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有不少蒙古骑兵,为何蒙古人要帮助明军推翻自己的王朝?

朱元璋有不少蒙古骑兵,为何蒙古人要帮助明军推翻自己的王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374 更新时间:2023/12/14 1:03:40

首先,背叛自己的民族的人很少见吗?

看看明末清初时期,吴三桂、洪承畴、孙之獬等这样背叛民族的人何其多?

看看抗日战争时期,汪精卫、陈公博、周佛海等这样背叛民族的人还少吗?

明末清初时期,还有八旗兵准备帮助南明永历帝,一起反抗清朝呢。

在历史上,背叛自己民族的人非常非常多。

其次,蒙古部族当时有民族这个概念吗?

“民族”是一项相当晚,相当近代的人类发明,这个概念第一次正式出现应该是在法国大革命上,民族的建立大多数情况下都跟当代基于特定疆域领土而创生的主权国家是息息相关的。

也就是说如果不将领土主权国家跟民族放在一起讨论,那么所谓的“民族国家”将会变得毫无意义。

也就是说不是民族创造了国家和民族意识,而是国家和民族意识创造了民族。除非其他某个国家如同中国这样有一个几千年、从未间断过的悠久历史文明才有可能在民族意识产生之前有着一种强烈的民族情感,这是基于同一个历史文明长达几千年积累下来的朴素情感,热烈且质朴。

所谓的蒙古部族,只是随着成吉思汗和其后代南征北战,捏合起来的一个混合体,也就是说蒙古部族本身就由众多大大小小草原世界的部落所集合而成。

1201年,铁木真败走班朱泥河(呼伦湖西南方),加上铁木真自己也仅剩20人,于是铁木真饮下泥水,带领19名部下宣誓:“使我克定大业,当与诸人同甘苦。苟渝此言,有如河水。”

众人宣誓忠诚于彼此。

这就是著名的班朱泥河盟誓,这一事件虽然只是一代天骄铁木真统一草原的小插曲,却非常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深刻的信息。

当时铁木真的19名部下中,除了铁木真的弟弟哈撒儿是蒙古部孛儿只斤家族成员外,其他人的背景和来源十分复杂,有的来自其他草原部落,比如兀良哈部、篾儿乞惕部、克烈部,还有契丹人;铁木真自己信仰草原上古老的萨满教,而他的这些部下中包含了耶稣徒、穆斯林和佛教徒。

也就是说,虽然这些人的血缘、部落、宗教这些关系都非常复杂,但是不论出身如何、背景如何,最终走到了一起,围绕铁木真组成了他的创业团队。

草原世界里千百年以来的社会传统都是游牧式的,大量各自游牧的草原部落散落在草原世界的每个角落,每个草原部落可能还会分成若干个家族,各个部落也会组成更大的部落联盟,乃至形成匈奴、柔然、突厥、回鹘那样的草原帝国。

这种社会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父系的血缘关系和母系的血缘关系决定了一个人在草原社会中所处的地位。

然而在铁木真的身边,却聚集了大量没有血缘关系的部下。

这些人对于铁木真来说,其实并不完全是字面意义的部下,在蒙古人当时的语境中,他们是铁木真的那可儿,既有“部下”的含义,又有“志同道合的亲密伙伴”的含义。

主人和那可儿之间以口头誓约的形式,表示彼此间必须忠诚,有难同当,有福同享,那可儿无条件地为主人效力,而主人也充分信任那可儿的忠诚,彼此同甘共苦。

据史书记载,第一个跟铁木真结成那可儿关系的是博尔术,然后是博尔忽、木华黎、哲别、者勒蔑等,他们都成为铁木真打天下的左膀右臂。

铁木真的周围聚拢了大量的那可儿,这当然首先是因为铁木真雄才大略、胸怀宽广,所以很多人愿意跟随他。但史料也记载,与铁木真同时代的其他部落首领的身边,一样聚集着形形色色的那可儿,这是当时草原世界上的一种普遍现象,并非铁木真独有。

在那个时代,草原世界上打破了血缘关系的族群藩篱,背景不同的各种族群、各色人等在草原上相互交融,在原有的游牧部落的形式之外,还相对自由地组合成新型的合作形式。

动荡的社会环境会打破固有的秩序,让很多人失去在社会中的固定位置,变成“流民”。自从840年左右统治整个草原的回鹘汗国被黠戛斯人偷袭击倒后,300多年的时间中,没有任何一个草原部落能够把整个草原世界都纳入囊中。

契丹人虽然是草原民族,也建立起以草原世界为主体,兼农耕世界的混合政权,也就是辽国,但契丹并未能直接统治整个草原世界,只拥有草原世界的东部地带,连带影响草原世界其他地区。

此后的女真人来自东北渔猎部落,在草原世界上的影响力甚至还不如契丹人,大体上只能沿着草原世界的东部、南部边缘进行防御。

群雄逐鹿的草原世界上,各个部落你争我夺,动荡的社会自然会出现大量流民。

回鹘汗国在五代时期解体后,一支回鹘残部南逃,建立了高昌回鹘,活动范围大致在今新疆东部一带。高昌回鹘以及辽国、金朝、西夏国,包括耶律大石在西域创立的西辽,都是与草原世界有着或多或少联系的政权。

这些政权都具有混合政权的组织形式,它们不仅有农耕经济,而且有游牧经济,还广泛地进行远途贸易,发展商业。

在周边这些政权眼中,广阔的草原世界是非常有价值的区域、那里的畜牧业产品和消费人群会给自己的政权带来财富,更带来军事力量——战马和骑兵。

群龙无首的草原世界让周边这几个混合政权有机可乘,它们或深或浅地介入草原世界的方方面面,攫取草原世界上的资源为己所用,这就使草原世界变得更加复杂和动荡,出现了更多脱离原来游牧部落的流民。

所以,当以辽国为代表的混合政权登上历史舞台并大行其道的时候,这些政权不仅对单一华夏政权也就是宋朝构成强大的军事威胁,而且永久性地影响了草原世界,改变了草原世界上传统游牧社会的面貌,也改变了游牧部落的社会结构。

草原部落最底层的游牧单元可能并没有改变,游牧依旧是草原世界固有的模式,但在此模式之上,草原社会变得比过去松散的部落联盟体系要复杂得多了。

正是在持续动荡长达数百年的内部和外部大背景下,铁木真和他的那可儿们翻身上马,不仅将草原世界重新一统,还踏上了一条改变草原世界历史甚至全球历史的漫漫征途。

这就是蒙古部族崛起的前提。

其实铁木真所属的蒙古部族(此处是狭义的蒙古部族,也就是草原世界一个普普通通的部落,并不是未来统一草原后形成的蒙古帝国)倒也算是草原上的一方强权,很早就威胁到了金国的边境安全。

据史书记载:1135年,“萌古斯扰边,王偕太师宗磐奉诏往征之”;1139年,“女真万户呼沙呼北攻蒙古,粮尽而还”;1143年,“蒙古复叛,金主命将讨之”。这里所说的萌古斯,应该就是指崛起在北方的蒙古部落。

当时蒙古部族首领是合不勒,他在1127年被推举为蒙古部族的可汗,金朝派出名将金兀术征伐,也没有占到便宜。合不勒之后,蒙古部族的首领之位传给了俺巴孩,他被另一个草原势力塔塔尔部出卖,被金国俘获,最后被金熙宗处死。

于是,蒙古部与塔塔尔部、金朝就结下了血海深仇。

俺巴孩死后,首领位置传给了合不勒的四子忽图刺,合不勒的孙子之一也速该,即铁木真的父亲,是蒙古部乞颜氏的首领。

所以铁木真的出身还算不错。

但糟糕的是,铁木真9岁的时候,父亲也速该带着他去提亲,归来途中也速该被塔塔尔人毒死。

这下铁木真的家境一落千丈。失去了家中顶梁柱的铁木真一家被本部落所抛弃,母亲带着铁木真一见弟姐妹和儿个年长如父艰难度日。铁木真还陷入被仇敌塔塔尔人抓捕的糟糕境地。

这是他人生中最低谷的时刻。

除了弟弟们之外,铁木真身边很早就收收了两个那可儿:一个是博尔术,在帮助铁木真夺回被别人抢走的马匹时两人相识;另一个是者勒蔑,可能是也速该死后没有离开铁木真一家的部众。

在铁木真的人生中,有两个安答关系至关重要,一个是他与札木合之间的安答关系,另一个则是他的父亲也速该与另一个强大的草原部落克烈部首领王汗(因被金国封王且称汗,而以王汗著称)之间的安答关系。

骁勇善战的也速该虽然不是蒙古部的首领,但也有一定的实力,曾经帮助王汗在争夺克烈部首领的战斗中胜出。

于是,当仇敌篾儿乞惕部袭击铁木真的营地,抢走了他的妻子时,铁木真向自己的安答札木合和父亲的安答王汗求援。在蒙古部内部力量和克烈部力量的帮助下,铁木真不仅抢回了自己的妻子,还兼并了弱小部落,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与传统的草原血缘社会关系不同,铁木真并不看重部落血统关系,他更看重与无血缘关系的人们结成同盟。

首先,这是因为他的确没有什么部落血统可以利用,本部落的人在他父亲死后就抛弃了他们一家,这件事想必强烈地影响了他的世界观。他要想生存甚至有所作为,不得不借助与他无血缘关系的人们。

其次,草原上要有足够多的无血缘关系的人们能够为铁木真所用,不论是在蒙古部中,还是整个草原世界其他部落里,人们要形成愿意结交和帮助无血缘关系的人的氛围。当然最后,铁木真具有世所罕见的战略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乱世出英雄,当时草原世界上的英杰很多,绝大多数人都比铁木真的起点高,却只能目送天纵奇才铁木真网罗一批又一批人才,征服一个又一个草原部落。

此后,哪怕安答札木合与自己反目成仇,哪怕父亲的安答王汗派兵偷袭自己,铁木真都挺了过去,而且并没有改变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

在长期的征战之后,铁木真要建立的并不是一个旧秩序的草原帝国(即一个血统为纽带的松散的部落联合体),而是要打造一个新秩序的草原帝国。

正是因为铁木真的政权力量主要建立在无血缘关系的组织之上,所以铁木真与耶律阿保机、完颜阿骨打等在此前建立不世伟业的英雄不一样。

耶律阿保机一生都受到八部大人和家族兄弟的掣肘,而完颜阿骨打则必须要照顾本部落族长和其他林中部落族长的利益。

当铁木真一飞冲天,统一草原,并于1206年在整个草原的忽里勒台大会上接受“成吉思汗”的称号后,他更便于按照自己的意志来塑造新的草原帝国。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打破了草原世界上延续了千年的传统,对蒙古高原上的各个部落进行了重新组合与划分,淡化了草原部落的形式,代之以统一的千户制。

在千户制中,有的是由原来某个部落的人员构成一个千户,有的是由不同部落的人员混合构成一个千户,还有许多是征战的过程中散落的民众重新集合构成一个千户。千户制打破了草原上旧有的部落组织形式,它既是一种军事组织,也是一种行政组织。

在统一蒙古高原前夕,成吉思汗将所有部众划分为95个千户,并把他们分给自己的亲戚和功臣管理。担任千户长的人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长期跟随成吉思汗的那可儿,这些人中有许多赫赫有名的将领;

第二类是与成吉思汗家族联姻或由其家族收养的人,这些人中也有很多成长为将领;

第三类在数量上占了大部分,但在史书中没有记载他们的姓名,他们的影响力也不大,可能是那些传统的部落首领,接受了成吉思汗的领导。

在领地的划分上,蒙古高原的西边即右翼依次分布着成吉思汗的三个儿子术赤、察合台和窝阔台的领地,而东边则是哈撒尔等成吉思汗的几个兄弟的领地,中部大片领地由成吉思汗带领幼子托雷以及诸将管理。在传统的三翼划分的表面之下,其内核是分封制度,不论左中右哪一翼,都由成吉思汗家族(即“黄金家族”)控制,每一翼之下也并非过去的松散部落,而是严密管理的千户。不论是千户,还是这个层级上下的万户、百户,都是黄金家族的臣民,千户的民众及其财物、土地都归属于某个黄金家族成员。

昔日隶属于不同部落的草原民众,如今都统一在蒙古的旗帜之下,集合在以成吉思汗为首的黄金家族的周围。

成吉思汗建立分封制度的时候,除了将部分民众和领土分给亲戚和少数功臣之外,还留下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归自己管理,这一部分与其说是大汗的个人财产,还不如说是黄金家族的“公产”。

据史书记载,成吉思汗在分封的时候,幼子拖雷分到了5000户,比他的大哥术赤要少一些。而在成吉思汗死后,拖雷分到的户数竟然多达10.1万户!这么多的民众当然不是拖雷的私有财产,而是根据蒙古“幼子守灶”的传统,拖雷以监国的身份代管了黄金家族的公产,直至第二代大汗窝阔台即位后,拖雷将公产移交新的大汗管理。

总之,在成吉思汗建立的新的草原帝国中,各个部落的世袭贵族权力被废除了,帝国的官职统一归大汗来管理,而不是分属于某个贵族或部落。

即使是千户制中的部众,大汗也可以根据需要重新分配。也就是说,新的草原帝国不再是部落联盟的松散联合体,而是一个紧密的整体。

成吉思汗对整个草原势力进行了重新洗牌,以黄金家族的力量为核心,辅之以家臣/那可儿,建立起新的国家管理制度和军事制度。

这导致草原世界的大统一。

这是草原世界一次深刻的变革。

之所以写铁木真的故事,是为了说明蒙古部族的复杂关系。

我们现在说的蒙古人主要指当年蒙古帝国的人,而草原世界的所有游牧部落人口都可以算是蒙古帝国的人,于是很多人直接把草原人称为蒙古人。

其实最早的蒙古部族就是草原世界一个小小的部落。

成吉思汗铁木真在草原世界的地位就和秦始皇在华夏农耕世界的地位,秦始皇统一天下,车同轨、书同文,把全天下变成了秦人。

而成吉思汗铁木真将草原世界的所有人变成了蒙古部族的人。

其实所谓的蒙古部族最早就是一个小小的部落,然后到处征战、逐渐吞并、吸纳人才,一步步变成统一草原世界的那个蒙古部族。

就像农耕世界的中国人崇拜秦始皇和秦人一样,草原世界的草原人也崇拜成吉思汗和蒙古部族,但是对秦始皇和秦人的崇拜,并不妨碍陈胜吴广刘邦项羽反抗秦朝。

这就是为什么这些蒙古人要帮助明军推翻元朝的原因。

更多文章

  • 赵匡胤为什么一辈子没立太子?这里面的苦,只有他自己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赵匡胤为什么不培养太子,赵匡胤为什么不立自己儿子为太子,赵匡胤为何不立嗣

    自己顶着千古骂名,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篡夺了老柴家的江山,建立了大一统的北宋王朝,结果,皇位愣是没有传给自己的子孙。因为,被他弟弟赵光义“截胡”了。赵光义这个人,也不讲究,夺了哥哥的皇位也就算了,还弄出来一个“金匮之盟”,假模假样的说:“我们哥俩感情好,老太太说了,让哥哥把皇位传给我”。这个“金

  • 元朝幅员辽阔,武力强悍,为何只统治了98年便被明朝推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上真实的元朝有多可怕,元朝的历史贡献及史实,元朝真正的统治过中原吗

    铁木真历经磨难,终于统一了蒙古草原,结束了多年来的乱战。统一意味着强大,在当时,强大了自然就要扩张,他带领蒙古铁骑,一路攻打到了欧洲,天下貌似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抵挡住蒙古铁骑。 在征讨四方的进程中,蒙古军队动不动就屠城,这说明在他们的观念之中,暴虐好杀早已经深入骨髓,这也为他们之后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 宋徽宗生了66个子女,比起伊斯梅尔的868个,连零头都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伊斯梅尔是阿拉维王朝的第二个苏丹(类似于国王,只是叫法不同),其一生只是有名有姓并且有过夫妻之实的妃子,就有500多个,生下的孩子数量,更是高达惊人的800多个,创造了世界上生孩子最多的记录,至今依旧保持。内忧外患的伊斯梅尔阿拉维王朝是伊斯梅尔的哥哥创立的,其哥哥就是阿拉维王朝的第一个苏丹,在位时间

  • 8岁遇见朱元璋,成马皇后养子,朱元璋登基前:姓朱不好,别姓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最惨的一个儿子,朱元璋娶妻前改名还是娶妻后改,朱元璋二十六位皇子生平大汇总

    此人就是朱英(沐英)。朱英出生于1344年,濠州(今安徽凤阳)人,早年的悲苦命运跟朱元璋几乎如出一辙,都是年幼丧亲,因战乱天灾外出逃难,然而,朱元璋逃难时已经15岁了,朱英才只是个7岁儿童,什么事情也不懂,要不是碰巧遇见朱元璋的义军,恐怕他连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朱英成了朱元璋和马氏的义子,马氏贤德

  • 朱元璋驾崩的同一年,浙江诞生了一男孩,51年后他挽救了整个明朝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是1398年驾崩的,而明朝历史上的名臣于谦,正是在那一年降生于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于谦从小就非常喜欢读书,刻苦用功,在当地有“神童”的美名。于谦读书并不是死记硬背,而是理解大义,并且举一反三。小时候的于谦,曾经穿着一身红色的衣服,爬到马上去玩耍。于谦家隔壁住着一位有文化的老人,他想考考这位“神童

  • 宋江去世后,有一名梁山好汉重新造反,还真的做了一年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江最后死在哪里了,宋江上梁山到死一共多少年,宋江死后剩下的兄弟们都怎么样

    历史上的宋江去世之后,有一名“梁山好汉”重新造反,并且声势不小,因为他还真的做了一年皇帝。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真正的宋江聚集了36个人,在黄河的北部举起了起义的大旗,这36人个个强悍勇猛,他们杀富济贫,一路转战到了河北、山东。于是大宋朝廷震动了,“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

  • 元朝时才有棉花,古人之前如何过冬?古人在保暖方面脑洞开得真大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没有棉花怎么过冬,元朝人是怎么过冬的,元朝的棉花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杜甫当年穷的时候布衾都能冻得跟铁一样,取暖成了穷人的一大难题。有着盛唐强汉之称的大唐,在安史之乱后期,路上冻死穷人的现象已屡见不鲜。“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便已深刻的描述了这一场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现在取暖的手段多种多样,在冬天可以穿保暖、棉衣、羽绒服,屋子里

  • 清明上河图放大10倍,浮现一神秘人物,网友大呼:这是外卖小哥?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明上河图十大怪物,清明上河图突然轰动,清明上河图曾被哪些名人收藏过

    而宋朝的画家张择端一看这繁华盛世,便创作出了一幅《清明上河图》给皇帝,这幅画便成为了中国著名的画作,被誉为十大传世名画。而这幅画卷可谓是长篇巨制,宽度是24.8厘米,长度竟然达到了528.7厘米,这也就意味着画作展现了人们生活的千姿百态。画作左边是农村,右边则是市集,其中亭台楼阁、人物情态都是栩栩如

  • 明朝的国姓是“朱”,老百姓杀猪吃肉怎么办?朱元璋只改了一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朱元璋改什么字百姓才能杀猪,朱元璋为何改回原姓,明朝除了皇族还能姓朱吗

    中国的封建时代自秦始皇建立秦朝开始,秦始皇开创的封建帝国皇帝是独一无二的,皇帝的命令就是天命,皇权的威严不容侵犯。秦始皇确立了皇帝独尊的地位,我国封建时代所创立的文化曾是世界上的先进文化。古代思想家哲学家们创立的思想文化体系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为中国人骨子里的思想文化内涵奠定了基础。孔子的儒家学

  • 同为“史学双璧”,《资治通鉴》和《史记》到底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史记和资治通鉴啥区别,史记与资治通鉴的区别表格,史记和资治通鉴有什么用

    正是因为这两本书名气大,所以,有的人就买下整套的精装版,放到自己的办公室里,摆得整整齐齐的,不为别的,要的就是一种“文化气质”。但是,你要知道,《资治通鉴》和《史记》这两本书,也是有“气质”的。什么样的人适合看《资治通鉴》,什么样的人适合看《史记》,这是有讲究的,别弄错了,到时候气质没上来,反而成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