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走后,又来一人乘凉,小孩又往这个人身上撒尿,那人手起刀落,将小孩劈成两截。韩信只用了几文钱,不仅借刀杀人,还博得一个宽容大度的美名,心机真是可怕。而韩信的权谋正是:欲让其灭亡,先让其疯狂,换成现代词也叫“捧杀”。
这就是“韩信惯娃”的故事。这个故事有多个版本,但大概意思相近。有一说,韩信早年不事生产,整天靠着漂母和其他的人接济过生活,还从屠夫的裤裆底下钻过去,所以淮阴的百姓都看不起他。
一天中午,落魄的韩信到一树下乘凉。这时,一个顽皮的孩子恰好在树上玩耍。孩子见是韩信,就朝韩信头上尿去,韩信一惊,感觉一股热流从头上浇下来。他抬头一看,见小孩子正朝自己撒尿,韩信闻到自己满身的尿骚味,想收拾这个孩子。在此之前,他为了不让自己落个杀人的罪名,就忍辱从屠夫的裤裆底下钻了过去。
韩信不是不想收拾屠夫,只是时机未到。而这时,一个孩子也来羞辱他,他想让这个孩子付出代价,但他仍然不想让自己落个杀人的罪名。
所以,他不仅不凶孩子,还把身上仅有的几文钱给了孩子,对孩子说:“现在天气热,你尿得刚刚好,可以帮我解暑降温,但我钱不多,这几个钱全给你,表示我的感谢。以后再有人来这里乘凉,你可以照做,他们比我有钱,会给的更多。”小孩信以为真,结果被后来的人劈成两截。
还有一说:韩信在项羽帐下不受重用,就逃奔汉军而去。士卒把韩信逃跑的消息报告项羽,项羽本就看不起甘愿忍受“胯下之辱”的韩信,并不重视。
但范增看出了韩信的不凡,力谏项羽,不用韩信,就要杀了韩信,免得来日和自己为敌。在范增的劝说下,项羽便派了一队人马去追杀韩信。韩信一路奔逃,累坏了,到一棵大树下休息。这时,树上的一个孩子便朝韩信撒尿。
韩信抬头一看,是个孩子,心中又气又恼,但他知道,自己在逃跑,追兵可能马上就要到。于是,韩信心生一计。对小孩说:“我赶路又累、又热,你这一泡尿帮我解暑降温,做得很好,我送给你十个铜钱,表示感谢。等会,会面来的人都是大官,他们比我有钱多了,你以此照做,他们会给你更多的钱。”
小孩信以为真,等后面的追兵赶到树下休息时,又开始撒尿。这队追兵一气之下,把小孩从树上拉下来,砍成了肉酱。等这队追兵砍杀了小孩,泄完愤之后,才发现自己耽误了时间,中了韩信的计策,而韩信则趁这个时间早已逃之夭夭。
韩信这心机深吧,小孩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是为何而死的?韩信的可怕心机还不止体现在这一件事情上,话说韩信帮刘邦打败项羽后,被改封为楚王,衣锦还乡,荣归故里。
这时,当初让韩信忍受“胯下之辱”的屠夫可吓坏了,当韩信的车驾途径淮阴县菜市口时,屠夫连忙跪到韩信跟前求饶。百姓们围成一团,都为屠夫捏一把汗,心想韩信肯定饶不了屠夫。
不料,韩信不仅没有惩罚屠夫,还当着众人的面表扬屠夫当年让自己受辱,激励了自己。所以,韩信提拔屠夫到军中做官,封为中尉,这可是军中的一个中层将官了。很多人出生入死,立了不少战功,都没等捞上一个中尉,而屠夫手无寸功,就因为让韩信受过辱,捞上这么大一个便宜,真是羡煞众人。
一时之间,淮阴县的百姓纷纷夸赞韩信心胸宽广,以德报怨,是大好人。然而,韩信真的是以德报怨吗,难道这不是另一个版本的“韩信惯娃”吗?试想,韩信身为楚王,他杀死一个屠夫,如捏死一只蚂蚁一样,但他如此杀了屠夫,有辱他的威名。
而他提拔屠夫做官,屠夫瞬间富贵,难道不会疯狂吗?话说“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屠夫手无寸功,却和那些个满身伤痕的将领平起平坐,将领们不会给屠夫穿小鞋,挤兑他吗?而且将领们都知道屠夫羞辱过自己的老板,他们不会借着军中的规矩,搞死屠夫,谄媚韩信吗?
如此一来,屠夫即便被杀,那也是”咎由自取“,不会玷污韩信的威名。自古以来,做领导的都是权谋高手,所以,我们无论身在官场、职场、生意场,都要多读些增长智慧的书籍,用智慧帮人、帮己,用智慧谋身、谋事,免得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就像那个撒尿的小孩、屠夫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