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中期内阁首辅高拱,如何被张居正搞下台?他结局如何?

明朝中期内阁首辅高拱,如何被张居正搞下台?他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890 更新时间:2024/1/19 19:56:22

逐归田里

高拱张居正供职时国子监相识,二人志趣相投,相期将来入阁匡扶社稷。但当嘉靖帝去世当天,当时的朝廷首辅徐阶只召自己门生张居正共同写就嘉靖遗诏,并未通知已是阁臣的对手高拱,高、张二人顿生龃龉。此外,在隆庆五年高拱的亲信传言张居正接受徐阶三万两白银贿赂以救他的三个儿子,二人心中误解日益加深。张居正暗中和对高拱不满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同盟。

高拱画像

隆庆六年(1572年)正月,以高拱为柱国,进中极殿大学士。然而他专横更甚。加之其门生韩楫、程文等日夜奔走其门,狐假虎威,专以博戏为务,人都恶之。高拱初尚持清操,后渐狎奢,常对人曰“日用不给,奈何?”门生、下僚闻之,争相进献,“赇纳且集矣”,因此遭致物议。御史汪文辉上疏讥刺时事,语连高拱,高拱召而骂之,亟补宁夏佥事以出。尚宝卿刘奋庸也上疏纠拱,给事中曹大野则抗章劾高拱不忠十事,中有高拱擅权报复、排斥善类、超擢亲戚乡里门生故旧,以及亲开贿赂之门等等,朱载垕不听。二人皆谪外任。

是年五月,朱载垕病危,召高拱、张居正及高仪三人为顾命大臣,穆宗握著高拱的手说:“以天下累先生”。朱载垕去世后因遗诏问题,高拱计划发动百僚驱逐冯保,双方正式决战。

明神宗朱翊钧即位后,张居正指使神宗“大伴”已是司礼太监冯保在皇贵妃李氏和陈皇后面前将高拱曾在内阁说过的一句话“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改为“十岁孩子,如何作人主。” 宣称高拱谋拥立藩王,皇贵妃和陈皇后大惊。六月十六日早朝,“召内阁、五府、六部众至”,切责高拱擅权无君。到会极门,太监王榛捧旨宣读:“今有大学士高拱专权擅政,把朝廷威福都强夺自专,通不许皇帝主专。不知他要何为?我母子三人惊惧不宁。高拱著回籍闲住,不许停留!”高拱听旨后,“面色如死灰”,“汗陡下如雨,伏不能起”,从后赶来的张居正将他扶起。冯保又造王大臣事件,欲置高拱于死地。幸赖吏部尚书杨博、御史葛守礼等力救,张居正“贻书相慰安,乃止。” 高拱得免于难。

万历五年(1577年),张居正回故乡湖北江陵葬父,路过高拱的故里,专程探望高拱,两人相见掩面而泣,感慨不已。临终前高拱写了《病榻遗言》四卷,记述张居正勾结冯保阴夺首辅之位的经过,将张居正描述为阴险刻毒的人物,大骂张居正“又做师婆又做鬼,吹笛捏眼打鼓弄琵琶”。

万历六年(1578年)七月二日,高拱在新郑家中去世,葬于县城北郊今阁老坟村。万历七年(1579年),以“高某担当受降,北虏称臣,功不可泯”,赠复原官。张居正死后,《病榻遗言》刊刻,此书在北京广为流传,催化了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清算。

万历三十年(1602年),诏赠高拱为太师,谥号文襄,荫其子高务观尚宝司司丞。

参考资料:《明史》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万贵妃比明宪宗大17岁,为何还如此得宠?看看她早年经历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万贵妃为什么长得像明宗,万贵妃与宪宗是什么关系,万贵妃和明宗有孩子吗

    都说帝王后宫佳丽无数难有真情,但是明宪宗与万贞儿的爱情故事却让后人感叹,万贞儿原先只是一名普通的宫女,她四岁时就被家人送进了宫,因为长得十分乖巧懂事,便被孙皇后派去照顾皇太子。当时朱见深才两岁,万贞儿已经19岁了,宪宗18岁登基,他是一个很专情也很痴情的人。当了皇帝后,便一些想要册立从小照顾自己的宫

  • 李自成如果听从了这个人的建议,那么天下必定就是他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自成能坐稳天下吗,李自成有没有一统江山的机会,李自成是怎样成功的

    要求崇祯皇帝同意自己所提出的要求,那就是“欲割西北一带,敕命封王,并犒军银百万”。这句话是三个意思,一是要求封王;二是,要崇祯割让西北;三是,要崇祯犒赏其100万两白银作为军粮。总结起来,那就是要求崇祯同意自己的“招安”。要求要被自己带人暴打的,伤痕累累就要一命呜呼的人当自己的老大,真是滑天之大稽。

  • 朱元璋晚年猜忌心极重,为何独汤和能善终?全靠这三件事做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为什么朱元璋没杀汤和,朱元璋善终清单,朱元璋晚年最恨的人

    要说汤和真的是才能有多高,要比李善长与刘伯温差的很远,熟知历史的读者都知道,着两位虽然有大才能,但最终的结局却着实让人唏嘘。反观汤和,虽然是布衣出身,却是身怀大智慧,能够安享晚年全靠这三件事情做的好。起义前--写信朱元璋,有知遇之恩朱元璋的起义过程中,第一次真正接触到起义其实正是因为汤和。朱元璋和汤

  • 职场上,如何避免被人当枪使,资治通鉴中早就有答案了,非常有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资治通鉴职场大忌,职场中的暗箭怎么处理,职场防止违背的5个准则

    元徽和元深素有矛盾,这次,元深带着儿子出征,被元徽找到了攻击的机会。手握重兵,带着儿子,这就意味着,朝廷手里没有人质,元深随时可以造反就无法挟制。不管元深,你有没有异心,但是你这个行为能够被人多方误读。于是,胡太后毕竟只是怀疑没有证据,只能让元融和裴衍私下监督元深。元融是左都督,裴衍是右都督,都是元

  • 常遇春一生无败绩,为何却一直是徐达手下,一切皆因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常遇春徐达跟朱元璋一起长大,朱元璋汤和常遇春徐达是不是兄弟,为何徐达常遇春认朱元璋为大哥

    可非常奇怪的是,纵使常遇春如此之强,却一直在给徐达做副手,那么为何常遇春一直给徐达做副手呢?徐达和朱元璋其实小时候就已经认识了,在公元1352年之时,朱元璋的另一位玩伴汤和加入了郭子兴的军队,而后便写信于朱元璋喊他过去。等到第二年之时,朱元璋就在他的老家招兵买马,也就是这个时候徐达为一同参军去了。而

  • 北宋名将狄青立下赫赫战功,却被欧阳修三次诬陷,只因活在宋朝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欧阳修与狄青之死,北宋名将狄青图片,宋朝狄青个人简历

    狄青便是北宋宋仁宗时期的著名将领。也是两宋军事史上不可多得的军事奇才之一。狄青出身贫寒,身为一名武将,宋仁宗对狄青却十分青睐。西夏李元昊反叛,朝廷派兵将前去边疆,其中狄青被任命为三班差使、殿侍兼延州指使。前期在与西夏的战斗中,宋兵屡败,士兵们心生胆怯,不敢打仗。狄青去了之后,亲自带头冲锋,鼓舞士气。

  • 大宋灭亡后,十八帝相聚地府,你觉得赵匡胤第一个要抽的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赵匡胤建立的大宋王朝,大宋传奇柴荣和赵匡胤,赵匡胤与宋朝的故事

    (北宋)1.太祖赵匡胤、2.太宗赵光义、3.真宗赵恒、4.仁宗赵祯、5.英宗赵曙、6.申宗赵顼、7、哲宗赵煦、8、徽宗赵佶、9.钦宗赵桓。(南宋)1.高宗赵构、2.孝宗赵昚、3.光宗赵惇、4.宁宗赵扩、5.理宗赵昀、6.度宗赵禥、7.恭帝赵?、8.端宗赵昰、9.帝昺赵昺。话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

  • 三国最讲情义的五个人,关羽仅排第二,第一那才叫义薄云天!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人物点评关羽,三国里面关羽最敬重的五位人,三国哪几个能硬刚关羽

    凤雏名气跟诸葛亮平起平坐,只是为了感谢刘备的知遇之恩,奉献出自己的生命也要报答刘备,就因为他长的很难看,只有学识没有用,那时的人也看外表,所以他一直没出人头地,就刘备看上了,其实还是诸葛亮跟刘备说的,刘备一开始也没看上凤雏。所以凤雏为了报答刘备死了,可以说是用心良苦,真动了情了这是,这份情义也是非常

  • 此人祖先是汉朝开国大将,不惧怕吕布和关羽,不做汉官做魏官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吕布死后关羽无敌,东汉最可怕的将军,历史上的东汉大将军

    夏侯惇这个名字相信很多朋友也都是非常熟悉的,夏侯惇自幼以孔武有力著称,14岁的时候,有人侮辱夏侯惇的老师,夏侯惇二话不说,就把那个人杀死了。由于是东汉末年兵荒马乱,而夏侯惇又是上流社会家族,因此也没人敢追究。曹操起兵的时候,夏侯惇就跟着曹操参加了平定黄巾起义的战争,从一个小小的裨将做起,慢慢成长成为

  • 名不见经传的诸葛亮,在当村夫时,是如何提升自己知名度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诸葛亮吸引人之处,真实的诸葛亮是村夫,诸葛亮7种识人办法

    兄长一走,诸葛亮无疑要承担养家糊口的重任,还好,自小生活在这样的家庭,诸葛亮学会了种农活。他是一个种田的高手,至今在当地关于诸葛亮的种植技术,有两则传说:其一,躬耕田。据说在诸葛亮隐居的地方,诸葛亮的庄稼比任何人种的都好。无论是什么年份,他都能做到丰收,后来人们才知道诸葛亮是根据气候规律而采取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