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非常节俭爱民,秦皇暴政。而杨广却装作模仿杨坚,却实则心机太深。而他的科举推广的进度太快得罪了关陇集团,得罪了中原世家,不但大量启用南人为官,还娶了南人当皇后,失去关陇集团和中原世家的支持。
科举推广开始缓慢动摇世家的根基,本来永不动摇的世家出现了世家阶级还在但谁当世家出现变化的情况,隋末虽说是起义但仔细甄选背景会发现几乎都是各地行政长官和他们背后的大世家叛乱,农民起义部分被隋朝扑灭但更多都是被世家歼灭或收编。
不敢说科举之前的选贤模式有什么不同或相同,但世家把关是绝对的宗旨,列如举孝廉、九品中正都是由当地行政长官向上推举,而这些官员往往背后都有世家依靠或本身就是世家,推举出来的也不外乎是同族或归附本家的极少例外,偶尔被选上的寒门也因为学识不高没政治素养无法传承。
世家永远占上风就在于对知识既书籍的掌握,学问的藏私不但因为客观上的书籍编写不易更是因为利己,没有知识无法拥有成为官员的基础条件,世家的强大又导致寒门难以推举寒门人才,科举虽然开始会被有知识的世家把持,但随着寒门不断凭借这个系统爬上去,会慢慢发生变化
皇室为了遏制世家的私兵而不断开启征讨高句丽副本,用大部分的地方军队(或者说当地世家私兵)拿去肆意消耗,本来在科举方面世家还有极大优势会旁观一些时间,但从政治(官员成分)和物质(世家实际拥有的人力和物力)两方面下手给了世家们极大的恐惧。于是世家携带着杨广滥用民力导致的愤恨发起了实际上的叛乱,虽然开运河等行为在后世看好处极大,但兴建宫殿和开运河这些民力消耗极大的操作在短短数年内轮流交替就导致民怨四起,加速隋朝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