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没有回纥骑兵的增援,唐朝能否独力将安史之乱镇压下去?

如果没有回纥骑兵的增援,唐朝能否独力将安史之乱镇压下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855 更新时间:2023/12/12 12:19:09

761年春,“安史之乱”中叛军的第三任领袖,同时也是军事指挥能力最强的叛将史思明,被他的儿子史朝义和部将联手刺杀。由于在此之前,叛军刚刚在洛阳附近的会战中击溃唐军,史思明死后,史朝义忙于收拢人心,加强统治,恰到好处的让叛军暂时停止了发动新的攻势,战争陷入了短暂的僵持状态。

762年唐肃宗病逝,代宗在长安登基继位,随即宣布大赦天下,叛军内部开始出现动摇。史朝义为了打破僵局,挽救自己行将灭亡的命运,派出使者向回纥请求联合作战,攻灭唐朝,并进而瓜分其领土。

回纥早在大唐立国初期,就曾经派出骑兵协同作战,攻灭薛延陀,更是在部落阶段一度向大唐称臣,接受了唐朝的管辖,故而在独立建国之后,顺理成章仍然与大唐王朝保持友好关系,没有像周边的其他游牧民族那样,越境进行骚扰和劫掠。

显而易见,这种历史渊源的存在让回纥接受困境中的史朝义提议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得到消息的唐代宗为了稳妥起见,立刻派仆固怀恩(回纥可汗的岳父)前往回纥朝廷,说服对方派骑兵与唐军协同作战,击灭史朝义。当然,最终回纥可汗同意了大唐的请求,派出数万骑兵参战。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回纥骑兵加入战局之前,唐军已经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叛军的灭亡仅仅是个时间问题,也就是说,大唐王朝完全有能力独力将叛乱镇压下去,而从安禄山起兵反叛,到史朝义退守洛阳这段时间的战争进程早已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回纥骑兵的加入,仅仅是加快了战争的进程而已,并没有改变朝廷和叛军之间的战略态势。

当然,由此自然而然会衍生出两个额外、但高度相关的问题:1,回纥有没有跟叛军合作的可能性;2,假如回纥与叛军合作,大唐还能应付得来吗?

其实,这两个问题,同样是回纥可汗在面对史朝义使者之时在考虑的问题。

首先,从回纥举国上下的感情来说,自然是倾向于支持大唐朝廷的,而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权,其内政外交政策又必须具有延续性,换句话说,可汗不可能完全不顾及臣民的立场而一意孤行。其次,彼时的叛军,内部已经四分五裂,早先起兵之时的精锐也基本消耗殆尽,并且陷入了唐军的包围之中,处在苟延残喘的状态,不可能承担起臂助的作用。假使回纥出兵,不可避免的成为战场的主力,为他人火中取栗,智者不为。最后,风起云涌的勤王军和起义军,足以证明李唐的统治仍然深得人心,而郭子仪李光弼等节度使和所属部队已经在战争中逐渐成长起来,具备了相当强的战斗力,再考虑到大唐的版图和国力,回纥加入叛军,同样没有多大的胜算。

据此不难得出结论:1,回纥根本没有与史朝义合作的可能性;2,没有回纥骑兵的增援,大唐王朝同样能将叛乱镇压下去。

下面是百度词条关于回纥的解释,请参考:

回鹘(拼音:huí hú;维吾尔文:Uyghur),是中国少数民族部落,其先祖为匈奴。 回鹘是维吾尔族祖先 ,由回纥改名而来 。回鹘人是游牧民族地区最早过渡到城市生活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新疆,在内蒙古、甘肃、蒙古以及中亚的一些地区也有散居。

汉文史料中“回纥”一词来自古回纥文,回纥之名来源于部落韦纥、乌护。回纥是铁勒诸部的一支,韦纥居住在土剌河北,乌护居住在天山一带。其后统一铁勒诸部,回纥逐渐成为铁勒诸部的统称。广德元年(763年),英义可汗(牟羽可汗)正式皈依摩尼教,摩尼教成为回鹘汗国国教。贞元四年(788年),武义天亲可汗上表请改称回鹘,取“回旋轻捷如鹘”之义。 元和三年(808年),保义可汗连续击破吐蕃、大食,征服葛逻禄,收复北庭、龟兹,疆域达到费尔干纳,令唐代丝路交通重新打开。开成五年(840年),回鹘汗国瓦解,漠北回鹘部落大部分南下华北,其余部分分三支西迁,其中一支和天山以北一带原有的回鹘结合 ,大中十一年(857年),唐朝册封西迁回鹘庞特勤为怀建可汗,开了回鹘(畏兀儿、维吾尔)崭新历史篇章。

回鹘汗国是奴隶制社会,人逐水草而居,汗国晚期依照粟特文创制回鹘文,也使用汉文。

回鹘汗国助唐平定安史之乱,和唐王朝保持着紧密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往来。回鹘人对于中国文化和中亚文化的发展都曾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更多文章

  • 不得李世民宠爱的武则天,为何却被李治当个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武则天和李治李世民啥关系,李世民李治对武则天态度,历史上武则天喜欢李治还是李世民

    贞观二十二年的某天晚上,才人武媚看着窗外迷离的月光,翻来覆去睡不着。掰着手指算算,这已经是她入宫的第11个年头了,眼看别的姐妹飞黄腾达,只有自己原地踏步走,怎能不心急?没恩宠、没提拔、没生育也就罢了,消息若是传回山西老家,估计母亲又要着急上火了。至于当初为什么入宫,还要追溯到贞观十一年的冬天。据《资

  • 李世民最疼爱的女儿,连嫁3人,遭丈夫虐待,死后以皇后礼下葬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世民最小女儿嫁给谁,李世民的女儿李世民最疼爱的女儿,李世民最宠爱的女儿有哪几个

    这位女子就是新城公主,她的生母为长孙皇后,因此她的身份极其尊贵。不过,在她年仅2岁的时候,她的母亲就过世了。李世民考虑到女儿年幼丧母,就对女儿格外照顾,就连其他的皇子、公主也对这个小妹妹非常疼爱。在公主8岁那年,就被破格封为了“衡山郡公主”,还得到了很多封地和食邑,可见李世民确实最宠爱这个女儿。当公

  • 安史之乱后,唐朝是怎样浑浑噩噩地渡过后期150年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安史之乱后唐朝怎么反败的,安史之乱和唐朝的兴衰知识点,关于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的知识点

    第一安史之乱后,大唐又出现了十几位皇帝,虽然其中不乏昏庸无能之辈,但也不乏明主,而且还出现了三次中兴,唐宪宗元和中兴、唐武宗会昌中兴、唐宣宗大中之治。虽然这三次中兴,不能与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相比,但也是一定时期内使得大唐的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恢复,不足以让大唐重振雄风,至少能够缓和一下矛盾,达到续

  • 唐朝“八大开国功臣”:李渊杀3个,李世民杀4个,李治杀1个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渊死后李世民活了几年,历史上李世民上位后杀了谁,李世民死前二十四功臣有几个

    第一位:刘文静,此人是李渊太原起兵时最早的参与者和追随者,是他首先联络裴济与李世民一起协助李渊起兵反隋,在李渊建立唐王朝的征战中出谋划策,立下大功,可以说是大唐的开国大功臣,唐朝建立后被任命为宰相,授鲁国公,武德二年,刘文静与裴济产生隔阂,于是裴济就一直想找机会除掉他,一次刘文静酒后失言被其小妾告发

  • 大周才建立两年,为何周武王姬发就忧郁而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为什么姬发能当武王,武王姬发真人照片,姬发怎么评价周武王

    姜子牙画像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并没有如小说中给人的那种印象,开启了贤明的治国之旅,而是仅仅两年后便忧郁而亡了。一代圣主有何忧虑呢?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建立周朝后,不稳固的根基是周武王最大的仇点。周武王姬发继承了其父辈的基业,以天下二分之一的势力,击败了宗主国殷商,率领大军攻入朝歌,纣王自尽。纣王虽

  • 170万年前的人都发现了,为何距今四千年的夏朝,却始终找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考古证明夏朝存在,夏朝为何无考古发现,夏朝还有考古证据吗

    后来中科院在云南地区大规模挖掘,不仅发现了大量石器,还有很多哺乳动物的化石,从此了解了元谋人是真实存在的。最初发现的古人类牙齿是左右两侧的门齿,而且是来自同一个男子。这两颗牙齿保存的非常完整,虽然上面有一些裂痕,但是已经被褐色的泥土填满了。后来经过考古学家的继续发掘,发现了17件石制品,都是旧石器时

  • 司马懿已识破诸葛亮的空城计,为何还要撤退?临终前他说出了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诸葛亮的空城计司马懿看破了吗,司马懿看破诸葛亮空城计为何不打,司马懿怎么识破诸葛亮空城计

    不过,在三国的中期乃至后期,还有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和野心家的能力不输给他们,这个人就是魏国中后期的实际掌权者——司马懿。司马懿与诸葛亮之间堪称了解颇深,司马懿深谙诸葛亮的用兵之道,也深知自己的能力,因此在蜀魏战场对峙期间基本上针对诸葛亮的弱点——军粮运输来。他采用最令人发指的计策——坚守不出,任你怎

  • 司马懿为后人创立王朝,却因临终前说的9个字,子孙无人去拜祭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司马懿死后子孙下场有多惨,司马懿一生真实生活,司马懿真实的历史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便是司马懿的性格写照。但是在隐忍之下暗藏着的却是一颗叵测之心,作为曹操时期就已经入朝的大臣,身经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朝。深受四朝皇恩的司马懿并没有报效之心,反而时刻怀揣着野心、伺机待发,终于在曹爽外出狩猎的时候一举兵变,成功将自己转变成了像曹操那样挟天子而令诸侯的

  • 李斯被处腰斩,为何百官无人求情?看完他的一生,简直是咎由自取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斯被腰斩时为什么没人求情,李斯为何会被腰斩,李斯因为什么事情被腰斩

    李斯死得非常惨,被判处了一种罕见的“具五刑”,具五刑是什么呢?指的是先在脸上刺字,然后割鼻子,再砍掉左右脚,接着用鞭杖或竹板活活打死,把头割下来悬挂在木杆上示众,在大庭广众之下剁成肉酱。对于有诽谤辱骂行为者,还要先把舌头割掉。这让人后背发凉的刑罚,为什么李斯会落得如此境地呢?而他在临死前,为何没有一

  • 皇帝送来10车好肉,霍去病宁可臭掉也不给士兵吃,战后才知真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霍去病出征动态地图,皇帝赏赐霍去病吃肉,霍去病带兵打仗的高明手段

    可惜的是,最终打击匈奴的战争还没真正结束,霍去病便是因病去世,英年24岁,因为霍去病的去世,汉武帝也不得不停止了对于匈奴的打击,不难看出,失去了霍去病的大汉,损失有多大。只不过在司马迁《史记》中的霍去病,可就不见得是个完美的英雄了,有一点特别突出,就是不太爱惜自己的士兵,在史记的记载中,还有着这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