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牧野之战是不是胜得过于“简单”?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牧野之战是不是胜得过于“简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900 更新时间:2024/1/20 8:51:02

牧野之战是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的决胜战,这场战役是中国古代历史中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它终结六百年的商王朝,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确立了周人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地位,奠定了周王室长达八百年的统治基业,为西周时期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而牧野之战本身,所体现的战争谋略和作战艺术在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占据有不低的地位。大多数人印象中的牧野之战是平淡无奇,除意义重大之外,没有其他亮眼突出之处,好比一位二十岁的年轻人打十岁的小孩,获胜是理所当然、水到渠成的。

然而事实上,牧野之战,周人联军虽说面对的是缺失主力的商朝大军,但双方还是存在有人数、武器、装备、补给、主客场作战等差距制约。牧野之战周人胜利,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轻松,其间曲折过程,十分具有后世《孙子兵法》中“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的道理,而与这句话相对应的兵家名言:“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之上者也。”历史上那些大部分所谓的名将,并不是真实的名将,他们只是用无数人的死亡换来了成功,这是不值得歌颂的。但牧野之战是很值得歌颂、赞美和学习的。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意思不是说擅长打仗的将军没有什么大的战功,而是擅长打仗的将军们从不打无准备之仗,所以在开战前他们就做好充足准备,掌握必胜的优势;以必胜之师打必胜之仗,这的确在大部分世人眼里没什么了不起。但是战争不就该这么打吗?非要置自己于死地、非要在那么凶险的情况,最终死伤惨重的获胜,这样得来的战功世人才非常热衷和推崇。孟子曰:“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没有多少将军会觉得这样获胜的战争是“世之莫敌”的。硬仗和恶仗没多少人愿意打,士兵和将军都不例外,若是有足够的能力改变——增强己方实力,去“轻松”地战胜敌军,这是许许多多的人向往的胜利之法。

“故善战者之胜也,无奇胜,无智名,无勇功。”善战者可以料敌先机,在战争开始前就把所有不利自己的因素排除或减少,故而在战争中是没有任何意外的取胜,不惊险、不曲折且平平淡淡。那些轰轰烈烈、逆境靠临时判断、意外奇迹取胜的将领,怎么比得上掌握全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将领呢?是故,善战者无赫赫之功。韩信之所以称之为兵仙,刘邦已经说得很明白了“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翻开史书去了解韩信指挥军队、主导的战争,你真看不出什么惊险,就觉得赢得轻松自然。

李靖和隋炀帝

周武王率领联军决胜的牧野之战,与韩信霍去病这些善战者不是一样的吗?还说个更明白的例子,《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有言:太宗曰:当今将帅,唯李绩、道宗、薛万彻,除道宗以亲属外,孰堪大用?靖曰:陛下尝言绩、道宗用兵不大胜亦不大败;万彻若不大胜即须大败。臣愚思圣言,不求大胜亦不求大败者,节制之兵也;或大胜或大败者,幸而成功者也。故孙武云:“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节制在我云尔。

因此公认的大唐第一名将李靖(只用一战便荡平了东突厥,名气却比不上苏定方,但为唐王朝打下大半江山)和大唐第一天策上将李世民(没否认李靖观点)同样是认为“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李靖和李世民眼中,李绩、李道宗都是善战者,薛万彻却不是,他的取胜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在内,也就是赌博,不是大胜就是大败。这和隋炀帝类似,若是隋朝没灭亡,杨广的王图霸业的确应为后世传颂、称为千古一帝。但他输了,输得很彻底,搭上了数千万生命。

有人说,隋炀帝杨广和汉武帝刘彻很像,笔者认为绝对是无稽之谈,汉武帝是有汉室三代天子的统治基础、威望人心、兵员钱粮、物资生产,隋炀帝呢?就一个粮食够多,连朝廷基本的人心臣服都不是。直白点说:有多大锅就下多少米。汉武帝也算是位善战的战略大师。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周武王指挥的牧野之战亦是如此。干净利落,一点都不拖泥带水。

牧野之战的商人和周人

商朝第二十四任君主帝甲统治后期,商王朝已经显露疲弱之态,政治腐朽,经济凋敝,阶级矛盾突出,社会危机四伏。从商王武乙开始,商王朝陷入与东夷的长期战争的泥潭当中。这样的连年用兵不仅加重了民众和各诸侯国的负担,还让重东轻西的战略失衡局面出现。西边的周人正是借助这个机会强大起来,最终推翻商朝统治。周人是在今天的陕西西部繁衍生存、壮大立国的,经过公刘、太王等周人先王的奋发图强才壮大起来。太王古公亶父时,周人举族迁徙到周原地区,实力大增,得到商王的承认,“命周公亶父,赐以岐邑”。

也是从周太王开始,周人开始图谋“翦商建周”的大业。当然,这不是什么光明正大的事,必须要隐蔽暗地里来,例如太伯、虞仲奔吴,让位季历,这让周人势力成功联络渗透到南方地区。季历即位,继续向周王朝俯首称臣,并且亲自去朝觐商王,与此同时他悄悄进行武力扩张,剪除西落鬼戎,攻伐燕京之戎。前面说到商王朝是东重西轻的战略局面,周人的强大被商王看在眼里,起初并未采取什么武力措施,而是安抚手段:商王武丁赐地三十里,玉十珏,马八匹给季历;商王文丁时命季历为牧师,季历成西方诸侯之长。安抚这个潜在的敌人同时,商王也在打压,找了个借口把季历招来朝歌软禁后杀害,以此遏制周人的夸张。

季历死后,继任周人首领的是后来的周文王姬昌,继续向商王朝俯首称臣,但是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武力扩张,而是发展生产,实行仁义道德之治,使得形成清明的政治局面,也为后来的灭商大业储备了大量人哎,如吕尚、伯夷、叔齐等。尤其是在渭水之滨访得的吕尚,在灭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史书云:“天下三分,其二归周,太公之谋计居多。”周文王故布疑阵,表现出贪图享乐、昏庸无能的样子,还曾亲率诸侯觐见商纣王。商纣王时期的商朝,本就是处于亡国之势,而商纣王本人又极具亡国之才,缺乏救世之才。

商纣王对待各地诸侯,就像是对待奴隶一样,随意打杀虐待,周文王也因对纣王将鄂侯做成肉干之事感到悲哀而叹气,最终被囚禁在羑里长达七年,生死时有不测。幸得挚友闳夭投商王所好,这才营救出。周文王出狱第一件事就将河洛以西的土地献给纣王,纣王大喜过望,赐予周文王弓矢斧钺,号为“西伯”,有征伐周围其他诸侯的大权,紧接着请求纣王废除臭名昭著的“炮烙之刑”,纣王允许,这让周文王得到天下诸侯和民众的拥护。

民心所向周文王,各路诸侯出现矛盾争端,都找周文王裁决,而不找本来的天下共主纣王。渐渐的,诸侯和民众中开始传言:“西伯是得到天命的君主。”而在军事上,周文王以西伯的名义讨伐不服周的诸侯和部落:北伐犬戎、西灭密须,向东讨伐黎;伐邘国,灭崇侯虎,建立丰邑。这为周武王伐纣的奠定下雄厚的胜利基础。

牧野前夕

周人经过太王、季历、文王三代先王努力,“三分天下有其二”,但是推翻商王朝还是需要一场决定性的战争。可惜的事,周文王壮志未酬就离开人世,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任务,交到了周武王身上。周武王即位,组建起自己的领导班子,任命吕尚位军师,周公旦为宰辅,开始最后的灭商部署:东迁都城至镐京(直接威胁到商王朝,并且方便对伐商军队的补给),占领崤函,控制伊洛之地,扫清伐商的障碍和包围商朝。周人东进包围的做法,商人并非没有发觉,但是对于用兵周人一事,实在是有心无力,皆因东夷时不时叛乱搁浅。

而商纣王时期,对东夷进行的大规模征讨至少有两次,耗时都在十五个月左右,均是长期消耗战。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东夷叛乱有多严重。商夷之战,商朝虽然取得最终胜利,却付出了灭亡的代价,于是有后人言:“纣克东夷而陨其身。”商王朝出现战略防御漏洞,周武王看到这些良机,并没有直接发兵灭商,而是在孟津邀请众多归附周人的诸侯进行观兵,所参与的诸侯竟达到八百之多,周武王已经称为实际上的天下共主。

诸侯们纷纷劝说周武王灭商,但周武王没答应,他还在精心部署着,等待着时机成熟。周人联盟的孟津会盟引起商王室的集体恐慌,商纣王却不以为然,反而屠戮宗室至亲,令众多商王室实权贵族装疯卖傻,或是远离朝歌。此时的商政权已经全面崩溃,纣王也是众叛亲离,而在孟津观兵后的两年时间里,周军一直驻兵成师洛邑等待时机。不得不说,周武王的确有耐心和奇才,不过观兵会盟一次、两年时间就让商朝分崩离析。

牧野决战!!!

公元前1046年,商朝主力大军前往东南与东夷作战,周武王听闻此消息立即联合各路诸侯,出兵朝歌,对商人来一次战略奇袭。周武王自称太子发(姬发),战车上载着文王(周文王在天下百姓和诸侯间威望甚高)的“木主”(木制的文王牌位),领三百乘兵车,三千虎贲,四万五千甲士,联合其他反商诸侯从洛邑出发直奔商都朝歌。这场战争的开始其实并不顺利,出兵前用龟占卜,卦象不利;到达汜水,河水泛滥;到达怀城时,城墙崩坍;到达共头山,山体坍塌;更别说天降暴雨和滚滚雷声,好像都在警示着“商朝不当亡”。

各种不顺利,但周武王还是意志坚定地率大军开赴朝歌,并且是急行军,每日大概四十里(在当时算是很快地行军速度)。六天时间,终于抵达朝歌附近的牧野,可谓兵贵神速。众军如期抵达,当时天色破晓黎明,周武王率领庸、蜀、羌、髳、微、卢、彭、濮等西方诸侯及其他反商联盟大军在牧地列阵,并举行阵前誓师大会,史称“牧誓”。周武王先历数纣王的种种罪行,已使得人神共愤,己方是代表天命来讨伐商朝的,最后严明了作战纪律:强调战斗前进时,每向前六七步,就要停下整齐队形;战斗厮杀不能超过四次、五次、六次、七次,必须停下整齐队形;将士们不要杀死投奔己方的敌人,要让他们帮助我们。当时的战争形式主要是列阵而战,所以保持阵型对战争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周军即将兵临城下,商人才反应过来,仓促应战,武装大批奴隶开赴牧野与周武王决战。面对来势汹汹,“殷商之旅,其会如林”的商纣大军,周武王先用一百人敢死队勇敢挑战商军,视死如归;当商军阵脚全乱,周武王便亲率精锐冲向商朝大军。最终本在人数上占有很大优势的商军兵败如山倒,周人大胜。关于纣王为什么不据城而守,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当时的城池防御和城防措施并不足以进行守城战,反而施展不开、容易被瓮中捉鳖。城池攻防战是在春秋战国才兴起的,过去都是田野平原摆开阵型野战。

结语

牧野之战,周武王胜得十分干脆利落,很符合“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牧野之战就是表面看起来简单,实际上经过周人三代先王的铺垫,最后让周武王结尾。即便是牧野决战的前夕,周武王还是费了颇大的心思在上面,正是做好万全准备,才让周军没陷入一点危局,周朝很顺利地终结商朝建立起来。可以看出,周军和商军的决战,自始至终都是周人把握战争的主动权,商人被周人牵着鼻子走。牧野之战胜得可一点都不简单,战前周武王花费的心血都被很多人忽视了;不是打得艰难的战役才是精彩,那些看似简单的战役其实也有着不一样的精彩。关于牧野之战的详细过程,受限于史料缺失,实在难还原出来讲述。

参考文献:《史记》《试析牧野之战与商朝灭亡的原因》《武王伐纣与牧野大战的历史地理问题》

更多文章

  • 尖底瓶究竟是干啥用,古文字专家说:看到这个甲骨文你就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瓶字甲骨文,宋代胆瓶演变,尖的甲骨文怎么写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上世纪二十年代初,考古专家们在河南三门峡考察时,发现了一片面积约36万平方米的原始文化遗址,因其主要分布在渑池县仰韶村,所以按照惯例将其命名为“仰韶文化”。根据后期的考古发掘,专家们确定仰韶文

  • 有甲骨文为证,古蜀国和商朝友谊的小船,竟然说翻就翻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商朝出土的甲骨文都记载了什么,甲骨文怎样记载商朝建立的,商朝为什么用甲骨文来记录文字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严格意义上说,三星堆文明只是古蜀文明的一小部分。像长江和黄河流域一样,都是华夏文明的一部分。古蜀文明发源于岷江上游,从远古时期开始,这里就有很多远古人生活,他们就是蜀人的祖先,古蜀文明是中华文

  • 殷商的灭亡,既是大势所趋,也是人力所为,还是自然导致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商朝是继夏王朝之后的新部落联盟王朝,中国历史的第二个朝代。商王朝的建立是在夏王朝的累累尸骨上,商国国君汤在鸣条之战中击溃夏军,这场战争成为夏王朝灭亡和商王朝建立的转折点。商朝好似不是一个传统的农耕民族组成的农耕王朝,更像是个游牧王朝,国都频繁迁徙,直至商王盘庚迁徙都城到殷(今安阳),这才安稳下来,不

  • 商朝都城朝歌是旅游胜地,这里的成语苑,有句成语让人回味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商朝的朝歌,商朝100个成语,商朝的成语典故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中国有着5000年灿烂的华夏文化,从大禹将帝位传给儿子启时,封建王朝就已经具备了雏形。夏王朝灭亡之后,商人迅速崛起,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商朝分为三个阶段,即先商、早商、晚商。商朝建立之后,由

  • 灭亡西周的罪魁祸首是犬戎?犬戎到底是不是游牧民族?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西周被犬戎族所灭,犬戎灭西周是什么之战,西周被犬戎族所灭的时间是哪一年

    犬戎,古代部落名,活跃在中国西部、北部和西北部的少数民族,“犬戎”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夏商周的传说,一些以“狼”“狗”为图腾、远离中原、不习华夏文化的部落。周朝最鼎盛时期,周穆王西征,俘获不少白狼、白鹿的图腾部落。其实他们有的心慕王化、和西周各诸侯国的习俗、餐饮、生活方式、战争手段一样,可是因地处西陲

  • 春秋时期吴国末代国君夫差,如何由盛转衰?落得国破身死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夫差死后吴国最后的王,夫差死后的吴国是什么时候复国的,吴国夫差是怎样灭亡的

    吴国末代国君夫差画像公元前496年,阖闾攻越,战于欈李(今浙江嘉兴西南),越军采取偷袭战术,阖闾中箭,伤脚大拇指,伤重不治,死前嘱子夫差勿忘杀父之仇。夫差继位后,为了洗雪其父阖闾败给越王勾践的耻辱,励精图治,吴国也迅速增强。公元前494年,勾践闻夫差为报父仇,正加紧训练军队,准备攻越,遂不听大夫范蠡

  • 秦王朝最后一员大将章邯,如何在巨鹿之战败于项羽?他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假如章邯不投降项羽能打败章邯吗,章邯败给了项羽吗,章邯为什么打得过项羽

    项梁自东阿出发,向西进军,到达定陶。章邯在夜间让兵马口中衔枚,攻打楚军,大破楚军于定陶,项梁战死。章邯打垮了项梁的军队后,楚地有名将领都已经死了, 章邯以为楚地的余众不用担心了,就渡过黄河,北进攻打赵地,大破赵军。 这个时候,赵歇为赵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都跑进了巨鹿城。 章邯命令王离、涉间围攻巨

  • 孙权鲜为人知的一段遗言,睿智而大气,瞬间让曹操刘备渺小了许多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个人的共同点,孙权遗言原文,孙权临终遗言视频

    辛弃疾对孙权的赞许,并不是信口胡诌,而是有着充分的史实作为依据。作为三国时期三大霸主之一,孙权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三大霸主之中,曹操生于公元155年,刘备生于161年,孙权则生于182年,比两人小了二十多岁,但却缔造了足以和曹刘二人相媲美的丰功伟业。孙权能够成为东吴之主,一半靠能力,一半纯属偶然。本

  • 诸葛亮五次北伐均败,错不在马谡魏延,而在错用了个“蜀国异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诸葛亮北伐魏延有什么作为,马谡失街亭诸葛亮北伐能成功吗,诸葛亮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北伐

    诸葛亮决定北伐,是因为他看清了魏蜀吴三国的整体局势。出于地势险要的原因,如果蜀汉不趁着现在曹魏还没能完全发展的时候打出去抢占先机,那等敌人发展完了以后地势必然成为一个牢房一样的存在,将整个国家囚在里面。出发点是好的,诸葛亮想必也做过充分的准备,但究竟是什么导致这五次战斗都没能立下战功?又是什么导致诸

  • 自古以来,为啥匈奴人喜欢汉人女子,汉族男子却不喜欢匈奴女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匈奴女性的特点,汉人和匈奴人有关系吗,古代人对匈奴女人的态度

    首先,匈奴人生活在大草原上,长年累月都要饱经风霜,男人和女人从小就对骑射打猎有着高度的兴趣,所以女子性格上多泼辣。按照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所谓的“女汉子”,匈奴男人已经就是野蛮的代表了,所以就不希望自己的老婆也同样有着这样的性格。而汉人女子则是柔情又灵动,性格温婉,知书达理且韵味十足,匈奴男人就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