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懿已识破诸葛亮的空城计,为何还要撤退?临终前他说出了真相

司马懿已识破诸葛亮的空城计,为何还要撤退?临终前他说出了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398 更新时间:2024/1/19 10:13:36

不过,在三国的中期乃至后期,还有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和野心家的能力不输给他们,这个人就是魏国中后期的实际掌权者——司马懿

司马懿与诸葛亮之间堪称了解颇深,司马懿深谙诸葛亮的用兵之道,也深知自己的能力,因此在蜀魏战场对峙期间基本上针对诸葛亮的弱点——军粮运输来。

他采用最令人发指的计策——坚守不出,任你怎样叫阵,我自岿然不动。就诸葛亮摆下的空城计来说,司马懿已然看破,但看破不说破,甚至还很配合地演了一出退兵的戏码。

那么,为何司马懿不一鼓作气彻底斩草除根,反而放虎归山呢?临终前司马懿道出了真相。今天,咱们就来说一说其中的故事。

仕途多艰的司马懿

司马懿出身河内司马大族,是族内有名的奇才,司马家族家世显赫,因此司马懿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而受到家族影响,对天下的事司马懿也非常关心,从小以天下为己任。

司马懿在良好的教育下变得志向远大、胸有谋略,受到很多人的赏识。在他二十岁那年,他与南阳太守杨俊见面并交谈,一言就让杨俊断定,司马懿未来的前途不可估量,他绝对不是一般人物。

不仅如此,就连其兄司马朗的朋友在看见司马懿之后,都对司马朗说:“你弟弟的才俊真是举世瞩目,你是真的比不上他啊”。众多大臣名士在见到司马懿时,也都感慨司马懿的才华能力举世罕有。

按理说司马懿才俊举世瞩目,声名远播的他应该在仕途上会非常得意才对,但是并没有。司马懿的才名并没有为他提供一张仕途通途的门票,相反,正由于它的才俊声名反倒为他带来了很多祸患。

在当时,汉室衰微,曹操将汉献帝迎到了许都,以天子作为手中人质,挟天子而令诸侯。出身汉室旧臣的司马懿心中对曹操不齿,因此多次拒绝了草草的征召,甚至是装出自己患有风瘫病来迷惑曹操。

当时,曹操没有空闲去处置司马懿,后来内患处理完后,他强制征辟司马懿到丞相府中为官。司马懿见实在是躲不过,只能放弃抵抗出仕为官。

后来,司马懿成为了曹丕的师傅,他悉心教导曹丕,与曹丕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关系。可是,贾诩察觉出了司马懿深藏着独狼一般的野心,他也曾劝告过曹操。

曹操在长时间的相处中,也察觉到了司马懿胸怀大志,日后若大权在握则必然为祸。他多次告诫曹丕:“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赋之大权。”

然而,曹丕出于对司马懿的敬重之情,很多时候都会为司马懿辩解开脱。司马懿本人在各种工作岗位上,也都是尽心尽力地处理,也就令曹操的警惕略微下降。

不由的感慨曹操的识人眼光,不论是吕布、袁绍、刘备等诸多对手,还是他所看重的人才,曹操都给出过经典的评价,而他对司马懿的评价果真在日后应验,只可惜曹丕并没有听进去。

司马懿与诸葛亮的空城计

在曹操手下为官时,曹操很多时候将司马懿作为贴身随从带在身边,一来是司马懿能力出众,可以帮助自己解决诸多问题。二来,他对司马懿始终都是保持有戒心,也一直不敢赋予他大权。

正因如此,司马懿的仕途在曹操时期还是非常坎坷的,同时多疑的曹操出于斩草除根的思想,将司马懿诛杀也是未知数。总之,司马懿在曹操时期可以说是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错误。

曹操去世之后,曹丕继魏王位,不久后篡汉自立,成为第一位魏国君主。素来尊敬司马懿的曹丕,并没有听曹操的话,对司马懿更是重用,将他看成了心腹重臣,在很多战事中对司马懿委以重任。

在曹丕亲征东吴时,司马懿作为留守大臣留守许昌、辅助朝事;在孟达叛乱中,司马懿神速进击迅速平息孟达叛乱;他也是当时魏国唯一能与诸葛亮掰手腕的角色。

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司马懿与诸葛亮的对局开始了,也为后来的空城计埋下了伏笔。话说,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的时候,夏侯楙和曹真都不是诸葛亮的对手。

在此情况下,司马懿出山了,他成功利用马谡的轻敌,夺回了街亭城,并且一路进入蜀国境内。诸葛亮得知街亭兵败失守后,明白这第一次北伐已经毫无意义,一切都付诸东流了。

败局已定的情势下,诸葛亮连忙做了一系列部署,将失败的损失尽可能最小化。这也就包括了西城的军粮转运,也就是在西城,诸葛亮摆下了空城计。

面对诸葛亮将城门大开的局面,司马懿也在揣摩诸葛亮的用心究竟如何,在他看来,诸葛亮生平用兵谨慎,他敢这样打开城门等着自己进去说明城里面一定有埋伏,自己要是进了城可能就没命走出来了。

但他也怀疑过诸葛亮是不是在故布疑阵恐吓自己,看着诸葛亮兴致勃勃的弹琴,司马懿索性下令撤军。事实上,诸葛亮的背后只是一座空城。

临终前道出实情

或许,司马懿并非没有读出这是一座空城,而是在和诸葛亮一起唱双簧。司马懿看破了这出空城计,却仍然要和诸葛亮一起演一出好戏,二人可以说是心照不宣。

一切都在照着两人的剧本演下去,只是旁边的人都没有看出来罢了,当时世人多以为诸葛亮的空城计对司马懿奏效了,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根据史料记载,司马师司马昭也多次对这个问题感到好奇,他们不懂父亲为何要要在诸葛亮的空城计前退兵。多年之后,司马懿临终前,他终于向儿子们说出了实情。

他说:“事魏历年,人皆疑吾有异志,吾尝怀恐惧。”常言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试想一下,要是没有诸葛亮入侵魏国,魏国无人是诸葛亮的对手,才有司马懿的用武之地。

如果没了诸葛亮,那么自己、还有整个司马家族,在曹氏家族的眼中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曹操一直说自己鹰视狼顾,欲将自己除之而后快,曹叡也防备着自己。

多亏了诸葛亮的存在,才暂时换得司马家族平安,司马懿又怎么能将诸葛亮彻底铲除呢?也正由此,去世前他一直告诫两个儿子要慎之又慎,一定要“养肥自保”。

作为野心家的司马懿,可以说他非常成功,他成功地顶住了曹操的疑心,也成功地在曹氏家族防备自己的情况下,保全了司马一族,并保存了自己的实力。

忍一时风平浪静,喜兴不形于色的司马懿,最后通过高平陵之变成功实现野心,成为了整个三国时期最大的赢家。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嗯?

更多文章

  • 司马懿为后人创立王朝,却因临终前说的9个字,子孙无人去拜祭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司马懿死后子孙下场有多惨,司马懿一生真实生活,司马懿真实的历史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便是司马懿的性格写照。但是在隐忍之下暗藏着的却是一颗叵测之心,作为曹操时期就已经入朝的大臣,身经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朝。深受四朝皇恩的司马懿并没有报效之心,反而时刻怀揣着野心、伺机待发,终于在曹爽外出狩猎的时候一举兵变,成功将自己转变成了像曹操那样挟天子而令诸侯的

  • 李斯被处腰斩,为何百官无人求情?看完他的一生,简直是咎由自取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斯被腰斩时为什么没人求情,李斯为何会被腰斩,李斯因为什么事情被腰斩

    李斯死得非常惨,被判处了一种罕见的“具五刑”,具五刑是什么呢?指的是先在脸上刺字,然后割鼻子,再砍掉左右脚,接着用鞭杖或竹板活活打死,把头割下来悬挂在木杆上示众,在大庭广众之下剁成肉酱。对于有诽谤辱骂行为者,还要先把舌头割掉。这让人后背发凉的刑罚,为什么李斯会落得如此境地呢?而他在临死前,为何没有一

  • 皇帝送来10车好肉,霍去病宁可臭掉也不给士兵吃,战后才知真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霍去病出征动态地图,皇帝赏赐霍去病吃肉,霍去病带兵打仗的高明手段

    可惜的是,最终打击匈奴的战争还没真正结束,霍去病便是因病去世,英年24岁,因为霍去病的去世,汉武帝也不得不停止了对于匈奴的打击,不难看出,失去了霍去病的大汉,损失有多大。只不过在司马迁《史记》中的霍去病,可就不见得是个完美的英雄了,有一点特别突出,就是不太爱惜自己的士兵,在史记的记载中,还有着这样一

  • 张衡地动仪为何被语文课本删除?老教授:房梁上吊块肉都比他的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也。”我们现代人只知道古人编造了一个“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然后就以为古人是一群迷信而又愚昧的人,并且以为古人不知道月球不发光。其实不然,古人一方面既乐于编造许多神话故事(其实背后还有更深的秘密)。另一方面也乐于发明许多“黑科技”。这一点后来

  • 诸葛亮双腿健全,为何打仗时总坐着“轮椅”?这才是他可怕的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双腿健全为啥要坐在轮椅上,诸葛亮四肢健全为何打仗总坐轮椅,诸葛亮腿没病为什么要坐在轮椅上

    如果要问一个《三国演义》之中最具魅力的角色,相信诸葛亮一定是票选最高的一位,在《三国演义》书中,诸葛亮的名场面可谓是数不胜数,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空城计,七擒孟获,任由单拎一个出来都是精彩至极的场面,可以说,如果《三国演义》之中没有诸葛亮,那么绝对丢掉了一半的精彩。但在《三国演义》之中,诸葛亮有着一

  • 王昭君死后,匈奴是怎么对她的?莫高窟一幅壁画,揭开了残忍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匈奴对待王昭君的壁画,莫高窟恐怖壁画,王昭君在匈奴的悲惨生活

    在四大美女之中,要说婚姻最为坎坷的一位,那当数王昭君,在历史上谁还有第二次婚姻,嫁给自己名义上儿子的女人呢?这一点王昭君算得上是独一份。也正因为王昭君戏剧而又独特的人生,她的故事被多次改编成影视剧。从王昭君那不寻常的婚姻就能看出,作为汉人的她,又怎会是发自内心地接受这种婚姻呢?而且,即便是王昭君去世

  • 曹操一生重要的3场赌局,其中2场让他称霸中原,第3场葬送皇帝梦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在《三国演义》之中,人气最高的人物当属诸葛亮,但如果要说最让人腻味的人,那必然就是曹操,因为曹操这个人,算得上是《三国演义》之中最为复杂的一个人,对于曹操的评价,可以说是毁誉参半,但就是在这份不完美的基础上,比起其他角色来看,曹操更加具备一份真实。曹操的一生,踏足过山巅,也曾跌落过谷底,想必两者都让

  • 刘邦为何非要除掉韩信,800年后李世民给出答案,原因太现实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邦为什么要夺韩信的兵权,历史上刘邦为什么要杀韩信,刘邦为什么能三次夺取韩信的兵权

    不过刘邦身上最让人一言难尽的事情,当属除掉韩信一事,韩信为汉朝立下的功劳,可以说是绝无仅有,为什么刘邦会执意将一个功臣诛杀呢?在800年后的唐朝,李世民给出了答案,这原因说来就有些现实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韩信,与张良跟萧何统称为“汉初三杰”之一,同时作为西汉的开国功臣,韩信还有着“兵仙”的美誉,

  • 关羽墓被大雨冲开,墓中出土一物,百姓看后:我们拜错关羽2000年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关羽墓出土后尸骨完整吗,关羽墓出土现场视频,关羽墓出土什么

    世人皆知,三国是一个传奇,因为其中的种种传奇故事,相信没有人会不觉得那是一个迷人的时代,真正的名著永远都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提到《三国演义》以及四大名著,那些经典的人物扑面而来,能够称之为文学上的瑰宝,肯定不是浪得虚名的。但有一点值得一说的是,《三国演义》中还是有不少属于戏剧加工的情节,如果真要说历

  • 郭嘉、周瑜、庞统、诸葛亮四人之死,哪个对大局的影响最为深远?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郭嘉庞统周瑜谁的死影响力大,庞统周瑜郭嘉谁的死最可惜,郭嘉与诸葛亮庞统

    郭嘉之死公元207年,郭嘉力劝曹操,深入乌桓,追杀袁尚、袁熙等人。曹操权衡利弊之后,采纳了郭嘉的建议,带领军队,攻其不备,在白狼山大破乌桓首领蹋顿和袁尚、袁熙等人的军队。袁尚、袁熙走投无路,投奔了辽东的公孙康。辽东距离中原太远,但是郭嘉力排众议,坚持追杀袁尚、袁熙,最终除掉这两人,彻底平定袁氏。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