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看上百本私人传记和报刊外史,让当事人还你一个真实的民国

看上百本私人传记和报刊外史,让当事人还你一个真实的民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512 更新时间:2024/1/21 11:05:56

美《剑桥中华人民共国史》及世界银行件注释表明:中国在1949年的文盲率高达百分之八十,另外不是文盲的那部分,有许多只认几百个字的人,在八九十年代的今天我们只能将其列为半文盲。通过对22省308县的抽样调查,七岁以上的人,仅有百分之三十的男性及不到百分之一的女性可以读懂一封简单的书信。民国和晚清差不多,比较务虚不务实,严重忽视教育、农业和科学技术,相当重视法律、政治和文学,在外留学的人里面也是这样,学习农业和教育的合起来的比例都比不上学文学政治的。

美《流产的革命——1927-1937年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南京国民党的政治镇压下,暗杀、夜间搜捕及被判死刑是当时的家便饭,有些报社编辑无辜被抓去枪决,被判政治犯的人的名册被堆积如山。民权保障同盟的秘书被无理由暗杀,其十四岁的幼子也未能免遭毒手。中学生和大学生常遭到突袭搜查和拘禁等威胁,甚至严格限制一些书籍的出版或者查禁,所有攻击国民党和其代表的正义的新闻都不能发布,1930年9月的《新闻法》有明确规定。民国时期的舆论丝毫不能影响政府做什么和想做什么,曾有一个《商报》编辑曝出有官员在审理案件时接受贿赂,但接受审查惩罚的不是贪官,而是那位编辑,被送上法庭遭到指控。外国记者同样需要被中国官员检查删除。同样的,有一篇文章说日本天皇无实权,只有军部和资本家有真正的国家权力,就这篇文章引起日本人不满,导致七名检察官遭解雇,该文编辑判处14个月徒刑。

美《历史不应忘记》:《义勇军进行曲》在国民党统治区还是禁唱的,同在此列的是东北人爱唱的《打回老家去》。

美《帝国主义与中国海关资料丛编之七:中国海关与庚子赔款》:1937年8月26日、8月27日和9月7日,日本人国民党索要庚子赔款,国民党回复了过几天就给,然后真的给了。注意时间,这是在中日战争已经全面爆发了的时候。

美《美国与中国》第13章美国的政策和国民党的垮台:1945年的在华美军有六万多人,均可不受中国法律的约束,对日战争结束后,上海马陆充满着美国大兵酗酒闹事,这是很不符合当时中国新的大国地位的,外国政府看来怀疑中国这主权是不是真的恢复了。

美《中国震撼世界》18节国民党逼死人的捐税:民国时期的兵捐是存在于国民党军队中的极其普遍的情况,简单来说就是一层层的给百姓加税,本该交五斤粮食就行了,到农民那就是十斤了,这是通过地方官和乡绅提高的。1947年国民党统治的河南安阳县,应交的田赋是正常的千倍以上,卖身买妻子儿女借着交,今年交不完明年交。

《中华民国史档案丛刊.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六月三日,长沙疏散时,各级宫兵擅入民房,攫取财物。(这就是蒋介石在1949年10月22日演讲的“部队纪律严明,于民秋毫无犯”。)

美《探索历史》:美国顾问说,中国难以解决的问题不在于委员长蒋介石不懂经济,而是财政部长也一窍不通,连基本的通货膨胀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单纯以为民众花两万块钱买一支自来水笔,简单认为这是爱好和他们自己愿意。

美《探索历史》:除了两种公认预算外,还有第三种预算就是作为委员长的蒋介石的预算,他可以向任银行开出任意数目的支票,比如一位得宠的将军,一个濒临破产的地方政府,几亿几千万,财政部和行政院也不知道银行得出笼多少纸币才行,会带来多恶劣的影响。

这上面都是美国人写出来的书,述说民国时代他们所见到的中国是怎样的。

更多文章

  • 和珅奉旨去查王亶望,王亶望竟摆上全羊席,和珅很多菜都没听说过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王亶望并没有什么本事,他的父亲很有钱,给他买了个官。王亶望到甘肃后,品行不端,贪腐成性,还连年报甘肃大旱。毕竟只要上报“大旱”,甘肃每年的税收不仅不用上交朝廷,而且朝廷还会不停地给甘肃拨款。第

  • 清朝延续了276年,为何皇帝不全国推广满语?只因绕不过一个坎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皇帝满语名字,清朝皇帝说满语还是汉话,清朝皇帝都不会说满语吗

    如今,满语已经仅限于研究领域使用,可见清朝皇帝并没有让满语产生足够大的影响力。当然,满语仍然有部分融入了汉语,比如东北话“咋呼”、“埋汰”、“故懂”等词汇,就来源于满语;再比如老北京话讲究轻声和儿化音,也是受满语的发音习惯影响。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满族的前身是女真族,因此满语也是从女真语演化而来,属

  • 清朝士兵衣服上的字:兵和勇,一字之差,概念却完全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朝士兵有的衣服前面是个兵字,清朝兵衣服上都有什么字,清朝士兵衣服上的字样

    一字之差,概念却完全不同。哪些不同呢?必须先从清朝的军制说起。我们知道清朝有“八旗子弟”的说法,清太祖努尔哈赤当年为了兵民合一,也为了方便管理女真,先把所属的力量分成了四旗,1615年根据实际需要,又扩展成了八旗,作为常备武装。清朝皇帝常常提起,大清是“马背上得来的天下”,这话一点也不虚。女真本来就

  • 康熙问臣子:你家几个孙儿?臣子回答13个,康熙:你告老回乡吧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康熙回复奏折更加霸气,康熙和大臣们谈心,康熙上朝讲话霸气

    在很多影视演绎中,康熙帝和李光地的关系都非常紧密,电视剧《康熙王朝》里,康熙曾有意将自己宠爱的女儿蓝齐儿嫁给李光地,但最终事情没成,蓝齐儿嫁去了噶尔丹。当然,蓝齐儿是虚构的人物,实际上并不存在,但康熙对李光地相当重视却是真的,有史实为证。李光地出生于1642年,福建泉州府人氏,比康熙还大了十几岁,根

  • 清朝孝庄太后死后37年灵柩才下葬,她的伟大你很难想象到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孝庄太后死前为什么坐在龙椅上,孝庄太后葬于哪里,孝庄太后死后多少年才入葬

    孝庄太后,后世简称“孝庄”,蒙古科尔沁部贵女,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意为天降贵人,孝庄的确是清朝贵人)。孝庄十三岁的时候就代替亲姑姑哲哲(后金大福晋)嫁给皇太极怀孕,作为蒙古和女真的政治联姻纽带,身份是侧福晋。因而孝庄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怀上同有皇太极的女真尊贵血脉和蒙古科尔沁贵女血脉的阿哥。没人

  • 康熙去世时,胤禵手握十几万大军,为何不造反推翻雍正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康熙第14子胤禵下场,康熙第四子胤禵怎样当上皇位的,康熙与十四阿哥胤禵

    雍正登基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以回家给康熙奔丧的名义将胤禵从西北地区弄回来,胤禵才到北京,就被雍正夺走兵权,后来更是罚他去给康熙守陵去了,很多人就比较好奇,当时胤禵手握十几万大军,为何不造反推翻雍正,反而乖乖束手就擒呢?胤禵完全来不及反应胤禵和雍正都是乌雅氏所生,不过两人年龄相差十几岁,在雍正出生的时候

  • 清朝覆灭后,旧贵族们把姓氏改成了哪些汉姓?都是比较常见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的姓氏都改成什么了,清朝皇室为什么改汉姓,清朝几大贵族姓氏改成了什么姓

    第一个满清大姓,就是“钮祜禄氏”。熟悉清朝历史的人应该知道,在清朝,钮祜禄氏家族最有名的两个人,一个是乾隆皇帝的生母孝圣宪皇后,雍正的熹贵妃,《甄嬛传》甄嬛的原型;另一个就是乾隆皇帝的宠臣和珅了。钮祜禄氏在清朝是当之无愧的大姓,也叫“钮祜鲁氏”。《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钮祜禄是满族最古

  • 民国才女嫁给理工男,婚后36年从不同寝,晚年才说出真实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民国才女结婚36年从不与丈夫同住,民国4大才女婚姻史,民国哪位才女和两个丈夫在一起

    她就是苏雪林。在近代,苏雪林的名气不输冰心、丁玲等人,但她的求学之路相当坎坷。苏雪林出生在一个旧式的官宦家族,她的奶奶是家里的“老祖宗”,深受封建思想影响,重男轻女,认为女子只需要贤良淑德就好,不需要读书。奶奶生了6个儿子,非常以此为骄傲。1897年,苏雪林出生于浙江瑞安县县丞衙门,乳名小妹。她从小

  • 雍正最厌恶的女子,登基第一件事,令其自焚,骨灰还撒在荒郊野外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为大清朝开创了繁荣盛世,可晚年时他却过度宠溺太子,对无能的太子迟迟下不去手,导致其他成年皇子都起了夺位之心,最终酿成九龙夺嫡的局面,为此还动摇了清朝的根基。康熙一生子嗣众多,不过他最疼爱的当属二皇子胤礽,胤礽是康熙和原配皇后赫舍里氏所生,要说康熙和赫舍里氏自幼成婚,二人青梅竹马一起长大,感情可以

  • 清朝内廷侍卫只是为皇家看门的保安?这是一个多么深的误会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内廷侍卫是太监吗,清朝内廷侍卫,清朝的侍卫等级表

    只是长期以来很多人误解了他们的身份,只当内廷侍卫不过是皇家看门的保安。这是一个多么深的误会!在清朝,侍卫不是你想当,相当就能当。首先第一点,你得有个优良正统的出身,普通老百姓进宫顶多做太监,想成为护卫宫廷的侍卫?可能得重新投个胎才行。清朝是女真后金建立的王朝,清朝初年,反清势力一波又一波,野火烧不尽