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除了魏国和蜀汉的守城大将,你知道东吴的守城名将吗

除了魏国和蜀汉的守城大将,你知道东吴的守城名将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52 更新时间:2024/2/13 14:21:38

在三国中,似乎永远都是魏国和蜀汉之间的戏份多,东吴的戏份少。对于魏国和蜀汉的名将、名臣,大家都知道的不少,然而吴国的名将相对有感的则少得多。但客观来说,尽管《三国志》将蜀志放在吴志之前,《三国演义》尊刘贬曹,但都改变不了吴国才是三国中第二强国的事实。说起武将来,吴国并不比蜀汉少,三国中可不止是魏国和蜀汉有守城大将,东吴也不缺。

那么,东吴的这些守城大将都有谁呢?今天就介绍三位吴国的著名守城将领。

虽然将徐盛排在最后一名,但不得不说,徐盛的战绩其实非常的惊艳,堪比蜀汉名将霍峻。徐盛是东吴的一位大将,号称江东十二虎臣之一。当然,徐盛的名头与黄盖甘宁等人想比略有不如,但他的守城能力是非常强的,只是一般人不知道罢了。

徐盛

据《三国志》记载:“祖子射,尝率数千人下攻盛。盛时吏士不满二百,与相拒击,伤射吏士千余人。已乃开门出战,大破之。”这一段记载了徐盛人生的高光时刻,当时徐盛镇守柴桑,黄祖的儿子带着几千人马前来攻打,而此时徐盛守城之人加上官吏总共才不到200。如此悬殊的差距,跟霍峻500人守葭萌关可以想比。

不过,徐盛虽然人少,却在守城时射杀敌人一千多人。和霍峻一样,徐盛也不满足于仅仅守城,也大胆出击,竟然取得了大胜。相比于霍峻精心设计,挑选一个漆黑的晚上下手,徐盛这一战绩更加的难以置信,令人惊叹。

相比于徐盛,从数字上来看,孙桓的守城难度看似更小一点,实际上并非如此。《三国志》中记载“初,孙桓别讨备前锋于夷道,为备所围,求救于逊。”在夷陵之战中,孙桓和陆逊共同抵御刘备。刘备率领的是蜀军精锐,孙桓率领部队前往夷道抵御蜀军。没想到刘备势大,孙桓被击败而困守夷道孤城。

孙桓

刘备麾下攻城的都是蜀军精锐,远非黄祖、刘璋之流可比。孙桓在刘备的强势进攻下,坚守夷道,刘备始终不能攻克。孙桓在危急时,曾经向陆逊求救,然而陆逊为了保证主力的进攻,并没有救援孙桓。对孙桓而言,只有靠自己才能活下去。

后来陆逊击败刘备,孙桓如下山猛虎,势不可挡,差点生擒刘备。与徐盛相比,孙桓虽然仅仅是守住了夷道,但考虑到面对的刘备带领的蜀军精锐,难度更大,因此可排第二。

如果说谁是东吴第一大将,可能还存在一点点争议,那么要问第一守城大将,毫无疑问就是朱然。朱然也是江东名将,和孙权关系密切,受到了孙权的重用。由于罗贯中喜欢黑吴国,在《三国演义》中,朱然被赵云瞬秒,但历史上的朱然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守城大将。

在孙刘夷陵之战结束以后,曹丕不顾群臣劝谏,执意大举伐吴。当时,曹丕分三路大军伐吴,曹丕亲自督促曹真领兵从西路攻打江陵。在张郃的猛烈进攻下,朱然的江陵城很快就成了孤城,被曹真包围。曹真和张郃都是魏国名将,率领了数万人马。此时的朱然手中不足5000人。

朱然

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真等起土山,凿地道,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然晏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隙攻破两屯。魏攻围然凡六月日,未退。

曹真攻城很有一套,又是挖地道,又是堆土山放箭,城中军心大乱,守卫城门的官吏差点就开城投降。朱然及时斩杀了扰乱军心的官吏,又亲自上城激励将士。在朱然的带领下,守城的吴军士兵死守江陵,在外无援军,内部粮草缺乏的情况下守了6个月之久。期间,朱然还率领亲兵攻破了敌军的两个军营,这份战绩足以让朱然名垂青史。

更多文章

  • 陈宫为什么背叛曹操,投靠吕布?吕布有什么可取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知吕布不行陈宫为什么不投刘备,陈宫给吕布出过哪些计谋,陈宫吕布

    在《三国演义》中陈宫是因为看到了曹操人品不好的一点,所以果断离开了曹操,虽说吕布人品也不怎么样,但是相对于来吕布这个人不虚伪,好就是好,坏就是坏,不服就干,而这样的性格正是陈宫最为欣赏的。主要就是当时被曹操的一句很霸气的话给吓到了:“宁可我负天下人,我不负天下人”。陈宫在《三国演义》中,属于哪种有点

  • 三国中只有张飞敢跟吕布单挑?错,这个无名小卒才是真正的大佬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正史张飞打得过吕布吗,正史里张飞和吕布正面交战过吗,吕布vs张飞

    在此之后,吕布与曹操,刘备,袁术等人时敌时友。现在很多人对吕布的评价忽高忽低,不过小编还是比较赞同,陈宫和高顺对吕布的评价,这种评价算是比较中肯的。陈宫:“君,骁勇无敌,善战无前,然勇而少计,暴而少仁。恐众叛旦夕之间。” 高顺:“凡破家亡国,非无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见用耳。将军举动,不肯详思,辄喜言

  • 刘备活捉1员虎将刚想劝降,被诸葛亮下令斩了,理由简直太过离谱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谁将刘备的军事部署图送给诸葛亮,诸葛亮帮刘备指挥第一次战役,诸葛亮为刘备立下的所有战功

    但是刘备的崛起并不是一帆风顺,他的前半生大部分时间都在逃亡之中,几乎没有一个能够安定的地方落脚。对于人才的话刘备可以说是十分渴望,尤其是在曹操那里呆了一段时间后,更是希望有更多的人来投效自己,刘备从汉献帝那里得到了两个好东西,其中一个就是被承认为汉室宗亲,成为了当时皇帝的叔叔。还有一个就是血衣诏书,

  • 三国时期,为何少年英豪多数出自江东?这两个原因不得不说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你最喜欢谁,三国时期英雄辈出数据,三国时期青年才俊

    第一,榜样的力量:江东的基业是孙策一手打下来的,195年孙策脱离袁术渡江开始平定江东之战,用了几年时间一举平定江东六郡,可惜公元200年遇刺身亡,时年二十五岁。195年的时候孙策20岁,不过孙策少年成名,十几岁就结交豪杰之士在寿春一带已经小有名气(和孙策同年的周瑜就是这一时期和他认识的),189年孙

  • 武则天和狄仁杰是什么关系 狄大人死后武则天说出四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武则天死后狄仁杰哪去了,武则天与狄仁杰谁死得早,武则天与狄仁杰的关系融洽吗

    在很多的电视剧里,武则天和狄仁杰的关系总是被编剧们加些似有若无的暧昧,让观众们在茶余饭后为这一对君臣编排了不少的段子。但是,实际上武则天与狄仁杰的关系真的是与一般的君臣不一样,但是绝无那种龌龊。狄仁杰确实是以为很有才干的人,但是他的大好年华,都被埋没在唐高宗李治的时期,从科举进入仕途,一直都是担任的

  • 安史之乱后,唐朝受藩王威胁,为何皇帝没有像汉朝推恩令一样削藩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安史之乱后唐朝怎么反败的,安史之乱为什么成为唐朝转折点,唐朝安史之乱藩镇情况

    其实唐朝的皇帝们也非常的无奈,他们自己确实是削了,可最后不管怎么样都是不管用的,像是我们历史上最成功的一个削藩就是推恩令,但是唐朝皇帝们其实一直在玩这个,只不过就是不管用。玩的规模小一点,力度轻一点,没有什么价值。最典型的就是在安史之乱后,安禄山这个派系的力量最后被分成了幽州、成德、魏博和昭仪四份。

  • 深受隋炀帝信任的宇文化及为何叛变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宇文化及为什么不用隋炀帝做傀儡,隋唐演义宇文化及叛变,宇文化及为何叛变

    可是在隋朝末年,隋炀帝游玩江都时,宇文化及居然将隋炀帝杀了。那么宇文化及是想自己称帝吗?当然不是,其原因有两点。1、隋炀帝下江南隋炀帝下江南游玩,使得宇文化及有了机会杀害隋炀帝。隋朝末年,隋炀帝来到江都游玩,看到江都的环境非常好,于是打算常住在江都。然而隋炀帝禁卫军的将士们是西北人,不愿长期住在江都

  • 隋朝时期,人们还是用谥号称呼皇帝,为何到了唐朝却要改用庙号?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隋朝的2位皇帝庙号谥号,隋朝皇帝有庙号吗,隋朝皇帝为什么要改庙号

    首先谥号基本是每个帝王都有的,除了秦朝,秦始皇他觉得这玩意儿不好,“臣议君、子议父”的规矩他是不认可的。所以便将其废除了,后来汉朝才又开始的。这个谥号起到的是一个盖棺定论的作用,是人死后由别人对其在世的功过进行的一个总结性评价。既然是评价,自然也有好坏。所以在谥号中,有上下谥之分,分别代表褒贬之意。

  • 武则天时发生一起震惊朝野的刺杀案,唐朝高官竟被一外国黑人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因此,在那时候出现外国人刺杀中国人,而且是高官的事件,就是很惊人的事情了。武则天时期,就发生了一起这样的事件。广州军区总司令路元叡被一个黑人给杀了,更确切地说,是一场屠杀。那个黑人身藏短剑,直蹬台阶,几步跨上高台,杀掉了路元叡及其身边侍卫十几人,然后扬长而去。由于他气焰太嚣张了,一路没有人敢靠近,直

  • 如果没有回纥骑兵的增援,唐朝能否独力将安史之乱镇压下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朝借兵回纥的条件,平定安史之乱唐朝向回纥借兵了吗,唐朝与漠北回纥平定了突厥汗国

    761年春,“安史之乱”中叛军的第三任领袖,同时也是军事指挥能力最强的叛将史思明,被他的儿子史朝义和部将联手刺杀。由于在此之前,叛军刚刚在洛阳附近的会战中击溃唐军,史思明死后,史朝义忙于收拢人心,加强统治,恰到好处的让叛军暂时停止了发动新的攻势,战争陷入了短暂的僵持状态。762年唐肃宗病逝,代宗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