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代女子夏天穿得很保守?千年前的画像曝光,比现代人穿的还时髦

唐代女子夏天穿得很保守?千年前的画像曝光,比现代人穿的还时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542 更新时间:2024/1/24 1:05:51

中国服饰就跟中国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从传说的角度来讲,在黄帝时代之前,古代先民都是用兽皮、树叶遮羞,黄帝发明了上衣、下裳这才有了衣服。

古时的衣服可不仅仅是用来保暖和装饰,它更是为了治国安天下,从《周礼》服饰制度诞生以来,历朝历代不厌其烦的制定新的服饰制度。而每个人根据身份不同,服饰的配饰、颜色也各不一样。

就拿第一个封建王朝秦国来讲,此时有了“五德说”,秦人认为西周为火德,那么一统天下的秦国就是“水德”。

水德崇黑,因此就黑为尊,秦始皇的龙袍也采用黑色,文武百官则是青、黄、赤、白、黑五色皆用,普通百姓只能穿白色,秦始皇称百姓也为“黔首”。

《史记·请始皇本纪》记载的有,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诏令:更名民曰“黔首”。

汉代后服饰有了很大的变化,经过休养生息,纺织业发达,绫罗绸缎漂亮衣服多了,汉代的衣服主要是袍、襜褕(直身的单衣)两种。

虽然只有两件式,不过裙子的样式很多,其中最出名的一种就是“留仙裙”,不过绫罗绸缎都是有钱人家穿得,穷苦人家还是穿短褐(粗布短衣)。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也是古代的一个现状。

在电视剧的渲染下,人们对古代女子的穿着有两种印象,一种是穿着非常保守,不露一寸肌肤,另外一种则是穿着暴露,这种印象主要是来自唐代的电视剧。

唐代影视剧都是“粉胸半掩疑暗雪”,这在古代绝对是一种非常大但穿法,那么这种“开放式”穿着到底存不存在呢?

初唐肯定是不存在的,唐高宗李治曾下诏希望女子“弃羃”。

“羃”是晋代就出现了一种帽子,类似于一种面纱,主要是用来遮挡面容,唐初女子出行都要带上“羃䍦”,也就是遮挡住全身。不过唐高宗、武则天执政时期,多次发动了改革,又盛行胡风,女子在穿着打扮上渐渐放开了。

唐开元年间,女子已经彻底可以露面了,不仅如此还出现了“慢束罗裙半露胸”,女子在服饰、身材上尽情的追求美感,这一时期人们冲破了“男尊女卑”的思想,就连官家的女子也相继效仿。

当然这种大胆的穿着一般不会出现在公共场合下,只有在闺房或者宫廷面圣时才穿,至于平常的外出,还是整理的有条有理,但发髻、身肢该美的地方还是美。

《中华古今注》中对唐中期的服饰也有这样的记载:至天宝年中,士人之妻,著丈夫靴衫便帽,内外一体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女子也穿男子的衣服,这也不是女扮男装,而是受胡风影响,因为在胡服当中,男女着装相对自由,并没有男女分别。

唐代女子的“大胆”穿着,仅仅也只是在历史上昙花一现,从这些壁画来看,唐代女子的夏天穿着就 更“开放”了,外面仅仅只是穿了一层细纱,不过看座椅板凳应该是在家中的着装,走到了外面还是要矜持一些。

唐代女子地位之所以会有这么高,主要还是因为武则天开始了治理国政之先河,武则天之后,又出现了韦后、太平公主上官婉儿、杨贵妃等人,特别是杨贵妃受宠后,唐代民间兴起了一阵:“不重生男重生女”的风潮。

除了女子的服饰外,男子在大夏天也放得开。

李白在大夏天的时候也是独自在山中纳凉消暑,他还写下了一首《夏日山中》: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由于大夏天实在是太热了,李白就躲进了山中,脱去衣裳,摇着白羽扇悠然自得。古人为了避暑,也是穷尽了思维,虽然古人没有冰箱、空调,可他们有冰窖,一到夏天,富贵人家就取冰块制作冷饮,在吃食上面古人并不落后现代人。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何武则天嫁李世民12年无子嗣,嫁给李治却连生6个?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武则天嫁给了李治不违反道德吗,武则天为什么要嫁给李治,武则天嫁给李治了吗

    不少人应当知道,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杨贵妃,原本是他儿子寿王李瑁的王妃;而唐太宗李世民的后宫里,甚至还有因“玄武门之变”而亡的弟弟李元吉的王妃,巢剌王妃杨氏。就中国唯一女帝武则天,在嫁给他儿子李治之前,原本也是他的妃嫔。说起这个其实挺有意思的,武则天嫁给李世民12年,却始终默默无闻,不仅不受宠,甚至连

  • 匈奴是如何对待王昭君的?莫高窟的一幅壁画揭示了真相,让人动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匈奴对待王昭君的壁画,莫高窟壁画匈奴,匈奴人王昭君

    “昭君出塞”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大事件,她为了国家利益,毅然舍弃了一切去往一个未知的地方,她从未想过自己要面对的是什么,将迎接他的是怎样的生活。可是,他却知道只有这样做才能换得一方太平,一个女子能有这般家国情怀,也着实令人敬佩。历史对王昭君的记载不多,我们所看的电视剧里剧情五花八门,结局也层出不穷。那

  • 唐朝长孙皇后,写一本《女则》后来却失传了,专家说:是这个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千古第一贤后长孙皇后,长孙皇后中毒被人在破庙里救,李默在破庙治长孙皇后的小说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在古代,古人编纂过许多的书。可是,一提到专门为女性写的书,大家通常会想到的就是西汉时期,集经学家,目录学家和文学家于一身的刘向编纂的《列女传》。据说,当时的刘向任光禄大夫,看到汉成帝的皇后赵飞

  • 李渊请求李世民放过10个孙子,看到此人名后,李世民大怒:都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李建成与李世民都是李渊的儿子,并且都曾跟着李渊征战四方,要说实力,李建成肯定是有的,而且他还是李渊的嫡长子,李渊建立唐朝后,并将李建成立为了太子,可李世民的能力也不小,屡立战功,且拥有重兵。两方势力相争,最终只会有一方胜利,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胜了,他很快登基为帝,李渊则做了太上皇,李世民成功夺位后,

  • 隋唐关陇集团是什么样的组织?为何玩弄皇权于股掌,长达百年之久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关陇集团对隋唐的影响,隋唐关陇士族指哪些人,关陇集团二十大家族

    隋唐关陇集团如何玩弄皇权于股掌百年之久?从群体出现的那一刻起,世界上就开始逐渐的出现了阶级。可以说阶级的诞生其实是人类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量之一。在世界的历史沿革中,阶级的出现也同样带来了所谓的权力的传承。这种传承带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无论是经济上、文化上、军事上、政治上,都在这种传承和发展中不断的进化

  • 李白最为大胆的一首诗,痛快淋漓毫无顾忌,揭开了杨玉环一件丑行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白描述杨玉环,李白给杨玉环写的诗有多少,李白为杨玉环写的诗讲解

    按照唐代官制,唐朝设立两个学士院,一是集贤殿学士,其成员主要负责为皇帝和皇子侍读讲书,同时兼顾一些为内阁起草诏书文件的事务。二是翰林院学士,专职陪侍皇帝左右,为皇帝起草重要文件和诏书,“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某种程度上相当于皇帝的机要秘书,因此李白的仕途起点可谓不低。然而无情的现实,最终让李白大

  • 隋炀帝手下一个神箭手,是隋朝最后救命稻草,他不死唐朝很难建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隋炀帝十大重臣,隋炀帝的第一战将,谁灭的隋朝建的唐朝

    有一种看法认为,隋炀帝一生应当一分为二来看待,不能把对他的历史评价简单化、脸谱化。具体而言,隋炀帝一生可谓功罪分明。他确实有好大喜功、不爱惜民力的缺陷,但另一方面,隋炀帝也并非毫无可取之处,最起码他修建沟通中国南北的大运河,就是一件功在千秋、福泽后世的大好事。另外,隋炀帝在用人方面也颇有眼光,他的手

  • 李世民的曾孙沦为酒鬼,写了一首打油诗说尽世态炎凉令人唏嘘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真实的李世民墓志铭,李世民最有名的四首诗,李世民五绝

    李承乾是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所生的长子,公元619年(武德二年)生于长安承乾殿,李世民因殿为名,给他取名李承乾。公元620年(武德三年),还是个吃奶娃娃的李承乾被封为恒山王,公元626年(武德九年),李世民登基的第一年,就把李承乾立为皇太子,成为未来的唐朝储君。但这个李承乾却很不争气,不仅一条腿略有伤残

  • 尉迟敬德退避三舍,李白王维趋之若鹜:唐朝四种不干净,除了禄山之爪还有啥?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尉迟迥与尉迟敬德,尉迟敬德的墓志文,尉迟敬德典故

    唐朝是前期是比较强盛的,但是从安史之乱开始,藩镇割据下的唐朝,就变得比宋朝和汉末三国还乱了:各地节度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皇帝只能百分之百承认并下委任状,如果朝廷反对,那些军阀就老实不客气地起兵反抗。宋之乱,乱在重文轻武,结果是宋徽宗宋钦宗“北狩”去上演了一出“牵羊礼”,而唐朝之脏,则表现在皇家私德上

  • 唐太宗发明了一种职业,古代女子很害怕,现代女子却争得头破血流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历史上,唐朝是一个非常有名的王朝,唐太宗李世民继位以后,开创贞观之治,更是实现了万国来朝的繁荣景象。回看当时的盛况,老百姓衣食住行都达到了很大的满足。有一句话叫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肚子吃饱后,百姓便会追求更加高的欲望。或许也正是在此情况下吧,李世民发明了一种职业,为唐朝的繁荣“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