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朝时期,人们还是用谥号称呼皇帝,为何到了唐朝却要改用庙号?

隋朝时期,人们还是用谥号称呼皇帝,为何到了唐朝却要改用庙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685 更新时间:2023/12/17 20:14:02

首先谥号基本是每个帝王都有的,除了秦朝,秦始皇他觉得这玩意儿不好,“臣议君、子议父”的规矩他是不认可的。所以便将其废除了,后来汉朝才又开始的。这个谥号起到的是一个盖棺定论的作用,是人死后由别人对其在世的功过进行的一个总结性评价。

既然是评价,自然也有好坏。所以在谥号中,有上下谥之分,分别代表褒贬之意。

比如文、武、宣这些都是上谥,是好的评价;其中“文”代表其生前“道德博厚”或者“勤学好问”等等,如汉文帝;而“武”则代表其生前有开疆拓土、克定祸乱之功,如汉武帝;

而“炀、厉、幽”这些则是下谥,是坏的评价,比如“厉”表示暴虐无道、喜好杀戮,如周厉王。

后来还加了个平谥,就是来给那些本身无过,但无力回天的君王。比如东汉末年的那些小孩儿皇帝,以表同情。

这个有专门的谥法,大家有兴趣可以自行查一查。

而庙号和谥号还是有区别的,其乃是帝王专用,是他们死后在宗庙里的名号。不过,供奉宗庙这种事儿在古代还是比较严谨的,不是所有的帝王都能有庙号!

比如终西汉一朝,历十二帝,仅仅四位皇帝拥有庙号,他们分别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高是谥号,表示有大功德)、汉太宗文皇帝刘恒、汉世宗武皇帝刘彻以及汉中宗宣皇帝刘询

所以,大家都多用谥号来称呼帝王。

但是到了唐朝,这种规矩行不通了。因为谥号变了性质,以前谥号作为总结性评价,字少且有褒贬之意,但是到了唐朝,大家开始习惯性的加美谥,每个皇帝都有一串谥号,且全都是好字眼儿。

唐高祖李渊便是为“神大圣大光孝皇帝”

到了明朝,皇帝的谥号是17个字,比如朱元璋谥号是“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清朝更厉害,随便一个皇帝都是二十几个字。比如乾隆皇帝,其谥号是:“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不仅称呼书写起来麻烦、其盖棺定论的评价作用也没了。

那么谁来替代呢?

正好这时候庙号也已经泛滥成风,其不是在明君、圣君的专属,每个皇帝都开始有了庙号。并且其承担起了给皇帝较为客观评价的作用。

庙号一般称“祖宗”。其中祖有夺取天下之功,宗有治理天下之德。所以称祖的皇帝大都是开国之君,比如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一般开国之君都是称太祖,那些称高祖的就是把自己老爸或者爷爷给追赠了庙号的,比如唐太祖李虎

当然,也有不是开国之君称祖,比如明成祖朱棣、清圣祖康熙;不过这个也都是有理由,朱棣庙号原本是明太宗,是后来嘉靖为了朱棣不被移出太庙正殿而改的。因为按照规矩太庙正殿里面只能供奉九位皇帝,称之为天子九庙。

这个数是固定的,人数满了,新进来的就得挤走一个关系较远的。而这里有各规矩,那就是称“祖”者不用移,即万事不祧。于是朱棣就被改成祖了。

至于康熙,那是雍正坚持这么搞的,他认为自己老爸有那么牛。这些都是特例,一般来讲,大都还是称宗,而对于他们不同的庙号代表不同意思。

比如庙号“仁、孝”,就是说这个皇帝很贤能,比如宋仁宗。而思宗就是亡国之君,明朝的亡国之君崇祯皇帝朱由检,其庙号就是明思宗。而“光”则代表在位时间短,在位仅仅一个月便驾崩的朱常洛,便是明光宗;和谥号其实非常像了。

至于为何明清时期会用年号,这个主要是明清时期大多数的皇帝就只有一个年号,用年号相称便于区分。但是这种叫法不正规,或者说不官方,在史籍上大都还是以庙号为主。

年号称呼更多的是大家约定俗成为了方便而叫。

当然了,这些其实都不是一定要遵守,谥号、年号、庙号随便哪一种称呼皇帝都是可以的,比如朱元璋你可以叫他明太祖、也可以叫他洪武皇帝,更可以叫他的谥号:那啥啥啥,只要你不嫌麻烦。

更多文章

  • 武则天时发生一起震惊朝野的刺杀案,唐朝高官竟被一外国黑人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因此,在那时候出现外国人刺杀中国人,而且是高官的事件,就是很惊人的事情了。武则天时期,就发生了一起这样的事件。广州军区总司令路元叡被一个黑人给杀了,更确切地说,是一场屠杀。那个黑人身藏短剑,直蹬台阶,几步跨上高台,杀掉了路元叡及其身边侍卫十几人,然后扬长而去。由于他气焰太嚣张了,一路没有人敢靠近,直

  • 如果没有回纥骑兵的增援,唐朝能否独力将安史之乱镇压下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朝借兵回纥的条件,平定安史之乱唐朝向回纥借兵了吗,唐朝与漠北回纥平定了突厥汗国

    761年春,“安史之乱”中叛军的第三任领袖,同时也是军事指挥能力最强的叛将史思明,被他的儿子史朝义和部将联手刺杀。由于在此之前,叛军刚刚在洛阳附近的会战中击溃唐军,史思明死后,史朝义忙于收拢人心,加强统治,恰到好处的让叛军暂时停止了发动新的攻势,战争陷入了短暂的僵持状态。762年唐肃宗病逝,代宗在长

  • 不得李世民宠爱的武则天,为何却被李治当个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武则天和李治李世民啥关系,李世民李治对武则天态度,历史上武则天喜欢李治还是李世民

    贞观二十二年的某天晚上,才人武媚看着窗外迷离的月光,翻来覆去睡不着。掰着手指算算,这已经是她入宫的第11个年头了,眼看别的姐妹飞黄腾达,只有自己原地踏步走,怎能不心急?没恩宠、没提拔、没生育也就罢了,消息若是传回山西老家,估计母亲又要着急上火了。至于当初为什么入宫,还要追溯到贞观十一年的冬天。据《资

  • 李世民最疼爱的女儿,连嫁3人,遭丈夫虐待,死后以皇后礼下葬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世民最小女儿嫁给谁,李世民的女儿李世民最疼爱的女儿,李世民最宠爱的女儿有哪几个

    这位女子就是新城公主,她的生母为长孙皇后,因此她的身份极其尊贵。不过,在她年仅2岁的时候,她的母亲就过世了。李世民考虑到女儿年幼丧母,就对女儿格外照顾,就连其他的皇子、公主也对这个小妹妹非常疼爱。在公主8岁那年,就被破格封为了“衡山郡公主”,还得到了很多封地和食邑,可见李世民确实最宠爱这个女儿。当公

  • 安史之乱后,唐朝是怎样浑浑噩噩地渡过后期150年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安史之乱后唐朝怎么反败的,安史之乱和唐朝的兴衰知识点,关于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的知识点

    第一安史之乱后,大唐又出现了十几位皇帝,虽然其中不乏昏庸无能之辈,但也不乏明主,而且还出现了三次中兴,唐宪宗元和中兴、唐武宗会昌中兴、唐宣宗大中之治。虽然这三次中兴,不能与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相比,但也是一定时期内使得大唐的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恢复,不足以让大唐重振雄风,至少能够缓和一下矛盾,达到续

  • 唐朝“八大开国功臣”:李渊杀3个,李世民杀4个,李治杀1个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渊死后李世民活了几年,历史上李世民上位后杀了谁,李世民死前二十四功臣有几个

    第一位:刘文静,此人是李渊太原起兵时最早的参与者和追随者,是他首先联络裴济与李世民一起协助李渊起兵反隋,在李渊建立唐王朝的征战中出谋划策,立下大功,可以说是大唐的开国大功臣,唐朝建立后被任命为宰相,授鲁国公,武德二年,刘文静与裴济产生隔阂,于是裴济就一直想找机会除掉他,一次刘文静酒后失言被其小妾告发

  • 大周才建立两年,为何周武王姬发就忧郁而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为什么姬发能当武王,武王姬发真人照片,姬发怎么评价周武王

    姜子牙画像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并没有如小说中给人的那种印象,开启了贤明的治国之旅,而是仅仅两年后便忧郁而亡了。一代圣主有何忧虑呢?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建立周朝后,不稳固的根基是周武王最大的仇点。周武王姬发继承了其父辈的基业,以天下二分之一的势力,击败了宗主国殷商,率领大军攻入朝歌,纣王自尽。纣王虽

  • 170万年前的人都发现了,为何距今四千年的夏朝,却始终找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考古证明夏朝存在,夏朝为何无考古发现,夏朝还有考古证据吗

    后来中科院在云南地区大规模挖掘,不仅发现了大量石器,还有很多哺乳动物的化石,从此了解了元谋人是真实存在的。最初发现的古人类牙齿是左右两侧的门齿,而且是来自同一个男子。这两颗牙齿保存的非常完整,虽然上面有一些裂痕,但是已经被褐色的泥土填满了。后来经过考古学家的继续发掘,发现了17件石制品,都是旧石器时

  • 司马懿已识破诸葛亮的空城计,为何还要撤退?临终前他说出了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诸葛亮的空城计司马懿看破了吗,司马懿看破诸葛亮空城计为何不打,司马懿怎么识破诸葛亮空城计

    不过,在三国的中期乃至后期,还有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和野心家的能力不输给他们,这个人就是魏国中后期的实际掌权者——司马懿。司马懿与诸葛亮之间堪称了解颇深,司马懿深谙诸葛亮的用兵之道,也深知自己的能力,因此在蜀魏战场对峙期间基本上针对诸葛亮的弱点——军粮运输来。他采用最令人发指的计策——坚守不出,任你怎

  • 司马懿为后人创立王朝,却因临终前说的9个字,子孙无人去拜祭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司马懿死后子孙下场有多惨,司马懿一生真实生活,司马懿真实的历史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便是司马懿的性格写照。但是在隐忍之下暗藏着的却是一颗叵测之心,作为曹操时期就已经入朝的大臣,身经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朝。深受四朝皇恩的司马懿并没有报效之心,反而时刻怀揣着野心、伺机待发,终于在曹爽外出狩猎的时候一举兵变,成功将自己转变成了像曹操那样挟天子而令诸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