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项羽本是楚国一将军,凭什么能在咸阳宰割天下,凭喜好分封诸侯?

项羽本是楚国一将军,凭什么能在咸阳宰割天下,凭喜好分封诸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72 更新时间:2024/1/11 7:03:35

当时的楚国,熊心虽名为王,实则一傀儡,朝政都把持在项梁的手中。项梁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儿子,是后来自号西楚霸王的项羽的小叔叔,项梁当时并未在楚国有明确的官职,而是自号武信君。

武信君收揽了项羽、龙且、刘邦、英布、蒲将军等能征善战的大将,一路摧枯拉朽,势如破竹,他的部将刘邦和项羽把三川守李由都斩杀了。李由是秦相国李斯的长子,位高、权重、能力强。

武信君项梁见三川守已由刘邦和项羽斩杀,秦廷新用的章邯又在自己的猛烈攻势下节节败退,便志得意满、心骄气傲,以为用不了多久,便可以攻入关中,灭了秦廷。

常言道,乐极生悲。

项梁被章邯算计了,章邯初期的节节败退,根本就是迷惑项梁的假象,章邯趁项梁志得意满之际攻破项梁在定陶的驻军,项梁战死,楚国大惊,支线作战的项羽和刘邦商量之后,也退缩到彭城附近驻扎。

[var1]

与此同时,原本只是傀儡的熊心展现出杰出的政治才能,从盱眙赶到彭城,收了项羽和吕臣的军权,并给吕臣父子以高官厚禄,给项羽以鲁公的封号,给刘邦一砀郡长的职务。

随后,熊心做出一个重大决定:派兵北上巨鹿救赵,与秦军死磕到底。

伴随北上救赵的安排,熊心又派老成持重的刘邦扶义而西,为北上救赵的楚军主力打辅助,同时派宋襄出使齐国与齐结盟。宋襄是宋义的儿子,宋义是北上救赵的统帅,号卿子冠军。

其实熊心的安排很棒,一方面派刘邦去扰乱秦军,一方面派宋襄去与实力强悍的楚国结盟,如此方能保证北上救赵的楚军打出一个更好的结果来。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楚军北上途中,项羽私自把宋义给杀了,又派人追杀了宋襄,楚怀王原本安排的三条线只剩两条。

更出人意料的是,即便没跟齐国达成联盟,项羽还是指挥楚军在巨鹿之战中获得大胜,刘邦也神奇地一路招降纳叛过关斩将逼秦王子婴投降。

眼看项羽和刘邦做大,熊心只能在彭城无奈地叹息,勉强维持着为王的尊严。

[var1]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大获全胜,便获得了三方面的优势。

一是由楚国上将军上升为诸侯上将军,各国前去救赵的诸侯和将军见项羽勇冠三军,为保存实力,纷纷遵项羽为上将军,让项羽成为灭秦的统帅。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诸侯上将军仅能在名义上节制在巨鹿的诸侯和将军们,不在巨鹿的则不受项羽节制,如西进的刘邦、游击的彭越、窝在国内的齐王田巿、燕王韩广等,统统不受项羽节制,也并不承认项羽为诸侯上将军的地位。

二是项羽获得了巨大的声名,给人以战无不胜的彪悍形象。

三是对章邯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并最终在陈馀等人的帮助下,项羽顺利逼降章邯,使秦廷再无横扫六国诸侯的军事实力。

逼降章邯之后,项羽稍加整顿,便向关中进发,毕竟北上救赵前,楚怀王曾跟天下约定,先入关者为王,谁能率先挺进关中,谁便能合情合法地占有关中、汉中、巴蜀等秦廷故地。

项羽到达函谷关,方才听闻,刘邦已于两个月前入主关中,这个消息对项羽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原本以为一切尽在掌握,到头来美梦只是一场空。

[var1]

项羽不服气,他少年时便敢在人群中指着秦始皇的车鸾高呼,“彼,可取而代之”,连秦始皇都不放到眼里的项羽,又怎会把刘邦放到眼里?

于是,项羽和范增商议后决定,突袭刘邦,打刘邦一个措手不及,用武力拿下关中。

按照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项羽和范增的计划被项伯破坏了,项伯私自离营去见刘邦的首席谋臣张良,并在张子良引荐下与刘邦把酒言欢,席间,项伯和刘邦约为儿女亲家,并向刘邦许诺,只要刘邦肯向项羽低头,他项伯便能力保刘邦周全。

第二天,刘邦只带了一百来个人,早早地来到了项羽的驻地鸿门。一见到项羽,刘邦就一口一个将军地称呼项羽,并一口一个臣地自称,从称呼上便可知道,此时的刘邦愿意像其他在巨鹿上的诸侯一样,奉项羽为诸侯上将军。

项羽以为,刘邦已然俯首称臣,怎么分封诸侯,他项羽可以说了算了。没想到,远在彭城的熊心依旧要维护王的尊严,对项羽的分封计划只留下一句冷冰冰的“照之前的约定办”。

项羽恼怒楚怀王的不识时务,于是自作主张,尊楚怀王为义帝,分秦故地为四块,关中一分为三,分别分封给三个秦降将,即章邯、董翳和司马欣,为了表明自己没有不守楚怀王的承诺,把刘邦分封在巴蜀,后在张良和项伯的周旋下,项羽又把汉中也丢给了刘邦。

刘邦见项羽势大,跟诸臣商量后,只得暂时委曲求全,奔赴巴蜀。

一句话,项羽之所以可以分封诸侯,就是仗着项羽艺高人胆大,项羽军事能力强,诸侯不敢轻举妄动,项羽胆子又大,完全凭借自己的喜好分封诸侯。

项羽的分封百密一疏,也为田荣、刘邦、陈馀、彭越等人的再次崛起在某种程度上创造了条件。当然,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var1]

更多文章

  • 长平之战,如果不换将赵括,廉颇将军能守得住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长平之战赵括有胜算吗,赵括兵败长平读后感,长平之战赵括撑了多久

    赵括成了历史的替罪羊。赵括一身本领,而他所处的时代和国家却没有给他足够的机会让其施展。只一战便出师未捷身先死,历史只给他留下了这样的评价:纸上谈兵,误国误民!而长平之战中赵国的失败其实在一开始就注定了。但是廉颇和赵括都在赌!赵括赌的是险中求胜,赵括年少轻狂,带着赵王的期待,来代替保守老成的廉颇,一到

  • 战国七雄里强大的秦国,也经历过的屈辱败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国最大的败仗,战国七雄为什么秦国最强,秦国统一六国最大的败仗

    秦国,从一个出身低微替人养马的小国赵,一步一步发展到横扫六合,统一全国的大秦帝国。这除了代代秦王对于人才的运用,还要归功于秦国人自古对抗西戎的战斗经验。大家一定见过秦朝的兵马俑吧,那锐利的兵器,骁勇的骑兵,先进的机弩无不彰显出秦军的无敌。然而在秦国的无敌战争史中却隐埋了一些不为人知的战役。这些战役验

  • 战国七雄中, 各国最大敌人是谁, 燕国的敌人最特殊, 魏国敌人最多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战国时期的燕国七雄,魏国与燕国,战国的燕国怎么成为七雄

    秦国[var1]我们都知道秦国最后灭了六国,统一了天下。不过秦国灭六国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在秦国灭六国的过程中,最大的敌人就是这三个国家,魏国、赵国、楚国。魏国是战国初期的霸主,而且称霸战国七十多年。在战国初期的时候魏国占领了秦国的河西之地,让秦国几十年不敢东出。一直到秦惠文

  • 长平之战,赵国为何不用田单?赵王:你不看看他懂兵法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长平之战赵国真的有40万人吗,田单在赵国的表现,长平之战赵国二十万人为何不突围

    [var1]那么问题来了,当时赵国没有名将了吗?赵王为什么一定要用赵括来代替廉颇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当时虽然赵奢已死,但以火牛阵大破燕军的田单还在赵国。那么,赵孝成王为何不用田单代替廉颇呢?因为在赵孝成王看来,田单根本就不懂兵法!他又怎会让一个不懂兵法的人来指挥这场关乎国运的大决战呢?[var1]

  • 战国七雄打数百年仗都不缺粮,为什么孔明总缺粮?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战国孔明为什么缺粮,战国时期的七雄现状,战国时期七雄实力排名

    孔明缺粮是有深刻原因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长距离运粮消耗巨大;其二、巴蜀子弟大部分上战场了,粮食产量不高。秦国之所以能以巴蜀作为粮仓,是因为秦国还有关中大粮仓,巴蜀的粮食主要通过长江供应伐楚之战的军队,并不用运回咸阳使用。另外战国时代的战争还可以取食于敌国,也就是攻占

  • 战国时期,齐国强大到什么程度?为何最后不战而投降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战国时期的齐国有多强大,战国时齐国为什么强大,战国齐国君投降时嘴里含着啥

    [var1]第一,根据记载,在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力在七个国家排名首位。没有强大的实力不可能位居首榜,也从侧面说明人们认可齐国的实力。第二,齐国的地理环境好,靠近海,可以大力发展经济,资源也很丰富。所以,齐国是7个国家中实力最强的一个。第三,齐国是山东地界6个国家中的小队长,所以齐国的强横是必然的。齐

  • 战国时期的齐国是如何差点亡国的?苏秦和乐毅居功至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苏秦和乐毅,乐毅伐齐后齐国怎么样,战国齐国名将有哪些

    此时的齐国其实早就成了国际社会上的眼中钉,而且最主要的是他被秦国给盯上了,再加上苏秦策反了孟尝君,让国内纷争不息,实际上已经非常危险了。大秦帝国中的齐闵王[var1]而燕昭王经过了二十年的发奋图强,使得燕国的国力得到了全面恢复,此刻已经是兵强马壮,磨刀霍霍,只等最后一声号角了!燕国人的毁灭复仇模式已

  • 战国后期,面对赵国的生死存亡,乐毅为何会无动于衷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乐毅简历,春秋战国乐毅,燕昭王和乐毅关系

    乐毅先祖乐羊为魏文侯(魏斯,魏国开国君主)手下的将领。曾率兵攻取中山(参见魏灭中山之战),因功被封在灵寿,乐羊死后,葬于灵寿,从此乐氏子孙便世代定居在这里。中山复国后,又被赵武灵王所灭(参见赵攻中山之战),乐毅也就成了赵国人。乐毅少年聪颖,喜好兵法,赵国曾有人举荐他出来做官。到了武灵王在沙丘行宫被围

  • 秦国灭东方六国是按什么顺序进行的,为什么这样推进?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国灭六国的原因,秦国何时灭掉东方六国,秦国如何灭六国统一的

    战国七雄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众所周知,秦国最后灭掉了另外的六国,但六国是怎样被灭的,它们灭亡的顺序又是怎样的呢?秦灭六国大致是按照先易后难和先北后南的顺序开始的。战国末期,齐国势力最弱小的就是韩国,所以,秦国从韩国开始了扫平六国的行动。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派内史腾率军进攻韩国,韩国

  • 战国七雄燕国的创立者,与周公旦、姜子牙齐名,柱国重臣召公奭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战国七雄中燕国的领导者,姜子牙和周公旦谁厉害,战国七雄燕国巅峰版图

    召公奭与姜子牙是同时代人,后世把他们与周公旦、毕公高并称为周初四圣。对于周公旦和姜子牙,我们再熟悉不过,那么与他们并称的召公奭又是何许人也呢?[var1]【召公出身】召公奭,姬姓,名奭,又称召康公。关于召公奭的出身,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召公奭是周文王的庶子,另一种说法认为召公奭是姬姓旁支。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