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为何执意北伐?魏国那么强,向西南或西北方向扩张不好吗?

诸葛亮为何执意北伐?魏国那么强,向西南或西北方向扩张不好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993 更新时间:2023/12/17 7:52:55

从人口构成比例来说魏国完胜

根据《晋书》记载:公元263年,蜀国灭亡时国内的总人口共计94万。而当时的蜀军为十万两千余人。这就是说蜀国当时的军民人口比例为十比一。另外当时蜀国的官员数量为一万三千余人。

[var1]

公元280年吴国灭亡,当时吴国境内的总人口数为230万,军队人数为23万。由此可知吴国的军民比例也是十比一。另外当时东吴境内的官员数量为三万两千余人。而魏国在灭亡蜀国时的人口数量为450万,魏国军队的总人数为四十五万。魏国官员的人数将近六万。这就是说魏国的总人口数量是吴国的一倍,是蜀国的四倍。

魏蜀吴三国,官员的大概比例是6比1比3。随之蜀国便形成了一个尴尬的局面:只有攻占吴国或是魏国的土地,蜀国才能利用俘虏得到的官员,去管理占领的土地。

[var1]

北伐存在必然性

蜀国以90余万人口,养活11万官、兵,这出现了一个尴尬的局面。国民生产总值不高,经济落后,内部不稳定。所以蜀国就需要不断通过战争,向外进行扩张来维持内部的稳定,这便是诸葛亮穷兵黩武,立志北伐的原因。

蜀军向西南方向扩张,以蜀国的国力也是无法承担后期管理支出的。这项管理支出包括:大量驻扎的军队,大量前往西南任职的官员,前期大量的粮草供应。

[var1]

西南对于蜀国而言多山川密林,且地势环境十分复杂,蛇虫猛兽丛生,这是不利于蜀国进行人口繁衍的。另外西南地区不便于教化,交通不比便利。驻扎的蜀军人数少了不利于平叛,驻扎的蜀军人数多了,粮草供应又是蜀国无法长期承担的。因此诸葛亮才会将蜀国对外扩张的目标,定在了曹魏身上(北伐)

蜀国内部不和,无力承担对外征伐

诸葛亮可以通过不断北伐,得到魏国的土地、官员和粮草。随之蜀国就可以用缴获的粮草供养军队,利用俘虏到的北地官员去管理地方。

[var1]

魏蜀两国的边境交界处为五百多里,这也是便于蜀军从不同方向进攻魏国的。反观蜀国国内,蜀国产粮、盛产蜀锦这不假,但蜀国内部却有三股势力陷入了内斗(刘备的旧部、刘表的旧部、荆州士族)。与此同时,除了荆州、汉中驻扎大量蜀军以外,其他地方的蜀军驻扎的又过于分散。

对于诸葛亮和刘备而言,占领西南地区,实际并没有增强蜀国的国力。大举西征吴国,对方又是自己多年的盟友,守住北方尚且不易,更何况是大举西征呢?

[var1]

最初的口号便是“兴复汉室”

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初期,打出的口号便是兴复汉室。对于当时的蜀国而言,大环境是敌众友寡的,所以刘备和诸葛亮才会把主要精力放在恢复汉朝的疆域上。恢复汉朝疆域,可以让蜀汉政权得到汉朝百姓的拥戴。

蜀军一旦向西南方向进行扩张,那么东吴便可趁势夺取荆州,曹魏也可以伺机攻占汉中。到那时蜀国不但失去了盟友,还将以一敌二,迎战魏、吴两国国。所以北伐对于蜀国而言不但可以扩张领土,增强国力,还可以捆绑吴国,让吴国继续当自己的盟友。

[var1]

蜀国也曾向西北、西南方向进行扩张

虽然蜀国先天条件不足,但历史上蜀国也并非没有向西北、西南方向进行过扩张。关羽死后,刘备主导的夷陵之战,便是蜀国向西北、西南方向进行的一次扩张。结果蜀军损失惨重,刘备更是因此战,抑郁而终。

诸葛亮掌权后,第一时间就将刘备定下的错误战略拉回了正轨。此后蜀国再没有和吴国有过大规模的冲突,诸蜀军的主攻方向定在了北方的曹魏身上。

[var1]

刘备掌权时的蜀国,确实有向西北、西南方向,进行过扩张。但在这一过程中,蜀国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以及物力,蜀国最终更是是无功而返,未能取得重大战果。所以蜀军向西南、西北方向进行的扩张,才不太被人们所知晓。

结语

据《襄阳记》记载,诸葛亮北伐时的兵力为十万,留守蜀国各郡的兵力为五万。因此便可以说,蜀国后期的总兵力大约为十五万。按照94万的人口来换算,北伐时的蜀国军民比例竟然达到了惊人的:7比1。可以说当时的诸葛亮有些穷兵黩武了。蜀汉灭亡时兵力为十万两千。这就是说连年征战,已经导致蜀国损失了近三分之一的兵力。经济落后的蜀国,以军队向外扩张来维持内部稳定。大量折损兵力后,蜀国自然也就离灭亡不太远了。

更多文章

  • 先秦:鲁国第一次弑君事件与周天子的反应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春秋时期36起弑君事件,暴躁皇后在线弑君,弑君鸩母是什么意思

    [var1]伯禽代替周公去曲阜经营鲁国的封地,成为葬在鲁国的第一位鲁国国君。而周公是葬在了西周的毕地,与他的父亲周文王葬了一起。鲁国历史上第一次流血的国君争夺就是在伯禽的孙子鲁幽公宰和自己的弟弟㵒之间发生的。幽公十四年㵒杀死了自己的哥哥幽公宰,自立为君。㵒就是鲁魏公,他在位长达五十年。那时还是西周,

  • 唐玄宗年过76,唐肃宗却送他100名美女,2年后唐玄宗去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唐玄宗死因,唐玄宗一生经历,对唐玄宗的一生进行历史评价

    但是纵观历史上的统治者,做明君的人不少,但是能从登基一直到政治生涯结束,能一直做明君的真是少之又少。唐玄宗李隆基先是开创了“开元盛世”,但是他的统治却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公元712年,武则天的孙子李隆基坐上龙椅,开始了其长达四十四年的统治。唐玄宗李隆基不仅在文艺方面有才华,

  • 唐朝贵族3大享受:昆仑奴、新罗婢、菩萨蛮,指的是啥,妙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贵族的三大享受,唐朝昆仑奴到底是哪里人,唐朝菩萨蛮是啥

    唐朝时期的三大奴隶“昭昭有唐,天俾万国”,唐朝无疑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而且唐朝的统治者实现着民族团结的政策,形成了各民族趋于平等的外交理念。这就使得周边的少数民族首领对唐朝俯首称臣,连年派遣使者朝贡,大大促进了各国之间的交流和了解。于是,在唐朝长安、洛阳等大城市的街头,就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现

  • 唐朝真是以胖为美吗?知道杨玉环的真实重量后,女孩都笑不出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朝杨玉环为什么出名,杨玉环在唐朝的地位,杨玉环与唐朝有关系吗

    而凡事必有例外,纵观历史恒流,唐朝所认可的审美理念在大众的眼中终究是个特例。唐朝,是一个极具有能力与繁荣的朝代,它的专属文化在历史的横流之中是特立独行的,就单看它的审美标准,便可以发现其与众不同之处。似乎在唐朝生活的群众都会追崇“肥胖”之美,这让现如今诸多胖女孩心生艳羡。可是,唐朝的“肥胖”追求只是

  • 唐朝时期,李世民为何11年不提拔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王李世民和武则天是什么关系,唐朝李世民和武则天的关系,武则天跟李世民有什么关系

    在我国历史上,武则天是第一位女帝,也是唯一一位女帝。她的一生充满着传奇,一生都贯穿着各种“天象”,哪怕是在她侍寝李世民的时候,也留下了一个传奇故事,亦或者说是历史记录,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无人可破。那么,这其中的故事是什么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袁天罡、武则天、李淳风谈起武则天,很多人会在第一时间想

  • 唐朝名将刘仁轨:能文能武打得日本人老实800年,堪称河南人的骄傲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抗日第一人刘仁轨,历史上刘仁轨的真实视频,历史上的刘仁轨

    他打得倭寇几百年不敢进犯中国,同时也是唐朝的一代名相,在皇上身边出谋划策,不仅如此,刘仁轨最终还进入到了唐高宗的庙庭之中。值得一提的是,刘仁轨出身河南,更是河南人的骄傲。初露锋芒刘仁轨是隋朝末年生人,出生于汴京,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他的家境贫寒,但是却酷爱读书。在隋朝末年的乱世之中,他很难得到读书

  • 唐太宗有14个儿子,为何却选择平庸的李治当皇帝?原因其实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太宗李治,唐朝李治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唐太宗李治是什么原因死的

    既然如此,那么李世民为何还要立看起来平庸无奇,年纪尚小的李治为太子呢?其实,当我们主观意识如此看待李治的时候,我们便会被历史所欺骗。李世民的儿子们封建社会时期,国家实行的继承制度一般都是“嫡长子继承制”,因此唐太宗年间的第一任太子是李承乾。李承乾的母亲是长孙皇后,其舅舅也是大门阀长孙无忌,背景也是相

  • 唐朝贵族的三大喜好:昆仑奴、新罗婢、菩萨蛮,他们妙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朝贵族的三大享受,唐朝时著名的昆仑奴,昆仑奴新罗婢还有啥

    昆仑奴 首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昆仑奴。大部分人接触黑人,都是在这二三十年的时间里。由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一些西方国家和非洲的黑人也来到中国碰运气,寻找发财的机会。在部分人的印象中,这是黑人首次踏上中国的土地。但事实上,早在1400多年前,黑人就开始在中国开始了“打工”生涯。“昆仑”在我国古代泛指南洋地

  • 唐朝时期煎茶:成为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饮料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朝煎茶的优缺点,唐朝煎茶正确做法,唐朝煎茶法要加佐料吗

    而茶叶命运的改变,要归功于茶圣陆羽。“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事学春茶。”陆羽著有《茶经》三卷,对茶道论述详尽。他提倡饮用以茶饼碾碎而成的末茶,茶末以米粒大小为宜。首先,煎茶前先烤茶,将饼茶用高温“持以逼火”,并且经常翻动,“屡其翻正”,否则会“炎凉不均”,烤到饼茶呈“虾蟆背”状时为适度。烤好的茶要趁

  • 商朝灭亡后,有一个人逃到了海外,建立了一个国家,延续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商朝灭亡后遗留的国家,商朝灭亡后后裔去了美洲吗,商朝灭亡的历史背景

    商朝作为中原大地上公认的第二个王朝,虽不是最为著名的,但其历史地位也不容小觑。可以说商朝的存在,切切实实地奠定了现在中国以及周边部分国家的版图,其遗产一直流传至今。作为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商纣王作为人尽皆知的暴君,其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在后世《封神榜》的演绎之下,民间又对于这个皇帝有了更加戏剧化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