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吴三桂临死留下三段“风格迥异”的遗言,究竟哪一段才是真的?

吴三桂临死留下三段“风格迥异”的遗言,究竟哪一段才是真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70 更新时间:2024/1/23 3:36:11

(本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公元17世纪初期至中叶,中原大地上再次燃起烽火。此时的明朝面临着内忧外患,李自成在西北一带崛起,并迅速攻城掠地,兵锋直指京师。在关外地区,满洲女真人也虎视眈眈地觊觎着中原,企图在明朝的躯体上撕下一块肉。

李自成最终兵临北京,而被崇祯皇帝寄予厚望的吴三桂,不但没有及时相救,反而还拥兵自重作壁上观。这才导致了崇祯皇帝煤山自缢,明王朝土崩瓦解的结局。在此之后,吴三桂听闻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霸占,便一怒之下投靠了清军,并打开山海关放八旗军进入中原。

在此之后,吴三桂成为了清廷忠实的走卒,不仅亲手绞死了永历帝,而且还被清廷封为平西王,坐镇云南大片土地。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在康熙皇帝继位后,吴三桂居然又再次叛清,建立了所谓的“大周”国。不得不说,吴三桂是一条历史上的“超级”变色龙,他反复无常的变脸速度,简直令人难以想象,这也是他在后世留下万古骂名的直接原因。

吴三桂曾对自己的一生做过总结,其主要体现在三句遗言中,而这三句遗言,也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最好证明,更是本性暴露得最好注脚。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吴三桂的三段遗言,借此来深度剖析这位明末将领的内心世界。

第一句:朕神气恍惚,时患昏晕,自思生平行事,大半舛错,今日悔已无及”,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意思是说,我近日来神情恍惚,时而感到头晕目眩,回想自己大半生所做之事,有一大半都是错误的,今天想想着实后悔不已。

说到“大半舛错”,想来吴三桂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从吴三桂从戎的前12年中,他一直效忠于明王朝。可在此之后,他一时恼怒,不计后果地将满清八旗军放入关内,令中原迅速沦陷。不仅如此,绞杀永历皇帝的行为,更是无父无君的恶劣证明,故此来说,“大半舛错”是相当具有说服性的,并非吴三桂刻意谦恭之语。

第二句:皇上饶命,皇上饶命,皇上恕罪。

这句话是在吴三桂病体沉重,时昏时迷所说的,若是他清醒的时候,想必是不会说出如此懦弱的话语。可正是因为他处于昏迷时期,其口中的梦呓才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

从这几句话来看,吴三桂的内心应该无比煎熬,他口中的“皇帝”,不知道是崇祯皇帝,还是永乐皇帝,亦或是康熙皇帝。对于崇祯皇帝,吴三桂拥兵自重隔岸观火,眼睁睁看着大明江山分崩离析。对于永历皇帝,他没有丝毫怜悯之心,即使永历皇帝再三恳求,他依然狠心的地对其下了死手,斩断了大明最后的血脉。对于康熙皇帝,清廷对其大加封爵赐地,他却仍狼子野心的要谋反,甚至还要与前者平分天下。吴三桂能说出这样的话,其内心的愧疚有目共睹。

第三句: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在两千多年的儒家文化传承中,“忠孝仁义”是对人品格衡量的重要标准。而吴三桂临死前,留下遗言说自己“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其实他很明白,自己的人品已经达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这句话能从吴三桂的口中说出,可见吴三桂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十分反感,毕竟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之中,他也曾对“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感到唾弃,可惜造化弄人,自己却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

三段记载都曾见诸于史书,可即便如此,我们也无法确定这些话语的真伪性。也许它们真的全是吴三桂本人发自内心的忏悔,还有可能是后世史官们的有意为之。总之无论如何,上面几句话对于吴三桂一生的概括可谓是相当确切,无论是出于他本人之口,还是发自史官之笔,都是历史中昭昭天理的最终定论。

如今距离明末清初已经过去了四百多年,一切都已经烟消云散,当年的豪杰们或是居于庙中受万世香火,或是被钉在耻辱柱上受尽唾骂。可是他们的历史事迹,依然被今人津津乐道,同时也在激励和警醒着每一个人。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更多文章

  • 清朝的店家为防乞丐,可花钱买一张“罩门”,但这东西也有保质期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乞丐图片,明清官箱,清末民初铁箱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生意人可以赚大钱,但个中辛酸苦楚只有自己清楚,古往今来的生意人皆是如此。在清朝的时候,京城中商铺林立,各项买卖异常繁荣,全国各地的商旅云集于此,构成了一派盛世的景象。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在

  • 天天啃烧饼的道光,为何花440万两银子建墓?乾隆墓才花了178万两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道光晚年的照片,道光墓珍宝,道光嘉庆的墓有东西吗

    一片混乱之中,皇长子旻宁正在养心殿。旻宁此时年方三十出头,从未有过打仗经验,但他却临危不惧,沉着冷静,指挥侍卫们抗击义军。有几个义军爬上养心殿的墙头,眼看要越墙而入,旻宁亲自端起火枪,一枪一个,接连击毙二人,其他义军被震慑住,被迫放弃进攻养心殿。旻宁临危不乱的性格,给亲嘉庆皇帝留下深刻印象。他已经认

  • 清朝最惨的公主,父亲家喻户晓,母亲被哥哥杀死,自己被弟弟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清朝最惨的公主被驸马宠爱死了,清朝最惨公主活了多少岁,清朝公主服饰图片

    身为大清公主,父亲家喻户晓,母亲死于哥哥之手,自己被弟弟杀死但是公主的生活真的有这么美好吗?无情最是帝王家,说的不仅仅是争权夺利的男权世界,宫闱之中的女性经常也会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成为权利祭坛上的祭品,成为男权社会的附属品。可能衣食是无忧了,可能穿的是绫罗绸缎,却只能做那笼中的金丝雀,没有自由,

  • 清朝八旗兵战斗力为何强悍绝伦?一个清朝婴儿的成长过程给出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朝早期八旗战斗力,清朝八旗军的历史,清初八旗战斗力有多强

    清朝建立之初,军队由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八旗包衣几大部分组成,其中满洲八旗是清朝军队的核心主力,也是清朝赖以一统天下的制胜“法宝”。自1618年努尔哈赤正式起兵反抗明朝以来,满洲八旗就一直披坚执锐,攻坚克难,历经大战苦战,最终从白山黑水之间一直打进山海关,并一统河山,是清朝三百年天下的缔造

  • 猛将尉迟敬德,如何在玄武门之变中,对李世民兄弟,父亲下狠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真实的历史尉迟敬德三次救李世民,李世民和尉迟敬德谁大,李世民为何老年后叫尉迟敬德守门

    大业末年,参与平定高阳民乱,授朝散大夫。大业十三年(617年),跟随刘武周起兵,担任偏将。武德三年(620年),兵败归顺唐朝,赐名尉迟恭。 跟随秦王李世民,参与唐初统一战争,平定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徐圆朗,颇有功勋。武德九年(626年),参加玄武门之变。玄武之变 武德九年(626年),突厥侵扰乌

  • 他头颅从东汉到晋朝,一直被保存到现今,还被当成举世国宝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东汉广陵王墓出土的王冠,东汉将军墓葬,东汉开国功臣画像

    而在历史最出名的,最有争议的,应该就是王莽了,在历代群臣中来看,王莽的定义不过就是一个有点功绩的乱臣贼子,而结合现代来看,王莽疑似一个穿越者,而且王莽的头颅从东汉到晋朝,一直保留到了现在,这又是为何?公元前45年,王莽出生,此时的西汉已经走向衰败,“文景之治”也过百年之久,为了拯救汉朝,西汉实行以儒

  • 高宗临终前说了什么?武则天找来李淳风与袁天罡,成就了奇迹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武则天11岁袁天罡就死了,武则天与李淳罡是什么关系,李淳风和袁天罡

    李治到了洛阳,其实已经不能动了,随着高宗病情日益恶化,武则天行事越发谨慎小心,因为她知道现在是关键时刻,李治临终前的遗言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她不在身边,就有可能会出现不利于自己的局面,到那时候,形势就不由自己把控了。所以她时刻呆在皇帝身边,连宰相们也不能轻易见到皇帝一面了。高宗身体状况的每一次细微变化

  • 敦煌壁画的巅峰:唐代敦煌壁画有何艺术特色?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敦煌唐代壁画风格,敦煌壁画艺术鉴赏,敦煌壁画艺术成就高不高

    敦煌壁画的历史所谓敦煌壁画,指的是位于敦煌莫高窟洞内内壁上所绘制的画作。而莫高窟最早建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前秦时期, 也就是公元 4世纪中后期。彼时佛教已经经由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并且逐渐走向辉煌,其中僧人乐尊就在崖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作为修禅礼佛之所。 后来法良禅师也来到此处开凿了第二个洞窟,因为此

  • 杨贵妃为何爱吃荔枝?现代科学揭开了真相,难怪青春不衰受宠16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关于杨贵妃吃荔枝,杨贵妃为何酷爱荔枝,杨贵妃吃荔枝从何而来

    杨玉环、李隆基的爱情故事,在我国历史上非常的有名,这样一段“不伦”的爱情持续了16年,最后终止与马嵬坡。如今,虽然两人的故事已经过去了千年之久,但是很多人对于这段故事的结局感到可惜,为这段爱情感到可悲、可叹。在《长恨歌》中,白居易这么写到:“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于一身”,足见杨玉环有多么的受宠。

  • 揭秘唐朝名将秦叔宝:到底是将门虎子还是冶铁后人?专家:都不是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叔宝在唐朝是兵马大元帅吗,历史上秦叔宝怎么样死的,唐朝大将秦叔宝

    《战国策·魏策》中,庞恭对魏王说:“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集市上本不会出现老虎,但是经过两三个人的传播,很多人就会开始半信半疑。可见,有时候传言是可以掩盖事实本身的。从古至今,这样的事情不在少数。关于唐朝开国大将秦叔宝的身世,江湖上传言颇多。在《说唐》和《隋唐演义》当中,秦叔宝被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