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房玄龄临终留下八个字,李世民含泪回应八个字,下旨:儿子全封官

房玄龄临终留下八个字,李世民含泪回应八个字,下旨:儿子全封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406 更新时间:2024/2/11 23:19:42

在前朝灭,后朝兴的历史时势中,往往会造就许多流传千古的英雄,比如秦灭汉初的项羽韩信张良等人;汉末三国时的关羽张飞赵云等辈,所谓时势造英雄大莫如是。

在中国历史上隋末唐初之际也有许多英雄,他们或骁勇、或忠义、或善谋,在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其中秦王李世民麾下有两位被并称为“房谋杜断”的文臣谋士,左仆射房玄龄善谋划,右仆射杜如晦善决断。

▲“房谋杜断”雕像

01

秦王李世民之所以能功勋卓著,并以次子身份发动“玄武门之变”,登基为帝而名垂千古,离不开这两位贤良王佐之才的辅助。在房、杜二人辅佐下成就“贞观之治”的李世民,十分器重二人,就连他们死后都将其陪葬昭陵。据传,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之变”前曾令尉迟恭将贬谪在外的房、杜二人带回,若二人不愿,可当场杀之,可见房、杜二人才干能力之出众,当世难有出其右者,为避免二人为太子李建成所得,李世民竟不惜除掉他们。房、杜二人聪明绝顶,在深知秦王为人及针砭时弊后,等尉迟恭到来之际,便下定决心辅佐李世民成就一番伟业。

▲贞观时期日本遣唐使绘画

“玄武门之变”成功直接推动李世民尽除宿敌,荣登大宝。在这场血雨腥风的宫廷政变中不仅需要武将奋勇搏杀的流血牺牲,更需要谋臣殚精竭虑的事先运筹,善谋的房玄龄无疑是这场政变的灵魂人物,他为李世民的帝业出谋划策,竭心尽力。房玄龄在政变中无异于张良之于刘邦,孔明之于刘备,劳苦功高的房玄龄在事后被李世民封授国公,将其画像列于凌烟阁上,位列二十四功臣之一。当然,若只此一项功勋难免让人不服气。

▲“玄武门之变”剧照

能被李世民如此看重,又被时人所信服的房玄龄自然还有其他本事。因得位不正等原因,李世民登基后为掩盖自身污点,下令修改玄武门之变前后的史书记载,大臣们唯恐名声为篡改史实而累,都不愿出面修改,只有房玄龄“勇敢”站了出来,为李世民排忧解难。在接手这艰巨任务后,房玄龄没有违背士人原则,将这一段历史修得极为巧妙,最终圆满完成任务,受到皇帝赞赏。房玄龄不仅工作能力强,还甚是小心谨慎,善于得揣摩圣意。

▲房玄龄剧照

02

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李世民登基后,为保证吏治清明、国泰民安,开始从谏如流。在这样的情况下,魏征等谏臣们悉心给皇帝陛下挑毛病,并劝诫其更改,满朝上下只有李世民的大舅哥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二人从未挑过皇帝陛下的毛病。这两人可谓是官场上的“人精”,都是揣摩圣意的高手,逢人便说当今皇帝陛下圣明贤良,根本没有什么意见可以提,因为这点,二人在贞观一朝颇受重用,为李世民所喜所重。李世民麾下有能力的大臣不在少数,又有能力且又能照顾皇帝面子的大臣肯定会更为出众,圣眷不衰,圣心不减。

▲唐太宗李世民剧照

在贞观朝中,房玄龄勤勤恳恳做了二十多年宰相,为国家举荐了大量人才,对皇帝又十分忠心,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李世民当然对房玄龄的功勋了如指掌,每当房玄龄和其他臣子有意见相左时,李世民都会不假思索地站在房玄龄这边。君臣二人相处和睦,一时传为佳话,李世民甚至将女儿高阳公主下嫁给房玄龄次子房遗爱,两家结为姻亲。

▲高阳公主剧照

李世民与房玄龄之间深刻的君臣关系还不仅如此。李世民御驾亲征辽东,房玄龄留守后方,主持朝政,当时有人嫉妒房玄龄受重用,便派遣小吏到辽东前线向李世民污蔑房玄龄想要谋反。李世民在中军升帐,接见小吏,并斥问是谁想要谋反,小吏回答是房玄龄,李世民大怒,命左右刀斧手将其斩杀,一旁随行大臣们无比惊讶,就算是捏造歪曲事件,皇帝都不事先审理就杀之,竟有如此信任房玄龄?事后,愤慨的李世民直接修书一封寄到房玄龄处,说及事件经过,并说若还有告发你者,可先斩后奏。

▲军营进谏剧照

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房玄龄病危,将不久于人世。为了国家安定繁荣,百姓安居乐业,房玄龄竟上书皇帝请求停止劳民伤财的辽东之战,并将儿子房遗爱叫至病榻前,让其把这几千字进言书,亲手交到皇帝李世民手里,然后流着老泪,真情地说了八个字:“知而不言,含恨入地!”皇帝李世民在收到其劝谏书后,感动得留下眼泪,并对高阳公主说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李世民随即下旨:“朕将亲往其病榻前探望,封其子房遗爱为右卫中郎将,房遗则为中散大夫,使其在生时能看见二子显贵。”

结语

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七月二十四日,一代贤相房玄龄与世长辞,终年七十岁。李世民感念房玄龄功劳,辍朝三日,并追赠其为太尉,谥“文昭”,陪葬昭陵。

参考资料:

《旧唐书·房玄龄传》《新唐书·房玄龄传》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被丈夫卖掉,却进宫当了皇后,还差点成为“武则天”,她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这位身穿龙袍的女子,就是宋真宗的第三任皇后,刘娥。刘娥的祖上也算出身名门,祖父担任过后晋、后汉时的大将军,父亲也在宋太祖时期担任过指挥使、嘉州刺史。但是刘娥并未能享受到太多的父祖余荫,因为她出生没过多久,爹娘便同赴黄泉,尚处于襁褓之中的刘娥成了一个孤儿,寄人篱下。刘娥长大以后,去做了歌女,嫁给了一个

  • 中国最硬气的王朝,亡国之前还将世界强国打得签投降书,不是唐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上最屈辱的三个王朝,中国历史上最惨王朝,中国最鼎盛的几个王朝

    而“君王死社稷”说的则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崇祯虽然有帝王之才,但明朝传到他手中时已经是支离破碎的模样,当时各地战乱兴起,包括实力强悍的满清和多地的农民起义等,明朝气数已尽,亡国已成定局,于是李自成攻下明朝都城后,崇祯帝说自己任凭处置,但不要伤害任何一位百姓,之后他选择在煤山的一颗大树上自缢。虽然

  • 唐代女子夏天穿得很保守?千年前的画像曝光,比现代人穿的还时髦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服饰就跟中国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从传说的角度来讲,在黄帝时代之前,古代先民都是用兽皮、树叶遮羞,黄帝发明了上衣、下裳这才有了衣服。古时的衣服可不仅仅是用来保暖和装饰,它更是为了治国安天下,从《周礼》服饰制度诞生以来,历朝历代不厌其烦的制定新的服饰制度。而每个人根据身份不同,服饰的配饰、颜色也各不

  • 为何武则天嫁李世民12年无子嗣,嫁给李治却连生6个?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武则天嫁给了李治不违反道德吗,武则天为什么要嫁给李治,武则天嫁给李治了吗

    不少人应当知道,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杨贵妃,原本是他儿子寿王李瑁的王妃;而唐太宗李世民的后宫里,甚至还有因“玄武门之变”而亡的弟弟李元吉的王妃,巢剌王妃杨氏。就中国唯一女帝武则天,在嫁给他儿子李治之前,原本也是他的妃嫔。说起这个其实挺有意思的,武则天嫁给李世民12年,却始终默默无闻,不仅不受宠,甚至连

  • 匈奴是如何对待王昭君的?莫高窟的一幅壁画揭示了真相,让人动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匈奴对待王昭君的壁画,莫高窟壁画匈奴,匈奴人王昭君

    “昭君出塞”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大事件,她为了国家利益,毅然舍弃了一切去往一个未知的地方,她从未想过自己要面对的是什么,将迎接他的是怎样的生活。可是,他却知道只有这样做才能换得一方太平,一个女子能有这般家国情怀,也着实令人敬佩。历史对王昭君的记载不多,我们所看的电视剧里剧情五花八门,结局也层出不穷。那

  • 唐朝长孙皇后,写一本《女则》后来却失传了,专家说:是这个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千古第一贤后长孙皇后,长孙皇后中毒被人在破庙里救,李默在破庙治长孙皇后的小说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在古代,古人编纂过许多的书。可是,一提到专门为女性写的书,大家通常会想到的就是西汉时期,集经学家,目录学家和文学家于一身的刘向编纂的《列女传》。据说,当时的刘向任光禄大夫,看到汉成帝的皇后赵飞

  • 李渊请求李世民放过10个孙子,看到此人名后,李世民大怒:都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李建成与李世民都是李渊的儿子,并且都曾跟着李渊征战四方,要说实力,李建成肯定是有的,而且他还是李渊的嫡长子,李渊建立唐朝后,并将李建成立为了太子,可李世民的能力也不小,屡立战功,且拥有重兵。两方势力相争,最终只会有一方胜利,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胜了,他很快登基为帝,李渊则做了太上皇,李世民成功夺位后,

  • 隋唐关陇集团是什么样的组织?为何玩弄皇权于股掌,长达百年之久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关陇集团对隋唐的影响,隋唐关陇士族指哪些人,关陇集团二十大家族

    隋唐关陇集团如何玩弄皇权于股掌百年之久?从群体出现的那一刻起,世界上就开始逐渐的出现了阶级。可以说阶级的诞生其实是人类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量之一。在世界的历史沿革中,阶级的出现也同样带来了所谓的权力的传承。这种传承带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无论是经济上、文化上、军事上、政治上,都在这种传承和发展中不断的进化

  • 李白最为大胆的一首诗,痛快淋漓毫无顾忌,揭开了杨玉环一件丑行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白描述杨玉环,李白给杨玉环写的诗有多少,李白为杨玉环写的诗讲解

    按照唐代官制,唐朝设立两个学士院,一是集贤殿学士,其成员主要负责为皇帝和皇子侍读讲书,同时兼顾一些为内阁起草诏书文件的事务。二是翰林院学士,专职陪侍皇帝左右,为皇帝起草重要文件和诏书,“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某种程度上相当于皇帝的机要秘书,因此李白的仕途起点可谓不低。然而无情的现实,最终让李白大

  • 隋炀帝手下一个神箭手,是隋朝最后救命稻草,他不死唐朝很难建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隋炀帝十大重臣,隋炀帝的第一战将,谁灭的隋朝建的唐朝

    有一种看法认为,隋炀帝一生应当一分为二来看待,不能把对他的历史评价简单化、脸谱化。具体而言,隋炀帝一生可谓功罪分明。他确实有好大喜功、不爱惜民力的缺陷,但另一方面,隋炀帝也并非毫无可取之处,最起码他修建沟通中国南北的大运河,就是一件功在千秋、福泽后世的大好事。另外,隋炀帝在用人方面也颇有眼光,他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