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懿为后人创立王朝,却因临终前说的9个字,子孙无人去拜祭

司马懿为后人创立王朝,却因临终前说的9个字,子孙无人去拜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424 更新时间:2024/2/9 12:07:51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便是司马懿的性格写照。但是在隐忍之下暗藏着的却是一颗叵测之心,作为曹操时期就已经入朝的大臣,身经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朝。

深受四朝皇恩的司马懿并没有报效之心,反而时刻怀揣着野心、伺机待发,终于在曹爽外出狩猎的时候一举兵变,成功将自己转变成了像曹操那样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枭雄”。

作为晋朝开国始祖的司马懿,为自己的子孙后代铺平了篡位之路的他,可他却不得后人的祭拜。在古代,孝之一字可谓是重中之重,更别提身为天下主人的君王。

司马懿为后世子孙的路可谓是居功至伟,为何却落得无香火可享这般落寞的身后结局?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司马懿的伪装

公元239年,曹叡也步了其父曹丕短寿的后尘,英年早逝。在他去世之前,曹叡指定宗室大臣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共同辅佐自己的幼子曹芳料理朝廷事宜。

交代完身后事后,曹叡撒手人寰,在其遗诏嘱咐下,曹爽和司马懿共同将曹芳扶持为君主。曹芳即位后,曹爽开始了对司马懿的打压,先是将司马懿升任太傅,通过明升暗降的手段夺取了司马懿的兵权。

之后,他又命令自己的兄弟接掌了宫廷禁军,将宫廷牢牢控制在了自己的手中。做完这一切之后,曹爽更加膨胀,在朝堂之上广植党羽亲信,将朝堂也控制在了自己手中,引得朝中重臣对此颇为不满。

但碍于曹爽权势熏天,无人敢怒,司马懿将曹爽的所作所为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他虽然对曹爽架空自己夺权的行为也大为窝火,但鉴于曹爽权势过大根本不是对手。

深谙韬晦之道的司马懿选择了称病不朝,以此来保全自己,顺便积攒力量准备向曹爽发难。曹爽得知后,也心有顾忌,便派马上前往荆州就任刺史的李胜,以探病辞行为名去探听虚实。

司马懿得知李胜来访辞行,登时便明白了其中的计策,更是在李胜面前装出了一副中风瘫痪已久的样子来。见到司马懿如此的“病态”李胜也在心中嗟叹不已。

出来后,他向曹爽回复,曹爽得知回报后大喜不已,放松了对司马懿的警惕,带着曹芳前去高平陵扫墓游猎。但殊不知,司马懿正在等待着曹爽放松警惕,准备趁此机会一举将曹爽置于死地。

高平陵之变

果不其然,在曹爽携少帝曹芳和亲信拜谒高平陵时,司马懿一改往日的病态开始行动了。他联合自己原先的旧部占领了洛阳城,控制了魏国国都、宫廷以及军队朝政等事务。

作为曹爽幕僚的桓范,选择立刻逃离宫中,去向曹爽禀报这件事情,而得知桓范的逃离司马懿却不甚为意,他向着自己的两个儿子说道:

“桓范素有智谋这点没错,但是曹爽就像是一匹劣马,根本没有宏图大志。只会贪图马厩中的草料,根本不会采纳桓范的意见,就放他去吧。”

桓范见到了曹爽,将洛阳城中的事紧急向曹爽汇报,并给出了“挟持天子号令天下兵马为己用、夺回洛阳”的意见。此计虽然狠,但却是曹爽唯一能逆转局面的方法,只要曹爽能按照这条计策而行。

但很可惜,曹爽胸无大志,就活生生像一匹驯钝的劣马一般,只会贪图眼前的利益,面对妻儿举在司马懿之手的情况曹爽犹豫不决,整整一夜。

一夜之后,曹爽选择了最愚蠢的那条路:拱手认输,向司马懿交出权力投降,认为这样做自己也能作为一个富贵人家度过余生。桓范得知自己计谋终不得行,不由得摇头哭叹到:“曹子丹素以智谋自矜,今观其子,真豚犬耳!”

回到洛阳后,他向司马懿拱手认输,不得不说,曹爽实在是愚蠢,他高估了司马懿,高估了司马懿的人品。作为野心家的司马懿,岂能不懂得斩草除根的道理?

就在曹爽回到洛阳没过多久,司马懿便找到了借口,给曹爽安上了谋反的罪名,可怜曹爽富家翁没能当成,还被司马懿将全家三百余口全部送上了断头台。

曹爽被夷灭三族后,曹爽的亲信也被司马懿尽数清洗,只有夏侯霸深感不妙连忙逃遁,最终投靠蜀国,靠着张飞妻子夏侯氏的帮助,在蜀国获得地位得以保全自身家族。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自此之后,魏国军政大权便落到了司马家族手中,司马懿也为日后子孙的篡权铺平了道路。高平陵之变,使得年已七旬的司马懿,成功利用了曹爽曹芳外出祭祖的空挡时期,一举拿下了曹魏的军政大权,可谓办的是干净利落。

然而,俗语说得好,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就像曹操组织摸金校尉筹集军费一样,为防止后世有人效仿自己的所作所为,他而设立七十二疑冢一样。

另外,司马懿在临终之时也留下遗嘱:“子弟群官,均不得谒陵”。很显然,他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害怕高平陵之变会在司马懿的身上重演,司马一族的子弟也只得遵守祖训,不去为司马懿扫墓。

可惜,因果轮回,报应不爽。公元264年,司马炎受所谓的“禅让”篡夺了曹魏江山,自立为君、改国号为晋。司马炎一统华夏大地才不过数十载,子孙后代便为了权力争权夺利,甚至不惜兵戎相见。

最后,他们还引发了八王之乱。开了一个更加混乱的时代。估计司马懿也不曾想到,子孙后代会如此不成器,连“何不食肉糜”的子孙都能成为君王。

临了,司马懿和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也难逃史书骂名,一个留下了鹰视狼顾的成语,一个留下野心家之名,更是留下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歇后语。

司马懿若是泉下有知,会不会为自己高平陵一事反思呢?与之形成对比的则是诸葛亮,白帝城托孤后,刘备曾经向他说过,为了蜀中基业,如果刘禅不成器,诸葛亮可以自为成都之主。

可是,诸葛亮却为了报效刘备的知遇之恩,最终积劳成疾累死在了五丈原。就连死前诸葛亮都放心不下,还设计将蜀军全部退回了汉中,二者的人品立现高低。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更多文章

  • 李斯被处腰斩,为何百官无人求情?看完他的一生,简直是咎由自取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斯被腰斩时为什么没人求情,李斯为何会被腰斩,李斯因为什么事情被腰斩

    李斯死得非常惨,被判处了一种罕见的“具五刑”,具五刑是什么呢?指的是先在脸上刺字,然后割鼻子,再砍掉左右脚,接着用鞭杖或竹板活活打死,把头割下来悬挂在木杆上示众,在大庭广众之下剁成肉酱。对于有诽谤辱骂行为者,还要先把舌头割掉。这让人后背发凉的刑罚,为什么李斯会落得如此境地呢?而他在临死前,为何没有一

  • 皇帝送来10车好肉,霍去病宁可臭掉也不给士兵吃,战后才知真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霍去病出征动态地图,皇帝赏赐霍去病吃肉,霍去病带兵打仗的高明手段

    可惜的是,最终打击匈奴的战争还没真正结束,霍去病便是因病去世,英年24岁,因为霍去病的去世,汉武帝也不得不停止了对于匈奴的打击,不难看出,失去了霍去病的大汉,损失有多大。只不过在司马迁《史记》中的霍去病,可就不见得是个完美的英雄了,有一点特别突出,就是不太爱惜自己的士兵,在史记的记载中,还有着这样一

  • 张衡地动仪为何被语文课本删除?老教授:房梁上吊块肉都比他的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也。”我们现代人只知道古人编造了一个“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然后就以为古人是一群迷信而又愚昧的人,并且以为古人不知道月球不发光。其实不然,古人一方面既乐于编造许多神话故事(其实背后还有更深的秘密)。另一方面也乐于发明许多“黑科技”。这一点后来

  • 诸葛亮双腿健全,为何打仗时总坐着“轮椅”?这才是他可怕的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双腿健全为啥要坐在轮椅上,诸葛亮四肢健全为何打仗总坐轮椅,诸葛亮腿没病为什么要坐在轮椅上

    如果要问一个《三国演义》之中最具魅力的角色,相信诸葛亮一定是票选最高的一位,在《三国演义》书中,诸葛亮的名场面可谓是数不胜数,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空城计,七擒孟获,任由单拎一个出来都是精彩至极的场面,可以说,如果《三国演义》之中没有诸葛亮,那么绝对丢掉了一半的精彩。但在《三国演义》之中,诸葛亮有着一

  • 王昭君死后,匈奴是怎么对她的?莫高窟一幅壁画,揭开了残忍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匈奴对待王昭君的壁画,莫高窟恐怖壁画,王昭君在匈奴的悲惨生活

    在四大美女之中,要说婚姻最为坎坷的一位,那当数王昭君,在历史上谁还有第二次婚姻,嫁给自己名义上儿子的女人呢?这一点王昭君算得上是独一份。也正因为王昭君戏剧而又独特的人生,她的故事被多次改编成影视剧。从王昭君那不寻常的婚姻就能看出,作为汉人的她,又怎会是发自内心地接受这种婚姻呢?而且,即便是王昭君去世

  • 曹操一生重要的3场赌局,其中2场让他称霸中原,第3场葬送皇帝梦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在《三国演义》之中,人气最高的人物当属诸葛亮,但如果要说最让人腻味的人,那必然就是曹操,因为曹操这个人,算得上是《三国演义》之中最为复杂的一个人,对于曹操的评价,可以说是毁誉参半,但就是在这份不完美的基础上,比起其他角色来看,曹操更加具备一份真实。曹操的一生,踏足过山巅,也曾跌落过谷底,想必两者都让

  • 刘邦为何非要除掉韩信,800年后李世民给出答案,原因太现实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邦为什么要夺韩信的兵权,历史上刘邦为什么要杀韩信,刘邦为什么能三次夺取韩信的兵权

    不过刘邦身上最让人一言难尽的事情,当属除掉韩信一事,韩信为汉朝立下的功劳,可以说是绝无仅有,为什么刘邦会执意将一个功臣诛杀呢?在800年后的唐朝,李世民给出了答案,这原因说来就有些现实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韩信,与张良跟萧何统称为“汉初三杰”之一,同时作为西汉的开国功臣,韩信还有着“兵仙”的美誉,

  • 关羽墓被大雨冲开,墓中出土一物,百姓看后:我们拜错关羽2000年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关羽墓出土后尸骨完整吗,关羽墓出土现场视频,关羽墓出土什么

    世人皆知,三国是一个传奇,因为其中的种种传奇故事,相信没有人会不觉得那是一个迷人的时代,真正的名著永远都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提到《三国演义》以及四大名著,那些经典的人物扑面而来,能够称之为文学上的瑰宝,肯定不是浪得虚名的。但有一点值得一说的是,《三国演义》中还是有不少属于戏剧加工的情节,如果真要说历

  • 郭嘉、周瑜、庞统、诸葛亮四人之死,哪个对大局的影响最为深远?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郭嘉庞统周瑜谁的死影响力大,庞统周瑜郭嘉谁的死最可惜,郭嘉与诸葛亮庞统

    郭嘉之死公元207年,郭嘉力劝曹操,深入乌桓,追杀袁尚、袁熙等人。曹操权衡利弊之后,采纳了郭嘉的建议,带领军队,攻其不备,在白狼山大破乌桓首领蹋顿和袁尚、袁熙等人的军队。袁尚、袁熙走投无路,投奔了辽东的公孙康。辽东距离中原太远,但是郭嘉力排众议,坚持追杀袁尚、袁熙,最终除掉这两人,彻底平定袁氏。然而

  • 诸葛亮一生的两个重大错误:其一是放走一人,其二是错杀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诸葛亮一生错杀一个人,诸葛亮临终前犯下两个致命错误,诸葛亮一生中所犯的错误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是宋代诗人陆游写下的赞美诸葛亮的诗。诸葛亮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在他的帮助下,刘备的蜀国才得以安定。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刘备也是忠心耿耿,把自己的一生心血都奉献给了蜀国。然而,哪怕伟大如诸葛亮一般的人物,一生之中也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