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中,似乎永远都是魏国和蜀汉之间的戏份多,东吴的戏份少。对于魏国和蜀汉的名将、名臣,大家都知道的不少,然而吴国的名将相对有感的则少得多。但客观来说,尽管《三国志》将蜀志放在吴志之前,《三国演义》尊刘贬曹,但都改变不了吴国才是三国中第二强国的事实。说起武将来,吴国并不比蜀汉少,三国中可不止是魏国和蜀汉有守城大将,东吴也不缺。
那么,东吴的这些守城大将都有谁呢?今天就介绍三位吴国的著名守城将领。
虽然将徐盛排在最后一名,但不得不说,徐盛的战绩其实非常的惊艳,堪比蜀汉名将霍峻。徐盛是东吴的一位大将,号称江东十二虎臣之一。当然,徐盛的名头与黄盖和甘宁等人想比略有不如,但他的守城能力是非常强的,只是一般人不知道罢了。
徐盛
据《三国志》记载:“祖子射,尝率数千人下攻盛。盛时吏士不满二百,与相拒击,伤射吏士千余人。已乃开门出战,大破之。”这一段记载了徐盛人生的高光时刻,当时徐盛镇守柴桑,黄祖的儿子带着几千人马前来攻打,而此时徐盛守城之人加上官吏总共才不到200。如此悬殊的差距,跟霍峻500人守葭萌关可以想比。
不过,徐盛虽然人少,却在守城时射杀敌人一千多人。和霍峻一样,徐盛也不满足于仅仅守城,也大胆出击,竟然取得了大胜。相比于霍峻精心设计,挑选一个漆黑的晚上下手,徐盛这一战绩更加的难以置信,令人惊叹。
相比于徐盛,从数字上来看,孙桓的守城难度看似更小一点,实际上并非如此。《三国志》中记载“初,孙桓别讨备前锋于夷道,为备所围,求救于逊。”在夷陵之战中,孙桓和陆逊共同抵御刘备。刘备率领的是蜀军精锐,孙桓率领部队前往夷道抵御蜀军。没想到刘备势大,孙桓被击败而困守夷道孤城。
孙桓
刘备麾下攻城的都是蜀军精锐,远非黄祖、刘璋之流可比。孙桓在刘备的强势进攻下,坚守夷道,刘备始终不能攻克。孙桓在危急时,曾经向陆逊求救,然而陆逊为了保证主力的进攻,并没有救援孙桓。对孙桓而言,只有靠自己才能活下去。
后来陆逊击败刘备,孙桓如下山猛虎,势不可挡,差点生擒刘备。与徐盛相比,孙桓虽然仅仅是守住了夷道,但考虑到面对的刘备带领的蜀军精锐,难度更大,因此可排第二。
如果说谁是东吴第一大将,可能还存在一点点争议,那么要问第一守城大将,毫无疑问就是朱然。朱然也是江东名将,和孙权关系密切,受到了孙权的重用。由于罗贯中喜欢黑吴国,在《三国演义》中,朱然被赵云瞬秒,但历史上的朱然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守城大将。
在孙刘夷陵之战结束以后,曹丕不顾群臣劝谏,执意大举伐吴。当时,曹丕分三路大军伐吴,曹丕亲自督促曹真领兵从西路攻打江陵。在张郃的猛烈进攻下,朱然的江陵城很快就成了孤城,被曹真包围。曹真和张郃都是魏国名将,率领了数万人马。此时的朱然手中不足5000人。
朱然
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真等起土山,凿地道,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然晏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隙攻破两屯。魏攻围然凡六月日,未退。
曹真攻城很有一套,又是挖地道,又是堆土山放箭,城中军心大乱,守卫城门的官吏差点就开城投降。朱然及时斩杀了扰乱军心的官吏,又亲自上城激励将士。在朱然的带领下,守城的吴军士兵死守江陵,在外无援军,内部粮草缺乏的情况下守了6个月之久。期间,朱然还率领亲兵攻破了敌军的两个军营,这份战绩足以让朱然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