,便转而投奔了朱元璋,时在元顺帝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八月。傅友德虽然很晚才归顺朱元璋,但此后在破陈友谅、灭张士诚、北伐中原等战事

  • 宋朝为何不能像汉唐那样征服四周?三点原因告诉你,它有很大苦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宋朝能恢复汉唐吗,宋朝和汉唐哪个强,宋朝对汉唐的影响

    很多人评价宋朝是“经济上的巨人,军事上的侏儒”,虽然这种观点很偏颇、很夸张,但无形中也点明了一个客观现象,即国力强盛、名将辈出的宋朝,的确没有像汉唐那样征服四周,反而备遭异族的欺辱。其实,宋朝之所以“不堪”,有着自己很大的苦衷,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宋朝版图跟汉唐相比,“缩水”很严重其一,缺

  • 宋朝降将因献女成为西夏国丈,执掌朝政十余年,后欲平分国家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朝抗西夏名将,宋朝哪位将领被蒙古人杀害,宋朝被杀的功臣

    此人本是投降西夏的宋朝降将,后因向皇帝献纳女儿为妃,一跃而成为国丈,并由此飞黄腾达。皇帝死后,此人又在小皇帝的手下担任宰相,执掌朝政十余年时间,随着权势日盛,竟然做起了跟皇帝平分江山,自己称孤道寡的念头,可惜最终阴谋失败,落得身死家破的下场。这位经历曲折的人物,便是任得敬。任得敬本是北宋西安州(今宁

  • 历史上真实的宋江有多厉害?横行十郡如入无人之境,最终结局成谜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真假宋江,历史上宋江有多厉害,历史上的宋江真的很强吗

    拜施耐庵的生花妙笔所赐,梁山好汉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妇孺皆知,以大头领宋江为首的一百单八将,各个身怀绝技,在“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旗号下,演绎出一幕幕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其实宋江起义在历史确有其事,只是其过程跟《水浒传》的情节出入很大。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宋江是个什么形象?他最终的结局又如何呢?宋江

  • 朱元璋宴请群臣,席间跟功臣把酒言欢,转脸却下令:把他老婆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元璋宴请群臣片段,朱元璋如何对待群臣,朱元璋与群臣的关系

    明太祖朱元璋雄猜阴狠、果于杀戮,哪怕官员们犯下很轻微的过错,往往便会被杀头,甚至有灭族的风险。不仅如此,朱元璋有时还会因为一些琐碎小事,便对功臣的家眷也大开杀戒,其中最典型的事件,便发生在头号开国元勋徐达之妻谢氏身上。谢氏仅仅因为说了句玩笑话,便被朱元璋活活打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徐达原配张氏死后,

  • 历史冷知识:《水浒传》中的“押司”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官职?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水浒传里的各种官职,水浒传管带是什么官职,水浒传梁山对应现在官职

    在《水浒传》中,就有类似禁军教头林冲一样的人物,林冲之前虽然掌管八十万禁军,但是到头来还是没有好的发展。在这梁山的一百零八位好汉之中,及时雨宋江当初也是在官府任职,被人称为“宋押司”,当时也算是小有名气。押司是当时的文书人员。朝廷中除了官,还有一个职位就是吏。官的地位是远远高于吏的,做官的人一般都要

  • 大明王朝:嘉靖帝的硬威慑,他为什么让严嵩把六心居改成六必居?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嘉靖与严嵩关系,嘉靖为什么让胡宗宪把账册给严嵩,大明王朝之嘉靖感叹严嵩不争气

    严党倒台,徐阶奉命到严嵩府上传达嘉靖帝的旨意,严嵩却执意要带一坛子六心居酱菜进献皇上。此举目的有三,一方面表明自己已经受万人唾弃,已然无回天之力,希望嘉靖帝不要赶尽杀绝;其次,表明自己的忠心,纵然虐我千百遍,我对圣上心不变,以此明志;三则是警告徐阶,我严嵩的下场,就是你以后的下场,希望你好自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